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09)
- 中國互聯網協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 14字
- 2018-12-29 06:09:28
第一篇 綜述篇
第1章 200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綜述
1.1 200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概況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數據,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2.98億,中國網民規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較2007年增長了41.9%,如圖1.1所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3.5%),如圖1.2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1 2000—2008年中國網民規模與增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2 部分國家的互聯網普及率
2008年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8460萬人,較2007年增長了3198萬,增長率超過60%,如圖1.3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3 2007—2008年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對比
寬帶網民達到2.7億,較2007年增長一個多億?;ヂ摼W寬帶接入端口數達到10372.1萬個,其中xDSL端口數8672.7萬個,比2007年年末增長了22%,如圖1.4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4 2007—2008年中國寬帶網民規模對比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上網接入方式中ADSL的使用最多,達到54%,比2007年增長了9.5%,如圖1.5所示。

圖1.5 20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上網接入方式
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176億人,較2007年增長一倍多,如圖1.6和圖1.7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6 2007—2008年手機上網網民規模對比

圖1.7 20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通過手機或PDA上網的具體狀況與頻率
圖1.8給出了2008年上半年中國主流互聯網應用上網地點的分布情況。

圖1.8 2008年上半年中國主流互聯網應用上網地點的分布情況
2008年中國的互聯網基礎資源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除了IPv4之外,其他資源的增速基本與網民增長等速或超過網民的增速,如表1.1所示。
表1.1 2007—2008年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臺式電腦是網民上網的主要設備,手機作為上網終端迅速崛起,隨著中國3G應用的發展,可以預計,2009年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手機上網將會更加普及,如圖1.9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圖1.9 網民上網設備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Netmonitor2009網絡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人均月訪問不重復的網站個數達75.2個。中國互聯網用戶訪問網站的行為日趨多元化。全年人均月訪問網站時長51.5小時。中國互聯網用戶月均PV總量達5466.1億頁,人均月頁面瀏覽數為2236.9頁。受2008年度雪災、地震、奧運和金融危機波及等大事件影響,訪問程度加深。
2008年中國互聯網經濟規模達到540億(不包括電信接入和移動增值),年增長率達49%,預計今后幾年,年增長率仍然將維持30%以上。在細分市場份額中,占據前三位的分別是網絡游戲、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如圖1.10和圖1.11所示。

