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今天壘成夢想,在此刻感受溫度(2)
-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劉七惜
- 4386字
- 2015-08-06 15:41:42
二十幾歲,正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既不想身陷生活的泥淖,又沒有支撐未來的本領。可二十幾歲,也正是拼搏的年齡,只要踏踏實實去拼搏,便都是收獲。
我們本就一無所有,又有什么可擔憂的?我相信付出一定會有收獲,因為能量會守恒。
人生中看過許多傳奇人生,可傳奇并不能作為標榜,我反而更相信身邊的力量。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有著相似的困惑和迷茫。
就像譚雪,高中時,我們挽著手臂漫步在灑滿夕陽的操場上,談論過夢想的話題。那時,我們問她的問題還沒那么洋氣,而是“長大以后,你想變成什么樣子”。
譚雪說,她想做個企業家。我說:“祝你夢想成真,然后,你養我。”時光一轉,匆匆就是幾年,我們去了不同的學校,也在歲月中漸漸成長。
譚雪上的是大專,畢業比我早一年,學的是漢語言文學,畢業后她來到我所在的城市求職謀生,學歷不高,專業不好,能力未知……找工作的時候,她遭遇的冷眼、漠視、嫌棄……相信很多人都明白。
當時正值大四的我,正為論文抓耳撓腮,給不了她什么支持,只能說一些蒼白的鼓勵:“是金子總會發光”“堅持下去,你一定能找到個好工作。”而她對我擠出一個笑容,強裝自信,可我還是看到她眼中的失落。
就這樣,她每天早出晚歸。晚上的時候,我們都在宿舍門口等,躲避宿舍阿姨巡查的目光。
后來,她說她要走了,找到了工作,是個大公司,我為她高興。第二天,她搬走了,說是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房子。然后,她便少了音信。每當我詢問她近況時,她都說日子充實,挺開心的。每當我想要探望,她便說出差或者公司加班很忙。我漸漸感覺到了她回避的態度,有失落,也尊重了她的選擇。
后來關于她的故事,都是聽說。聽說她過得并不好,她換了許多工作,住公寓時遭遇了小偷……那時我明白,她故意失去聯系,只是在遮蓋自己的傷口。后來,又有人說,她去了一家大公司,深得領導的賞識。于是,各種流言也傳開了。
直到四年半后的那天傍晚,譚雪笑著向我走來,像個女神一樣。我很好奇她這幾年的經歷,也驗證了許多傳聞。
她的確很成功,有了別的女孩們所羨慕的一切,但那是她經過多年的掙扎和累積所得來的。
她只有過年的時候回過家,大多數時候,都在發奮學習和工作。二十幾歲正是青春愛美的年紀,她卻像個男人一樣在戰斗,不是那種自怨自憐,而是為了夢想。因為踏實地付出,她有了一次好的機遇。后來她應聘到一家大公司,憑借日積月累的工作經驗,為領導解決了不少問題。每一個領導都討厭制造問題的人而喜歡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她順理成章地得到了賞識。
她給我講述曾經的故事時,始終面帶笑容。我相信,如果沒有如今的成就,這些辛酸的故事,一定會被她咽在肚子里。有些女孩受一點小傷,就會向人夸張地大吐苦水,抑或是標榜著堅強控訴著現實的殘酷,可譚雪卻是個堅強的姑娘,踏實、樂觀,這是真正的堅強。
這塊金子,經過打磨,真的發光了。她經歷的那些辛酸,我寥寥幾筆帶過。但是她的毅力和堅持卻足以配得上她擁有的一切。也許你也在每日奮斗,卻覺得自己并未獲得該有的一切。但是,你的付出,真的到了奮斗的程度嗎?
你是否可以過連續三年無休的生活?你是否可以白天上班晚上自己學習?你是否試圖多承擔工作,只為打磨自己?你是否可以放棄逛街的時間多看看書?
