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光伏技術基礎與技能
  • 鄭軍 張玉琴主編
  • 3839字
  • 2018-12-27 15:40:29

第三節(jié) 太陽與太陽能

1. 太陽的概況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5%。太陽也是太陽系里唯一自己發(fā)光的天體,它給地球帶來光和熱。如果沒有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溫度將會很快地降低到接近零開。由于太陽光的照射,地面平均溫度才會保持在14℃左右,形成了人類和絕大部分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

太陽是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熾熱的氣體火球,半徑為6.96 × 105 km(是地球半徑的109倍),質量約為1.99 × 1027 t(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平均密度約為地球的1/4。太陽的能量主要來源于氫聚變成氦的聚變反應,每秒有6.57 × 1011 kg的氫聚合生成6.53 × 1011 kg的氦,連續(xù)產生3.90 × 1023 kW的能量。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以3 × 105 km/s的速度穿越太空射向四面八方。地球只接受到太陽總輻射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即有1.77 × 1014 kW達到地球大氣層上邊緣,由于穿越大氣層時的衰減,最后約8.5 × 1013 kW到達地球表面,這個數(shù)量相當于全世界發(fā)電量的幾十萬倍。

根據(jù)目前太陽產生的核能速率估算,其氫的儲量足夠維持600億年,而地球內部組織因熱核反應聚合成氦,它的壽命約為50 億年。太陽的質量很大,在太陽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太陽物質向核心聚集,核心中心的密度和溫度很高,使得能夠發(fā)生原子核反應。太陽從中心到邊緣可分為核反應區(qū)、輻射區(qū)、對流區(qū)和太陽大氣。

(1)核反應區(qū):在太陽半徑25%的區(qū)域內,是太陽的核心,集中了太陽一半以上的質量。此處溫度大約1500萬度(K),壓力約為2500億大氣壓,密度接近158g/cm3

(2)輻射區(qū):在核反應區(qū)的外面是輻射區(qū),所屬范圍為0.25~0.8R,溫度下降到13 萬度(K),密度下降為0.079g/cm3。在太陽核心產生的能量通過這個區(qū)域由輻射傳輸出去。

(3)對流區(qū):在輻射區(qū)的外面是對流區(qū)(對流層),所屬范圍為0.8~1.0R,溫度下降為5000 度(K),密度為8~10g/cm3。在對流區(qū)內,能量主要靠對流傳播。

(4)太陽大氣:大致可以分為光球、色球、日冕等層次。最底層稱為光球,色球是中間層,外層稱為日冕。日冕是極端稀薄的氣體殼,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半徑之遠。可見,太陽并不是一個等溫的黑體,而是一個層次豐富,不同波長放射、吸收的輻射體。

2. 太陽光

太陽光是太陽上的核反應“燃燒”發(fā)出的光,經很長的距離射向地球,再經大氣層過濾后到地面,它的可見光譜段能量分布均勻,所以是白光。由各種光源發(fā)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長短、強弱、比例性質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色光,稱為光源色。

光源色是影響物體色彩的重要因素。1666 年,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首次完成用三棱鏡分離太陽光束的實驗,并由此證明,太陽的白光是由各種色光組合而成的。

太陽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個世界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當光線隨時間推移以及天氣發(fā)生變化時,都會直接影響物象的色彩。除了太陽光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光源,如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燈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陽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見光比例也和陽光不同。一般白熾燈發(fā)出的光常偏紅、黃色光,而日光燈發(fā)出的光則偏藍色光。

太陽光是一種電磁波,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如圖1-10所示。可見光是指肉眼看到的,如太陽光中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絢麗的七色彩虹光;不可見光是指肉眼看不到的,如紫外線、紅外線等。紅外線的波長是0.77~1000μm,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線等,其中遠紅外線波長為2.5~30μm,占紅外線光波的20%左右,經過光的透射、折射、反射及物體的吸收,僅剩很少的一部分還維系著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包括人類的成長和生命的延續(xù),因此遠紅外線被稱為“生育光線”。

圖1-10 太陽輻射光譜

3. 太陽能的利用

就目前來說,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有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太陽能暖房、太陽能發(fā)電等方式。

(1)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熱水器裝置通常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儲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太陽能集熱器(Solar Collector)是在太陽能熱系統(tǒng)中,接收太陽輻射并向傳熱工質傳遞熱量的裝置。按傳熱介質可分為液體集熱器和空氣集熱器。按采光方式可分為聚光型集熱器和吸熱型集熱器兩種,使用壽命為20~30 年。

(2)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當前最廣泛的太陽能應用即用于將水加熱,現(xiàn)今全世界已有數(shù)百萬臺太陽能熱水裝置。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儲存裝置及循環(huán)管路三部分。

(3)太陽能暖房:利用太陽能做冬天暖房之用,在許多寒冷地區(qū)已使用多年。因寒帶地區(qū)冬季氣溫甚低,室內必須有暖氣設備,若欲減少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可設法應用太陽輻射熱。太陽能暖房系統(tǒng)是由太陽能收集器、熱儲存裝置、輔助能源系統(tǒng),以及室內暖房風扇系統(tǒng)組成的,其過程為太陽輻射熱傳導,經收集器內的工作流體將熱能儲存,再供熱至房間。最常用的暖房系統(tǒng)為太陽能熱水裝置,它將熱水通至儲熱裝置之中,然后利用風扇將室內或室外空氣驅動至此儲熱裝置中吸熱,再把此熱空氣傳送至室內;或利用另一種液體流至儲熱裝置中吸熱,當熱流體流至室內,再利用風扇吹送被加熱空氣至室內,從而達到暖房效果。

