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s max 9.0建筑制圖100例
- 李峰等編著
- 3139字
- 2018-12-29 13:37:23
實例6 制作歐式窗
實例說明
本實例將指導讀者制作歐式窗。通過制作歐式窗模型,來學習編輯樣條線修改器中的優化、輪廓、轉換頂點屬性等命令,并通過擠出、倒角剖面和放樣建模方法使樣條線轉化為實體。
技術要點
在創建過程中,首先以3ds max中的基本樣條線作為基本形,并應用編輯樣條線精確編輯基礎外形,通過擠出、倒角剖面和放樣等建模方法將圖形轉換為三維模型。
在實例的制作過程中,通過編輯樣條線編輯對象的外形,外窗套使用了放樣建模方法來實現,其他模型則是應用擠出和倒角剖面修改器來完成的。如圖6-1所示為創建完成的歐式窗模型。

圖6-1 歐式窗模型
1運行3ds max 9.0,創建一個新的場景。
2首先創建窗套模型,該模型使用了放樣建模方法。打開“創建”面板下的
“圖形”次面板,在該面板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樣條線”選項,在“對象類型”卷展欄中單擊“矩形”按鈕,在前視圖中通過拖動的方式創建一個矩形對象——Rectangle01。
3選擇Rectangle01對象,打開“修改”面板。在“參數”卷展欄中將“長度”參數設為1600、“寬度”參數設為960、“角半徑”參數設為0。如圖6-2所示。

圖6-2 設置創建參數
4將新創建的對象命名為“窗套路徑”,然后為該對象添加“編輯樣條線”修改器。
5打開“分段”子對象,在視圖上選擇縱向的子對象,單擊“幾何體”卷展欄中的“拆分”按鈕,使選定子對象拆分為兩段,如圖6-3所示。

圖6-3 執行“拆分”命令
提示
通過添加由微調器指定的頂點數來細分所選線段。選擇一條或多條線段,設置“拆分”微調器(在按鈕的右側),然后單擊“拆分”按鈕,即可完成拆分操作。
6打開“頂點”子對象層,選擇由“拆分”命令產生的子對象,在前視圖中參照圖6-4所示移動子對象的位置。

圖6-4 移動子對象
7在前視圖中選擇視圖頂部的兩個子對象,在“幾何體”卷展欄中“圓角”右側的參數欄內鍵入475,使樣條線產生圓角效果。如圖6-5所示。

圖6-5 執行“圓角”命令
8退出子對象編輯狀態,按下鍵盤上的Ctrl+V組合鍵,打開“克隆選項”對話框。選擇“復制”單選按鈕如圖6-6所示,然后單擊“確定”按鈕,退出該對話框。

圖6-6 選擇“復制”單選按鈕
9路徑型創建結束,接下來創建圖形。在前視圖中通過拖動的方式創建一個矩形對象——Rectangle01。
10選擇Rectangle01對象,打開“修改”面板。在“參數”卷展欄中將“長度”參數設為100、“寬度”參數設為50、“角半徑”參數設為0。
11將新創建的對象命名為“窗套圖形”,右擊堆棧欄,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可編輯樣條線”命令,如圖6-7所示,這時選擇對象將被塌陷為可編輯樣條線。

圖6-7 選擇“可編輯樣條線”選項
提示
當對象塌陷為“可編輯樣條線”后,修改面板將不保存其創建參數和修改器的編輯參數,但是,可以節省系統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12打開“頂點”子對象層,執行“幾何體”卷展欄中“優化”命令,在頂部和右側的邊界上添加子對象,然后參照圖6-8所示調整子對象的位置和屬性。

圖6-8 調整子對象的位置和屬性
13 在前視圖中選擇如圖6-9 所示的子對象,在“幾何體”卷展欄中的“圓角”參數欄內鍵入0.5。

圖6-9 選擇子對象
14退出子對象編輯層,“窗套圖形”對象創建結束。
15打開“創建”面板下的“幾何體”次面板,在該面板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復合對象”選項,打開復合對象創建面板。
16選擇“窗套路徑”對象,在“對象類型”卷展欄中單擊“放樣”按鈕,在“創建方法”卷展欄中單擊“獲取圖形”按鈕,在視圖中選擇“窗套圖形”對象,得到如圖6-10所示的放樣對象——Loft01。

圖6-10 創建放樣對象
17將Loft01對象命名為“窗套”,并打開“修改”面板。在堆棧欄中單擊
按鈕,在展開的選項中選擇“圖形”選項,打開“圖形”子對象層。
18在視圖中選擇子對象,沿X軸方向移動子對象,使其放置在路徑的內部,如圖6-11所示,然后退出子對象層。

圖6-11 調整對象位置
19在左視圖中創建一個“長度”、“寬度”、“角半徑”參數分別為50,70,0的矩形對象——Rectangle01對象,并將該對象命名為“橫梁”。
20將“橫梁”轉換為可編輯樣條線,打開“頂點”子對象層。執行“優化”命令在邊界上添加頂點,然后參照圖6-12所示調整頂點的位置。