圖1.10 2003—2012年中國互聯網市場規模

圖1.11 2008年中國互聯網經濟細分行業市場份額
1.2 互聯網與中國社會大事
1.互聯網成為表達民意和溝通政府與民眾的重要平臺
在中國,2008年可以說是一個“網民年”或“網絡民意年”。胡錦濤總書記于2008年6月20日上午到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發表的講話中指出“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并專門來到人民網通過《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線交流,胡錦濤說:“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做事情、做決策,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闭鐪丶覍毧偫硭f:“網絡技術的發展,助推中國的民主與法治,是不爭的事實?!?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中,中國網民在反擊一些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和表達民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巨大的網絡輿論力量為中國政府公關危機的解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使中國網民空前地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巨大的輿論力量,可以說勝過千軍萬馬,更激起了年輕一代的愛國之風,一時間“紅心中國”遍及海外,使中國年輕的一代更加團結,更加愛國,以致西方媒體驚呼,他們錯誤地使中國人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網絡傳播具有快捷性、立體化、雙向互動性、整合性和全球性的特點,這使得網絡輿論能夠快速產生并且迅速傳播,產生影響力。
2.奧運會互聯網新媒體大展示
2008北京奧運會在奧運會歷史上首次采用包括網絡媒體在內的各種新媒體(5種視頻媒體平臺)進行全方位報道:互聯網網絡視頻共享(播客)、互聯網P2P流媒體(廣播、點播)、手機電視(移動互聯網電視,CMMB廣播)、公交移動電視和戶外電視屏以及IPTV?;ヂ摼W新媒體提供交互性和個性化服務,包括各種Web2.0社區交互業務:網絡社區、論壇、貼吧、群組、博客和播客。央視網獲得奧運新媒體轉播權,通過開放授權的形式,聯合了業內八家網站進行奧運轉播,實現了對所有用戶主流覆蓋。覆蓋的受眾為2.44億,相當于中國網民的95%。北京奧運會還建立了第一個官方IPv6奧運網站:ipv6.beijing2008.cn。
3.網絡視頻的發展與管理成為業界的熱點
網絡視頻在2008年取得飛快發展。北京奧運會期間,央視網開設全部28個大項的直播頻道,全程轉播3800小時賽事,此外還提供5000個小時的奧運視頻內容點播,是四年前雅典奧運會網絡轉播規模的50倍。央視網與九家商業網站、一百六十多家廣電系統網站、中央及地方新聞網站及北京奧組委官方網站和兩家移動電信營運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簽署協議,組建了新媒體傳播聯盟。
4.建設文明、誠信的互聯網依舊是業界的當務之急
2008年初香港藝人陳冠希與若干女星的淫穢照片在香港的討論區中發布,立刻蔓延到內地網絡,互聯網行業發展中積淀的種種弊端,已嚴重影響到業界的聲譽和公信力,被稱為“艷照門事件”。為此,主管部門及時提出建設“實用可信、公平有序、守法自律、充滿活力”的誠信互聯網。
5.國務院機構改革,推行大部制
我國新成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速推動工業信息化的進程,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服務業將受到更多重視,得到蓬勃發展。
6.運營商重組后3G牌照發放
2008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提出電信重組方案,并于2008年年底基本完成重組,2009年1月正式為三家運營商發放3G牌照。自此我國形成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三大全業務運營商三足鼎立的格局。
7.金融危機沖擊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逐漸演變為金融危機,進而沖擊實體經濟,發展成為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也波及到通信產業。
縱觀產業鏈,通信設備商和終端商遭受的沖擊最大。金融危機對終端制造企業的影響最為直接。與設備商和終端商相比,運營商遭受的影響相對微弱。
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網絡媒體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現低谷。而主要靠風險資本追捧和支撐的社交網站和視頻類網站,由于還沒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而面臨著資金斷鏈,市場重新洗牌的危機加重。
8.汶川地震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驚了中國和世界,互聯網對汶川地震報道的迅速及傳播的海量信息,滿足了民眾對信息公開的需求,穩定了公眾的情緒,并產生了極大的動員能力,為全國抗震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網絡媒體正式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媒體。
1.3 中國互聯網新技術發展情況
1.3.1 瀏覽器
2008年,微軟的Windows系統全球市場份額15年來首次跌破90%,在全球Windows市場,其主要競爭對手是谷歌的Chrome、Opera和Firefox。Linux的市場份額雖然還不足1%,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2008年年底,一款名為“Ubuntu”的Linux系統用戶已近千萬。
在我國情況不同,本土的瀏覽器以其優異的性能得到快速發展,從IE奪取了不少市場份額。以2008年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計,前三名為:IE 61.5%(126億小時)、傲游Maxthon 15.2%(34.2億小時)、騰訊TT 8.4%(18.3億小時),合計85.1%。而后起之秀360安全瀏覽器增長迅速,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已達3.6%(7.9億小時),環比增長548%,覆蓋人數1785萬人,如圖1.12所示。

圖1.12 瀏覽器軟件2008年12月月度覆蓋人數及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
手機瀏覽器市場競爭激烈,主要瀏覽器包括Opera Mini和Opera Mobile、蘋果iPhone內置的Safari、RIM(黑莓)、谷歌Chrome Lite、微軟IE移動版等。UCWEB是2008年我國發展最快的手機瀏覽器,激活用戶達6000萬。這實際上是客戶端軟件,使用該手機不僅可以瀏覽WAP網站,而且可以訪問HTTP網站并提供頁面格式轉換,還提供視頻格式轉換使得用手機可以收看優酷等Flash格式視頻。
1.3.2 視頻播放軟件
2008年,我國互聯網視頻播放軟件市場國產軟件居領先地位,暴風影音用戶達1.05億,網民到達率為55.6%,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達7億小時,市場份額為59.1%。而Windows Media Player和Realplayer份額則呈下降趨勢。雖然Windows Media Player的用戶到達率為44.4%,但其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僅為5%,如圖1.13所示。