……你沒做到,我也沒做到,但是譚雪做到了。很多時候,夢想離我們太遠,其實并不是現實殘酷,只是我們真的努力不夠。于是,種種所謂的現實,成了公允的借口。
譚雪說:“剛畢業的那一年,我和所有的人一樣迷茫,后來我明白,是因為我常常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所以,我拼了。”
“你就不怕白白付出?”“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賺不到錢賺知識,賺不到知識賺經歷,賺不到經歷賺閱歷。總會有得賺。”沒錯,付出與收獲,始終是守恒的,人生也會遵循著能量守恒定律,這是我堅信不疑的。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所有付出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收獲。
迷茫最好的解藥就是過好今天,認真對待當下的時光。生活就是這樣,最真實的就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此人此物。未來的美好夢想也源于此刻的存在,如果沒有對此時的全情投入,又怎么會有彼時的奇跡誕生?
想要去更遠的地方,不要只想著天亮再整裝啟程。路上會有很多意外出現,多給自己留點準備的時間,帶足“干糧”,趁早啟程,才有機會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
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
人總愛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用現在的網絡用語來形容,這就是拖延癥。總是要趕在最后期限前才匆匆忙忙地準備,連多余的一點確認時間可能都沒有,就交上一份并不完美的結果。總是在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后悔昨晚沒早點做準備,導致最后手忙腳亂。我們都信心滿滿地以為時間足夠,可也要深知,天有不測風云,今日不走,明日就跑。
(一)
記得剛畢業那陣參加工作,學生的懶散在我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時代期末前緊急復習一周,收論文前熬夜三宿,已經習慣了那樣的生活節奏,工作后也一直沒改過來,耽誤了很多事情。
由于是做文字方面的工作,更需要一些細心和耐心。那天領導給我一份文檔,讓我在網上結合一些參考資料整理校對一下,兩天后給他。我接過后打開一看,20頁的文本也不是很多,打開網頁,隨手就看一些其他新聞走神一天。臨到下班也沒整理出一頁,心想反正明天才要,又不著急,便保存關閉。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領導就說急著要文檔,我只能尷尬地說還沒完成,領導用一種質疑的眼光看我好久。我也灰溜溜地加緊做著,終于趕在午飯前交上去。還沒等我長舒一口氣,領導拿著打印文檔走了過來。
“你有沒有好好看過,中間很多錯別字,還有輸入法打入的不知道是什么詞,要知道咱們是做文字工作的,這么多錯別字你讓別人怎么看,趕快改了。”領導有些生氣地走了。
我認真地校對一次后,心驚膽戰地再給領導送去,領導看了一眼后說:“下次校對好了再給我拿過來,別把學生粗心大意的性子帶到工作上來。”
其實除了粗心大意外,還有我的懶惰導致沒時間多校對幾遍。從那以后,我都是盡早完成工作,以便留出空余時間檢查。
其實不止工作上,說好的一周要看完的書,總是一天推著一天,在心里給自己找借口有事,在行動上磨不過內心的想法。說好要學習的技能,總是“明日復明日”,怎奈“明日何其多”。等同時奔跑的小伙伴告訴我她多么熟練掌握技能時,我還只是原地踏步,連最基本的都還沒學會。今日不走,明日就跑。想要到達明天,今天就要做好準備啟程。所有通往夢想的路上都要灑下許多汗水和淚水,要攢夠足夠多的足跡才能腳踏實地地邁上夢想的領土。懶惰只會加重你的步伐,只有你跑得早、跑得勤,才不會累倒在夢想的路上。
(二)
崔姐是我們部門的高齡媽媽,年近40歲才有了第一個孩子,孩子今年才一歲半。某日,崔姐拿著一張字條過來問我,剪刀scissors的sci發音是/si/,sci這三個字母里是哪個字母不發音。雖然作為部門里唯一一個本科畢業的人,由于多年不說英語也早已忘記了英語的發音規則。
于是,我只好上網幫她查一下,然后一起跟著學習這個單詞的發音規則。因為崔姐做的都是和英語無關的工作,我不禁有些好奇地問她:“姐,你怎么還開始學習英語了?”
