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IP地址、域名和URL
1.4.1 IP地址
IP地址是識別Internet中主機及網絡設備的唯一標識。每個IP地址通常分為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其長度為4 B(字節),共32位,由4個用“.”分隔的十進制數組成,每個數不大于255,如202.119.106.253。
IP地址可分成5類,其中常用的是如下三類。
A類:用于規模很大、主機數目非常多的網絡。A類地址的最高位為0,接下來的7位為網絡地址,其余24位為主機地址。A類地址允許組成126個網絡,每個網絡可包含1700萬臺主機。
B類:用于中型和大型網絡。B類地址最高兩位為10,接下來14位為網絡地址,其余16位為主機地址。B類地址允許組成16384個網絡,每個網絡可包含65000臺主機。
C類:用于小型本地網絡(LAN)。C類地址最高3位為110,接下來21位為網絡地址,其余8位為主機地址。
注意,主機地址的末字節不能取0和255兩個數。
1.4.2 域名
IP地址是連網計算機的地址標識,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記住很多計算機的IP地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TCP/IP協議中提供了域名服務系統(DNS),允許為主機分配字符名稱,即域名。在網絡通信時由DNS自動實現域名與IP地址的轉換。例如,南京師范大學Web服務器的域名為www.njnu.edu.cn。
Internet中的域名采用分級命名,其基本結構如下:
計算機名.三級域名.二級域名.頂級域名
域名的結構與管理方式如下:
首先,DNS將整個Internet劃分成多個域,稱為頂級域,并為每個頂級域規定了國際通用的域名。頂級域名采用兩種劃分模式,即組織模式和地理模式。有7個域對應于組織模式,其余的域對應于地理模式,如cn代表中國,us代表美國,jp代表日本等。
7個組織模式的頂級域名分配如下:
com 商業組織
edu 教育機構
gov 政府部門
mil 軍事部門
net 網絡中心
org 上述以外的組織
int 國際組織
其次,Internet的域名管理機構將頂級域的管理權分派給指定的管理機構,各管理機構對其管理的域繼續進行劃分,即劃分成二級域,并將二級域的管理權授予其下屬的管理機構,依此類推,便形成了樹形域名結構。由于管理機構是逐級授權的,所以最終的域名都得到了Internet的承認,成為Internet中的正式名字。
1.4.3 統一資源定位器URL
WWW信息分布在全球,要找到所需信息就必須有一種說明該信息存放在哪臺計算機的哪個路徑下的定位信息。統一資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就是用來確定某信息位置的方法。
URL的概念實際上并不復雜,就像指定一個人要說明他的國別、地區、城鎮、街道、門牌號一樣,URL指定Internet資源位于哪臺計算機的哪個目錄中。URL通過定義資源位置的抽象標識來定位網絡資源,其格式如下:
<信息服務類型>://<信息資源地址>/<文件路徑>
<信息服務類型>是指Internet的協議名,包括ftp(文件傳輸服務)、http(超文本傳輸服務)、gopher(Gopher服務)、mailto(電子郵件地址)、telnet(遠程登錄服務)、news(提供網絡新聞服務)和wais(提供檢索數據庫信息服務)。
<信息資源地址>指定一個網絡主機的域名或IP地址。在有些情況下,主機域名后還要加上端口號,域名與端口號之間用冒號(:)隔開。這里的端口是指操作系統用來辨認特定信息服務的軟件端口。一般情況下,服務器程序采用標準的保留端口號,因此用戶在URL輸入中可以省略它們。以下是一些URL的例子:
http://www.njnu.edu.cn
http://www.whitehouse.gov
telnet://odysseus.circe.com:70
ftp://ftp.w3.org/pub/www/doc
gopher://gopher.internet.com
news://comp.sys.novell
wais://quake.think.com/directory-of-ser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