圖1.13 影視播放軟件2008年12月月度覆蓋人數及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
1.3.3 云計算
2008年以來,云計算(Cloud Computing)不僅是國際IT業界前沿概念,而且開始在中國落地生根,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2008年年初,IBM與無錫市政府合作建立了無錫軟件園云計算中心,開始了云計算在中國的商業應用。越來越多的IT供應商將中國作為云計算業務發展的熱點區域。
云計算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項在業務模式方面的創新,由分布式計算和網格計算等技術演化發展而來,并融合了近年來的熱點技術如虛擬化和Web2.0等,是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的結合。云計算將多個數據中心的計算資源虛擬化之后,以租用計算資源(Computing Resource)為形式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服務,能夠更有效率地利用計算資源,是一項節省能源的“綠色IT”技術,為互聯網應用開辟了新天地,將成為互聯網上的重要基礎設施。云計算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將在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服務業和網絡新媒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云計算在基礎設施平臺(IAAS)上以軟件即服務(SaaS)方式為個人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提供服務,如為企業用戶提供ERP和CRM系統,為網絡新媒體、網絡電視臺提供視頻處理、挖掘、檢索、協議和格式轉換以及P2P支撐環境和發布管理系統。手機云計算可以為手機提供計算力,使其具有強大的瀏覽和處理功能。
1.4 中國互聯網重點應用發展情況
2008年我國互聯網應用繼續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特別是Web2.0和網絡新媒體應用如博客、視頻共享和社區等發展尤為迅速,在各種互聯網應用中名列前茅。
如圖1.14所示,2008年中國互聯網熱點應用領域媒介月均受眾到達率統計方面,博客、社區和視頻共享已經和搜索、綜合門戶及電子郵件一起進入前六名。從季度有效瀏覽時間來看,如圖1.15所示,博客、視頻共享和社區名列前茅。

圖1.14 2008年中國互聯網熱點應用領域媒介月均受眾到達率統計

圖1.15 2008年主要網絡服務季度有效瀏覽時間
1.4.1 互聯網搜索市場
2008年我國互聯網搜索市場進入調整期,增速放緩。市場規模為50.2億,年增長率73%。百度加谷歌市場占有率超過90%,廣告業務仍然是主體業務,運營商追尋搜索與社區及電子商務結合的業務,如圖1.16所示。

圖1.16 2008年中國搜索市場規模增長情況和營收份額
1.4.2 播客/視頻共享
2008年,在奧運會推動下,中國視頻分享網站有效瀏覽時間快速增長,但在奧運會后出現了下滑局面。主要專門視頻網站有效瀏覽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17所示。

圖1.17 2008年中國視頻分享垂直網站季度有效瀏覽時間
上述專門視頻共享網站的發展目前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盈利模式,目前視頻共享網站主要依靠廣告收入以及風險投資的支持,遠不能維持良性循環,金融危機的擴展對廣告和風險投資均有影響。視頻共享網站面臨嚴冬,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二是自制內容不足,面臨知識產權問題。視頻共享網站由網民自制上傳的內容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均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主要依靠播放電視連續劇和電影吸引網民,這就產生了版權問題。
2008年綜合門戶(如新浪、搜狐等)和主流媒體網站(如央視網、新華網等)都開通了播客/視頻共享業務,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在奧運會期間發揮了重大作用。
1.4.3 社區和交友網絡
以BBS和新聞組為基礎應用的論壇類網絡社區在2008年取得了高速的發展,已經超過即時通信,成為僅次于電子郵箱的互聯網基本應用。網絡社區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共享性深得廣大網民的喜愛,逐漸成為網民表達思想、展示自我、獲取信息、與其他網民互動互通以及建立社交圈子的主要平臺。
社區網絡進一步發展出現社區電子商務。社區中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聚合成眾多圈子,同圈子內的用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類似的需求傾向,有利于進行產品的精準推廣。如基于論壇形成的車友會和本友會等,有共同需求的用戶會在相關社區中詢問、交流相關信息,企業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電子商務,推廣方面更具針對性,而且往往可以引發用戶的團購行為。而社區用戶眾口相傳,也利于商品口碑傳播。
2008年,中國SNS市場發展迅速,國外的SNS網站Myspace本土化迅速,Facebook開通中文網站,國內的校內、51等也加大發展力度;同時各種SNS網站紛紛出現。SNS專注于人際關系的構建,論壇、博客、視頻等成為構建人際關系的平臺或媒介。2008年12月,校內網覆蓋人數達3857萬人,居第一位。但是出現了一個后起之秀—開心網,其覆蓋人數近2000萬,而有效瀏覽時間的市場份額達32.8%,并且增速迅猛,大有超過校內網之勢,并因此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如圖1.18所示。