(4)太陽能發(fā)電:即直接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并將電能存儲在電容器中,以備需要時使用。

4. 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概述

將太陽光輻射能通過光伏效應直接轉換為電能,稱為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技術。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主要由太陽能電池組件(陣列)、控制器、蓄電池、逆變器和用戶負載等組成。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和蓄電池為電源系統(tǒng),控制器和逆變器為控制保護系統(tǒng),用戶負載為系統(tǒng)終端。

以晶體硅材料制備的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晶體硅電池。單晶硅電池具有電池轉換效率高,穩(wěn)定性好,但是成本較高;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廉,但是轉換效率較低,而且效率衰減得比較快;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則具有穩(wěn)定的轉換效率,而且性能價格比最高;薄膜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近年有了快速發(fā)展,但現(xiàn)在還占不到光伏發(fā)電的6%。從目前來看,薄膜電池雖有很好的發(fā)展?jié)撡|,但單晶硅與多晶硅電池仍是較長時間內的主流產品。太陽能光伏發(fā)電技術日新月異,企業(yè)轉換率已達17%,實驗室轉換率已達24.7%,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0.2%以上。

由于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具有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污染、能量隨處可得、無機械轉動部件、故障率低、維護簡便、無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規(guī)模大小隨意和無須架設輸電線路、方便與建筑物結合等特點,它已成為太陽能發(fā)電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前景的應用形式。

太陽能的使用主要分為幾個方面:家庭用小型太陽能電站、大型并網電站、建筑一體化光伏玻璃幕墻、太陽能路燈、風光互補路燈、風光互補供電系統(tǒng)等,現(xiàn)大多可以實現(xiàn),太陽能發(fā)電還有更加激動人心的計劃。

一個是日本提出的創(chuàng)世紀計劃:準備利用地面上沙漠和海洋面積進行發(fā)電,并通過超導電纜將全球太陽能發(fā)電站連成統(tǒng)一電網以便向全球供電。據(jù)測算,到2000 年、2050 年、2100年,即使全用太陽能發(fā)電供給全球能源,占地也不過為65.11萬km2、186.79萬km2、829.19萬km2。829.19萬km2 僅占全部海洋面積的2.3%或全部沙漠的51.4%,甚至僅是撒哈拉沙漠的91.5%。因此這一方案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

另一個是天上發(fā)電方案:早在1980年美國宇航局和能源部就提出在空間建設太陽能發(fā)電站的設想,準備在同步軌道上放一個長10km、寬5km的大平板,上面布滿太陽能電池,這樣便可提供500萬kW電力。但這需要解決向地面無線輸電問題。現(xiàn)已提出用微波束、激光束等各種方案。目前雖已用模型飛機實現(xiàn)了短距離、短時間、小功率的微波無線輸電,但離真正實用還有漫長的路程。

練習與思考

1. 太陽從中心到邊緣可分為哪幾個區(qū)域?

2. 對于目前來說,太陽能主要用于哪幾方面?

3. 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各部分主要功能有什么作用?

閱讀材料

一、我國的太陽能資源

在我國,西藏西部太陽能資源最豐富,最高達到2333kW·h/m2(日輻射量6.4kW·h/m2),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根據(jù)各地接收太陽總輻射量的多少,可將全國劃分為五類地區(qū)。

一類地區(qū):為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為6680~8400MJ/m2,相當于日輻射量5.1~6.4kW·h/m2。這些地區(qū)包括寧夏北部、甘肅北部、新疆東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為豐富。

二類地區(qū):為我國太陽能資源較豐富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850~6680MJ/m2,相當于日輻射量4.5~5.1kW·h/m2。這些地區(qū)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南部、寧夏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西藏東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類地區(qū):為我國太陽能資源中等類型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000~5850MJ/m2,相當于日輻射量3.8~4.5kW·h/m2。主要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東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遼寧、云南、陜西北部、甘肅東南部、廣東南部、福建南部、蘇北、皖北、臺灣西南部等地。

四類地區(qū):是我國太陽能資源較差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200~5000MJ/m2,相當于日輻射量3.2~3.8kW·h/m2。這些地區(qū)包括湖南、湖北、廣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廣東北部、陜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龍江、臺灣東北部等地。

五類地區(qū):主要包括四川、貴州兩省,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少的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為3350~4200 MJ/m2,相當于日輻射量只有2.5~3.2kW·h/m2

太陽能輻射數(shù)據(jù)可以從縣級氣象臺站取得,也可以從國家氣象局取得。從氣象局取得的數(shù)據(jù)是水平面的輻射數(shù)據(jù),包括水平面總輻射,水平面直接輻射和水平面散射輻射。從全國來看,我國是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年平均日輻射量在4kW·h/m2 以上,西藏最高達7kW·h/m2

二、中國光伏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問題

(1)材料在外、裝備在外和市場在外:行業(yè)關鍵技術被國外企業(yè)掌握;關鍵設備尚需進口,裝備在外正在解決;市場在外有待解決。

(2)“三頂帽子”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生產光伏電池及組件的能耗問題;生產多晶硅時產生的污染問題;光伏電池組件成本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建德市| 福建省| 澄江县| 马山县| 敦化市| 杂多县| 勃利县| 虞城县| 乌恰县| 汨罗市| 东光县| 海南省| 芮城县| 合肥市| 姚安县| 文水县| 高碑店市| 潍坊市| 雷波县| 阿合奇县| 清流县| 成武县| 祁东县| 仁寿县| 那坡县| 双流县| 中卫市| 星座| 金湖县| 讷河市| 和平区| 南投市| 平塘县| 德州市| 松江区| 体育| 罗江县| 苏尼特左旗| 林口县|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