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林一生

爭取寧馬八十一軍起義

為了配合我軍強大的軍事攻勢,早日解放長年在寧馬奴役下、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寧夏回漢人民,蘭州解放后,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遵照彭總的指示,敦請蘭州回族中有聲望和對寧馬有影響的人士郭南浦先生、原國民黨的退休軍政官員、回族知名人士以及寧夏高級軍官的親屬等10余人,組成赴寧夏“和平代表團”,配合我軍軍事攻勢,進行勸降活動,爭取和平解放寧夏。

一、驅車東進

1949年9月5日,十九兵團楊得志司令員、李志民政委會見了代表團,對他們不畏艱辛、長途跋涉去寧夏作和平解放工作,表示贊賞并給予鼓勵。指出代表團到寧夏地區后的具體任務,可同駐在固原、黑城一線的六十四軍領導,依據具體情況,研究確定。兵團聯絡部派我們3名干部和5名警衛戰士隨代表團同行。楊司令員親自向我交代,要千方百計搞好代表團旅途生活,切實保障他們的安全。同時,批給了我們200枚銀元,作為旅途生活費用。

9月6日,代表團乘一輛卡車,從蘭州出發,出東梢門,沿西蘭公路,駛向固原方向。

7日,汽車穿過隆德城后,沿著盤山公路,緩緩地向六盤山攀越。時值初秋,山下盛暑未消,山上卻細雨霏霏,寒氣襲人。由山腰走向山頂,山花野草,從茂密青蔥,漸漸地變成橙黃翠綠,雜沓相間,呈現一派迷人的初秋景色。

同蔥郁的灌木山草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梯田里長著稀疏矮小的蕎麥,無精打采地在冷雨中搖曳,顯得那么先天不足。

“這樣的莊稼,一畝地能打幾斗啊?”代表中一位老先生慨嘆著。

“這是甘肅、寧夏的接壤地區,青壯年都被國民黨、馬鴻逵拉去當了兵,勞動力嚴重不足,又缺水少肥,莊稼怎能長得好?田里干活的都是老弱婦孺,有的老人拄著拐杖收莊稼,再不解放怎么得了!”熟悉當地情況的代表、老教師馬季康先生說。

“真是這樣。我們隨部隊進入寧夏、甘肅地區一個多月以來,在田里干活的,還真沒見到過一個青壯年。”我附和著他的話。

馬季康接著說:“拿寧夏來說,全部人口只有60多萬,而馬家部隊就有10多萬人,平均6個人養1個兵,人民還能活嗎?”

二、夜宿瓦亭

太陽依山時分,我們來到六盤山下的瓦亭。這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小鎮,一二百戶人家,大多為回民。我們決定住下來。

沒有料到,我們這一卡車軍民混雜的不速之客,竟給小鎮帶來了驚恐和不安。許多居民不明真相,都躲了起來,給我們食宿造成了困難。

我們先在村邊兩間茅草屋落了腳,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頭戴白帽、頜下一綹灰須的回族老人。我們說明了來意,并且告訴他,這里有你們的領袖人物郭南浦先生,他露出驚訝的表情!不一會兒,為我們找來了幾名回民老者,他們見到郭南浦,道了聲“賽倆木”(問安),顯得非常謙恭和尊敬。

郭南浦向他們介紹了去寧夏的和平使命,并說明了我們幾名解放軍的任務。我們也向他們宣傳了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和黨的民族政策。之后,我們這一行人,便受到了熱情的款待。阿訇親自宰羊,為我們連夜準備好豐盛的晚飯,雖然沒有美酒(回民不飲酒),卻飽嘗了一頓鮮嫩的羊羔肉。

飯后,我們算了賬,按價付給了銀元。郭老先生向村里的回族人民宣傳了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指出中國歷史上只有共產黨才把我們回民看成一個民族,尊重我們的民族習慣。今后,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能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許多老者聽后都頻頻點首。

翌日晨,許多居民自動圍攏來,為我們送行。我們悄悄詢問一位回族老人,才知道郭南浦是甘肅、寧夏回民中一位頗具影響的老碩長者(當時他已81歲)。這里的回族群眾久聞其名,只是未見其人,今天能見到他,都感到十分榮幸。

三、抵達同心

9月10日,我們越過固原縣城,直趨回民聚居的三營、黑城一線。經了解,駐守這一地區整訓待命,搜剿散匪,牽制寧馬,以保證蘭州戰役后方安全的六十四軍,已開始向寧夏進軍。于是,我們尾隨炮兵部隊的車輛,逶迤北上。

這一帶地勢多為迂回起伏的谷地和干涸的河川,我野戰大軍像一條盤旋在山川河谷間的巨龍,蜿蜒前進。炮兵部隊的戰士,在馬蹄聲的伴奏下,引頸高唱:“人民炮兵,光榮偉大,勝利前進……”真是威武雄壯,勢不可擋!

