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誕生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 ——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誕生于1936年10月20日。
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西征解放同心縣后,中共陜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受黨中央的委托,從陜北來寧夏,負責籌建中華蘇維埃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籌委會由李富春、程子華、王首道、唐天際、黃鎮、楊奇清和我等人組成。
籌備委員會首先擬定了回民自治政府機關負責人人選名單,并請這些同志積極參與豫海縣回民自治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以便掌握全面情況,為順利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大會籌備委員會根據當時西北的形勢,研究討論了回民自治和抗日救國以及土地等重大問題,起草了回民自治政府的各種決議和文件,擬定了代表大會的全部議程。并于10月初,向黨中央和毛主席發出了關于召集豫海縣回民自治代表大會的通電。
通電曰:“毛主席并轉紅色中華社、共產黨中央、蘇維埃中央、全國總工會及各省、各縣、各團體;土耳其代表韓德、各地回民教主名流;朱總司令、彭司令員并轉第一、二、四方面軍、各回民獨立團、回民游擊隊指戰員、全體親愛的同志們:
“中國回民從來沒有自己的政權,受盡了一切壓迫、剝削與屠殺的痛苦。在國民黨的大漢族主義與回奸馬鴻逵等統治下,我西北回民所受之一切痛苦更百倍于往昔。今在紅軍援助下,使我豫海縣回民向來所受之痛苦得以一旦解除!真正實行了回民的自由。回民自一切苛捐雜稅,抽丁派款等完全廢除,不論男女老幼無不歡欣鼓舞,相慶更生。這一切的事實,更足以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蘇維埃所主張之民族自覺,才是全國各少數民族唯一救星。
“現在各處最熱烈地進行回民自治解放運動的動員,并決定于本月20日召集各地回民代表、回民教主舉行豫海回民自治代表大會。準備討論西北形勢與回民自治與抗日救國各問題,正式成立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今后,堅決在共產黨領導之下,以爭取豫海回民和整個中國回民之永遠解放。目前,正當日本帝國主義積極進攻西北之時,我們努力號召西北回民一致擁護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聯合全國同胞,開展民族革命戰爭。保衛西北,驅逐日寇出中國,為我大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奮斗到底!”
《紅色中華報》還發布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定于20日在同心城成立》的消息:“預旺以西及海原地帶的回民區域,現以同心城、王家團莊、李旺堡、窯山及海原城東,新成立完全的回民縣,實行了‘民族自決’的口號。于本月20日在同心城開成立大會,廣大的回民群眾自己選派代表參加。預旺屬兩個自治鄉政府,也選舉代表前往參加。這是回民政府的第一次!是回民解放的先聲!”
召開代表大會的日期和會址確定后,廣大群眾無比興奮,積極準備參加慶祝大會,同心城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10月20日,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是同心回漢族人民永遠難忘的喜慶之日。祖祖輩輩受盡欺壓的回族兒女朝思暮想、日夜盼望的一天終于來到了,這是最幸福的一天,最歡樂的一天。
10月20日這一天,天晴日朗,同心清真大寺會場沐浴著燦爛的朝暉。獲得解放的回族人民,穿著節日盛裝,敲著鑼,打著鼓從四面八方涌來。不少白發老人也拄著拐杖前來“跟會”(參加會的意思),就連按世俗不能隨便外出見人的回族婦女也搭上了蓋頭走出家門參加慶祝大會。沉睡多年的同心城里,鑼鼓喧天,紅旗如林,鞭炮噼啪,全城震動。參加慶祝大會的人們歡騰雀躍,川流不息,笑聲朗朗,歌聲嘹亮。有幾首歌曲至今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一首是:“胡琴拉起來,唱一個蘇維埃,蘇區的地方人人愛。看見么,只有蘇區里,人民好自在,一切剝削都打倒,生活好痛快。”這是發自回族人民的肺腑之聲,他們邊唱邊跳,表現了回族人民對蘇區的無限熱愛和獲得自由解放的興奮之情。
另一首是:“政權與蘇區,代表中國人民,打倒漢奸賣國賊,驅逐狗日本。”這首歌曲,當時在同心回族群眾中,幾乎人人會唱,個個會吟,它表達了回族人民對政權的向往和對漢奸賣國賊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比憎恨。
還有一首:“西北同胞大家趕快起來吧,日本鬼子強占我東北,眼看到西北,打倒小日本,保衛我西北……”這首歌曲是回民群眾從紅軍那里學來的,并廣為流唱,大大激發了回族人民抗日救國的熱忱。
人們迎著金色的朝暉,喊著口號,邁著雄健的步伐,步入會場。會場里站滿了人,歌聲不息,口號四起,紅旗隨風飄舞,令人心情激奮。
莊嚴雄偉的清真大寺,在陽光的映襯下,更顯示出它古老壯觀的雄姿。清真寺四周和寺頂屋檐上彩旗迎風招展,怒放異彩,鮮艷奪目,裝扮著古老大寺,格外美麗。墻壁上、大樹上張貼著五顏六色的標語,在秋陽映照下,熠熠發光。
這些標語口號是: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回民自己的事情由回民自決,回民獨立平等自由!”