圖1.18 交友社區網站2008年12月月度覆蓋人數及第四季度有效瀏覽時間市場份額
1.4.4 即時通信
騰訊QQ穩居即時通信市場首位,2008年12月,其覆蓋人數達1.76億,網民到達率為92.7%,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為50.5億小時,市場份額達87%。MSN的覆蓋人數為4027萬,排名第四,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為4%,位居第二,如圖1.19所示。

圖1.19 即時通信軟件2008年12月月度覆蓋人數及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市場份額
即時通信市場走向細分,致力于一些專門領域的即時通信得到快速發展。如與移動通信結合的飛信,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上升至1.7億小時,市場份額位居第三;而與電子商務結合的阿里旺旺,第四季度有效使用時間達0.9億小時,排名第四。
1.4.5 網絡游戲
中國游戲產業年會發布的《2008年中國游戲產業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數已達4936萬,其中,付費網絡游戲用戶超過3000萬,比2007年增加了1/3以上;網絡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83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猛增了76%;手機網絡游戲市場運營收入達1.5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了1/4。
2008年各游戲運營商之間差距縮小。一些門戶網站進入網絡游戲領域,取得良好業績,其中網易、騰訊和搜狐已經進入前10名,如圖1.20所示。

圖1.20 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及網絡游戲運營商市場份額
1.5 中國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情況
2008年是我國主流媒體進軍網絡新媒體成功取得顯著進展的一年,從以央視為代表的電視媒體和新華社到報業集團都加入了這一行列。
中央電視臺新媒體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央視網的建設上。央視網是全國廣電系統體制改革的一個試點。央視網的發展始于2006年,同年4月,中央電視臺網絡傳播中心/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兩年多來,央視網正著力打造以圖文為基礎,以視頻為核心,以互動為特色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借北京奧運會的契機,央視網的網絡視頻傳播能力大幅提升。在互動方面,央視網嘗試將互聯網特色與電視特色相結合,抓住社區化發展大趨勢,建立搜視社區,為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名欄目、動畫片、記錄片和電視人建立網上互動空間,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新聞資源推出新聞社區。在重大活動報道中,央視網充分運用臺網聯動模式,全面服務、延伸、拓展電視,將電視節目資源和廣告資源延伸到網絡平臺,運用新的網絡技術在新的平臺上創建新的傳播形態和品牌,充分運用博客、播客、論壇、投票和評選等新技術,為電視提供互動支持以及差異化傳播。
