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農村信息化的內容及體系框架

關于農村信息化的內容,近些年來我國學者予以了重點關注,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不同的認識,其中較具代表性的觀點如下。

其一,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的“五層次”說。此觀點指出,農村信息化的核心內容包括五個緊密聯系的層次: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村信息化資源、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農村信息化專題應用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08).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1.

其二,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四系統”說。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如同工業技術對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改造一樣,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嶄新內容,而農業信息服務則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有機融合的最為主要的中介與橋梁。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村信息化的實質內容應當是圍繞信息服務而形成的農業信息生產子系統、農業信息傳播子系統、農業信息施效子系統、農業信息服務動力機制和運行模式子系統王艷霞.中國農業信息服務系統構建與評價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68~163.

其三,以農業信息化為基礎的“六方面”說。一些學者指出,農村信息化的實質內容是在農業領域全面發展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滲透到農業生產、市場、消費及農村社會、經濟、技術的各個環節,促進農村的現代化發展。為此,農村信息化的具體內容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農業資源與環境的信息化;農業生產與農業管理信息化;資源生產資料及農產品市場信息化;農業科技教育信息化;農業政策法規信息化;農村社會、經濟信息化盛旗峰.農業信息化建設與評價研究.轉引自崔巖.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研究.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22.

其四,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九大內容”說。持此觀點的學者指出,建立功能齊全、體系完備、高效共享、反應靈敏的信息服務體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圍繞這一核心,農村信息化的具體內容應當是:農業科技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農業市場信息化;“三農”政策法規信息化;“三農”綜合資源信息化;農業品種信息化;農村就業信息化;農民教育培訓信息化;農村生活信息化王文生.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與機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2~10.

其五,以加速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主旨的“四個融合”說。有些學者則認為,農村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領域,其發展信息化的主旨在于加速這一后發領域的現代化進程,實現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因此,農村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信息化與農村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相融合;信息化與農業產業化相融合;信息化與農村社會事業加速發展相融合;信息化與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培育成長相融合張少明等.從試點到示范的跨越——寧夏新農村信息化實踐與理論探索.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1~22.

其六,從農業生產到農村各領域的“三層次”說。持此認識的學者指出,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三個相互緊密聯系的層面:農業生產過程信息化——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信息化;農村領域信息化——農村環境、市場、醫療衛生、教育、政務的信息化;農村信息服務信息化——農村信息采集、加工、存儲、傳輸、發布過程信息化黃志文,楊立新.中部農村信息化探索.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7~8.

其七,以多學科、多部門綜合性系統工程為架構的“八個系統”說。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農村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部門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其內容應包括以下八個方面:農村環境信息化;農村社會經濟信息化;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村科技信息化;農村教育信息化;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信息化;農產品生產信息化;農村管理信息化這是目前學術界認同度相對較高的觀點。轉引自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07).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8~20.。也有學者在“八個系統”說的基礎上,從技術角度闡述了農村信息化的內容,即還包括農村通信設施和農業基礎設施裝備的信息化、農業技術操作的自動化、農業經營管理的信息網絡化、農產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化等劉世洪.中國農村信息化測評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8:10.

由上可以認為,農村信息化內容豐富而廣泛,涉及到整個農村、農業系統。其根本性內容在于:信息及知識越來越成為農村社會、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等活動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智力活動對農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業越來越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之一。總之,農村信息化是一個有史以來知識綜合集成度最高、規模最大的農村社會化系統工程。

基于以上認識,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核心體系大體包括三個方面:(1)建立“信息系統”提供決策依據;(2)處理“信息數據”提供信息服務;(3)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改造”傳統農業并推進農村社會的現代化進程。

具體而言,農村信息化的體系框架由“貨物”——農村信息化資源、“高速公路”——農村信息網絡及服務體系、“車”——農村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交通法規”——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滿足不同客戶對不同‘貨物’的需求”——農村信息化專題應用等五大內容緊密關聯、共同構成的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08).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2.。農村信息化體系框架,詳見圖1-1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08).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3.

圖1-1 農村信息化體系框架

其中,農村信息化發展環境是指農村信息化建設所必需的經濟、社會、政治和人文環境;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是之外支持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信息技術應用的各類設備和裝備;農村信息化資源主要包括農村自然資源信息、生態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文化信息、衛生信息、政務信息等等;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是指自上而下、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服務手段,面向各類農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化網絡體系;農村信息化專題應用是指在以上環境、設施、資源及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通過應用專業的系統和渠道,將信息化成果切實應用到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各個方面及具體領域,以實現信息化的本質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呼伦贝尔市| 化隆| 汝州市| 莱阳市| 阜康市| 德安县| 沁阳市| 云霄县| 左权县| 尼木县| 全州县| 邵武市| 大丰市| 灵寿县| 晋州市| 同心县| 九龙城区| 威海市| 万宁市| 资源县| 米林县| 东兰县| 内乡县| 筠连县| 利辛县| 大渡口区| 常熟市| 凤城市| 盐城市| 宝清县| 治多县| 临夏县| 陕西省| 北安市| 定南县| 宁阳县| 额尔古纳市| 武定县| 梁平县|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