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文史資料28輯
- 寧夏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2018-12-30 00:34:03
八年政協工作回顧
在自治區政協工作的頭三年
我擔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副主席尚未到屆,可是我已64歲。1985年2月間,李學智書記找我談話。大意是:中央規定領導班子要年輕化,我已過了規定的任職年齡,要另安排工作。他說自治區政協主席王金璋患病住院,不能正常工作,希望我到自治區政協工作。我考慮自己雖不熟悉政協工作,但在參加自治區黨委常委會議時,經常討論政協工作,懂得一些政協工作的常識,所以就表示同意組織安排。自治區黨委上報中央獲批準后,我在自治區政協四屆三次全會上當選為政協主席。在會議閉幕時,我對王金璋、楊正喜等同志主動辭職和他們的工作成績表示了贊揚和敬意。并表達了我來自治區政協工作是一名新兵,希望各位副主席、常委、委員大力支持,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職能。此次全會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德高望重、忠誠堅定的王金璋同志就去世了。
這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已成為經濟特區,發展很快,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評價不一。我和陳靜波、張源副主席,楊正英常委等7人于1985年10月間前去深圳、珠海參觀學習。我們在深圳、珠海參觀學習了7天。看到外商投資踴躍,來料加工的小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平坦寬直的馬路四通八達。我和深圳市政府工業處處長談話后,了解到他們發展快主要是實行了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政策,引進了外商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和同行的同志一致認為深圳、珠海的發展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結出的碩果,我們也應當學習他們改革開放的好經驗。當時有一點不理解的是當地商人出售商品時歡迎港幣,而不歡迎人民幣。
從1986年起,自治區政協的主要工作是學習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這是由當時國內政治形勢決定的。
胡耀邦同志主持黨中央工作后,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干部政策,糾正“文革”時“左”的錯誤,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擁護。但是在糾“左”的同時,出現了一股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這股思潮打著“反腐敗”“要民主”的招牌,實質是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
1986年9月,黨中央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鄧小平在會上講了話。他說,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講得最多,而且最堅持。這種自由化是什么東西?實際上就是把我們中國現行的政策引導到資本主義道路上,反對自由化要講10年甚至20年。自治區政協召開常委會,聽取了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和鄧小平同志的講話。與會委員堅決擁護十二屆六中全會的決議,熱烈討論了鄧小平同志關于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講話。我和委員們一致認為,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切中要害,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我們表示堅決擁護,并要大力宣傳。此后,通過中心學習組和擴大的學習會,多次學習鄧小平同志的這個講話,引導委員和所能影響的干部、群眾認清資產階級自由化言論的實質,堅定在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1986年12月,上海、合肥、南京等地部分高校學生上街游行,對國家政治體制提出意見,高呼“要民主”的口號。游行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社會秩序和城市交通。鄧小平同志對胡耀邦、趙紫陽等說:“學生鬧事,大事出不了,但要看到問題的性質是一件很重大的事件。凡是鬧起來的地方,都是因為那里的領導態度不堅決,旗幟不鮮明,這也不是一個兩個地方的問題,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是放任了資產階級自由化。”1987年1月,按照黨中央指示,向黨員、干部、群眾傳達了鄧小平同志關于學生鬧事問題的講話要點。《人民日報》也發表了社論,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只能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講民主不能離開四項基本原則。
自治區政協根據上級指示,多次召開學習會、座談會,引導委員進一步認清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命運、關系到改革開放成敗的大事,讓大家一定要立場堅定地站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的前列,絕不支持學生鬧事。通過這次學習,使自治區政協委員的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決心更加堅定。