2008年年底,央視網日均訪問量達到1.24億次,5月12日—5月21日汶川地震期間日平均訪問量達2.06億次,8月8日—8月24日奧運期間日均訪問量達到3.01億次。視頻訪問量提升迅速,2008年春晚觀看人數最高時達到480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視頻直播累計觀看人次達到1.53億次,視頻點播累計觀看人次達到2.37億次,奧運開幕式當日訪問量達到5.06億次。央視網的播客平臺日均訪問量達600萬,日均網民上傳視頻1000條,作品累計數量達到20余萬件。獨立訪問者數量增長也很快,奧運會開幕時的獨立訪問者數量達2748萬。央視網的網民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及地區,海外網民的比例已經達到15%~20%。
央視網的服務器達2000臺,帶寬33G,覆蓋10個節點城市,共15個國內分發節點和1個歐洲鏡像站點。
在制作能力方面,央視網建設了一整套節目采集、收錄、編輯、制作、存儲、編目和發布的視頻制播平臺,系統存儲容量已經達到250T,存儲了近5萬小時的高質量精品視頻內容,日節目制作能力達到500小時。
央視網建立了自主知識產權的P2P網絡直播平臺,該平臺可以同時承載800萬人在線觀看網絡直播;合作建立了FLV流媒體點播平臺,可以同時支撐10萬人在線點播訪問。
2008年奧運會期間,中央電視臺共有9個電視頻道不延時直播、錄播奧運賽事1944場,時長2715小時,央視網作為全球首次唯一全程視頻直播奧運會開閉幕式以及全部賽事的新媒體機構,為28個奧運比賽大項開通28個不延時直播頻道,直播了奧運會所有賽事的每一場比賽,時長累計3800小時;在每場比賽結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制作點播賽事節目9732段,總時長4013小時。網絡轉播規模大大超過電視轉播,成為全球唯一對奧運賽事進行全程直播點播的新媒體機構。央視網試驗性推出了“網絡電視奧運臺”,開設了62個直播頻道、30個輪播頻道,實現了邊看邊聊互動直播功能,日均頁面訪問量達到3.01億次,人均訪問停留時長達到1022秒。開幕式當天,網絡電視奧運臺流量達到1.5億次,邊看邊聊在線人數近7萬人。
央視網成功地構建了合法有序的奧運會傳播秩序,奧運會開幕后,國際奧委會監控結果顯示,全球發現的4066個盜播鏈接中,90%來自海外,與之前預測的中國大陸地區會出現大規模盜版侵權現象完全相反。之所以達到這樣的效果,一方面是因為央視網成功組織了奧運史上最大規模的聯合傳播,更加方便網民通過不同渠道收看奧運會;另一方面,央視網通過建設IP地址信息庫、數字版權管理平臺(DRM)等技術手段有效防止版權外溢;通過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實施反盜版行動。
報業同樣加速進軍新媒體,其基本思路是“一套體系、兩座平臺、三個應用系統”?!耙惶左w系”即網絡安全和標準體系,“兩座平臺”即把報社內部的網絡平臺和互聯網平臺結合。
新華社也在致力于開拓新媒體市場,利用擁有中國媒體行業最大的多文種多媒體數據庫的優勢,從手機短信拓展到手機視頻、網絡視頻、列車多媒體、航空和巴士視頻,在寬頻網上開辦在線瀏覽、網絡下載、手機定制等一系列業務;通過數字出版、網絡傳輸、屏幕播放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各類新媒體屏幕聯播網。
1.6 中國網絡資本發展情況
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經歷了從過熱到趨冷的劇烈轉變。在經濟形勢轉變的背景下,投資市場募資形勢也經歷大幅波動,募集完成基金規模呈現先揚后抑的態勢。2008年募集完成基金117支,募集規模199.17億美元。募集完成基金中,基金數量從第二季度的52支下降至第四季度的8支,下跌幅度達84.6%。首輪募集完成基金和開始募集基金也表現出相似的趨勢,基金數量分別在第二和第三季度達到頂峰后迅速回落。相比中資基金的上升勢頭,2007年火熱一時的中外合資基金卻遭遇發展瓶頸,如圖1.21所示。