12日,我軍解放同心縣城,守敵倉皇逃至中寧。我們在陰雨中到達同心,六十四軍指揮所也剛剛進駐同心城內。我當即到指揮所向曾思玉軍長、傅崇碧副政委作了匯報。軍首長熱情地接待了代表團全體成員,并囑代表團可隨軍一同前進,各位代表伺機進入寧馬內部。

晚間,聽一位老紅軍戰士講,14年前,1935年紅軍長征時,曾經路過此地,勝利到達陜北。第二年,彭總曾率領部隊在這一地區,接應了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同志。我們才知道,我解放大軍是沿著當年紅軍長征最后一段路線,解放寧夏的土地!

13日,雨停,天氣晴朗。大軍矛頭指向中寧。

我們隨部隊行進在廣袤無垠、杳無人跡的荒原上。各位和平代表看到我們的戰士喝苦水,吃干糧,雨夜中用自己的被子、布單張幕露營,不畏艱苦,斗志昂揚,都深受感動。“這樣的部隊是不可戰勝的啊!”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約近中午,在馬家河灣附近,突然遇到原寧馬交通處長孟寶山先生。孟是7月間,被兵團聯絡部由陜西富平派往銀川,了解寧馬動向和爭取寧馬接受和平解決條件的。現在從銀川返回,在百里草原上,同我們不期而遇。

曾軍長、傅副政委以及全體和平代表,坐在公路旁的沙灘上,聽取孟寶山介紹寧馬內部情況,計議下一步行動。

“馬鴻逵看到西北大勢已去,已逃離銀川,銀川兵權由其子馬敦靜掌握。馬敦靜冥頑不化,無意和平解決。主和派將領不敢和談,只有馬鴻賓愿意按照人民解放軍總部頒布的宣言,同我們接觸。老漢(指馬鴻賓)對我們未把他列入戰犯名單,異常欣慰。但他對全寧夏部隊無指揮實權,只能左右其子馬惇靖任軍長的八十一軍。”孟寶山扼要地介紹了寧馬內部的情況。

郭南浦先生對馬鴻賓愿意接受和平條件,進行談判,從而對全寧夏和平解決很樂觀。

“寧夏完全可以和平解放,是否請貴軍停止前進,我立即去銀川,給我幾天時間,保證和平解放。”郭南浦先生向曾軍長提出一個不切實際的建議。

“郭老先生是有豐富經驗的,你想,這樣多的部隊,停駐在草原上怎么能行呢?上級命令原先讓我們15日打到銀川。為了寧夏人民免遭戰爭之苦,爭取和平解放,我們已推遲了幾天進軍。戰爭經驗表明,沒有強大的軍事壓力,敵人是不會輕易接受和平條件的!”曾軍長解釋著。

曾軍長的一席話,郭老先生和其他和平代表,深感言之在理,連連稱是。

隨后,大家議定:大軍繼續前進,全體和平代表立即驅車赴中寧,進入寧馬內部。

四、中寧談判

9月13日下午3時左右,10余名和平代表乘卡車進入敵軍占據下的中寧。途中他們曾遭到敵機槍和步槍的狙擊,幸未傷人。

中寧敵軍當聽到我解放大軍已兵臨城下,不顧和平代表的勸阻,分途逃往黃河北岸和金積、靈武地區。

14日下午,六十四軍指揮所進駐中寧。

回漢人民在先一天到達的和平代表的宣傳影響下,在中寧城南3里的新堡子,張貼紅、綠色的歡迎解放軍的標語,擺著水果、點心、紙煙,迎接我軍入城。

這時,八十一軍部署在黃河北岸中衛、石空堡一線。我六十三軍一八七師,從甘肅沿黃河北岸已迫近中衛;六十四軍炮兵開始封鎖黃河北岸的中衛—銀川公路,并將石空堡以西的高堡摧毀。看來,八十一軍如不接受改編,已逃不脫被殲的命運。

為了促成八十一軍和平起義,接受改編,孟寶山、馬季康幾名和平代表乘著皮筏子,打著紅旗(聯絡信號),穿梭往來于黃河南北岸之間。

9月18日,河面上有一支羊皮筏子,打著紅、白兩面旗子,從北岸石空向南岸劃來。

“不是規定聯絡信號是紅旗嗎?怎么同時又出現了一面白旗?”我軍一名戰士迷惑不解地問。

“紅旗表示和平起義,白旗表示投誠,讓他過來,我們全部接受。”一個干部幽默地解釋著,說得大家都笑了!

