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發光二極管(LED)及其使用
1.2.1 LED概述
發光二極管(LED)是一種直接注入電流的電致發光器件,其半導體晶體內部受激電子從高能級回復到低能級時發射出光子,屬自發輻射躍遷。LED為非相干光源,具有較寬的譜寬(30~60nm)和較大的發射角(約100°),常用于低速、短距離光傳輸系統。
1.LED的結構及原理
發光二極管由P型和N型半導體組合而成,它實際上是將PN結管芯燒結在金屬或陶瓷底座上,歐姆接觸引出兩根金屬引線,然后用透明環氧樹脂封裝而成的。
LED的工作原理是,當PN結加上正向電壓時,結區勢壘降低,P區的空穴載流子p向N區擴散,N區的電子n向P區擴散,p與n在PN結區相遇復合,從而釋放能量而發光。
光的波長(決定光的顏色)由形成PN結構的材料決定,因而可以制造各種不同波長的LED。目前實用的發光二極管大多用Ⅲ~Ⅴ族半導體材料制成,用這些材料制成的發光二極管的特性參數如表1-2所示。
表1-2 各種材料制成的發光二極管的特性參數

2. LED的主要特點
LED具有如下主要特點:①工作電壓低,有的僅需1.5~1.7V即能導通發光,一般正向電壓約為2V,因而能直接與集成電路匹配使用;②工作電流小,其典型值約為10mA;③具有和普通晶體二極管相似的單向導電特性,只是死區電壓略高些;④具有和硅穩壓二極管相似的穩壓特性;⑤響應速度極快,時間常數為10-6~10-9s,有著良好的頻率特性,調制頻率可以很高;⑥小巧輕便、耐震動、壽命長,一般可達10萬小時以上。
主要缺點是發光效率低,有效發光面很難做大。
1.2.2 LED的檢測
1. 普通LED的檢測
(1)用萬用表檢測
在沒有專用檢測儀器的情況下,通常用萬用表進行檢測。一般利用R×1kΩ擋或R×10kΩ擋的指針式萬用表,可以大致判斷 LED 的好壞。正常合格的產品,LED 的正向電阻值為幾十至200kΩ(大多小于50kΩ),反向電阻值為無窮大(∞);如果LED的正、反向電阻值均為0或∞,或正、反向電阻值比較接近,則均說明管子有問題。但這種檢測方法不能看到LED的發光情況,因為R×1kΩ擋或R×10kΩ擋不能向LED提供較大的正向電流。
但是,若用兩塊指針式萬用表(最好同型號),可以較好地檢測發可見光的LED的發光情況。具體方法是:用一根導線將其中一塊萬用表的“+”接線柱與另一塊表的“-”接線柱連接。余下的“-”筆接被測LED的正極(P區),余下的“+”筆接被測LED的負極(N區)。兩塊萬用表均置R×10 Ω擋。這樣,電池總電壓為3V,總內阻為50 Ω,可提供給LED的工作電流達10mA。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接通后就能正常發光。若這時亮度很低,甚至不發光,可將兩塊萬用表均置R×1 Ω擋(工作電流大于10mA)。如仍很暗,甚至不發光,則說明該LED性能不良或損壞。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一開始測量就將兩塊萬用表均置R×1 Ω擋,以免電流過大損壞發光二極管。
(2)用外接電源檢測發可見光的LED的光電特性
用一臺3V 穩壓電源或兩節串聯的干電池及萬用表(指針式或數字式均可),可以較準確地測量發光二極管的光電特性。為此,串接一個75 Ω 的限流電阻即可進行測試。如果測得VF在1.4~3V之間,且發光亮度正常,說明LED正常。如果測得VF=0或VF近似等于3V,且不發光,說明 LED 已壞。如果被檢測的是采用碳化硅和藍寶石材料的黃色、藍色 LED,因其正向壓降VF=6V,則需另外用6V電源或干電池和限流電阻進行測試。
2. 紅外LED的檢測
由于發射紅外光,人眼看不到,因此利用上述可見光LED的檢測方法僅能判定其PN結的正、反向電學特性是否正常,而無法判定其發光情況是否正常。一般,紅外LED的正向壓降為1.3~2.5V,且單個紅外LED的發射功率只有數mW,而不同型號的紅外LED的發光強度角分布也不同。為了判定其發光情況,除利用3V電源串接限流電阻與紅外LED外,必須準備一只2CR型或2DR型硅光電池作為接收器。這樣,只需用萬用表(置1V擋)檢測光電池兩端電壓的變化情況,即可判斷紅外LED加上適當正向電流后是否發射紅外光。
1.2.3 LED的驅動
發光二極管的驅動方式有直流驅動、恒流驅動、脈沖驅動和掃描驅動等。由于直流驅動與恒流驅動是熟悉的簡單的驅動,因而這里僅介紹脈沖驅動和掃描驅動。
1. 脈沖驅動
由于發光二極管一般工作電流低于25mA 時,其發光亮度與正向電流的關系基本為線性;當電流超過25mA時,由于PN結發熱而使曲線彎曲。采用脈沖工作方式,可減小PN結發熱的影響,使線性范圍得以擴大,因此通常采用脈沖驅動的工作方式,如圖1-1所示。
采用脈沖驅動方式時,應該注意脈沖電流幅值和頻率的選擇。脈沖驅動電流的平均值Ia是瞬時電流i的時間積分,對于矩形波來說,有