圖6-12 調整子對象的位置
21執行“圓角”命令,使邊界之間產生圓角過渡,如圖6-13所示。

圖6-13 執行“圓角”命令
22 退出子對象層,為其添加一個“擠出”修改器,將“擠出”參數設為865,以確定對象的厚度。參照圖6-14所示調整“橫梁”與“窗套”對象的位置關系。

圖6-14 調整對象位置
23接下來制作豎梁。確定“橫梁”對象處于選擇狀態,按住鍵盤上的Shift鍵,在前視圖中沿Z軸逆時針旋轉復制對象,如圖6-15所示。

圖6-15 旋轉復制對象
24將“橫梁1”對象命名為“豎梁”,接著將“擠出”修改器的“擠出”參數設為1020。然后參照圖6-16所示調整該對象的位置。

圖6-16 設置對象位置
25選擇“窗套路徑01”對象,并打開“頂點”子對象層。在前視圖中選擇視圖底部的兩個子對象,如圖6-17所示,然后將其刪除。

圖6-17 選擇子對象
26在前視圖中選擇視圖底部的兩個子對象,接著右擊選擇集,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角點”命令,如圖6-18所示,這時選擇集將被轉換為角點類型。

圖6-18 選擇“角點”選項
27打開“樣條線”子對象層,在“幾何體”卷展欄中“輪廓”按鈕右側的參數欄中鍵入48,以確定輪廓線的偏移距離。如圖6-19所示。

圖6-19 設置輪廓線
28確定較大的樣條線處于選擇狀態,按下鍵盤上的Delete鍵,刪除選擇子對象,然后退出子對象層。
29接下來創建頂部窗套的剖面圖形。在前視圖中創建一個“長度”、“寬度”、“角半徑”參數分別為23.5,20.5,0的矩形對象,并將其命名為“窗套剖面”。
30將“窗套剖面”對象轉換為“可編輯樣條線”,打開“頂點”子對象層。執行“優化”命令,在樣條線上添加頂點,參照圖6-20所示編輯樣條線的外形,然后退出子對象。

圖6-20 編輯樣條線
31選擇“窗套路徑01”對象,為其添加“倒角剖面”修改器。在“參數”卷展欄中單擊“拾取剖面”按鈕,然后在視圖上拾取“窗套剖面”對象,如圖6-21所示。

圖6-21 創建頂部窗套對象
32使用同樣的方法,創建出頂部的兩個內窗框,如圖6-22所示。

圖6-22 頂部的兩個內窗框效果
33下面創建頂部窗框的連接框。選擇“窗套剖面”對象,克隆復制一個“窗套剖面”對象,并將其命名為“連接框01”。
34確定“連接框01”對象處于選擇狀態,在前視圖中沿Z軸順時針旋轉90°,然后沿X軸逆時針旋轉-90°。
35為“連接框01”對象,添加“擠出”修改器。將“數量”參數設為228。然后參照圖6-23所示調整“連接框01”對象位置。

圖6-23 調整“連接框01”對象位置
36確定“連接框01”處于選擇狀態,在“參考坐標系”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拾取”選項,然后在視圖上拾取“內框01”對象,使拾取模型的坐標軸作為變換中心。
37在主工具欄上單擊“使用軸點中心”按鈕,在彈出的下拉式按鈕上單擊
“使用變換坐標中心”按鈕,啟用變換坐標作為坐標系,如圖6-24所示。

圖6-24 設置坐標中心
38 在視圖上選擇“葉片01”對象,然后執行菜單欄中的“工具”/“陣列”命令,打開“陣列”對話框。在“旋轉”行單擊按鈕,啟用“總計”設置。然后在右側的Z參數欄中鍵入360,以確定所需要旋轉復制的角度。在“對象類型”選項組中選擇“實例”單選按鈕,以確定復制的類型,在1D單選按鈕右側的“數量”參數欄中鍵入8,如圖6-25所示,然后單擊“確定”按鈕,退出該對話框。

圖6-25 設置“陣列”參數
39退出“陣列”對話框后,陣列復制效果如圖6-26所示。

圖6-26 陣列復制對象
40選擇底部的4個復制對象,將其刪除,頂部窗框創建結束。
41窗戶底部的內框和窗扇對象仍舊使用了“擠出”和“倒角剖面”修改器來實現,由于篇幅關系,讀者可以自行創建。如圖6-27所示。

圖6-27 窗戶底部的內框和窗扇對象
42單擊“選擇并旋轉”按鈕,使窗扇呈現打開狀態,如圖6-28所示。

圖6-28 窗扇呈現打開狀態效果
43現在歐式窗模型就創建結束了,如圖6-29所示為歐式窗添加燈光和材質后的效果。如果讀者在制作本實例時遇到什么問題,可以打開本書附帶光盤“建筑構件/室內建筑構件/實例6:歐式窗/歐式窗.max”文件進行查看。

圖6-29 歐式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