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善教育百年記憶(1882-2010):民族卷
- 巴圖朝魯主編
- 701字
- 2018-12-30 00:34:25
三、盟成立之前的各旗教育
(一)阿拉善兩個旗的蒙古族教育
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后,民族教育事業飛速發展。1951年底,阿拉善旗政府第一次作出決定,在牧區有條件的地方成立小學,下文成立雅布賴樹貴小學、巴倫別立小學、額日布蓋巴丹吉林小學、吉蘭泰小學等學校。恢復了解放前停辦的科布爾蒙古族小學。巴倫別立、樹貴、雅布賴、額日布蓋、巴丹吉林巴嘎和第六蘇木小學先后成立。
全旗有了8所蒙古族小學,在校蒙古族孩子447名,到1954年底蒙古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52.7%;到1955年民族小學(包括回族學校)發展到12所,在校蒙古族學生623名,比1949年增加了3.5倍。當年,查漢布魯格、和屯池兩個場的學校成立,招收蒙古語授課學生80名,宗別立巴嘎兒童識字班改建成民辦學校。
1956年春天,巴彥淖爾盟第一中學(現阿拉善盟第一中學)開設蒙古語授課初中班,第一批招收了50名學生,為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957年巴彥淖爾盟第二中學(后來命名為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學)正式成立,結束了阿拉善旗沒有蒙古族中學教育的歷史。
到1958年,牧區蒙古族學校發展到16所,85個蒙古文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阿拉善左旗蒙古語授課小學班110個,在校生達到1495人。
1961年阿拉善右旗成立時,有5所學校,在校生470名,其中282名蒙古語授課學生;到1965年成立了11所學校,1481名學生中有433名蒙古族學生;1972年有22所小學,2126名學生中318名蒙古族學生;1975年有82所小學,2515名學生中有628名蒙古族學生。
1961年10月,阿拉善右旗第一所蒙古族和漢族合辦的初級中學成立,開始招收的78名學生中有18名蒙古語授課學生。1965年,144名學生中有54名蒙古族學生。1971年,247名學生中有39名蒙古族學生。到1975年,阿右旗有2所中學,在校生979名中有102名蒙古族學生。1979年,1511名學生中有271名蒙古族學生。
(二)額濟納旗蒙古族教育
額濟納旗和平解放后,也就是1951年春天,在額日登格日勒、蘇木雅等人士的建議下,由于歷史的原因,1949年停辦的旗小學重新恢復,成為新中國成立后額濟納當地的第一所新型民族學校,當年招收了27名學生。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額濟納旗掀起了在牧區建校的熱潮。1957年第五蘇木學校成立,1958年第三、第四蘇木也成立了學校。到1970年,各人民公社都有中心小學,達到了為牧區子女掃除文盲、追求知識、服務于民的目的。
1960年10月,額濟納旗中學成立,當時開設了蒙古語授課初中班,1973年開設了蒙古語授課高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