皮筏到岸,原來是八十一軍軍長馬惇靖派來的聯絡參謀,在和平代表的陪同下,與六十四軍商談協議簽字問題。

曾軍長、傅副政委在中寧接見了這名聯絡參謀,并同軍聯絡部牛連壁部長以及5名和平代表,共同討論簽訂協議事宜。

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的精神,八十一軍舉行和平起義,接受改編的原則條款,雙方都已談妥,并決定第二天,即9月19日簽訂協定。但當最后談到簽字地點時,卻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我們相信八十一軍官兵的和平誠意,我們保證任何談判人員的安全,請馬惇靖軍長到中寧簽字。即使一時談不攏,協議簽不成,我們保證馬軍長安全返回。”曾思玉軍長言詞懇切,以圖打消人們的顧慮。

“我軍一向開誠布公,說到做到,絕對不設‘鴻門宴’,各位代表是有目共睹的。”牛連壁部長補充說。

“馬惇靖軍長謹小慎微,對解放軍毫無了解,若猶疑不決,明天不能如期赴約,貽誤良機,豈不功虧一簣!”兩位代表重復說,但又不提出具體辦法。

會場沉默了一會兒。

突然,孟寶山代表發了言:“我不揣冒昧地提個方案,說錯了,我收回。”

“什么意見都可以講,大家商討嘛!”曾軍長鼓勵說。

“為了打消馬惇靖的疑慮,保證明天按時簽訂協議,雙方首腦能否在中寧、石空間的黃河中心沙洲上會面,同時簽訂協議?”孟寶山講完,神情很不自然。

無論是從禮儀或是按慣例來說,對方都應到我方簽字,因為這不是簽訂兩軍對峙下的停戰協定,而是簽署接受人民軍隊改編的條款。孟寶山是寧馬多年的交通處長,深明此理,所以當他提出到雙方陣地前的黃河中心小島上簽字的方案后,表情尷尬,也是自然的事。

為了表達我方的和平誠意,避免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犧牲和損失,我軍領導以寬宏大度的胸懷,毅然決定由傅崇碧副政委到黃河中心沙洲上,同八十一軍軍長馬惇靖會面簽字。

五、簽訂協議

9月19日,天氣晴和,金風送爽。清晨,傅崇碧來到中寧黃河南岸,先視察了我軍前沿炮兵陣地。9時許,在牛連壁部長、一名作戰參謀和我3人陪同下,分乘兩支羊皮筏子,向黃河中心沙洲劃去。

這一帶的黃河,穿過甘肅的幾道峽谷,流至寧夏中衛、中寧平川后,河面寬闊,水流平緩。在中寧、石空堡之間的河中心部,被泥沙沖積成一個幾千平方米的沙洲,沙洲上長滿齊腰高的荒草。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孤島,作為簽訂莊嚴協議的地方,顯得極不協調。

傅崇碧上島后,馬惇靖同幾名和平代表已先一步到達,在一片沙地上張望。

“幾天來,談判都是誠懇的,順利的,這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怎么好談?到岸上詳細談談不更好嗎?”傅崇碧快步上前,握著馬惇靖的手,邊說邊拉著他,向小筏子走去,像是久別后又會面的朋友。

我軍指揮員這種誠摯、熱情、爽快的性格,使馬惇靖深感意外,很快便消除了剛上島時的疑懼不安的心情。

當下,幾支羊皮筏子離開沙洲,飄著紅旗,在寬闊寧靜的河面上,迤邐劃向南岸。

下午3時,在中寧南關富寧公司中寧辦事處舊址20多平方米的小廳里,雙方開始了對話。這時,六十三軍鄭維山軍長也趕到了中寧,參加了談判。

我軍幾名領導干部,首先具體說明了人民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和黨的有關政策,肯定了馬鴻賓的進步活動,對以馬惇靖為首的八十一軍廣大官兵,走北平和平解放的道路表示歡迎。

坦率、友好、熱誠的氣氛,使馬惇靖疑慮全消,表示完全接受我軍和平解決的具體條件。概要是:

——八十一軍以中衛城關為中心,集中待命,準備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組織黃河以北船只,于21日黃昏送到黃河南岸,協助六十四軍渡過黃河;

——停止中衛—銀川公路上的汽車運輸,并負責保護公路橋梁;

——保護倉庫中的物資器材,不得破壞、動用、搬藏;

——中衛縣政府,待候人民政府接收。

為進一步消除馬惇靖對家庭的顧慮,當場在全體和平代表面前,宣布保證馬鴻賓全家生命財產安全。在中寧的馬鴻賓的私人財物,如我軍已經動用,一律歸還。

至此,由曾思玉軍長、馬惇靖軍長代表雙方簽署了協議,國民黨八十一軍正式宣告起義。

摘自《寧夏文史資料》第16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黔西| 乡城县| 阜康市| 双峰县| 五寨县| 祁门县| 安西县| 兴国县| 施甸县| 集安市| 兴安县| 威信县| 阿勒泰市| 广东省| 饶平县| 成都市| 武威市| 永胜县| 绥滨县| 扬中市| 虹口区| 浦城县| 牙克石市| 南安市| 四会市| 驻马店市| 墨竹工卡县| 宝山区| 内丘县| 深泽县| 金华市| 辉南县| 绥江县| 游戏| 普安县| 贺州市| 阿尔山市| 格尔木市| 灌阳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