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技術:ASP.NET
- 蘆麗萍等編著
- 1967字
- 2018-12-27 19:32:44
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高校課程必須走出象牙塔,加強與社會需求的緊密接軌,在打造畢業生扎實學業基礎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就業競爭力和職業適應能力的提升。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也必須關注社會的現實需要,把握時代脈搏,重新理解社會對一個合格畢業生的要求,適時調整和重塑課程,打造實踐能力強且后勁十足的畢業生。
反思當前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課程:優點是學科結構清晰,缺點是偏重靜態知識的陳列,在能力培養上有所不足。在我國老一代教育家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建設“知行并舉”的課程體系的設想。這個體系的特點是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思想性與行動性兼備的課程體系為依托,即重新認識能力與知識的關系,重塑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內容及課程體系的組織中,以面向具體領域實踐的能力體系為主線,而將知識體系作為其條件或基礎。我們希望,通過這種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既是合格的思想者,又是合格的行動者;既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既具有承擔具體工作的能力,又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
在做這種改造時,需要認清普通高等教育畢竟不是加強版的職業教育。兩者的區別在于,如果職業教育中的學生培養以職業實踐任務為中心,以培養勞動者完成職業實踐任務所需的技術技能技巧為目的;那么新形勢下的普通高等教育則應以專業實踐活動為依托,以“知行并舉”為旨歸,強調面向實際工作的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發展能力(學會學習和問題解決)和創造能力等。
在這一基本框架之下,課程的改造將出現新的特征。例如,在知識功能上更加指向實際的具體的領域應用,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成為知識有效性的試金石,并指向培養目標的重塑;在內容體系上改變以往以知識體系為明線的做法,而適當地代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組織線索,并有可能指向課程的重組;在課程結構上力圖使“理論課”與“實驗課”之間的界限出現某種程度的消解,在課程的層面實現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結合,并指向課程實施方式的革新,等等。
需要指出,一個專業內不同課程的改造將出現力度上的差異和形式上的多樣。這既是因為不同課程有著不同的內在屬性,也是因為專業課程體系也是一個“生態系統”,有著“物種多樣化”的發展需要。因此,從橫向維度看,需要進一步探究哪些課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行動”化改造的,哪些是無法改造的;從縱向維度看,目前的“知行并舉”改造是相對傳統保守的、缺乏活力的經院式教育的一種揚棄,是對不能滿足市場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大學教育的一種革新,但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要在傳統和現實之間維持一定的張力,在矛盾運動中持續發展。
我們還看到,高等教育大眾化改變了原有的精英主義教育模式,原有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無法滿足新的就業形勢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培養目標的重心開始下移,在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上或多或少地出現了面向職業需求的色彩,越發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除了各學科、專業的教師們在自己教學中所做的微觀調適外,還出現了一批在“行動”性改造方面極其具有創造意義的教材。顯然,這種環境發展所催生的課程變革已經形成了“知行并舉”改造思路的萌芽。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非常需要對其做進一步的梳理和調適,以提升認識,指導更加廣泛和深入的課程改造并借此支持高等教育的發展。雖然現在就斷言“知行并舉”必定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還為時過早,但毫無疑問這是一次積極的嘗試。
此外,新的改革思路也將給教學和評價帶來變化,它將使教學過程更加富于活力,給任課教師的學養和能力帶來新的挑戰,使教學管理呈現新的格局,需要與能力目標相配套的評價思路與方法,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的問題,但細節上究竟如何,操作中會有什么樣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現在都不能很好地回答,需要在推動實踐的基礎上,假以時日,再收獲成果。
本套教材就是在“知行并舉”思想指導下的一次積極試驗。在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將一批老師聯合起來,率先在“知行并舉”教材的編寫上“領先一步”,力圖將新的理念落實到教材中,繼而推進到教學中。由于缺乏經驗和時間倉促,盡管這套教材的編者們做了艱苦的努力,但毫無疑問還會有很多的不足。同時我們認識到,猶豫不決是要不得的,大刀闊斧地前進是唯一的可行路線。好在隨著大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認識的不斷加深,類似的改革將不再是我們有限幾位編者的事情,而成為所有同行、所有高校教師和所有關注者、支持者的共同事情,大家一起合力推動課程的變革。就本套教材而言,變革與改進既存在于編者們的后續工作過程當中,更體現在教材使用者的二次開發之中。我們歡迎和鼓勵一線教師能夠貼近專業發展需求,以教材為基礎,大膽嘗試和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項目和實踐活動,探索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使課程的改革不停止于開發教材,而是成為源頭活水、長盛不衰。
李 藝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