“這不是眼看著我家寶寶快會說話了,前幾天我朋友給我郵來一套幼兒英語學習書,我看上面有挺多我都不會,發音也不準確。想著現在的小孩兒不是從小就雙語言教育么,萬一哪天她問我,我現學也來不及了,不如在看著她一天天長大的同時我也學學英語,以后還能跟寶寶對個話什么的。”
崔姐平時就是個好學的人,她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40歲以前都專心工作了,好不容易有個孩子,她也不想和孩子有更多的代溝。
后來的每一天,崔姐不忙的時候都會帶著耳機在她的位置上學英語,學單詞學發音學對話。學習不分年齡,愛可以超越差距和代溝。
崔姐期待能和她的寶寶用英語對話的那天,她也期待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教她寶寶念。不要等到用時才想起要早點做,人生沒有回程路,只有一往直前。
曾經很多人以為夢想還未達到,是因為自己選錯了路,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你少走了路。你被半路遇到的障礙堵在路上,你耽誤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其他的路。我們步履匆匆,來不及看路邊的風景,也來不及趕上夢想的那趟車,我們都抱怨夢想太遠,而從不記得我們出發太晚。
人總是會為偷得的半點清閑時光而沾沾自喜,總是會為自己能在最后的期限前完成任務而自鳴得意,人總是最重視最后結束前的那幾分鐘,而忽略之前漫長的準備和工作。
就像人出去旅游一樣,明天出發,你今晚就要查好路線以免走冤枉路,裝好行李以免明早丟三落四出行在外束手束腳。有時生命里的每一條路就像你的旅程一樣,你都要做好準備再出發,你才會從容面對風雨,才會在明天到達。
找借口推遲的人都是愚笨的人,會提前出發的人才是智慧的人。笨鳥還知道先飛,聰明的我們莫要被自己的小聰明所誤。你的腳決定了你能走多遠,你的心決定了你能走多久,你的智慧決定了你能走得多輕松,你的堅持決定了你走得多成功。
學會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往前走,學會擁有一顆樂觀的心面對途中的春夏秋冬,學會用智慧的腦袋做出正確的選擇,學會堅持夢想定會實現。
最后期限是成功前的黎明,而不是成功前的大山。要學會讓自己今日啟程不為明日而跑,學會享受路上的風光,才不枉行走一趟,生命才不會因被拖延而辜負時光,才會因今日而光芒萬丈。
文字也是有年齡的,像樹的年輪,人的皺紋。精彩激昂是年少的篇章,靜默從容是成熟的注解。那么,今時今日,你的生命的篇章里,又揚起怎樣的筆調?
文字也是有年齡的
前段時間翻出以前的手稿,看著紙上幼稚凌亂的筆跡,青澀混亂的言語,一時間恍惚不記得自己執筆多久了。我一直不愿意稱自己是個作家,我更愿意稱自己是一個執筆者,一個碼字人。
最近寫文的風格偏向于沉穩唯美風,一詞一句都要幾經淬煉才敢落于指間,如同學習一個遲暮的老人,他對生活、對生命懷有的淡然和從容不迫。偶爾幾句幽默的詞語落在筆下,回頭再看時也不禁啞然失笑,多讀幾遍自己開心一下便刪除了。因為這樣輕快的字句似乎是剛開始執筆的我所擁有的風格。
電腦里有以往幾年的日記,說好一天一記,偶爾因為忙碌也改成周記,甚至是月記。不管記錄多少,都是我成長歲月里另一種寫照。我用文字記錄我的成長和變化,我的快樂與悲憤。
每年的第一周,我都會用幾天時間讀一讀前幾年的日記。人越年長可能就會越容易忘記以前的一些事,我就很少記得我以前的事情,當然更不容易記住自己寫過什么。以前很多文字都是在困頓下寫的,完全是內心的自由傾述,倒也真情實感無任何矯揉造作。
我時常會被時光里的自己感動,那些細碎敏感的小心事,那個無處釋放只能默默宣泄的孤獨孩子,那個用歲月書寫成長的記錄。我看到不同時期的我,不同時期的文字風格。
其實,文字也是有年齡的。記得在博客里時常關注的一個作者,從她的字里行間里,從她的微博里,我猜測她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應該有自己的工作,但工作清閑,每日多在家里過著養生生活。她特別喜歡養植物,而她寫的文章也一直以敘事散文為主,更多的帶有一些對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