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學AutoCAD 2012
- 程光遠編著
- 213字
- 2018-12-27 20:23:46
第2篇 二維篇
第4章 基本二維圖形繪制
本章導讀
本章將介紹使用AutoCAD 2012進行基本二維圖形繪制。
一個出色的建筑的圖紙,都是由基本的圖形對象組成。對于每個初學者,學習使用AutoCAD來繪制建筑圖或其他工程圖,首先要學習并掌握AutoCAD中繪制直線、圓、圓弧等基本圖形對象的方法和過程,然后才能熟練地加以應用,從而能夠繪制復雜的二維圖形。
本章主要學習以下內容:
點和直線
射線和構造線
圓、圓弧、圓環
橢圓、橢圓弧
矩形和正多邊形
多段線
多線
徒手繪圖
樣條曲線
修訂云線
工程師實踐——繪制凸輪
4.1 繪制點和直線
點和直線是AutoCAD圖形中最基本的元素,繪制直線的命令也是最常用的命令。
4.1.1 繪制點
AutoCAD 2012中有四種點對象:單點、多點、定數等分和定距等分。
1.繪制點命令啟動方法
(1)單點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點→單點”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POINT或PO,并按Enter鍵。
選擇繪制單點命令,在繪圖窗口中一次只能繪制一個點。
(2)多點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點→多點”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點”按鈕。
多點和單點的區別在于,調用一次多點命令可繪制多個點,其他方面與使用單點方法相同。
2.點的樣式
點樣式的設置方式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格式→點樣式”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DDPTYPE,并按Enter鍵。
點的主要作用在于標記,AutoCAD根據標記的需要提供了20種點的樣式。在命令行中輸入DDPTYPE命令,彈出“點樣式”對話框,如圖4-1所示。

圖4-1 “點樣式”對話框
在對話框中除了可以選擇點的樣式外,還可以在“點大小”文本框中輸入相對于屏幕或按絕對單位表示點的大小的值。
AutoCAD提供了兩個系統變量PDMODE和PDSIZE來控制點對象的外觀。
PDMODE控制點的形狀,取值不同,點顯示的形狀也不同;PDMODE值和點的形式的對應關系如圖4-2所示。

圖4-2 點樣式對應的PNODE值
注意
如圖4-1所示,對話框中最上面一行的左起第二個框中沒有標記,選擇該項點作為不可見的標記使用,盡管不可見,但在對象捕捉設為節點狀態時仍可以被選擇。
系統變量PDSIZE控制點的大小,(PDMODE系統變量為0和1時除外),PDSIZE值為0時,系統默認的點的尺寸為顯示屏幕的5%,選中該項時,放大或縮小圖形,點的尺寸保持為圖形顯示尺寸的一個百分比不變;正的值表示點的圖形的絕對尺寸。選中選項“按絕對單位設置大小”單選框時,則當圖形縮小時點會消失,點放大時,點又變得很大。
由于點作為標記使用,點將顯示在屏幕上,但不會打印輸出。
3.定數等分點
繪制定數等分點是指在指定對象上將點等間隔排列。
定數等分點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點→定數等分”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DIVIDE或DIV,并按Enter鍵。
DIVIDE不會改變對象的屬性,此命令通過放置標記把一個對象劃分為任意數量長度相等的段以便于編輯。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利用定數等分點等分圖形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利用定數等分點等分圖形素材.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利用定數等分點等分圖形.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利用定數等分點等分圖形.avi
1 打開光盤中的“利用定數等分點等分圖形素材.dwg”,如圖4-3所示。

圖4-3 素材
2 選擇“格式→點樣式”命令,打開“點樣式”對話框,選擇標記樣式為。
3 選擇“繪圖→點→定數等分”命令,啟動定數等分繪圖命令。
4 選取半徑為100和120的圓繪制等分點,繪制過程如圖4-4所示。

圖4-4 定數等分效果
5 保存文件,這樣就完成了對圓的定數等分。結果如圖4-4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divide 選擇要定數等分的對象: (鼠標選取半徑100的圓) 輸入線段數目或 [塊(B)]: 20 (輸入生成的點數20) 命令: (直接按Enter鍵,重復上一條命令) DIVIDE 選擇要定數等分的對象: (鼠標選取半徑120的圓) 輸入線段數目或 [塊(B)]: 20 (輸入生成的點數20)
命令行中各選項含義如下。
● 塊(B):選取該項,在相同的距離間隔處插入相同塊作為對象。
4.定距等分點
定距等分點又稱為度量點或計量點,繪制定距等分點類似于定數等分點命令,定數等分點命令沿著對象放置一定數量的標記點,而定距等分點命令則沿直線、圓弧、圓或折線按指定的距離放置標記點。
定距等分點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點→定距等分”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MEASURE或ME,并按Enter鍵。
MEASURE命令過程執行過程與DIVIDE命令相似,但它執行時不是等分對象,而是度量對象,所以它需要輸入度量段的長度,而不是等分數。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利用定距等分點等分直線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利用定距等分點等分直線素材.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利用定距等分點等分直線.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利用定距等分點等分直線.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5(a)所示,直線長度為500。選擇“繪圖→點→定距等分”命令,啟動定距等分繪圖命令。

圖4-5 定距等分
2 按照命令行提示,選取直線作為定距等分的對象。
3 輸入指定線段的長度 ,如80,按Enter鍵結束。
4 保存文件,這樣就完成了對直線的定距等分,等分結果如圖4-5(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measure 選擇要定距等分的對象: (選取直線) 指定線段長度或 [塊(B)]: 80
技巧
按照在定距等分時,等分時起點的不同,選取對象分兩種:
對于直線或非閉合的多段線,等分的起點是距選取點最近的端點。
對于閉合的多段線,等分的起點是多段線的起點。
4.1.2 繪制直線
直線繪制命令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直線”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直線”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LINE或L,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3:用直線命令繪制棘輪的一個輪齒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用直線命令繪制棘輪一個輪齒.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用直線命令繪制棘輪一個輪齒.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直線”命令,啟動直線繪圖命令。
3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直線”按鈕,連接內外圓相鄰的點,繪制單個輪齒,如圖4-6所示。

圖4-6 繪制單個輪齒
4 保存文件。
進行繪制直線操作后,按Enter鍵,會再次開啟繪制直線命令,再次按Enter鍵,系統會將上次所繪直線段的終點作為本次繪制直線的起始點。
4.2 繪制構造線和射線
4.2.1 繪制構造線
用構造線命令繪制的線類似于射線,不過其長度是無限的。使用射線命令,需要選擇一個起點,直線從這一點延伸;而使用構造線命令,線通過選擇的點并且向兩個方向延伸。
繪制構造線命令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構造線”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構造線”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XLINE或XL,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5:繪制構造線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構造線素材.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構造線.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構造線.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構造線素材.dwg”,如圖4-7(a)所示。

