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些年高昂的專利費
DVD時代的專利問題令不少中國企業痛心疾首,企業之間不公平的競爭也打壓中國企業無法快速成長。為了避免重蹈DVD產業覆轍,2003年7月,由原信息產業部批準,聯想、TCL、海信、康佳、長城5家企業發起,共12家單位參與的閃聯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
2003年,國外以東芝為代表的6C和以飛利浦為代表的3C等多家DVD技術開發及制造巨頭紛紛結成聯盟,面向全球發放專利許可證。中國DVD生產商使用這些公司的專利,必須獲得許可證并承受高額的知識產權費用。
我國DVD影碟機廠商在國外聯盟專利費的壓力下獲得的利潤越來越小,而國外品牌的本地化生產使得國產DVD影碟機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這件事情讓中國企業深受啟發。中國如果沒有自主標準,將永遠受制于人。
2003年,大屏幕電視、手機、計算機剛剛大規模興起,數字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使各種信息設備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3C產品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品的主力軍。然而,我國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將計算機和互聯網設備統一起來,標準再次面臨挑戰。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中國認識到發展3C產業不能沒有自主標準。
DVD時代的專利問題令不少中國企業痛心疾首,企業之間不公平的競爭也打壓中國企業無法快速成長。為了避免重蹈DVD產業覆轍,2003年7月,由聯想、TCL、海信、康佳、長城5家企業發起,共12家單位參與的閃聯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工作組致力于中國首個3C協同標準——IGRS(閃聯)標準的制定、推廣和產業化。
對于第一個由企業自發成立的標準化組織,閃聯的出現引起了當時業界不小的轟動和關注,與此同時,質疑之聲也此起彼伏。但政府的大力支持讓孫育寧和新生的閃聯堅定了自己走一條標準化新路的信念。
孫育寧告訴記者:“如果僅僅是跟隨國外標準,我國將一直被動下去。與DVD產業不同的是,那時候國外還沒有一套完整的3C協同標準。我們希望能夠打破電腦、消費電器、移動設備之間的壁壘,使它們能夠充分融合、互通起來,以便可以更容易地共享資源,這是我們最初制定閃聯標準的目的。這5家企業能夠走到一起,也是希望能夠找到各自產品的增值點。”
閃聯制定3C協調互聯標準的目標看似簡單,但具體實施起來卻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
早在2003年閃聯標準工作組成立之前,相關標準的草案就在籌備當中。眾所周知,沒有一個適合的標準,閃聯是無法讓行業信服的,后期互聯互通的工作更是無從進行。聯想、長城電腦業界領先;TCL、海信、康佳更是中國彩電界的大佬;能否凝聚力量、整合優勢是決定閃聯標準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經過幾年的努力,兩個標志性事件決定閃聯“這一步走對了,而且走得很及時”:2005年6月,以閃聯1.0標準協議棧為核心的電子行業標準SJ/T11310-2005《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第1部分:基礎協議》由原信息產業部批準頒布,正式成為我國信息領域第一個3C協同行業標準;2006年7月,以閃聯核心技術為基礎的國際標準提案正式被ISO/IEC立項,成為在該領域中獲得立項的國際標準。
現在看來,如果不是對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的熱忱,不會讓這些不同行業的企業走在一起;如果不是閃聯的堅持,標準很難落地生根;如果不是選擇了自主創新,我國在3C協同標準上幾乎沒有超越的機會,更不可能走上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