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不同光線的魅力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攝影界將光分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兩種。自然光線主要指陽光,它有3種不同的形態,即直射的陽光、散射的陽光,以及周圍環境的反射光。陽光下所有景物的光效都是由這3種形態的光線所構成的。
↘ 晴朗天氣明朗的直射光
直射光出現在晴朗天氣,這是因為晴朗天氣沒有云層遮擋,太陽的光線可以直接投射到被攝體上,因此被稱為直射光。
直射光也稱硬光,這種光線因為直接照射在被攝體上,會使被攝體產生明顯的投影和明暗面,表現出明顯的明暗對比。直射光也有強弱之分,強烈的直射光具有很明確的方向性,會讓被攝體形成較強烈的明暗對比,而且被攝體還會產生很明顯的投影。柔和的直射光線也具有這些特點,只是強度會稍微減弱。用這種光線所拍攝的照片具有很好很特別的光影結構,可以較好地再現被攝體的立體形態,表現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

直射光條件下,被攝景物的向陽面與背光面有清楚的明暗關系,空間層次得到很好的表現
焦距 130mm
光圈 F16
快門速度 1/400s
感光度 100
直射光示意圖

單反達人經驗之談
在拍攝風光照片時,直射光是最常見的光線,但是用直射光尤其是強烈的直射光拍攝人像照片就顯得少見了。這是因為強烈的直射光會產生明顯的明暗反差,形成的陰影不能展現出被攝人物的真實容貌。如果不是特殊的拍攝需要,人像攝影一般避免采用強烈的直射光來拍攝。
↘ 陰天環境柔和的漫射光
散射光出現在陰天,這種光線被空中的云彩遮擋,不能直接投向被攝體,光線效果比較平淡柔和,因此被稱為散射光。
陰天環境中的散射光幾乎沒有方向性,不會讓被攝體形成明顯的受光面和陰影面,但卻會讓被攝體呈現出豐富的細節,使被攝體具有最佳的色彩飽和度。這種光線適合用來表現安靜、柔美及具有意境的風光和人像攝影作品。
漫射光示意圖

卡片機怎么拍
對于大多數的用戶來說,卡片機都屬于“傻瓜”型相機,即使有的卡片相機有各種自主控制功能,拍攝者也很少將它們的作用發揮出來。而在陰天環境中,靠相機自動測光來曝光的卡片相機就非常方便,因為陰天的光線很平均,自動曝光很容易得到與真實效果沒有太大出入的畫面效果。
陰天環境下,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拍攝風光,都可以說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對于女性人像或者兒童人像拍攝來說,具有更多的優勢,因為這種光線下被攝者的皮膚會表現得更加柔潤光滑。


陰天環境中的漫射光幾乎沒有陰影,畫面的畫質和色彩都特別細膩
焦距44mm
光圈F5.6
快門速度1/125s
感光度100

在這張存在反射光的照片中,雖然拍攝的景物是堅硬的巖石,但是巖石看上去卻顯得細膩、透亮
焦距16mm
光圈F9
快門速度1/8s
感光度100
↘ 各類物體細膩的反射光
若主體或場景的光線并非來自光源直接投射,而是經過旁邊物體反射而來,我們就稱之為反射光。反射光的效果除了光源本身的影響外,主要取決于反射區域的材質,越粗糙的表面,反射光源的效果越接近散射光;相反,反射表面越平滑越光亮,反射光源效果就越接近直射光。除此以外,反射區域的色彩也會改變光源的色光表現,間接影響物體或拍攝場景中原有的色彩。常見的反射光有水面反射光、反光板所制造出來的人工反射光,以及鏡面等物體發出的反射光等。

反射光示意圖
延伸學習
風光拍攝為什么要避免反射光?
雖然上面講到反射光具有細膩柔和的特點,但如果在某些不必要的場合遇上較強烈的反射光,這種光線就會變成攝影中所稱的雜光。這種光線會降低畫面色彩的飽和度,進而削弱畫面中整個景物的表現力。尤其是拍攝玻璃或水面時,還會產生折射,影響被攝主體的表現。
要避免這種情況,就需要用到偏光鏡。

偏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