圖4-7 繪制構造線
2 選擇“繪圖→構造線”命令,啟動構造線繪圖命令。
3 按照命令行提示,在命令行輸入“h”,按Enter鍵。
4 選取大圓的圓心為通過點,按Enter鍵,繪制水平構造線如圖4-7(b)所示。
5 重復構造線繪圖命令,在命令行輸入“v”,按Enter鍵,繪制垂直構造線。
6 選取大圓的圓心為通過點,按Enter鍵,繪制垂直構造線如圖4-7(c)所示。
7 保存文件。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h (選中水平選項) 指定通過點: (大圓圓心) 命令: _xline 指定點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v (選中垂直選項) 指定通過點: (大圓圓心)
下面介紹上述操作的各個選項的含義如下。
● 指定點:用無限長直線所通過的兩點確定構造線的位置。
● 水平(H):通過選定的點繪制水平參照線,無論正交打開與否,線都保持水平狀態。
● 垂直(V):通過選定的點繪制垂直參照線。
● 角度(A):以指定的角度創建一條參照線,選擇的角度是相對于水平方向設置的。該選項在投影屋頂或其他的斜面時候比較有用。輸入該選項系統會提示如下。
輸入構造線的角度 (0) 或 [參照(R)]:
● 參照(R):相對于選定參照線以某個角度繪制直線,這里的角度從參照線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測量。
● 二等分(B):通過選擇三個點繪制直線,選擇的第一個點是角頂點,第二個和第三個頂點分別位于構成被平分的角的兩條直線上。
● 偏移(O):繪制與已知直線平行的構造線,偏移的距離取決于指定的距離或點。
技巧
使用射線命令和構造線命令繪制的線,一般都是在工作中的輔助用線。在輸出圖形時,射線和構造線都會顯示出來,因此常常將它們繪制在一個專門的圖層上,整個圖形完成后將其刪除。
4.2.2 繪制射線
在建筑設計中的手工繪圖中,有時需要在繪制黑色的石墨和墨水線之前使用淺色的線,稱為設計線。這種線只有設計者自己才能看到。在AutoCAD 2012中可以用射線命令來繪制類似的線。射線是由一個端點向某一方向無限延伸得到的線,射線在制圖中主要用作輔助線,在把一個圖投影到另一個圖中時十分有用。
繪制射線命令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射線”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RAY,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4:繪制射線
素材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構造線.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射線.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射線.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構造線.dwg”,如圖4-8(a)所示。

圖4-8 繪制射線
2 選擇“繪圖→射線”命令,啟動射線繪圖命令。
3 按照命令行提示,選取點1作為射線起點。
4 選取圓1的圓心作為射線的通過點,按Enter鍵結束。
5 保存文件,這樣便完成了射線的繪制,如圖4-8(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ray 指定起點 (選取點1) 指定通過點: (選取圓1的圓心,按Enter鍵)
4.3 繪制圓、圓弧和圓環
4.3.1 繪制圓
圓繪制命令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圓”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CIRCLE或C,并按Enter鍵。
AutoCAD 2012中有多種繪制圓的方法,下面介紹常用的幾種繪制方法。
1.使用“圓心、半徑”方法繪制圓
當已知圓的半徑和直徑時,可以采用“圓心、半徑”方法繪制圓。這種方法是AutoCAD系統默認的繪制圓方式,相對比較簡單。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6:使用“圓心、半徑”方法繪制一個圓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1.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1.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1.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圓素材1.dwg”文件,如圖4-9(a)所示。

圖4-9 用圓心、半徑繪制圓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啟動繪制圓命令。
3 選中正六邊形的一個角點作為圓心,移動鼠標可以預覽圓生成的效果,如圖4-9(b)所示。
4 在命令行中輸入圓的半徑,如400,按Enter鍵結束。
5 保存文件,這樣一個半徑為400的圓就繪制完成了,如圖4-9(c)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選取正六邊的右上角的角點為圓心) 指定圓的半徑或 [直徑(D)]: 400 (輸入圓的半徑,按Enter結束操作)
啟動圓心、半徑方法繪制圓,在指定圓心后,橡皮條生成線在十字光標指示下從選定的圓心延伸到半徑,如圖4-9(b)所示。
命令行中選項含義如下。
● 直徑(D):輸入“d”,按Enter鍵,可以切換到使用“圓心、直徑”繪制圓的模式。
技巧
繪制圓完成后,可以通過按Enter鍵再次開啟繪制圓命令,也可以按Shift鍵或者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重復CIRCLE”選項。
2.使用“兩點”方法繪制圓
當已知圓的直徑的兩個端點時,則可以使用“兩點”方法來繪制圓。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7:使用“兩點”方法繪制一個圓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2.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2.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2.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圓素材2.dwg”文件,如圖4-10(a)所示。

圖4-10 使用兩點繪圓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啟動繪制圓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2p”選擇兩點繪圓選項。
4 選擇橢圓長軸左端點作為圓直徑的第一個端點。
5 選擇橢圓長軸有端點作為圓直徑的第二個端點。
6 保存文件,這樣一個與橢圓相切的圓便繪制完成了,如圖4-10(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2p(選擇兩點繪圓選項) 指定圓直徑的第一個端點: (選取橢圓的長軸的左端點) 指定圓直徑的第二個端點: (選取橢圓長軸的右端點)
3.使用“三點”方法繪制圓
如果圓上的點已知,可以通過圓上的三個已知點繪制一個圓。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8:使用“三點”方法繪制一個圓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1.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3.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3.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圓素材1.dwg”文件,如圖4-11(a)所示。

圖4-11 三點繪圓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啟動繪制圓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3p”,選擇三點繪圓選項。
4 選擇點1作為圓上的第一點。
5 選擇點2作為圓上的第二點。
6 選擇點3作為圓上的第二點。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_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3p 指定圓上的第一個點: (選擇點1) 指定圓上的第二個點: (選擇點2) 指定圓上的第三個點: (選擇點3)
4.使用“相切、相切、半徑”方法繪制圓
“相切、相切、半徑”方法是按指定的半徑繪制與兩個對象都相切的圓。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9:使用“相切、相切、半徑”方法繪制圓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1.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4.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4.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12(a)所示。

圖4-12 用相切、相切、半徑方法繪圖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啟動繪制圓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T”,啟用“相切,相切,半徑”繪圓命令。
4 選擇直線1。
5 選擇直線2。
6 輸入圓的半徑,如250,按Enter鍵結束,完成圓1的繪制,如圖4-12(b)所示。
7 按Enter鍵,在命令行中輸入“t”,開始圓2的繪制。
8 選擇圓1。
9 選擇直線3。
10 輸入圓的半徑,如150,按Enter鍵結束,完成圓2的繪制。
11 保存文件,這樣就完成了圓1和圓2的繪制,最終結果如圖4-12(c)所示。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c 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t 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一個切點: (選取正六邊形上的直線1) 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二個切點: (選取正六邊形上的直線2) 指定圓的半徑: 250 (輸入圓1半徑,按Enter鍵) CIRCLE 指定圓的圓心或 [三點(3P)/兩點(2P)/相切、相切、半徑(T)]: t 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一個切點: (選取正六邊形上的直線3) 指定對象與圓的第二個切點: (選取已繪制的圓1的下邊界) 指定圓的半徑 <250.0000→: 150 (輸入圓2半徑,按Enter鍵結束命令)
此方式遵循首先指定所繪圓與已知對象(直線和直線,如圓1的繪制過程;直線和圓,如圓2的繪制過程)的切點,然后給出半徑的方法繪制圓的繪制過程。當然,已知對象也可以是圓和圓。
5.使用“相切、相切、相切”方法繪制圓
在“繪圖→圓”菜單中還有一種“相切、相切、相切”的方法,如圖4-13所示。

