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導讀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德國軍事理論家,生于小貴族家庭,十二歲加入步兵團充任士官生,1793年普法戰爭中,曾參加圍攻美因茨城等戰斗并升任少尉。1801年,克勞塞維茨被送進柏林軍官學校深造,因成績優異得到校長沙恩霍斯特賞識。畢業后,任奧古斯特親王的副官,公務之余,潛心研究軍事、哲學、歷史和文學。1806年,克勞塞維茨隨親王參加奧爾施塔特會戰,后被俘,釋放歸國后力主改革普魯士軍事制度,進入總參謀部,升為少校,并擔任柏林軍官學校教官,同時為王太子(即后來的威廉四世)講授軍事課,同年與布呂爾伯爵之女瑪麗結婚。

181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與拿破侖結成同盟,克勞塞維茨反對這次結盟,于是辭去普魯士軍職,赴俄國參加反拿破侖的戰爭,任職于俄參謀部。軍旅生活中積極總結與拿破侖作戰的經驗,開始戰爭理論的研究工作。1818年,克勞塞維茨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升為將軍,于此時開始《戰爭論》的撰寫工作。離開柏林軍官學校之后,克勞塞維茨分別在普魯士軍隊不同的部門任職,曾擔任第二炮兵監察部總監。1831年,克勞塞維茨因染霍亂逝世。在他死后,他的妻子整理出版了他的著作和大量手稿--《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分十卷。

《戰爭論》是其中的第一、二、三卷。克勞塞維茨總結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普法戰爭和法俄戰爭的豐富經驗,研究了一百三十多個典型戰例,寫下了這部內容豐富的著作。

《戰爭論》論述了戰爭的方方面面。無論戰爭有多么不同,其目的都是一樣的,認識了戰爭的目的,就認清了戰爭的本質,因此,克勞塞維茨給戰爭做了這樣的界定:“戰爭無非是國家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是迫使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

戰爭最顯著的特點是使用暴力。“暴力用技術和科學的成果裝備自己來對付暴力。暴力所受到的國際法慣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這些限制與暴力同時存在,但實際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暴力,即物質暴力(因為除了國家和法的概念以外就沒有精神暴力了);它是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敵人作為目的。為了確有把握地達到這個目的,必須使敵人無力抵抗,因此從概念上講,使敵人無力抵抗是戰爭行為的真正目標。”克勞塞維茨沒有從道義上論述戰爭,他拋棄了道德的溫情主義和道德上的虛偽,從本體論的高度對戰爭做出界定,從而赤裸裸地揭露了戰爭及其本質。

除了對戰爭本質的揭示,《戰爭論》還精心研究了戰爭中一切因素,它的一些主要觀點及精辟分析,仍然能夠對今天的戰爭理論和戰爭實踐研究有巨大的借鑒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戰爭論》可以說是為當代人撰寫的一部經典著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石狮市| 吉木乃县| 舟山市| 永嘉县| 花垣县| 神木县| 邯郸市| 崇阳县| 南召县| 垫江县| 北辰区| 新乡市| 冀州市| 丹江口市| 伊吾县| 万载县| 红原县| 澄迈县| 平江县| 太湖县| 苏尼特左旗| 嘉禾县| 布拖县| 东兰县| 拉萨市| 康马县| 和静县| 嵊泗县| 改则县| 高唐县| 赣榆县| 望奎县| 刚察县| 大关县| 淮北市| 墨江| 若尔盖县| 获嘉县| 瓮安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