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創新思維心理學
  • 宋寶萍 魏萍主編
  • 1651字
  • 2018-12-29 03:18:38

一、什么是思維

(一)思維的含義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性的間接及概括的反映。它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以語言為中介,實現的對事物的一般特征和規律性聯系的反映,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兩個特征。

所謂思維的間接性,是指思維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以一定的事物作為媒介來認識事物。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有許多事物或現象靠我們的感知是無法直接反映的。但是,我們通過思維,可以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借助其他事物作為媒介,經過頭腦的加工,間接地認識這些事物或現象。思維的間接性體現在如下3 個方面:一是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事物認識其他事物,實現認識過程的由此及彼。例如,地質工作者在珠穆朗瑪峰地區4000 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許多海洋生物化石,以此推斷“世界屋脊”在遠古是一片汪洋大海。二是我們可以通過事物的外部現象認識其內在的、必然的、規律性聯系或變化,實現對事物認識的由表及里,由內及外。例如,醫生通過望、聞、問、切,以及化驗和儀器檢查等手段,對病人內部器官的病變做出診斷;地震工作者根據大地磁場的變化和動物的異常表現,提前做出準確的地震預報,等等。三是我們可以通過語言這個符號系統,擺脫具體情景的束縛,來間接地認識事物。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別人的講解、書面上的文字介紹來認識從未接觸過的事物和現象。因此,正是借助于思維的間接性,我們才可以擺脫感官和時空的限制,延伸和超越感知的局限,了解過去,認識現在,預見未來。

所謂思維的概括性,是指思維是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特征和規律性聯系的反映。思維的概括性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把同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來加以概括。例如,人們把形狀、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結出棗子的樹木稱為“棗樹”;把棗樹、蘋果樹、梨樹等依據其根、莖、果等共性統稱為“果樹”等。二是將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加以概括,得出有關事物之間的內在的、規律性聯系的結論。例如,多次看到“月暈”就“刮風”、地磚“潮濕”就“下雨”等現象,得出“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結論。思維的概括性反映著人們對事物的本質以及內在聯系與規律性的認識,一切科學的概念、原理、定律和法則等都是經過思維的結果,都是人類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反映。

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思維的間接性是以人對事物概括性的認識為前提的。例如,勞動人民總結的“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民諺,就是在多次感知這種氣象的基礎上,通過概括,找出月暈、礎潤與氣候變化的內在聯系,從而對未來事物做出的一種間接判斷,而這種判斷的獲得正是先有思維的概括性。同時,思維的間接性可以使人們擺脫具體事物或現象的限制,概括地認識和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與規律,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化和無限擴展,以增強人們對客觀環境的適應、控制與改造能力。

(二)思維與感知的關系

思維與感覺、知覺等心理現象一樣,都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但它反映的內容、形式和水平卻不相同。從反映的內容看,感覺、知覺只是對事物的個別屬性、表面與個別現象及其外部聯系的反映;而思維是對客觀事物共同的本質屬性、事物內部的規律性及其必然聯系的反映。例如,當人們對“水”進行研究時,通過感覺和知覺只能認識水的顏色、形態和溫度。而通過思維能舍棄水的顏色、形態和溫度等具體特征,而認識到水在大氣壓力760毫米水銀柱時,溫度降低至0℃會結冰,增加到100℃會沸騰,進而變成蒸汽等與大氣壓力、溫度的規律性聯系。從反映的形式看,感覺和知覺是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維是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借助于一定的事物作為媒介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從反映水平看,感覺和知覺屬于感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初級階段、起始環節,是思維的源泉和基礎;而思維屬于理性認識,是感知的深化和飛躍,是認識過程中復雜、高級的階段,是認識事物的重要環節,并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為如此,通過思維,我們才能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實現對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的更準確、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宿迁市| 临颍县| 同江市| 隆回县| 西乡县| 滦平县| 上犹县| 开平市| 横山县| 宝坻区| 佳木斯市| 荆门市| 韶关市| 邹平县| 施秉县| 乌鲁木齐县| 昭通市| 扎囊县| 雅江县| 长汀县| 萍乡市| 财经| 河曲县| 双辽市| 无极县| 渭源县| 嘉黎县| 咸宁市| 湖南省| 商都县| 克什克腾旗| 文成县| 罗江县| 奎屯市| 封丘县| 景泰县| 罗城| 同德县| 东乡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