圖1.21 2008年中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募集基金規模
中資基金占募集完成基金總數的60.7%,盡管募集規模無法與外資相提并論,但是市場主導地位已有所顯現。2007年VC、PE基金令人矚目的收益,成為本土GP爭相募集基金的原因之一。在嚴峻形勢下,中資基金開始募集規模不降反升,目標規模為外資的2.3倍。
我國的風險投資市場上,目前仍然在積極活動的都是在近兩年成功募集到新基金的,如紅杉中國連續兩支總金額高達7.5億美元的基金以及首支10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德同資本3.55億美元的二期基金,金沙江創投兩支共5.8億美元的基金,霸菱亞洲第四支15.2億美元的私募基金,麥頓投資3.2億美元的二期基金等。大部分基金不過才投資了基金總數的15%,充足的資金使得他們在嚴冬中仍然充滿信心。
2008年互聯網行業仍然是創投市場投資規模最高的行業,投資案例數量為102起,投資金額8.34億美元?;ヂ摼W細分行業中,網絡游戲受到資本關注,投資案例數量達22起,投資金額1.66億美元。
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企業境外資本市場IPO進程嚴重受阻。與2007年不同,2008年中國僅有兩家互聯網企業在境外上市:國內網游開發及運營商網龍和內地最大數字音樂平臺之一—A8電媒音樂。
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VC、PE通過并購退出的規模與2007年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但也增加了不少并購機會。主要并購事件有:新浪合并分眾戶外數字媒體,巨人收購51.com,CNET中國收購我愛打折網(55BBS),Monster收購中華英才網,澳洲電訊收購泡泡網,金山軟件收購深圳招商卓爾公司和Sky Profit公司等。
不少VC表示未來一年在互聯網領域已經有了明確的投資對象。金融危機對互聯網企業投融資產生一定影響,但也帶來了機會。大浪淘沙消除泡沫,投資者將更理性,創業者更務實。精明的投資人會支持優秀的創新者,互聯網的創新精神將造就一批新的成功者在即將到來的春天大放異彩。
1.7 中國網絡安全狀況
1.7.1 網絡病毒、木馬感染傳播情況
2008年,中國新增計算機病毒、木馬數量呈爆炸式增長,總數量已突破千萬,而網頁掛馬、漏洞攻擊成為黑客獲利的主要渠道。
據金山毒霸“云安全”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金山毒霸共截獲新增病毒、木馬13899 717個,比2007年增長了48倍;全國共有69738 785臺計算機感染病毒,比2007年增長了40%。
2008年,病毒和木馬異常活躍。大量病毒通過網頁掛馬方式利用realplay,adobe flash和IE漏洞進行傳播,其主要運作模式是:下載器對抗安全軟件—關閉安全軟件然后下載大量盜號木馬到用戶電腦—盜取用戶網游的賬號發送到黑客的數據庫。從危害來看,主要是網游盜號類木馬,其次是遠程控制類木馬。
病毒發展有三大顯著特征:病毒制造的模塊化,專業化以及病毒“運營”模式的互聯網化。
1.7.2 網民信息網絡安全狀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08年中國網民信息網絡安全狀況研究報告》指出:96.1%的網民個人計算機中裝有信息安全軟件,其中70.5%的網民選擇使用單一品牌的套裝安全軟件產品,即至少包含殺毒、防火墻兩項功能的安全軟件產品;28%的網民使用過在線查毒服務,其中近1/3的用戶還使用了在線殺毒服務。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網民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視。但尚未安裝安全軟件的網民數量超過1000萬,大量上網人群的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74%的網民表示愿意使用免費殺毒軟件,這說明免費殺毒軟件對于絕大多數網民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近半數網民從未聽說或關注過第三方機構頒發的網站誠信標示,我國互聯網急需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信息安全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1.7.3 云安全
病毒制造的模塊化、專業化機械化生產以及病毒“運營”模式的互聯網化導致病毒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反病毒廠商傳統的人工收集以及鑒定方法已經無法應對迅猛增長的病毒,云安全應運而生。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稱,安全軟件將從PC轉向云計算,基于云計算的代理計算機能夠提供過去在本地執行的安全服務,如強制進行身份識別,防止數據丟失,入侵檢測,網絡接入控制和安全漏洞管理等。在云計算中提供大規??缮壍奶幚怼⒋鎯蛶挼哪芰⒁笠孕碌姆绞胶陀尚碌姆仗峁┥滔蛴脩籼峁┌踩刂坪凸δ?。