式中,ton/T是占空比。為了使脈沖驅動方式下的平均電流Ia與直流驅動電流Io相同,就需要使它的脈沖幅值滿足

由此可見,在脈沖驅動時,脈沖電流的幅值應該比直流驅動電流大T/ton倍。
其次是脈沖頻率的問題,對于目視視頻來說,驅動脈沖頻率至少應高于20Hz,否則會產生閃爍現象。

圖1-1 LED的脈沖驅動
2. 掃描驅動
掃描驅動是通過數字邏輯電路,使若干 LED 器件輪流導通,從而節省控制驅動電路。LED顯示屏是將發光燈按行按列布置的,驅動時也就按行按列驅動。在掃描驅動方式下可以按行掃描,按列控制;也可以按列掃描,按行控制。
一個m行n列結構的LED顯示屏的行掃描列控制的原理及波形如圖1-2所示。由圖可見,當采用行掃描列控制的驅動方式時,從H1到Hm輪流將高電位接通各行線,使連接到各行的LED器件接通正電源,但具體哪一個LED導通,還要看它的負電源是否接通,這就是列控制所要完成的工作。例如在LED顯示屏上需要LED11熄滅,LED21點亮,因而當掃描到H1行時,L1列的電位就應該為高;當掃描到H2行時,L1列的電位就應該為低。

圖1-2 行掃描列控制的原理及波形
1.2.4 LED的應用
由于 LED 的顏色、尺寸、形狀、發光強度及透明等情況不同,使用時,首先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恰當選擇;其次要注意LED的極限參數的限制,即允許功耗PM、最大正向直流電流IFm、最大反向電壓VRm、工作環境溫度范圍等。因此使用時應保證不超過此限制值。為了安全起見,實際工作電流IF應選在0.6IFm以下,應讓可能出現的反向電壓VR<0.6VRm。
目前,發光二極管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
1.數字、文字及圖像顯示
(1)七段式數碼管顯示器
七段式數碼管是把管芯切成細條拼成如圖1-3所示的形狀。工作時分別接通某些細條使其發光,使得到0~9這十個可變換的數字。其連接方式簡單,有兩種:即分別連接到7個三極管的集電極的共陽極形式和連接到發射極的共陰極形式。這種七段式數碼管,已在數字手表、數字鐘和數字化儀器的數字顯示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圖1-3 七段式數碼管
(2)米字管、符號管顯示器
米字管和符號管的結構原理相似,其驅動方式也基本相同。圖1-4是14畫的米字字碼管,它可顯示10個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并可根據同樣的設計增添其他的符號,而符號管則主要用來顯示“+”、“-”或“±”等。

圖1-4 14劃字碼管
(3)LED點陣式顯示器
LED點陣式顯示器與由單個LED連成的顯示器相比,具有焊點少、連線少、所有亮點在同平面、亮度均勻、外形美觀等優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常,把發光二極管按矩陣排列,最常用的點陣式顯示器為5×7矩陣,如圖1-5所示,它除了能完成數碼管所能顯示的字符外,還能顯示文字和一些其他符號。

圖1-5 文字顯示器的內部接線
考慮到要顯示小數點時,這種顯示器便需要5×7+1=36個發光單元,13根引出線。它的顯示原理如圖1-6和圖1-7所示。圖1-6是從橫向(行)輸入信號,用縱向(列)轉換開關來進行顯示的。圖1-7是從縱向輸入信號,用橫向轉換開關來進行顯示的。該顯示器用掃描驅動方式,選擇較大峰值電流和窄脈沖作為驅動源,每個LED的平均電流不應超過20mA。根據顯示文字的各點坐標,在掃描過程中利用脈沖來控制開關的啟閉,使組成文字的各點順序發光。雖然發光是閃爍的,但由于人眼的余像效應,看起來仍是一個靜止的文字。

圖1-6 5×7點陣顯示電路(縱向轉換,橫向輸入信號)

圖1-7 5×7點陣顯示電路(橫向轉換,縱向輸入信號)
如果將多塊這種LED點陣管組合,則可構成大屏幕顯示屏。1978年,日本三洋電機公司利用發光二極管底板代替顯像管,研制出了超薄型電視機,它是在5×7.5cm2的陶瓷線路上,把6124個發光二極管配制成格子狀,這些發光二極管可按照圖像信號的幅度顯示任意圖像。目前,LED作為顯示元件已發展到彩色和大面積的漢字、圖表、圖像等的顯示,并被廣泛用于機場、車站、碼頭,以及許多公共場所的指示、說明、廣告等場合。
2.其他應用
(1)指示、照明
單個發光二極管還可用做儀器儀表指示燈、示波器標尺、收音機刻度及鐘表中的文字照明等。此外,它還大量用于手機中等作為按鍵背光、面板背光源,特別是LED彩屏背光源,以及數碼相機用的LED閃光燈照明等。目前,已有雙色、多色甚至變色的單個發光二極管。例如,英國將紅、橙、綠三種顏色的管芯組裝在一個管殼里顯示多種顏色的單個發光管等。
(2)光源
紅外發光二極管多用于光纖通信與光纖傳感器中,LED作為信號光源多用在光電尺寸測量等光電檢測中。目前,已開發出白光LED作為環保照明光源。
(3)光電開關、報警、遙控、耦合
LED的應用很廣,可用來制作光電開關、光電報警、光電遙控器及光電耦合器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