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態樂觀,是你給自己最好的鼓勵(2)
- 心態好,一切都會好
- 微夏
- 2603字
- 2015-08-07 17:26:24
“這小子,考試老不及格,憑什么有那么多錢?”他說。“我們的薪水雖然無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夠花了嗎?”他的同事安慰說。
“夠花?我的薪水攢一輩子也買不起一輛奔馳車。”公務員懊喪地跳了起來。
“我們是坐辦公室的,有錢我也犯不著買車。”他的同事看得很開。但這位小公務員卻終日郁郁寡歡,后來得了重病,臥床不起。
攀比心理是一把刺向自己心靈深處的利劍,對人對己毫無益處。其實人比人并不會氣死人,如果可以客觀地比較的話,結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而會氣死人的原因是因為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較,卻忽略了自己的優點,他們把比別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別人好的地方覺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有人會說,人怎么可以跟比自己差的人比呢?要比,當然是跟比自己好的人比了。這句話聽起來是很積極的心態,好像是在向好的方面學習,能看到不足,然后加以改善,不好嗎?當然,如果是這樣的心態的話,當然是很好,但問題是,往往自己看到別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開始好好努力學習,而是不斷地埋怨自己,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與別人比并不要緊,看到別人的優點可以去學習,但是這不應該是自卑和煩惱的理由。事實上,為與人攀比而生氣的人,往往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問題,使自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跟心理醫生談談,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為什么會產生自卑的心態。
在一家公司當干事的老王,就是因為自己被少評一級職稱,少長兩級工資,便耿耿于懷,終日喋喋不休,有時甚至破口大罵,已發展到精神失常狀態。朋友勸其想開些,他根本聽不進去,不久得絕癥去世了。細想起來,實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調節,看到人家事業有成時,如果自己從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腳踏實地,好好工作,也許下一次漲工資的就是自己了。總之,如果能及時調整心態,結局就不會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氣死人,就看我們怎么比,看我們能否調正自己的心態。
不要和別人攀比,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目標,幸福的形式是多樣的,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知道,別人都是毫不知情的旁觀者而已。同樣的道理,別人的痛苦我們感受不到,我們看到的別人所謂的幸福可能只是一種假想:一個住別墅的商人可能欠債百萬,一個開奔馳跑車的企業家可能已經瀕臨破產,一對手挽手走進飯店的夫妻可能剛剛協議離婚……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別人身上,實實在在地過自己的日子吧!
坦然處世,“絕境”可以是成功的出發地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萬事如意”只是人們美好的愿望,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巨浪滔天的困境中,我們更須堅定信念,隨時賦予自己生活的支持力,告訴自己“我一定能應付過去”。當我們有了這份堅定的信念,困難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遠離,生活自然會回到風和日麗的寧靜與幸福之中。“絕境”也可以是成功的出發地。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不是一個社會的幸運兒,不幸的生活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松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小伙計;父親的早逝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全家生活的重擔,也讓他體會到了做人的艱辛。
1910年,松下幸之助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后來,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察員。就在這時,他遇到一次人生的挑戰。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咳的痰中帶血,這使他非常害怕,因為這種奇怪的家族病史,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的境況使他不可能按照醫生的吩咐去休養,他沒了退路,反而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只能邊工作邊治療,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做斗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面對疾病,調動肌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與病魔斗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來的苦苦思索,改良插座希望得到公司采用的愿望受挫,使他下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做插座生意,開始獨立經營。
松下電器公司不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資金還不到100元,困難可以想象。公司成立后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當千辛萬苦才生產出的產品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時,工廠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同事們相繼離去,使松下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
但他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歷,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功夫總會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六年后,公司拿出第一個像樣的產品,慢慢走出了困境。
走出困境的松下電器公司所面對的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而是一系列洶涌波濤的開始。1929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日本也未能幸免,銷量銳減,庫存激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日本經濟變得畸形,日本的戰敗使得松下幸之助變得幾乎一無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時高達10億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松下幸之助不下50次地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辛苦自不必言。
他之所以能夠走出遺傳病的陰影,享年94歲,安然度過企業經營中的一個個驚濤駭浪,得益于他永葆一顆年輕的心,并能坦然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松下幸之助自己也說過:“只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聰明。”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只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如果不能坦然處之,那么,在逆境時就容易卑躬屈膝,而順境時又容易得意忘形。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命運的安排,只有坦然去面對,才是最好的方式。坦然的處世態度會使人更加聰明。
一個坦然面對逆境而掙扎過來的人,與一個從順境中謀得發展的人,經歷的過程雖不大相同,但必然都具備了堅忍、正直和聰明的條件。
總之,不論處境如何,為人處世之道就在于不迷惘、不矯揉,以坦然態度處世,這才是最正確的。
把“置身絕境”看成是“以身體驗”的珍貴的機會。明白這點,則面臨艱難,能勇氣百倍、精力充沛。唯有如此,才能涌出新的智慧,轉禍為福。心中有這種認識,就像一道陽光,照射黑暗的地方,引領人鼓起勇氣,勇往直前。
善待失敗就是善待你的人生
美國《生活》周刊曾經評出過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托馬斯·阿爾沃·愛迪生名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