2008年,在我國瑞星、趨勢科技和金山都推出了云安全(Cloud Security)服務。趨勢科技稱其云安全已經在全球建立了5個數據中心,可以支持每天50億條點擊查詢,每天手機分析2.5億樣本。相同的分析工作,過去需要一天的運算時間,改用云安全計算后,只需幾秒鐘。瑞星的云安全計劃主要內容是,將用戶和瑞星技術平臺通過互聯網緊密相連,組成一個龐大的木馬/惡意軟件監測、查殺網絡病毒,瑞星卡卡6.0“自動在線診斷”模塊,是其云安全計劃的核心之一。而金山毒霸2009依托于“云安全”技術,實現了病毒庫病毒樣本數量增加5倍,日最大病毒處理能力提高100倍,緊急病毒響應時間縮短到1小時以內,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安全體驗。金山毒霸“云安全”包括智能化客戶端、集群式服務端和開放的平臺三個層次。
1.8 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概況
2008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三部委以聯合發布《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提出電信重組方案:鼓勵中國電信收購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聯通與網通合并,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公告還指出,改革重組將與發放3G牌照相結合,重組完成后發放三張3G牌照。到2008年年底重組已經基本完成。2009年1月正式為三個運營商發3G牌照。自此我國形成了三大全業務運營商三足鼎立的格局,競爭的焦點將是移動互聯網。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主要使用WAP協議,用戶可以在WAP移動互聯網上得到幾乎全部的互聯網體驗。主要門戶網站都開通了WAP手機板,如新浪、搜狐、騰訊、央視國際和新華網等,專門的WAP網站有3G門戶和空中網等。用戶可以通過Hao123導航門戶方便找到進入所需要的網站瀏覽網頁(新聞、財經、小說、體育等)、看博客和寫博客等。在搜索方面,百度和谷歌等均有手機版。有些網站如網易、雅虎等已經開通用手機查閱郵件。在手機游戲方面有當樂和手游等。手機視頻可以提供廣播、點播和視頻共享等各種業務,如3G門戶的GGLive可以提供流暢的視頻廣播和點播業務,而秀蛙可以通過手機上傳提供視頻共享業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移動和央視網等都開通了手機電視。此外,在移動互聯網上用戶還可以得到從地圖位置搜索、車輛違規查詢到在線翻譯等各種服務。
盡管我國推遲了3G網絡部署,我國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并不落后,很多發達國家在3G網絡上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在我國的GPRS/EDGE網上都已經實現。目前我國的GPRS/EDGE網絡有良好覆蓋,200多元的手機就具有WAP2.0上網功能。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年底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較2007年翻了一番還多,達到1.17億。今后若干年內對于低收入人群、邊遠農村地區用戶,WAP手機上網將是主要上網手段,因此,發展窄帶移動互聯網對于提高我國互聯網普及率,消除數字鴻溝,發展網絡文化和網絡新媒體,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服務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代移動通信GPRS/EDGE可以支持手機以WAP協議上移動互聯網,但只能支持少量用戶。3G/HSPA的大規模部署不僅可以支持筆記本電腦以HTTP協議上網,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大量手機上移動互聯網,開啟移動互聯網新時代。
目前我國有20000個WAP網站,而HTTP網站有兩百多萬個,要充分發揮手機移動互聯網的作用必須使手機能瀏覽HTTP網站。“門戶加客戶端”模式的成功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況,這將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伴T戶網站”具有導航、協議和格式轉換能力。下載安裝其客戶端軟件,不僅可以瀏覽WAP網站,還可以登錄訪問瀏覽HTTP網站,以適合手機的格式觀看。不僅可以收看WAP的視頻節目,還可以收看HTTP視頻共享網站的視頻內容,可以支持各種Web2.0應用,基本克服了此前手機上網的主要問題。UCWEB是我國最成功的“門戶網站”,2008年其安裝激活的被稱為“瀏覽器”的客戶端軟件已經達到6000萬。
這種模式將更多的計算力從手機移到網絡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和寬帶視頻業務增多,對“門戶網站”的協議轉換、格式轉換和內容存儲能力需求將急劇增加,解決方法是采用云計算平臺。
面向消費者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擺脫不了互聯網的游戲規則,包月將是主要的收費模式。2009年三大運營商將就移動互聯網的接入展開激烈競爭,包月接入價格將下降到大多數用戶可以接受的合理水平,這必將促進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
(中國科學院 侯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