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得貴在固原及其被殺經過

◎夏敘九

黃得貴,字寶山,甘肅徽縣人,清末在甘肅常備軍第一標當兵,后充過排、連長等職。標統陸洪濤任隴東鎮守使后,黃被任為巡防營管帶,駐防慶陽縣屬之董志城。黃在軍事之暇,好理地方訴訟,人或以“黃青天”呼之。

1921年,陸任甘肅督軍,整編所部為甘肅陸軍第一師,自兼師長,任黃為第一旅旅長,李長清為第二旅旅長。1925年9月,陸因病辭職,李曾率隊入督署,直至陸之臥室,要挾陸交出師長印信,自當師長。黃對此表示不滿,李因此亦對黃懷恨在心,欲乘間圖之。適陸洪濤遣其夫人先行離甘,事前李長清與黃相約送行。李送到東校場即行折回,黃一直送到東崗鎮。李返城后,即伏兵于蘭州五里鋪準備襲擊,同時,并將華林山黃部包圍繳械。黃于回途得悉情況,即行逃避,旋即收復其余眾五六百人屯駐阿干鎮。

西北軍劉郁芬督甘后,于1926年夏初與隴東鎮守使張兆鉀發生戰端,黃為張之舊部,劉恐黃、張聯合,不利作戰,乃派隊先行襲擊。黃以眾寡不敵,向東退卻到定西、甘草店一帶,與張軍會合一同進攻。迨張軍失敗后,黃又與原駐固原與張聯合作戰之韓有祿旅會合,在旋打旋退中,經過定西、會寧、靜寧等縣而退駐慶陽西峰鎮。旋因劉部吉鴻昌旅追擊,韓、黃兩部又東撤赤城、板橋一帶。不久,又復南撤,黃駐寧縣早勝鎮,韓駐陜西邠縣屬之裕樂堡等地。這時駐邠縣之西北軍馮治安師、田金凱師及寧夏馬鴻賓師分頭追擊,韓部繼續南撤,黃、韓又會師于陜西耀縣山區,盤旋很長時間。隨后,韓部開往涇陽與張九才部合作。黃抵三原,被當地駐軍收槍遣散。黃由潼關到大連,繼又轉抵天津,作了張兆鉀的座上客。

黃得貴在天津時,適值蔣、馮、閻混戰開始。張不甘寂寞,躍躍欲試;黃亦久靜思動,欲回甘重整旗鼓,借以擾亂馮的后方。于是,經舊軍閥何成睿之介紹,蔣介石政府授黃以甘肅討逆(指馮玉祥國民軍)軍第一路司令。黃正在計劃回甘之際,適逢陳珪璋派員迎接(陳是黃的舊部),黃于1929年到達陳部駐地寧縣早勝鎮。

起初,陳、黃相處甚洽,經過半年之后,黃不滿意陳的幫會作風及拉票行為;陳亦認為黃來以后毫無展布,希望落空,雙方各有意見。所以,陳部參謀長汪飛西對黃更為輕視,遇事故意刁難,語言諷刺更系常事,并有攆黃離部之說。黃不得已,率其零星收編騎兵約一連,經慶陽、環縣,于1930年春抵固原縣境。

是時,固原城內駐有民團首領李富清,親率弁丁迎黃入城,駐扎董宮保府。縣中徐步云、尹欽庵、唐干臣、夏禹卿、徐靜軒、田子玉、張禹川等回漢士紳,先后見黃,表示歡迎欽慕之意。黃在地方民團、紳士擁戴之下,慨然以保衛治安為己任,乃首稱“軍長”,積極收編各縣民團,擴充實力。

首先,編李富清為第一旅旅長,繼又收編固原北川黑城、三營民團陳懋堂為第二旅旅長,東南鄉峁家堡民團王思舉為衛隊團長,東山民團楊、竇2人為營長。最后,又編隆德民團張得昌為營副、莊浪民團馬三綱為營長,并收編由陳珪璋部投來的張殿壽為騎兵營長,西寧來投的星光斗為衛隊營長。另有青海援陜軍竄回馬永貴帶來的騎兵220余名,槍彈俱全,被編為衛隊團長。盤踞在靜寧的吳發榮等多次請求收編,黃為籠絡計,允委吳為師長、馬成林為旅長,仍駐靜寧。

黃得貴收編各部以后,正在就地籌餉,進行整頓期間,適有陜北變軍蘇雨生、石英秀等號稱三旅之眾,突來固原,分扎城關,揚言要攆走黃部,進駐城內。黃之第一旅旅長李富清偵知實情,密與黃計,由李于第三日晨帶精兵自東山根轉至變軍后突擊,一時槍炮聲與喊殺聲連續不絕,蘇、石等認為黃的援軍到來,倉皇向短山頭和寧夏省城方向遁去。黃復帶隊開城出擊,變軍全部北走。黃、李追擊至10里以外,始凱歌還城。此為黃收編部隊以來,第一次軍事上的勝利。