圖4-13 繪制圓的方法菜單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0:使用“相切、相切、相切”方法繪制圓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3.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5.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5.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14(a)所示。

圖4-14 使用相切、相切、相切方法繪制圓
2 選擇“繪圖→圓→相切、相切、相切”命令,啟動“相切、相切、相切”繪圓命令。
3 選擇方框直線1。
4 選擇方框直線2。
5 選擇方框直線3。
6 保存文件,這樣就利用“相切、相切、相切”方法繪制完了一個圓。繪制結果如圖4-14(b)所示。
使用該選項時,系統總是在距拾取點最近的部位繪制相切的圓,拾取點部位不同,繪制的結果可能不同。
4.3.2 繪制圓弧
1.圓弧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弧”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弧”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ARC或A,并按Enter鍵。
AutoCAD 2012中有多種繪制圓弧的方法,下面介紹常用的四種繪制方法,如圖4-15所示。

圖4-15 四種圓弧的方法
2.利用“三點”方法繪制圓弧
如果已知圓弧上的三點,可以利用三點繪制圓弧,這與三點法繪制圓弧很相似。此方法是系統默認的方法,如圖4-15(a)所示。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1:使用“三點”方法繪圓弧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素材1.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弧1.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弧1.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16(a)所示。

圖4-16 三點方法繪制圓弧
2 選擇“繪圖→圓弧→三點”命令,啟動三點繪制圓弧命令。
3 選擇正六邊形上的點1,指定圓弧的起點。
4 選擇正六邊形上的點2,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
5 選擇正六邊形上的點3,指定圓弧的端點。
6 保存文件,這樣就繪制完了一個圓弧,如圖4-16(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a ARC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選取正六邊形的點1)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 [圓心(C)/端點(E)]: (選取正六邊形的點2) 指定圓弧的端點: (選取正六邊形的點3)
3.利用“起點、圓心、端點”繪制圓弧
當圓弧的端點與圓心為已知時,可以使用起點、圓心、端點繪制圓弧。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2:使用“起點、圓心、端點”方法繪制圓弧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弧素材4.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弧2.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弧2.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繪制圓弧素材4.dwg”文件,如圖4-17(a)所示。

圖4-17 使用起點,圓心和端點方法繪制圓弧
2 選擇“繪圖→圓弧→起點、圓心、端點”命令,啟動“起點、圓心、端點”繪制圓弧方法。
3 選取正五邊形的左角點作為起點。
4 選取正五邊形的右角點作為起心。
5 選取正五邊形的頂點作為圓心。
6 保存文件,這樣就繪制完成了一個圓弧,繪制結果如圖4-17(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a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選取起點,如圖4-17(a)所示,按Enter鍵)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 [圓心(C)/端點(E)]: c 指定圓弧的圓心: (選取圓心,如圖4-17(a)所示,按Enter鍵)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弦長(L)]: (選取端點,如圖4-17(a)所示,按Enter鍵結束操作)
4.利用“圓心、起點、角度”繪制圓弧
在道路與設施的總平面圖中,經常需要用長度和角度畫弧,用起點、圓心和角度繪制圓弧是這類工作理想的選擇。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3:使用“圓心、起點、角度”方法繪制門平面圖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弧素材5.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弧3.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弧3.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18(a)所示。

圖4-18 使用圓心、起點和角度方法繪制門
2 選擇“繪圖→圓弧→圓心、起點、角度”命令,啟動圓心、起點和角度繪制圓弧方法。
3 選取矩形左下點作為圓弧的圓心。
4 選取矩形的左上點作為圓弧的起點。
5 輸入包含角度值-90。
6 保存文件,這樣就完成了建筑平面布局圖中常見的門的繪制,如圖4-18(b)所示。
命令行的操作如下。
命令: A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c (選擇圓心選項) 指定圓弧的圓心: (選取矩形的左下點) 指定圓弧的起點: (選取矩形的左上點)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弦長(L)]: a (按角度輸入圓?。? 指定包含角: -90 (指定門的開啟方向為左開門,按Enter鍵結束操作)
如果上例中的輸入包含角度為90°,則門的開啟方向相反,圓弧處于矩形的左邊。
5.利用“起點、圓心、長度”方法繪制圓弧
弦長是連接弧的兩端點的直線段。如果已知圓弧的起點、圓心和弦的長度,則可以利用此方法。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4:使用“圓心、起點、弦長”方法繪制圓弧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繪制圓弧素材6.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弧4.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弧4.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19(a)所示,直線長420。

圖4-19 使用起點、圓心和長度方法繪制圓弧
2 選擇“繪圖→圓弧→起點、圓心、弦長”命令,啟動起點、圓心、弦長畫弧命令。
3 選擇直線段上的點3作為圓弧1的起點。
4 選擇直線段上的點2作為圓弧1的圓心。
5 輸入圓弧的弦長300,按Enter鍵結束圓弧1的繪制。
6 重復2~5 的步驟,繪制以點3為起點,點1為圓心,弦長為-300的圓弧2。
7 保存文件,完成圓弧的繪制,如圖4-19(b)所示。
命令行操作的如下。
命令: _arc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 [圓心(C)]: _c 指定圓弧的圓心: (在繪圖區屏幕上選取適當位置) 指定圓弧的起點: (利用對象捕捉選取直線中點點3)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 [角度(A)/弦長(L)]: _l 指定弦長: -300。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弦長分別帶正負號時畫出的圓弧不同,二者剛好組成一個完整的圓。
4.3.3 繪制圓環
AutoCAD中的圓環是一個填充的圓圈或圓環。
1.圓環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圓環”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DONUT或DO,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5:繪制圓環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圓環.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圓環.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圓環”命令,啟動繪制圓環命令。
3 輸入圓環的內徑,如20。
4 輸入圓環的外徑,如30。
5 在屏幕上適當位置選擇一點作為圓環的中心,完成的圓環如圖4-20(a)所示。

