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十四編 國民黨第八十一軍起義

◎馬惇靖

國民黨八十一軍沿革

一、國民黨八十一軍發(fā)展情況

八十一軍的前身是由清末成立的西寧礦務(wù)馬隊逐漸發(fā)展而來的。約在民國6年(1917年)改為昭武軍騎兵中營,旋改編為甘肅新軍(騎、步約五營),隸屬于寧夏鎮(zhèn)守使。

馮玉祥部開進西北后,甘肅新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二十四軍。1929年又改編為第二集團軍第七軍,旋又縮編為第七師。1933年更換番號為陸軍第三十五師,轄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團,旅長是馬玉麟、馬獻文、冶成章,騎兵團團長馬培清。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時,改編為陸軍第八十一軍,轄三十五師,師長馬騰蛟;獨立第三十五旅,旅長馬獻文;騎兵團團長馬培清。1943年,獨立第三十五旅改編為六十師。1946年,八十一軍縮編為整編第八十一師,轄第三十五旅、暫編六十旅。同年年底又恢復(fù)為八十一軍,轄三十五師、暫編六十師。1948年將暫編六十師改為二九九師,并增加一個三五八師。1949年8月,大部分新兵尚未接收完就簽字起義了。

二、八十一軍的編制

軍長馬惇靖,副軍長馬惇信,參謀長楊遇春,參謀處處長郭奎武,政工處處長馬長瑞,副官處處長王有弟,軍需處王宇棟,軍醫(yī)處何云山,軍務(wù)處王樹功,軍法處李育生,機要室主任孫昭賢,人事科長謝兆藩。軍直屬部隊:警衛(wèi)營馬惇恭,工兵營韓哲生,通訊營孫昭賢,炮兵營吳振文,輜重營馬正有。軍轄三十五師代師長馬奠邦,二九四師馬紹翰,三五八師馬明德。每師3個團。

三、八十一軍布防情況

1947—1949年1月,八十一軍前方軍部設(shè)在固原三營鎮(zhèn),后方軍部在中寧縣。1949年解放戰(zhàn)爭緊張時,前方指揮所設(shè)在三營鎮(zhèn)。蘭州解放時,指揮所一度駐靖遠縣東灣鎮(zhèn)附近,軍部和家眷在海原縣。

解放大軍向?qū)幭倪M軍時,前方指揮所及在海原縣的軍部,中寧縣的后方軍部均移至中衛(wèi)縣。八十一軍所屬的三個師,除新編三五八師外,其他兩個師即三十五師、二九四師的主力均布防在海原、固原一帶。當(dāng)時,新編的三五八師的新兵尚未接完。

四、八十一軍黨團情況

八十一軍在抗日戰(zhàn)爭以前,沒有成立過政治部及軍隊黨團組織。1939年部隊到綏西駐防時,始由國民黨軍委會派來李曉鐘成立了政治部(不屬軍部編制),辦理軍隊中之國民黨黨務(wù)。曾于1940年辦理了一次集體參加國民黨的手續(xù),當(dāng)時大部分官佐都集體參加了國民黨。我也參加了國民黨,但未發(fā)黨證。

1940年,李曉鐘因與當(dāng)時的軍長馬鴻賓鬧意見,不能開展其工作,故離職而去。后來,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又派畢存智(綏遠人)前來接替政治部工作。但不久,因競選國大代表,畢存智回綏遠再未到職。1947年,奉令軍部設(shè)立政工處,屬軍部編制,由軍部報請馬文瑞擔(dān)任處長。

五、八十一軍起義后整編為獨立第二軍

1949年在寧夏中衛(wèi)縣起義。同年10月1日,八十一軍整編為西北野戰(zhàn)軍獨立第二軍,我任軍長,甄華同志任軍政委,將解放軍十九兵團派來的300多名政治工作人員,分配到軍部及師、團、營、連。

原來3個師總?cè)藬?shù)2.3萬余人,因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被解放軍在將臺堡、環(huán)縣、中衛(wèi)縣附近幾乎全殲。當(dāng)時被擊潰的3個團的士兵大量潛逃,所以在整編時只有萬人左右。

1950年,由獨立二軍調(diào)部分人員到寧夏軍區(qū)工作,獨二軍改編為獨立第一師。1953年改為人民解放軍農(nóng)業(yè)建設(shè)第一師,1956年全部轉(zhuǎn)業(yè)。

摘自《寧夏境內(nèi)國民黨部隊起義投誠史料選編》1985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元朗区| 龙海市| 长岭县| 大关县| 赤壁市| 清远市| 漯河市| 南澳县| 茌平县| 南安市| 凌海市| 房产| 卢湾区| 宁蒗| 始兴县| 郯城县| 油尖旺区| 民县| 托克逊县| 孝义市| 平凉市| 永新县| 武威市| 九江县| 佛教| 宜良县| 岚皋县| 黑山县| 德安县| 广东省| 神木县| 嘉善县| 吉水县| 乐平市| 临安市| 沅陵县| 广安市| 平南县| 抚宁县|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