1987年1月,上海市委和安徽省委開除了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王若望、方勵之的黨籍。1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胡耀邦檢討了自己在重大問題上的失誤,辭去了總書記的職務。但會議決定還保留其政治局委員、常委的職務。會議指出:要繼續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改革開放,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鞏固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致,艱苦奮斗,努力完成第七個五年計劃任務。接著,自治區政協召開主席會、常委會和在銀川的政協委員會,表示一致擁護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關于人事變動的決定,并公正地評論了胡耀邦同志的成績和失誤,使之繼續走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的前列。
回想這兩年自治區政協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斗爭中,立場是堅定的,態度是鮮明的。但是,我和委員們的思想覺悟也是在逐步提高,開始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言論雖很反對,但對它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認識不夠。隨著事態的發展,學習了黨中央的指示和《人民日報》社論,才一步一步地提高了認識,堅定了立場。所幸在這兩年多中,自治區政協委員沒有一個迷失政治方向的。
隨著自治區政協履行職能的需要,把工作組改為幾個委員會,吸收在銀川的委員分別參加到各委員會,以利于他們在全委會閉會期間參加自治區政協的日常活動。在幾個委員會下設提案、文史及第一、第二、第三辦公室。這幾個委員會根據自己的業務,擬定一兩個專題,深入基層調研,形成有情況、有分析、有見解的報告,送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參辦。我也作了兩次調查,發表在了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主辦的《寧夏工作》上。
1987年,我被自治區第六次黨代表大會選為黨的十三大代表。10月25日,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聽取了政治報告,選舉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大會閉幕時,鄧小平、陳云等和代表合了影。
回到銀川后,我向自治區政協領導和政協委員傳達了十三大的主要精神,即我國現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此后,組織委員們多次學習黨的十三大精神,提高了政治覺悟,加強了團結,推動了工作。
這個階段,我對政協工作有許多講話,李建新、李艷二位同志幫我選擇了一篇講話和一份調查報告附后(見附錄)。
在自治區政協工作又五年
1988年自治區政協換屆。5月16日,自治區政協五屆一次會議開始。這次會議,除例行議程外,要選舉第五屆政協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經自治區黨委上報,經黨中央批準我為主席候選人。在小組討論主席候選人時,有些委員不同意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候選人,要求選舉一位因年齡到限退下來的副書記做主席候選人。我知道這個情況,但我沒說任何話,目的是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委員們自主選舉。但有個別委員在串聯,活動選誰不選誰。自治區黨委書記沈達人和分管統戰工作的副書記劉國范認為選舉會按正常秩序進行,而未察覺有人在暗地操作也未加以糾正。選舉結果我仍然當選主席,但有40%的委員選舉另一位同志。這使我認識到,在非中共委員占多數的情況下,黨委要加強對選舉工作的領導,而不能放任自流。到六屆一次會議選舉主席時,劉國范同志是由自治區黨委提名、經黨中央批準的主席候選人,但在第一次選舉時卻未過半數。只好召集主席團會議,修改選舉辦法,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召集全體委員做工作,在第二次選舉時才過半數當選。這件事再次證明,必須加強黨委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才能圓滿地實現黨委的意圖。
第五屆政協成立不久,1989年夏季,北京發生動亂,成千上萬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靜坐示威。《人民日報》于6月4日發表社論,表示應旗幟鮮明地制止動亂。我很快召集在銀川的政協委員學習《人民日報》社論,表明反對動亂的立場。北京的政治動亂很快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少數壞人混入其中,煽動學生反對共產黨領導、反對社會主義。更有少數人毆打執勤軍人,燒毀公安局辦公樓,塑起美國自由女神像,進而提出召集非常人大常委會,改組國務院領導,動亂慢慢演變成為了一場反革命暴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陳云、李先念等支持政治局動用武力,從而迅速平息了反革命暴亂,恢復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自治區政協領導和委員們熱烈擁護黨中央的決策,并向受傷的執勤軍人發出了慰問信。寧夏大學的部分學生支持北京學生的靜坐示威,并到自治區人民政府前示威。我區民主黨派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寫信敦促黨中央表示支持北京學生靜坐示威,只有工商聯何鳳祖同志看清了事件的實質,不在信上簽名。這位同志在關鍵時刻的表現令人敬佩,但不幸英年早逝,令人痛惜。鄧小平接見北京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的講話發下來后,我們組織自治區政協領導和委員反復學習,一致擁護斷然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亂、維護全國政局穩定的舉措。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擔任黨中央總書記,繼續執行十三大提出的總路線,自治區政協表示熱烈擁護。