圖4-20 填充模式不同時的圓環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do DONUT 指定圓環的內徑 <0.5000→:20 (確定圓環的內徑) 指定圓環的外徑 <1.0000→:30 (確定圓環的外徑) 指定圓環的中心點或 <退出→: (在繪圖區適當位置選取一點,按Enter鍵結束)
圓環,指填充黑色的圓或填充線條的圓,圓環中填充材料由FILL命令的具體狀態決定,在繪制圓環之前,需要設置填充選項。在命令欄中輸入“FILL”。
系統默認如果“填充”設置為ON時,繪制的圓環如圖4-20(a)所示的樣子;如果“填充”設置為OFF,繪制的圓環如圖4-20(b)和(c)樣子。
注意
FILL選項的設置改變并不是立即顯示出來,需要重生成圖形后才能看到設置對圖形的影響。FILL選項的設置除了影響圓環以外,還會影響到多邊形的顯示和用引線(LEADER)命令創建的箭頭等對象。但FILL選項設置對線寬的顯示不會產生影響。
4.4 繪制橢圓和橢圓弧
4.4.1 繪制橢圓
1.橢圓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橢圓”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橢圓”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ELLIPSE或EL,并按Enter鍵。
AutoCAD提供四種方法繪制橢圓,下面一一進行介紹。
2.使用“中心點”方法繪制橢圓
“中心點”方法是通過指定中心點和軸端點來繪制橢圓,如圖4-21(a)所示。

圖4-21 橢圓的繪制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6:使用“中心點”方法繪制一個橢圓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橢圓1.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橢圓1.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橢圓→中心點”命令,啟動橢圓繪制命令。
3 在屏幕上選取適當點作為橢圓的中心點。
4 指定軸端點坐標,如(@50<0)。
5 指定另一條軸的長度如30,如圖4-22(a)所示
6 按Enter鍵結束繪圖,如圖4-22(b)所示。

圖4-22 “中心點”繪制橢圓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ELLIPSE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 c 指定橢圓的中心點:150,150 指定軸的端點: @50<0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R)]:30
在命令行中,“指定軸的端點”中指定軸可以是長軸也可以是短軸,指定的端點與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該軸的半軸長。
3.使用“軸、端點”方法繪制橢圓
如果已知橢圓上第一條軸的兩個端點以及另一個半軸長,則可以利用此方法繪制橢圓,其中頂部點到水平兩點連線的距離為半軸長?!拜S、端點”繪制橢圓為系統的默認方法。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7:使用“軸、端點”方法繪制一個橢圓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橢圓2.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橢圓2.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橢圓→軸、端點”命令,啟動橢圓繪制命令。
3 選取屏幕上的適當位置作為橢圓的軸端點,或輸入軸端點坐標,如(150,150)。
4 指定另一個軸端點坐標,如(@120<0),如圖4-23(a)所示。
5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如40,如圖4-23(b)所示。
6 按Enter鍵,結束繪圖操作,如圖4-23(c)所示。

圖4-23 使用“軸、端點”命令繪制橢圓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_ellipse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150,150 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120<0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R)]: 40
在命令行中,指定軸的兩個端點確定的第一個軸可以是長軸也可以是短軸。
4.使用“旋轉角度”方法繪制橢圓
利用橢圓的第一條軸的兩個端點和一個以該軸為直徑的圓繞該軸空間旋轉的角度來繪制橢圓。這個空間的圓在平面的投影就是所繪制的橢圓。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8:使用“旋轉角度”方法繪制一個橢圓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橢圓3.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橢圓3.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橢圓”按鈕,啟動橢圓繪制命令。
3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坐標,如(200,200)。
4 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坐標,如(@100, 0)。
5 在命令行輸入“r”,選擇旋轉角度選項。
6 輸入繞長軸旋轉的角度60°,如圖4-24(a)所示。
7 按Enter鍵結束繪圖,如圖4-24(b)所示。

圖4-24 利用旋轉角繪制橢圓示例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el ELLIPSE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 c (選擇通過橢圓中心點繪制橢圓) 指定橢圓的中心點: (在繪圖屏幕上適當位置選取一點作為橢圓中心) 指定軸的端點: @300,0 (第一條軸端點相對于圓心的坐標)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R)]: r (選擇旋轉角度選項) 指定繞長軸旋轉的角度: 60 (輸入旋轉角度值)
旋轉角為長軸旋轉的角度,表示長軸和短軸的比值。旋轉角度越大,長軸與短軸的比值越高。輸入的旋轉角度為0°定義一個圓,輸入90°則無效,因為90°旋轉角的橢圓投影為一條多段線。
技巧
在實際繪圖過程中,橢圓并不一定是水平或是豎直的,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指定不同的軸端位置來調整橢圓的方向。
4.4.2 繪制橢圓弧
繪制橢圓弧命令啟動方法講解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橢圓→橢圓弧”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橢圓弧”按鈕。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19:繪制橢圓弧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橢圓弧.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橢圓弧.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橢圓弧”按鈕,啟動橢圓弧繪制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a”,選擇圓弧繪制選項。
4 在屏幕上適當位置選取一點作為橢圓弧的軸端點。
5 輸入軸的另一個端點坐標,如(@200<0),按Enter鍵。
6 輸入另一個軸的長度“30”,按Enter鍵。
7 指定起始角度為“20”,如圖4-25(a)所示,按Enter鍵。
8 指定終止角度為“320”,如圖4-25(b)所示,按Enter鍵結束。
9 保存文件,這樣就繪制完成了一個橢圓弧,如圖4-25(c)所示。

圖4-25 繪制橢圓弧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_ellipse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 [圓弧(A)/中心點(C)]: _a 指定橢圓弧的軸端點或 [中心點(C)]: (指定橢圓圓弧所在橢圓的一長軸的第一個端點) 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 (指定橢圓圓弧所在橢圓的長軸的第二個端點)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 [旋轉(R)]: (指定橢圓弧所在橢圓的短軸的端點) 指定起始角度或 [參數(P)]: (指定第一條軸的起點與橢圓弧起點之間的夾角) 指定終止角度或 [參數(P)/包含角度(I)]: (輸入第一條軸的起點與橢圓終點之間的夾角)
上述命令行操作中各選項含義如下。
● 包含角度(I):定義從起始角度開始的夾角。
● 參數(P):選擇該選項時,需要指定起始參數和終止參數。然后系統通過矢量參數方程p(u)=c+a cosu+bsinu計算橢圓弧的起始角度和終止角度,以創建橢圓弧,其中,c是橢圓的中心點,a和b分別是橢圓的長軸和短軸。選擇該選項系統會提示如下。
指定起始參數或 [角度(A)]: 指定終止參數或 [角度(A)/包含角度(I)]:
上述命令行中各選項含義如下。
起始參數:使用“起始參數”選項可以從角度模式切換到參數模式。模式用于控制計算橢圓的方法。
終止參數:用參數化矢量方程式定義橢圓弧的終止角度。
角度(A):定義橢圓弧的終止角度。使用“角度”選項可以從參數模式切換到角度模式。模式用于控制計算橢圓的方法。
角度正值表示從橢圓中心與起點間線段沿逆時針方旋轉至終點的轉角。
4.5 繪制矩形和正多邊形
4.5.1 繪制矩形
1.矩形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矩形”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矩形”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RECTANG或REC,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0:繪制800×600的矩形,并設置倒角和圓角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矩形.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矩形.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矩形”命令,啟動矩形繪制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c”,選擇倒角設置選項。
4 輸入第一個倒角的距離,如200。
5 輸入第二個倒角的距離,如100。
6 在屏幕上適當位置處選擇一點作為矩形的第一個角點。
7 輸入另外一個角點的相對坐標,如(@800,600)。
8 保存文件,這樣一個長×寬為800×600,倒角分別為200,100的矩形就繪制完成了,如圖4-26(a)所示。