“熱烈慶祝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
“回民自己武裝起來,組織回民抗日軍,去救華北穆民!”
“打倒土豪劣紳,取消一切苛捐雜稅!”
“擁護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擁護紅軍!”
“中國共產黨萬歲!”
“蘇維埃政府萬歲!”
“信仰自由,保護清真寺,保護阿訇!”
“回漢兩大民族聯合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打蔣賊救西北,打日本救中國,打土豪救窮人!”
大約9時許,慶祝大會正式開幕。
回族人民選出的自己的代表和紅軍代表、回民獨立師以及其他有關方面的代表、各界人士在主席臺就座。當籌備委員會負責人李富春莊嚴宣布大會開始時,會場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來自各界的人士和代表向大會贈送了賀詞、錦幛、匾額和其他禮品,以表示熱烈祝賀回民自治政權的誕生。
緊接著,馬和福同志邁著矯健的步子走到主席臺的最前面,莊重宣布:“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他的話音剛落,會場里群情激奮,興高采烈,熱烈的掌聲和口號聲震耳欲聾。許多人激動的流下了幸福的熱淚,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馬和福同志精神振奮,掌聲平息后,他以鏗鏘有力的聲調繼續講:“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援助下,我們回民有了自己的政權(掌聲)。我們要堅決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爭取豫海回民、整個中國回民之永遠解放(掌聲)。我們堅決擁護共產黨,擁護紅軍的抗日救國主張,同全國同胞聯合起來,開展民族革命戰爭,保衛家鄉,保衛西北,驅逐日寇出中國,為我中華民族的自由,戰斗到底!”他的講話一次又一次地博得了群眾的熱烈掌聲。
慶祝大會結束后,來自各方的代表濟濟于清真大寺舉行會議,會議共開了3天時間。代表們懷著滿腔熱忱,討論了當前西北的形勢和回民自治、土地問題以及抗日救國等重大事項。一致通過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關于《陜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條例》、《減租減息條例》、《土地條例》等決議案。
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領導人:主席馬和福(回),副主席若干,下設文化教育宣傳委員、糧食沒收委員、保衛委員、財政委員。
我作為紅軍和回民獨立師代表被選為政府軍事部長。
在會上,還決定從政府成立之日起,啟用刻有黨徽和阿文、漢文兩種字樣的政府印章。
為慶祝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代表大會的召開,在大會舉行期間,紅十五軍團星火劇社為群眾和代表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都是他們根據當時形勢趕編的新劇,內容政治性強,形式多樣,很受鼓舞。有些節目,在觀眾們再三鼓掌下反復表演,猶如歡度盛大的節日。大街上、清真大寺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整個同心城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為了慶祝回民自治政府成立,21日、22日,星火劇社表演了兩天新劇。21日又逢集,又演戲,人山人海,真是熱鬧非凡。劇中反映的東北回民和西北回民再不受壓迫。尤其是一幕啞劇《五常抽血工廠》,觀眾都說:“啊呀,日本鬼子真不得了!”戲演完了,群眾還不愿意走,要求再演唱。
代表大會結束后,中共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報》及時報道了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代表大會召開盛況:“10月20日,豫海縣回民自治代表大會在一個龐大的清真寺里開幕了。四個區的代表有100余人,各界送匾有10多幅。在3天的會議中,通過了回民政府的一切決議案。全同心城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到22日會議圓滿結束。”
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為了保密,以利開展工作,這篇報道中沒有報道大會主要內容和暴露政府領導人員名單。但是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同心縣城的熱烈歡騰景象和回民群眾群情激奮、喜氣洋洋的動人場面。
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轄8個鞏固區:同心城、王家團莊、高崖、馬家河灣、窯山、下馬關、李旺堡和預旺堡。4個游擊區:喊叫水、韋州、惠安堡、關橋堡地區。總面積約82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余。
為了便于工作,自治政府設在王家團莊北堡子內。不久,陜甘寧省委派了一名從中央黨校畢業的紅軍干部學員賀恩寬(賀旭東)擔任縣委書記,韓民棟任少共書記,加強了黨對自治政府工作的領導。
