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卡的故事之男女雙修
- 吉布
- 1328字
- 2019-09-26 14:37:35
首篇 藏傳佛教略說





一 佛教三大體系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并稱三大佛教體系。這一簡單的劃分法主要從其流傳的地域(所以漢傳佛教也被狹義地稱為漢地佛教)以及典籍所使用的語言考慮,同時也暗指出它們在教義教理方面的顯著差別。漢傳佛教主要在中國內地流傳,典籍所使用的語言為漢語。南傳佛教主要在東南亞諸國盛行,典籍所使用的語言為梵語、巴利語,我國云南也有少量傳播。藏傳佛教顧名思義,主要盛行于西藏,又輻射至周圍的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云南諸省,以及尼泊爾、不丹、蒙古等國家和地區,典籍所使用的語言為藏語。這三大體系現在歐美也有傳播,可謂遍布世界,所以這種體系劃分的現代含義更強調它們在教義教理方面的不同。

(局部圖說)
時輪金剛藍色雙身,四面二十四臂,前兩臂擁抱明妃,手持金剛杵,其余各手均持法器,每手五指都有黃、白、紅、藍、綠五色之異。依經續所稱,明妃亦有四面,而一般只繪兩面,生八臂,通身金黃色,仰主面與金剛相擁。兩尊皆為裸形,僅于腰際飾虎皮及瓔珞,足下分踏白色猛天與紅色欲天等。

時輪金剛
貼花唐卡 清代 西藏
時輪金剛是密宗主尊之一。均為雙尊像,男體為四首二十四臂,女體為單頭八臂。各首均為三目。明王與明妃共三十二只手,每只手都持有不同法器。明妃為裸體,金剛身披虎皮。明王和明妃彼此以三目凝眸對視,嘴唇碰觸在一起,表達“樂空雙運”的奧義。畫面四角有人物,間或有花木山水等。整幅唐卡構圖復雜、畫面絢麗多彩,充分顯示了清代制作彩緞貼花唐卡高超的工藝水平,可說是西藏貼花唐卡的代表作。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而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大小乘佛教在教理、戒規,以及追求目標——其實就是人生價值觀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粗略來說,小乘佛教追求個人解脫,即“自度”,以“證得阿羅漢果”,即成為羅漢,為修行的最終目標;大乘佛教追求所有眾生都得到解脫,即“度他”,以“證得佛果位”,即成佛為最終目標。大乘佛教尤其推崇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的菩薩階段的修行,叫做“菩薩行”,遵行的戒律叫“菩薩戒”,因此非常強調入世,積極參與、干涉世俗生活。這一人生態度和中國文化重視現世的思想暗合,所以一經傳入中國,立刻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時輪金剛
布本設色唐卡 清代 西藏
時輪金剛四面二十四臂二足,呈寂忿相。主身藍色,主臂雙手結“金剛哞迦羅印”,同時交握金剛杵和金剛鈴,代表“智慧”和“慈悲”的結合。時輪金剛是多彩之神,面、臂、足,甚至手指都顯現不同顏色的變化,相當復雜,這是辨認時輪金剛最重要的關鍵。五色代表“五大”,其中藍色代表“風大”,表現在主尊的臉與手;紅色代表“火大”,表現在主尊的右腳;白色代表“水大”,表現在主尊的左腳;黃色代表“地大”,表現在明妃黃色的身軀上。當宇宙的四大元素風、火、水、地會聚時,“空大”自然產生。主尊手臂多達二十四臂,形成圓環構圖。以展立姿站立于蓮臺上,腳踏印度教天神紅膚欲神、白膚大自在天,兩神的配偶伴跪于旁,想要解救卻無能為力。明妃名為一切母,四面八臂二足,主身黃色,以展立姿與主尊擁抱在一起。時輪金剛像中,明妃的姿勢更常見的為半懸姿,這幅比較特殊。主尊藍色主面三眼圓睜,與明妃凝眸相視,嘴唇碰觸在一起。畫面周匝布滿眾多天神,其中還有15對雙身像。畫風單純,繁而不亂,是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