圖4-26 繪制倒角和倒圓矩形
9 重復步驟1~7 ,但是將倒角的距離均設置為200。繪制出的帶倒角的矩形如圖4-26(b)所示。
10 選擇“繪圖→矩形”命令,啟動矩形繪制命令。
11 在命令行內輸入“f”,選擇圓角設置選項。
12 輸入倒圓半徑,如200。
13 重復步驟5~7 ,繪制完成的帶有倒圓的矩形,如圖4-26(c)所示。
命令行操作如下(以帶倒角矩形繪制為例)。
命令: rec RECTANG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 c (選擇倒角選項) 指定矩形的第一個倒角距離 <100.0000→: 200 指定矩形的第二個倒角距離 <100.0000→: 100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 [倒角(C)/標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 (在繪圖區屏幕上適當位置指定一點)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 [面積(A)/尺寸(D)/旋轉(R)]: @800,600 (指定矩形的長和寬)
下面對上述命令行中各個選項的含義進行說明。
● 指定第一個角點:指定所要繪制矩形的一個對角點。矩形的邊與當前的X軸和Y軸平行。
● 指定另一個角點:輸入另一對角點完成矩形的繪制,如圖4-27(a)所示。

圖4-27 繪制矩形
● 倒角(C):設置矩形倒角距離,對矩形的4個角進行處理,以滿足繪圖的需要,如圖4-27(b)所示。
● 標高(E):設置矩形的標高。
● 圓角(F):設置矩形的圓角半徑。將矩形的四個角改為由一小段圓弧連接,如圖4-27(c)所示。
● 厚度(T):設置矩形的厚度。
● 寬度(W):設置所繪矩形的線寬,如圖4-27(d)所示。
● 面積(A):按照矩形的面積繪制矩形。選擇該項,系統提示如下。
輸入以當前單位計算的矩形面積 <100.0000→: (輸入矩形面積) 計算矩形標注時依據 [長度(L)/寬度(W)] <長度→: (按Enter鍵或輸入W) 輸入矩形長度 <10.0000→: (指定矩形長度,在矩形被倒角或圓角情況下,考慮此選項)
● 旋轉(R):旋轉所繪制的矩形。選擇該項,系統提示如下。
指定旋轉角度或 [拾取點(P)] <0→: (輸入矩形要旋轉的角度值)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 [面積(A)/尺寸(D)/旋轉(R)]: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選擇其他選項)
上述命令行中各選項含義如下。
指定另一個角點:指定矩形的另一對角點來繪制矩形。
尺寸(D):使用矩形的長和寬來繪制矩形。
注意
在上例中,雖然繪制矩形過程中命令行有倒角功能,但在實際繪圖中,一般是用專門的倒角工具進行倒角和圓角。
4.5.2 繪制正多邊形
AutoCAD 2012提供了邊長個數為3~1024的封閉的二維正多邊形。
1.繪制正多邊形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正多邊形”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矩形”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POLYGON或POL,并按Enter鍵。
AutoCAD 2012提供了3種繪制正多邊形方法,如圖4-28所示。下面一一進行介紹。

圖4-28 繪制正多邊形
2.使用“內接于圓”方法繪制正多邊形
如果已知正多邊形的邊數及其外接圓半徑,則可以利用內接于圓繪制正多邊形,如圖4-28(a)所示。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1:使用“內接于圓”方法繪制一個正十邊形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正十邊形.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正十邊形.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正多邊形”命令,啟動正多邊形繪圖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多邊形邊數,如10。
4 在屏幕上適當位置選取一點作為正多邊形的中心。
5 在命令行中輸入“i”,選擇內接于圓繪制方法。
6 輸入外接圓的半徑,如圖4-29(a)所示。保存文件,一個正十邊形便繪制完成了,如圖4-29(b)所示。

圖4-29 利用“內接于圓”繪制正十邊形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POLYGON 輸入邊的數目: (輸入正多形的邊數)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輸入正多形的中心點或邊) 輸入選項 [內接于圓(I)/外切于圓(C)] <I→: I 指定圓的半徑:300
3.使用“外切于圓”方法繪制正多邊形
如果知道正多邊形的邊數及其外切圓半徑,可以利用外切與圓繪制正多邊形,這與利用內接于圓的方法很相似。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2:使用“外切于圓”方法繪制一個正七邊形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正七邊形.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正七邊形.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繪圖→正多邊形”命令,啟動正多邊形繪圖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多邊形邊數,如7。
4 在屏幕上適當位置選取一點作為正多邊形的中心。
5 在命令行輸入“C”,選擇內接于圓繪制方法,按Enter鍵,光標處顯示“指定圓的半徑”的提示,如圖4-30(a)所示。
6 輸入外接圓的半徑,如200,按Enter鍵,保存文件,一個正七邊形便繪制完成了,如圖4-30(b)所示。

圖4-30 利用“外切于圓”繪制正多邊形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POLYGON 輸入邊的數目:7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在繪圖區屏幕上選取適當的點) 輸入選項 [內接于圓(I)/外切于圓(C)] <I→: c (選擇外切于圓繪制正多邊形) 指定圓的半徑: 200 (指定正多邊形內切圓半徑)
4.使用“兩端點”方法繪制正多邊形
如果已知正多邊形的邊數和一條邊的兩個端點,則可以采用該方法繪制正多邊形,如圖4-28(c)所示。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3:使用“兩端點”方法繪制一個正五邊形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正五邊形.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正五邊形.avi
1 打開“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1”繪制的圖形。
2 選擇“繪圖→正多邊形”命令,啟動正多邊形繪圖命令。
3 輸入正多邊形邊數5。
4 在命令行中輸入“E”,選擇使用正多邊形上一條邊的兩個端點繪制正多邊形。
5 在繪制的正十邊形中選取一點,如圖4-31(a)所示。然后間隔一點選取正五邊形邊上的另外一個端點。
6 將文件另存,這樣一個正五邊形就繪制完成了,如圖4-31(b)所示。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POLYGON 輸入邊的數目 <10→:5 (輸入正多邊形邊數)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e (選擇“邊”選項) 指定邊的第一個端點: (選擇正十邊形最左端角點) 指定邊的第二個端點: (逆時針選擇相鄰的角點)
選擇“邊”選項繪制正多邊形時,正多邊形位置與端點的選擇方向有關。