此后幾年,我和政協的各位領導、委員把穩定政局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并積極宣傳穩定的重要性,為我國的政治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蘇聯解體,蘇共解散,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時期。西方國家說社會主義完蛋了。我也與其他干部和政協委員一樣不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對戈爾巴喬夫產生了不滿情緒。社會上的一些人對社會主義產生了動蕩情緒,人們既關心,又很擔心。我和自治區政協領導商談,必須及時對干部和政協委員加強思想教育。我們要求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認真學習《社會主義若干問題》一書。郝廷藻同志向政協委員作了一次深刻報告,并邀請自治區黨校的教員前來授課。經過多方面的教育,絕大多數干部認清了蘇聯和東歐的劇變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僵死的蘇聯模式的失敗;社會主義運動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資本主義最終將被社會主義代替,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是難免的。
鄧小平同志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發表后,我們組織政協委員和干部認真學習,加深領會,逐步增強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教育,許多干部和政協委員受益匪淺。在學習中也有些不同意見,如臺灣為什么發展快,民主德國為什么落后于聯邦德國等。經過和風細雨的切磋討論,都得到了深刻的理解。
黨委的工作重心履行政協職能。自治區黨委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經濟建設是中心。自治區政協的工作也是多方面的,但為經濟建設服務也是中心。第五屆自治區政協服務經濟建設的主要辦法有:一是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各專門委員會在5年中共提出有問題、有分析、有建議的調查報告50份,報送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參辦。其中,較大的調查報告是:《提高中低產田產量》和《如何搞好大中型企業》兩個報告,因這兩次調研活動時間長,調研報告質量也較高。二是表揚為“四化”建設服務的先進委員和先進集體。三是召開各縣市政協主席或副主席參加的經驗交流會,各個單位介紹自己的做法,學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中衛縣政協取得了較好成績。政協委員們對科學教育十分關心,對如何發展寧夏科教事業每年都提出較深刻的認識。這里不得不提到吳尚賢副主席對水利工作的關心。他是一位水利專家,在甘肅、寧夏干了幾十年的水利工程。他尤其關心大柳樹高壩的立項和興建,每次有中央領導來寧夏視察工作,他都要找機會要求國務院批準大柳樹高壩工程。每年四五月間,他都要帶幾個干部到南部山區了解村民窖水還存多少,土壤墑情怎樣,然后向分管水利的領導和廳局提出自己的意見。他用詩表達對修建大柳樹水利工程的關切心情:“七十有二復何求,了猶末了不自休。興建高壩大柳樹,生態好還利千秋。”吳老患重病臥床治療時仍念叨著大柳樹高壩。
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這兩面旗幟是多黨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礎。愛國主義尤其是廣泛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旗幟。第五屆政協開展“紀念鴉片戰爭150周年暨辛亥革命80周年”活動,活動目的在于大力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一切愛祖國、促統一的愛國人士,反對臺獨分裂分子,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文史委員會組織編寫的,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寧夏文史資料》系列書籍文史價值很高。《張大千生平和藝術》一書印刷質量裝幀設計較好,而且發行量也較大,此書的出版發行,體現了中國人民要求國家統一的意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五屆政協還積極做好僑胞聯誼工作,不僅幫助解決僑胞親屬的落實政策問題,而且通過親情、友情、鄉情向僑胞介紹祖國的發展情況,以增進相互間的了解。
督辦提案是發揚民主、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工作。5年之中中共提案1484件,多數得到落實。楊正英同志負責提案委員會的工作十分認真負責,他親自到承辦單位督催提案辦理情況,使辦案進度加快了許多。
不斷提高自治區政協的自身建設。五屆政協時召開了全區和機關的政協工作理論研討會,在這其中,有些論文質量較高,論點也比較深刻,全國政協有關部門采用了幾篇。根據工作需要,我們擴建了辦公樓,還籌集資金,解決了職工住房問題。使機關工作人員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我和其他政協領導意見一致,共同抓住了為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提供學習的機會。在五屆政協的最后一年,學習南巡講話是中心。大家反復閱讀,分組討論,大會發言,相互交流心得、體會。由此,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新的提高。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對“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而不是姓“社”姓“資”的標準、社會主義的本質、“三個有利于”等論點都有了明確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次學習的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干部和委員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同時也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