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資源計劃(ERP)及其應用
- 李健 董鍇 王穎純主編
- 1717字
- 2019-01-09 15:14:57
前言
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27位生產與庫存控制工作者集合于Cleveland,建立了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協會(American Productic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S),其宗旨是開發本行業的知識主體,傳播生產與庫存控制的原理與技術信息。從此,在生產與庫存控制方面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MRPⅡ。
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是為了與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sPlanning,MRP)有所區別,取名為MRPⅡ,又稱為廣義的MRP,而將MRP稱為狹義的MRP。MRPⅡ是應用于生產與庫存控制方面的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
20世紀60年代前后,由APICS的MRP委員會主席Joseph Orlicky等人第一次用物料需求計劃MRP原理,開發了一套微機系統,它是以庫存控制為核心的微機系統。從那時起,MRP便成為一項新的技術、一套新的方法、一門新的知識。
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計算機軟件商開發了閉環MRP軟件。80年代,又推出了MRPⅡ軟件。90年代,涌現出幾百家專門從事MRPⅡ開發與銷售的公司,MRPⅡ的應用也從離散工業向流程工業擴展,不僅應用于汽車、電子等行業,也能用于化工、食品等行業。直至今天,MRPⅡ軟件的功能還在不斷地增強、完善與擴大,向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發展。
ERP是由美國著名的計算機技術與咨詢和評估集團Garter Group Inc.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其實質是在MRPⅡ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面向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除了傳統MRPⅡ系統的制造、財務、銷售等功能外,ERP還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等功能,支持集團化、跨區域、跨國界的經營模式,將企業各方面的資源得到充分的調配和平衡。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ERP從美國傳入中國后,已成為大型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效管理工具。伴隨著WTO的加入以及企業信息化的飛速進展,ERP在中國進入廣泛普及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了ERP,并從中獲得巨大收益。ERP應用更加務實、業務范圍更加廣泛、涉及的業務深度逐漸加強,ERP的發展已成為衡量企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企業發展規模和水平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中,100%的企業都在使用ERP或相類似的信息系統作為其決策的工具和管理日常工作流程,其功效可見一斑。
目前國內的企業逐步理性認識到了ERP的作用和價值,并基本掌握了ERP的實施原則與方法。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員信息素養的提高、ERP供應商的本土化及成熟度的深入,ERP實施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經過學者和企業主管多年來對ERP的研究探索,從當初的全盤照搬國外的ERP產品到企業自主研發,再到國內形成針對中國國情和市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RP系統,ERP在中國的強勁發展勢頭和其產生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我國企業管理水平長期落后于信息化要求,只有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增強企業內部對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創新的動力,健全信息管理體制,規范管理流程,培養相關技術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約ERP發展的瓶頸。
為了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近年來,我國許多高等工科院校的管理類專業相繼開設了“企業資源計劃”、“制造資源計劃”等課程。但目前國內比較系統地介紹ERP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的教材尚不多見。本編寫組主要成員在該領域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先后參與多家大型企業的ERP實施工作,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本書的編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書力圖將ERP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著眼于本科教學,并兼顧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
本書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企業資源計劃(ERP)及其應用》(第三版)的基礎上,跟蹤ERP發展趨勢,引入了Oliver Wight最新版的“ABCD檢測表”,并對第1、2、4、6、7章的內容,以及附錄中部分詞條進行了更新和補充,形成了本書的第四版。
本書的內容和結構由編寫組成員共同確定。董鍇編寫了第1章、第3章、第4章、第9章;苑清敏編寫了第2章,李國剛編寫了第5章和第11章,侯信華編寫了第6章、第7章、第8章及附錄,王穎純編寫了第10章,邢蕊、陳莎參與了第10章部分內容的編寫,岳磊、尹姣姣、郝珍珍參加了書稿的核校等工作。關莊開發了《企業資源計劃(ERP)及其應用》(第四版)學習系統和教學多媒體課件。全書由李健、王穎純統稿。
申請本書電子課件及學習系統的讀者可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下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缺點和不足,殷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