圖4-31 利用兩端點繪制正五邊形
4.6 繪制多段線
在一張圖中突出一個對象的最好方法是改變其線寬度,例如在平面視圖里,墻壁的線寬比其他線都寬,又如剖面和局部剖面常用幾種線寬來顯示以區別用剖切面所剖出的混凝土、鋼筋和木材。改變線寬的第一種方法是改變直線的寬度,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多段線命令來指定。
多段線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多段線”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多段線”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PLINE或PL,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4:使用多段線繪制表針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未完成的手表表盤.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使用多段線繪制表針.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使用多段線繪制表針.avi
1 打開光盤中的素材文件,如圖4-32(a)所示。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多段線”按鈕,啟動多段線繪制命令。
2 適用對象捕捉,選取橢圓的中心點為起點。
3 在命令行里輸入“w”,選擇線寬選項,按Enter鍵。
4 輸入起點線寬“0.5”按Enter鍵。
5 輸入端點線寬“0”,按Enter鍵。
6 指定下一點,使用對象捕捉選取橢圓的中心點。
7 在命令行里輸入“w”,指定下一段多段線寬度,按Enter鍵。
8 輸入起點線寬“0.5”,按Enter鍵。
9 輸入終點線寬“0”,按Enter鍵。
10 按Enter鍵結束操作。繪制結果如圖4-32(b)所示。

圖4-32 繪制表針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PLINE 指定起點: (使用對象捕捉,選取橢圓中心點) 當前線寬為 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w 指定起點寬度 <0.0000→: 0.5 (指定多段線起點線寬) 指定端點寬度 <600.0000→: 0 (指定多段線下一點線寬)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指定表針頂點)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w 指定起點寬度 <0.0000→: 0.5 指定端點寬度 <0.0000→: 0 指定下一個點或 [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選取橢圓中心點) 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指定表針頂點) 指定下一點或 [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 (按Enter鍵結束選擇)
命令行中各個選項含義解釋如下。
● 指定下一個點:確定另一個端點繪制一條直線段。
● 圓?。ˋ):轉換為繪制圓弧方式。如果選擇了該項,系統將會提示如下內容。
指定圓弧的端點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 棄(U)/寬度(W)]:
上述命令行中各個選項含義如下。
● 圓弧的端點:繪制弧線段,為系統默認選項,弧線段從多段線上一段的終點開始并且與多段線相切。
● 角度(A):指定弧線段從起點開始包含的角度。輸入角度值為正時,按逆時針方向繪制弧線段;反之按順時針方向繪制弧線段。
● 圓心(CE):指定所繪弧線段的圓心。
● 閉合(CL):封閉所要繪制的多段線。
● 方向(D):指定弧線段的起始方向。
● 半寬(H):指定多段線寬度的一半值。
● 直線(L):退出“弧線”選項并返回到初始PLINE命令提示狀態。
● 半徑(R):指定所繪弧線段的半徑。
● 第二個點(S):利用三點繪制圓弧。
● 放棄(U):取消上一步操作。
● 寬度(W):指定下一條直線段的寬度。
● 半寬(H):指定多段線寬度的一半值。
● 長度(L):在與前一段相同角度的方向上繪制指定長度的直線段。
● 放棄(U):取消上一步操作。
● 寬度(W):指定下一條直線段的寬度。
4.7 繪制多線
多線又稱為復線,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直線,它是由多條平行直線組成的一個圖形對象。多線在建筑工程制圖中常被用來繪制平墻體線、窗體線和樓地剖面線。
1.多線繪制命令啟動方法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多線”命令。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MLINE或ML,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5:用多線命令繪制墻線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用多線命令繪制墻線素材.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用多線命令繪制墻線.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用多線命令繪制墻線.avi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選擇“格式→多線樣式”命令,將彈出“多線樣式”對話框,單擊“新建”按鈕,將彈出的“創建新的多線樣式”對話框,在“新樣式名”文本框中輸入樣式名稱為“240墻”,然后單擊“繼續”按鈕,如圖4-33所示。

圖4-33 新建“240墻”多線樣式
3 此時將彈出“新建多線樣式:240墻”對話框,如圖4-34所示。在“說明”文本框中輸入多線的說明文本內容,選中“圖元”列表欄的“偏移0.5”項后,在下面的“偏移”文本框中輸入120。同樣把“圖元”欄的“-0.5”修改成“-120”,其他選項區的內容一般不作修改,其顏色和線型均設置為bylayer (隨層),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圖4-34 設置“240墻”多線樣式
4 同樣,參照前面兩步的方法來新建“370墻”多線樣式,如圖4-35所示。

圖4-35 設置“370墻”多線樣式
5 當單擊“確定”按鈕后,返回到“多線樣式”對話框中,即可看到新建的兩個多線樣式。選擇“370墻”,單擊“置為當前”按鈕,然后再單擊“確定”按鈕退出,如圖4-36所示。

圖4-36 新建的多線樣式
6 選擇“繪圖→多線”命令,按照如下提示設置多線的樣式、比例和對正方式。
命令: _mline ( 啟動多線樣式 ) 當前設置: 對正 = 上,比例 = 20.00,樣式 = 370墻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 s ( 選擇“比例(S)”選項 ) 輸入多線比例 <20.00>: 1 ( 設置比例為1 ) 當前設置: 對正 = 無,比例 = 1.00,樣式 = 370墻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 j ( 選擇“對正(J)”選項 ) 輸入對正類型 [上(T)/無(Z)/下(B)] <無>: z ( 選擇為無(Z)對正方式 ) 當前設置: 對正 = 無,比例 = 1.00,樣式 = 370墻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 *取消* ( 按Enter鍵確認 )
7 選擇“繪圖→多線”命令,設置“對象捕捉”狀態,并按F8鍵切換到正交模式,移動鼠標捕捉軸線交點5和交點1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5和交點19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4和交點18后按Enter鍵,從而繪制370墻,如圖4-37所示。

圖4-37 新建“370墻”多線樣式
注意
這里在繪制“370墻”多線樣式時,所捕捉點的順序是有區別的。如“捕捉交點1和交點5”與“捕捉交點5和交點1”兩種方式繪制出來的多線有別,用戶不妨試一試。
8 同樣,選擇“繪圖→多線”命令,按照如下提示設置多線樣式。
命令: _mline ( 啟動多線樣式 ) 當前設置: 對正 = 上,比例 = 20.00,樣式 = 370墻 指定起點或 [對正(J)/比例(S)/樣式(ST)]: st ( 輸入“樣式(ST)”選項 ) 輸入多線樣式名或 [?]: 240墻 ( 設置當前多線樣式為240墻 ) 當前設置: 對正 = 無,比例 = 1.00,樣式 = 240墻
9 選擇“繪圖→多線”命令,移動鼠標捕捉軸線交點15和交點18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3、交點11、交點12和交點17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2和交點16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1、交點8和交點10后按Enter鍵,捕捉交點6和交點7后按Enter鍵,從而繪制240墻,如圖4-38所示。

