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智能交通系統的產生及內涵
1.1.1 智能交通系統的產生
從19世紀60年代,英國倫敦安裝臂板式燃氣交通信號燈開始,交通自動控制和協調就成為交通管理領域的一個追求。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丹佛市首次利用模擬計算機和交通檢測器實現了對交通信號機網的配時方案選擇式信號控制,加拿大多倫多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用計算機進行集中協調感應控制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成為了智能系統發展的里程碑,使智能交通的發展邁進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其理念也隨之日新月異。
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基礎設施通行能力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環境污染及能源短缺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中,最初解決交通問題的傳統辦法是大規模改擴建交通基礎設施,通過擴大交通基礎設施規模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但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由于土地、水域、岸線資源日益緊張,用于修建交通基礎設施的空間越來越小,與此同時,交通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因此,人們開始向精準管理要效率,迫切希望通過加強對客觀事物及其變化規律的認知來優化管理流程,提高交通運輸整體效益和服務水平。而通信、控制、信息等先進技術的發展為智能交通系統的產生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1.1.2 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及內涵
在世界道路協會編寫的《智能交通系統手冊》中,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的定義是:對通信、控制和信息處理技術在運輸系統中集成應用的統稱。這種集成應用產生的綜合效益主要體現在挽救生命,節省時間和金錢,降低能耗及改善交通系統運行環境上。ITS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交通運輸的高效、安全、舒適和可持續發展。
ITS主要由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智能化的交通服務兩部分組成。
① 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即在交通管理范圍內,建立交通管理中樞指揮下的,由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城市交通流動態誘導系統、交通事件監控系統、應急救援服務系統、不停車收費系統等聯網組成的,高度自動化的管理體系,使交通運輸時刻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② 智能化的交通服務,即在交通服務范圍內,建立面向社會公眾或特殊受眾群體的,包含廣播、手機、電臺、車載終端、路側情報板等各類發布渠道的,由公交信息服務系統、停車信息服務系統、綜合樞紐換乘信息服務系統、動態導航信息服務系統等聯網組成的,人性化的服務體系,提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想即得”的交通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