1930年3月,西北軍撤出甘肅,省政府主席由財政廳長王楨代理。王派鄭浚、李翰等來固原與黃接洽,頗有借以為外援之意。黃亦表示服從省令,互相結好,并留李翰接任固原縣長,以示誠意。此時,黃前后收編部隊約六七千人,槍支約占人數七成左右,其軍糧全部由駐在地民眾供應。而黃自以為實力已漸雄厚,深嫉陳珪璋盤踞平涼、涇川、寧縣、慶陽、鎮原、環縣等10余縣,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實力、名望均出己上,又控制陜甘交通要道,形勢上于己頗為不利,遂有圖陳之意。在得到李富清的同意后,終下進攻平涼決心。

1930年秋,陳部旅長楊抱誠率部西進,沿途占領了黃的防地瓦亭、和尚鋪、隆德等地,并分兵駐守。接著,又向駐靜寧縣的吳發榮發動攻勢。在楊部占領靜寧后,黃得貴于憤怒之余,遂派李富清率領所部及軍部直屬各團、營、連,聲言援吳,乃向楊部進攻,于克復瓦亭、和尚鋪后,連夜進攻隆德。

次日拂曉,李部轟擊守城士兵,連斃一二十人,攻破東門,一時蜂擁而入,奪得槍彈甚多。守城陳部謝紹安旅敗潰,向莊浪方面逃逸。楊抱誠聞訊,亦率部由靜寧撤回平涼。李部進城后,即派“文案”(相當于秘書長)夏敘九為隆德縣長。

李富清在獲勝后,乘士氣壯盛之際,督隊經化平縣境進達平涼南原,次日黎明,李帶親信數人督隊攻城。是時,李部中有臨時收編的陳部尖兵20余名,亦雜在隊內,令其隨隊進擊。及攻城時,發現尖兵又變,一時城上城下槍聲亂作,莫分敵我。李在此時身中流彈,旋即陣亡。李部即潰回固原,黃即派李的弟弟李貴清(當時正在務農)繼任旅長。

是時,陳懋堂、王思舉所部旅團亦由平涼安國鎮一帶退回固原。黃得貴對陳珪璋的攻勢,至此已完全瓦解。

黃得貴攻陳失敗后,垂頭喪氣,很不自安。時又傳靜寧吳發榮有倒戈之說。為防萬一,將李、陳兩旅先后移駐隆德、莊浪,以資防范。時陜西叛軍楊萬青、華梅軒、張某(綽號張老九)等約3旅之眾,竄入甘境。事先與陳珪璋洽妥,一路從華亭、化平(涇源)到莊浪、隆德,以后開至固原;一路由靈臺經過涇川進駐鎮原。

楊、華部抵固原后即駐扎城關,2人先后見黃,口稱干父,恭維備至。黃見其實力頗佳,有借重以擴充自己力量之意。殊不知楊萬青意存叵測,雖同意黃的意見,命令張部駐扎靜寧,但圖黃計劃日益暴露,于是謠言紛起,群情不安。楊乃乘黃不備,突入軍部,將黃扣起,并搶走儲藏的槍彈甚多。黃部李、陳兩旅聞訊,急率隊回擊,與楊部激戰于黃峁山,肉搏苦斗,互有傷亡。李部營長張進祥亦在激戰中陣亡。次日,黃部馬團邀集各營,進行山地戰,將楊部刀砍槍殺,逃出無幾。楊本人率殘部逃往鎮原。

在事變之先,平涼陳珪璋曾派參謀祁鼎丞(固原黑城鎮人)到固原與楊萬青聯系。陳的參謀長汪飛西亦隨到固原進行活動。當楊臨逃走欲將黃劫持同行時,黃乃罵不絕口:“寧死固原,不愿跟匪同去。”走到東城門內,祁鼎丞于是索黃到手,拉到北破屋中,與陳部二旅旅部副官長李盤成舉槍要打時,黃叫喊說:“喂!你們向心口上打,不要傷我的頭臉!”話剛落音,祁、李的槍聲已響,黃得貴立即斃命,被埋尸城根,上壓石碾盤。

1932年農歷4月,李貴清旅回城后,將黃尸尋出,殮寄城隍廟。李盤成后被王思舉在鎮原屯子鎮捕獲,解交李貴清。李乃在固原董府后門外廣場,將李盤成頭割下,祭奠黃靈,當時參加祭禮者數千人。

摘自《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3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邯郸市| 锡林浩特市| 镇坪县| 连平县| 绥滨县| 屏边| 宁国市| 遵义县| 慈溪市| 阆中市| 贵溪市| 东乡族自治县| 德昌县| 古交市| 婺源县| 高州市| 南木林县| 内丘县| 东海县| 沭阳县| 介休市| 哈密市| 新晃| 运城市| 张北县| 镇雄县| 日喀则市| 缙云县| 双流县| 玛多县| 庐江县| 饶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抚州市| 大宁县| 大兴区| 延安市| 定南县| 防城港市|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