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誕生,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縣一級回民自治政府,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回民聚居地區的最初嘗試,是我黨我軍在抗日前進道路上又擴大的一塊抗日根據地,是為保衛西北、華北,進而保衛全中國而聯合的一部分民族力量,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
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從籌備到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為“造成西北革命的偉大局面,爭取迅速直接對日作戰”,做了大量工作:
一、組織回民解放會,建立地方武裝。
根據豫海縣回民自治代表大會的決議案中“建立回民解放會”的決定,組織回民自己的游擊隊和“回民解放會”,保衛新生的自治政權。
一是組織了有40多名,以馬和福同志為隊長的縣回民游擊大隊。這支游擊隊很有戰斗力,與敵人開展了堅決斗爭。以后紅軍轉移離開同心后,還堅持打游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在他們的協助下,預旺、同心等地區也先后組織了近10個游擊隊。其基本任務是:(1)保衛新生政權,消滅土匪,防止敵人破壞;(2)掩護群眾打土豪,鎮壓反革命;(3)幫助正規軍擾亂和牽制敵軍;(4)擔任警戒、放哨、抬擔架;(5)深入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
二是在唐天際、王柏棟指導下,組織了抗日江湖救國游擊隊,爭取哥老會。這個游擊隊一部分為哥老會成員,但回漢基本群眾和窯山煤礦工人占大多數,人數最多時達3000余人。軍事方面由我負責,王柏棟任政治委員,馬振龍擔任總指揮(窯山煤礦工人,50多歲),鄭希武擔任參謀長(窯山煤礦的賬房師爺,窯山人),基層干部一部分是從紅一軍團和十五軍團派來的。其主要作用在于爭取哥老會(當時敵人也在爭),改變哥老會對紅軍的敵對情緒,造成抗日救國的聲勢,幫助正規軍擾亂和牽制敵人。因戰爭環境,紅軍轉移撤離同心后,游擊隊雖然有的人回家了,有的逃跑了,但也保留了一些骨干,歸回民獨立師后,編入紅十五軍團。
二、動員人力物力,保障紅軍供給。
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從成立之日起,糧秣委員就積極動員人力、物力、財力,保障紅軍供給,支援紅軍北上抗日。主要是組織回民群眾收割紅軍解放同心時逃跑的地主的莊稼,刨挖逃亡地主的糧倉和財產(當時豫海地區逃亡地主近百戶,以后經過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回來一部分)。我記得預旺堡以東楊家園子的楊廷棟、楊廷杰潛逃后,在他家堡子里就挖出銀元3萬多塊、糧食數千擔。其次是發動富裕戶捐獻歡迎糧、擁軍款、支前物,總共籌集糧食6萬余斤、銀元8萬多塊、大煙土1萬多兩、二毛皮1000多件,換回棉花1000多斤、布2000多匹,保障了紅軍供給。
三、進一步發動群眾,擴大鞏固區。
豫海縣回族自治政府成立后第五天,馬和福同志就拿著宣傳部長黃鎮草擬的、政治部主任王首道修改后的《告北圈子四周的同胞書》(今下流水鄉),親自到北圈子、海原興仁等偏僻地區宣傳發動群眾,使這里的回民群眾深受教育,震動很大,主動接受政府領導,并響應政府號召,捐糧捐款,支援紅軍。
四、廢除苛捐雜稅,繁榮市場貿易。
紅軍西征占領同心城時,不少群眾和商人逃跑了,店門關閉,停止營業,街上冷冷落落。經過部隊努力工作,廣泛宣傳,廢除一切苛捐雜稅,號召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恢復集市,逃跑的群眾和商人很快都回來了,店鋪也開門營業了。人們把自己生產剩余的農副產品拿到集市,換回自己所需的用品。很快,同心市場繁榮,買賣興隆,一派歡樂景象。
五、召開軍民聯歡會,回民紅軍一家人。
紅軍在同心駐扎期間,經常在紅城水、預旺城內、王家堡子、吊堡子、下馬關和同心城召開規模較大的軍民聯歡會,慶祝自己的解放,感謝親人紅軍為解放回族人民赴湯蹈火,前赴后繼的深情。1936年農歷8月15日,同心縣解放3個月之久,軍民建立了魚水情,鄉領導帶領各戶戶主拿上月餅、西瓜慰問紅軍,和紅軍一起歡度中秋佳節,紅軍還為群眾表演了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娛節目。
特別是在預旺的一次聯歡會上,美國友人埃德加·斯諾也參加、采訪了聯歡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從此,斯諾在預旺地區生活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把預旺這個名字,把同心回民的風俗和與回民紅軍的深厚情誼,真實地記入了他的杰作《西行漫記》,傳到了全中國、全世界。
六、迎接二、四方面軍,實現三大主力會合。
1936年10月初,紅二、四方面軍出臘子口向甘南進軍。黨中央命令我西征紅軍前往甘肅靜寧、會寧一帶迎接。徐海東軍團長親自帶領一個騎兵團去會寧迎接。
在此期間,自治政府廣泛宣傳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重大意義,發動回民群眾,除了籌備糧食外,還有500多件皮背心和干衣、三四千雙鞋、1萬多只(頭)牛羊,保證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
總之,豫海蘇區的開辟和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雖然只存在了8個多月的時間,但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12月13日,紅軍撤離同心后,自治政府遭到馬鴻逵反動派的破壞,被迫轉入秘密活動,堅持同敵人斗爭,直到馬和福主席遇難后才中斷。
摘自《西北回族與伊斯蘭教》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