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 論

章法,即謀篇布局。它類似于繪畫中的“構圖”和工程建筑上的總體設計,是從總體上關照書法創作的理論,而不僅僅是個書寫格式問題。因此,研究章法不能不涉及到書法理論和技法的方方面面,不能孤立的就章法而研究章法。

一、書法與寫字

書法與寫字是兩個不同概念。簡單地說,書法屬于藝術,具有欣賞價值;寫字為著交際,具有應用價值。書法重神韻,強調氣韻生動;寫字重規矩,要求整齊劃一。氣韻生動,如鮮花之燦爛;整齊劃一,猶剪花之板刻。

書法與寫字也有相通之處,那就是兩者都有“寫”的功能,而且寫的都是漢字。唯書法強調得最多的是“藝術創作”,而寫字則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寫”、 “抄寫”或“制作”。

從技法的角度看,應用文字與書法作品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前者最重視字跡好認,一個字一個字地擺整齊就可以了,并不苛求筆墨技法;后者則極其講究筆法、墨法、字法和章法。而所有這些“法”均遵循著陰陽變化、自然天成的規律,既力避工匠式的人為制作,又反對毫無法理地胡涂亂抹,正所謂“名手無筆筆湊泊之字,書家無字字疊成之行” (笪重光《書筏》)。王羲之云: “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齊,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題衛夫人“陣筆畫”后》)。沈尹默先生說: “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書法作品之所以成為藝術,之所以能感染讀者,就在于作者心中有“法”,手中的一支筆總是依據這些“法”而運行。從起筆、行筆到收筆,從一提一按、一牽一連,到頓挫翻扭、轉折收束,均需“下筆有由”,決不“任筆為體”。這樣的筆畫線條不僅富于力感、動感、節奏感和彈性美,更貫注著作者的性情和生命節律,具有生命的意蘊,從而能夠引起讀者視覺精神的愉悅和心靈感應。從調墨、蘸墨到著墨,何處宜濃,何處宜淡,何處以潤,何處以燥,均需天機自運,淋漓酣暢。這種濃淡、燥潤變化無常的墨氣所傳遞出來的運動感和時序性狀,強化著線構過程中的空間分割感和時間流,清晰地展現在欣賞者的心靈中。結字的巧妙,或正或欹,或雍容華貴,或險峻挺拔,或渾穆端莊,或古拙樸質,顯示出不同的藝術風格。章法的千變萬化,或端莊秀麗,蕭散通透;或厚重寬博,氣象盛大;或巧為布陣,出其不意;或波云詭譎,撼人心魄,都令人觀之驚絕,回味無窮。

總之,書法藝術是通過線條、墨氣、字構和章法的無窮無盡的變化,才顯得氣韻生動,流美飛揚,儀態萬千。凡在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書法精品,都是筆力驚絕,結構天成,美不勝收的佳構。因此,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應充分調動情感的變化于毫端,盡量減少整齊劃一的人為制作。凡不遵循上面這些“法”而為之的字,或許運筆熟練,或許某些單字可圈可點,但因筆下無“法”,終難成為藝術佳品。歷史上曾經有過重制作、鄙變化而最終歸于失敗的書法實踐。宋代流行的“館閣體”書法,就是這樣。它字形勻正,上下平齊,墨色烏亮。當時的學人言必稱“館閣體”,科舉試場也必用“館閣體”作答。到了明代,“館閣體”成為標準的官體,清代寫得更加工整和程式化。這類“書法”看似無懈可擊,但是終因其千紙一類,了無變化,悲喜無別,缺少生機,而難入藝術堂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确山县| 托克逊县| 顺义区| 西乌珠穆沁旗| 新田县| 思茅市| 新乡县| 平泉县| 东乌| 南皮县| 新昌县| 巫山县| 攀枝花市| 德州市| 临江市| 云霄县| 区。| 都匀市| 洞口县| 西贡区| 若尔盖县| 南华县| 神农架林区| 格尔木市| 临朐县| 镇远县| 荥阳市| 南丹县| 库尔勒市| 石屏县| 安平县| 定安县| 横山县| 宣汉县| 湖口县| 临清市| 彭泽县| 武夷山市| 内黄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