圖4-38 新建“240墻”多線樣式
命令行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
● 對正(J):確定在指定的點之間繪制多線的方式,有以下三個子選項。
上(T):選擇該選項時,在光標下方繪制多線,在指定點處將會出現具有最大正偏移值的元素。
當沿從左到右方向繪制多線時,在指定點處出現的元素將位于其他多線元素的上方。
無(Z):選擇該選項時,將光標作為原點繪制多線,因此“MLSTYLE”命令中“元素特性”的偏移為0。
下(B):在光標上方繪制多線,因此在指定點處將出現具有最大負偏移值的直線。
● 比例(S):選擇該選項可以設置多線樣式中各元素間的寬度比例,該比例基于在多線樣式定義中建立的寬度。比例因子為2時,繪制多線的寬度是樣式定義寬度的兩倍。負比例因子將翻轉偏移線的次序:當從左至右繪制多線時,偏移最小的多線繪制在頂部。負比例因子的絕對值也會影響比例。比例因子為0,將使多線變為單一的直線,比例值也可以是小于1的數。
● 樣式(ST):指定多線的樣式,選擇該選項時,系統會提示以下內容。
輸入多線樣式名或 [?]:
可以輸入已經定義的樣式名,也可以輸入“?”。如果輸入“?”,則可以打開“AutoCAD文本窗口”,所有已經定義的多線樣式將出現在窗口中。多線樣式的設置參見下面的說明。
AutoCAD 2012利用“多線樣式”對話框設置多線格式,可以通過下列操作打開該對話框。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MLSTYLE,并按Enter鍵。
● 下拉菜單:選擇“格式→多線樣式”命令。
執行命令后,彈出“多線樣式”對話框,如圖4-33所示,可以利用該對話框對多線樣式進行設置或修改。
多線的應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多線樣式(mlstyle)的設置,它控制當前所繪多線的樣式;另一方面是多線繪圖命令的執行,它自動調用當前多線樣式,用戶輸入“對正(J)”、“比例(S)”和控制點后即可完成繪制。
4.8 徒手繪圖
AutoCAD中有一個類似于手繪圖的命令,通過鼠標移動輸入線段,而不是提供“下一個點”,這個命令就是徒手繪圖命令。
徒手繪圖命令啟動方法介紹如下。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SKETCH,并按Enter鍵。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SKETCH 記錄增量 <1.0000→: 指定第二點: 徒手畫. 畫筆(P)/退出(X)/結束(Q)/記錄(R)/刪除(E)/連接(C)。
下面對上述各選項的含義解釋如下。
● 畫筆(P):有筆提和筆落兩種狀態,SKETCH命令把光標看成“筆”,當SKETCH命令開始時,畫筆處于提起狀態,可以選擇開始繪制的位置。當選擇開始位置后,筆在紙上開始繪圖,按選擇按鈕或鍵盤上的P鍵提起筆和放下筆。
● 退出(X):把勾畫的線加入到圖中,并退回到屏幕而且重新開始命令提示。使用該選項會在命令行的上面顯示記錄的線段的數量。
● 結束(Q):該命令類似于刪除(Erase)命令,能夠清除在上一次記錄之后勾畫的線,并返回到命令提示中,如果勾畫了一個對象但不需要它,則可以使用該選項。
● 記錄(R):永久記錄臨時線段并且不改變畫筆的位置,選擇該選項,系統會提示以下內容。
以記錄n條直線
勾畫的線生成之后,在被記錄之前不是圖的一部分,此時改線為綠色。記錄選項記錄所有臨時勾畫的線為圖的一部分,并且改變它們的圖層和顏色。
● 刪除(E):刪除臨時線段的所有部分,如果畫筆已落下,則提起畫筆。選擇該項,系統提示以下內容。
刪除: 選擇刪除端點。
● 連接(C):繼續從上次所畫的線段的端點或上次刪除的線段的端點開始畫線。選擇該項,系統出現下面提示并顯示十字光標。
連接: 移到直線端點。 <筆 落→
當十字光標在最后一個點的增量范圍內時,筆被放在線的終點處。如果使用該選項,并且筆處于放下狀態,系統會給出下面的提示。
連接終止
再次按Enter鍵可終止連接命令操作。
如圖4-39所示為使用徒手繪圖命令繪制的圖形和使用樣條曲線繪制的圖形對比。

圖4-39 使用徒手繪圖繪制的圖形和使用樣條曲線繪制的圖形對比
技巧
為了使徒手繪圖的效果達到最好,應當關閉正交和對象捕捉設置,因為這種狀態下可以獲得最大的繪制自由度。
4.9 樣條曲線
樣條曲線是通過擬合一系列的數據點而形成的光滑曲線,AutoCAD提供的是其中的一種類型,稱為B樣條(NURBS)曲線。樣條曲線可以用來精確地表示對象的造型,在工程中應用廣泛,例如繪制各種波動曲線輪廓線、等高線輪廓線等。
樣條曲線繪制命令的啟動方法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樣條曲線”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樣條曲線”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SPLINE或SPL,并按Enter鍵。
如圖4-40所示即為用樣條曲線命令繪制的曲線。

圖4-40 使用樣條曲線命令繪制的圖形
使用繪制樣條曲線命令,命令行顯示內容如下。
命令:SPLINE 指定第一個點或 [對象(O)]: (指定第一點或選擇“對象(O)”選項) 指定下一點: (右擊確認) 指定下一點或 [閉合(C)/擬合公差(F)] <起點切向→:
上述提示各個選項的含義解釋如下。
● 對象(O):將二維或三維的二次或三次樣條曲線擬合多段線轉換為等價的樣條曲線,然后刪除該多段線。
● 閉合(C):將最后一點和第一點重合,并使它們在連接處相切,從而閉合樣條曲線。選擇該項后,系統會有提示。
● 擬合公差(F):修改當前樣條曲線的擬合公差。公差用來表示樣條曲線擬合所指定的擬合點集時的擬合精度。隨著公差的減少,樣條曲線和擬合點逐漸接近。公差為0時,樣條曲線通過該點。
● 起點切向:定義樣條曲線第一點和終點的切線方向。
4.10 修訂云線
修訂云線是由連續圓弧組成的多段線構成云線形。
修訂云線繪制命令啟動方法介紹如下。
● 下拉菜單:選擇“繪圖→修訂云線”命令。
● 工具欄: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修訂云線”按鈕。
● 輸入命令名:在命令行中輸入或動態輸入REVCLOUD,并按Enter鍵。
手把手教你學案例4-26:將圓形和正邊形轉化為修訂云線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修訂云線素材8.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修訂云線.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修訂云線.avi
(1)將圓形轉化為修訂云線。
1 打開光盤中的“修訂云線素材8.dwg”文件,如圖4-41(a)所示。
2 在繪圖工具欄單擊按鈕,啟動修訂云線繪制命令。
3 在命令行中輸入“a”,選擇弧長選項,按Enter鍵。
4 在命令行輸入“80”,設定的最小弧長的值,按Enter鍵。
5 在命令行輸入“80”,設定的最大弧長的值,按Enter鍵。
6 在命令行里輸入“o”,選擇“對象”選項,按Enter鍵。
7 選擇圓作為對象。
8 在命令行中輸入“Y”,指定圓弧的反轉方向為反向,按Enter鍵結束操作。
9 這樣就將圓轉化為了樣條曲線,如圖4-41(b)所示。
(2)將正五邊形轉化為修訂云線。
將正五邊形轉化為修訂云線的操作步驟與上面的步驟大致相同,只是將最大弧長和最小弧長設置為40,把“反轉方向”設置為N。
最終繪制效果如圖4-41(b)所示,從圖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弧長與不同弧反轉方向的區別。

圖4-41 將圖形轉化為修訂云線
命令行操作如下。
命令: revcloud 最小弧長: 15 最大弧長: 15 樣式: 普通 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對象→: a (選擇設置弧長) 指定最小弧長 <80→: 80 指定最大弧長 <80→: 80 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對象→: o 選擇對象: (選取要轉化為樣條曲線的對象) 反轉方向 [是(Y)/否(N)] <否→: (選擇是否將弧轉向) 修訂云線完成。
上面各選項的含義解釋如下。
● 指定起點:開始繪制修訂云線時的起點。
● 弧長(A):指定云線中弧線的長度。
● 樣式(S):選擇修訂云線的樣式。
4.11 項目實練
項目1:繪制足球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足球.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足球.avi
1.項目解讀
本實例是繪制一個小足球圖形,采用圓和正多邊形命令繪制,效果圖如圖4-42所示。

圖4-42 足球
2.操作步驟
1 利用“正多邊形”命令畫出正六邊形,如圖4-43所示。

圖4-43 一個正六邊形
命令行顯示如下:
命令: _polygon 輸入邊的數目 <4>:6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輸入選項 [內接于圓(I)/外切于圓I] <I>: 指定圓的半徑:
2 利用正多邊形命令,圍繞著上面畫出的正六邊形再繪制正六邊形,如圖4-44所示。

圖4-44 二個正六邊形
命令行顯示如下:
命令: _polygon 輸入邊的數目 <6>: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 [邊(E)]: e 指定邊的第一個端點: 指定邊的第二個端點: (分別指定中心六邊形的某一邊的兩個端點)
3 重復步驟2 ,圍繞著中心六邊形畫出其余的正六邊形,如圖4-45所示。

圖4-45 足球—正六邊形
4 利用圓命令,繪制圓,如圖4-46所示。

圖4-46 足球—圓
5 利用剪切命令,以圓為剪切邊,剪掉圓外部分的六邊形。使用“圖案填充”命令,類型選擇“預定義”。圖案選擇“SOLID”,對個別正六邊形進行陰影填充。結果如圖4-42所示。
項目2:繪制綠化帶
素材文件:CDROM\04\素材\住宅小區平面圖.dwg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綠化帶.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綠化帶.avi
1.項目解讀
通過繪制綠化帶,使讀者熟悉和理解繪制修訂云線命令,其繪制完成的效果如圖4-47所示。

圖4-47 綠化帶的效果圖
2.操作步驟
1 選擇“文件→打開”命令,將“CDROM\04\素材\住宅小區平面圖.dwg”文件打開,如圖4-48所示。

圖4-48 住宅小區平面圖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修訂云線”按鈕,啟動修訂云線命令后,按如下命令行提示在房屋和道路的周邊繪制云線作為綠化帶的圖案,如圖4-47所示。
最小弧長: 15 最大弧長: 15 樣式: 普通 指定起點或 [弧長(A)/對象(O)/樣式(S)] <對象>: a (輸入a,設置弧長) 指定最小弧長 <15>: 4 指定最大弧長 <4>:4 (設置最大最小弧長為4)
3 保存文件。
4.12 工程師實踐——繪制凸輪
效果文件:CDROM\04\效果\繪制凸輪.dwg
演示錄像:CDROM\04\演示錄像\繪制凸輪.avi
1.項目解讀
本案例主要講解AutoCAD中樣條曲線命令。作為典型零件,凸輪在機械行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將回轉運動轉化為直線移動或者擺動,最常見的應用便是在內燃機中用來控制氣門的開閉。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通常是事先確定凸輪轉過不同角度時從動件的位移,即確定位移曲線圖,然后通過反轉法,根據位移繪制一系列點,順次光滑連接各點即得到凸輪輪廓曲線。通過繪制凸輪,使讀者熟悉和理解使用樣條曲線的繪制方法。凸輪的效果圖如圖4-49所示。

圖4-49 凸輪效果圖
2.操作步驟
1 啟動AutoCAD 2012中文版,進入繪圖界面。
2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圓”按鈕,啟動繪制圓命令,繪制半徑依次為30和100的同心圓。
3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直線”按鈕,以步驟1 所繪圓的圓心為起點,繪制多條直線,如圖4-50(a)所示。
命令行顯示如下: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捕捉圓的圓心,單擊,以圓心為直線的起點)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120<30 //指定下一點位置,直線長度120,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30°;按Enter鍵重復執行直線命令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捕捉圓的圓心,單擊,以圓心為直線的起點)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180<60 (指定下一點位置,直線長度180,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60°)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捕捉圓的圓心,單擊,以圓心為直線的起點)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150<90 (指定下一點位置,直線長度150,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90°)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捕捉圓的圓心,單擊,以圓心為直線的起點)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120<120 (指定下一點位置,直線長度120,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120°) 命令: _line 指定第一點: (鼠標捕捉圓的圓心,單擊,以圓心為直線的起點) 指定下一點或 [放棄(U)]: @110<150 (指定下一點位置,直線長度110,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150°)
4 在“繪圖”工具欄上單擊“樣條曲線”按鈕,依次拾取基于圓上的象限點和所繪制直線的端點,連接成為一條光滑曲線,如圖4-50(b)所示。
5 刪除輔助直線,修剪基圓(關于“修剪”,詳見第5章“實用案例5.12”的相關內容),完成凸輪繪制,如圖4-50(c)所示。

圖4-50 繪制凸輪
6 保存文件。
- 基于BIM的Revit建筑與結構設計實踐一本通
- Illustrator CS6標準培訓教程
- Nuke高級數字藝術合成火星風暴(第2版)
- 在你身邊,為你設計:騰訊的用戶體驗設計之道(第二版)
- 視頻拍攝與剪映剪輯技巧大全
- 零度莊園:3ds Max&VRay流水別墅表現藝術
- Revit Architecture 2010建筑設計火星課堂
- Illustrator CS4實戰教程(產品設計與制作)
- 不能說的秘密:Photoshop風光攝影后期創意調色圣經
- After Effects CS6從新手到高手
- 數字圖像處理原理與實踐
- AI剪輯師手冊:剪映短視頻制作從入門到精通
- 3ds Max影視特效火星課堂:PF高級案例篇
- 圖形圖像處理
- 三維動畫角色造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