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關村標準故事
- 梁紅兵主編
- 1032字
- 2018-12-29 02:27:33
四、發揮優勢 智能天線技術領先國外二到三年
隨著在TD-SCDMA網絡的商用,智能天線已成為業內公認的未來天線技術的發展方向,而且不斷發展的智能天線技術也繼續體現在TD-LTE標準中。
智能天線是TD-SCDMA的核心技術之一,是大唐電信集團最早深入研究并實現商用,也是全球產業界首先從TD-SCDMA得到規模商業應用的技術。早在5年前,時任電信研究院副院長、現任院長曹淑敏就說過,中國企業在智能天線技術上,起碼領先國外兩到三年時間。隨著TD-SCDMA網絡的商用,智能天線已成為業內公認的未來天線技術發展方向。不斷發展的智能天線技術繼續體現在TD-LTE標準中,而且FDD也引入了智能天線來提高網絡的性能。
“在R8標準版本上,3GPP接受了LTE要支持智能天線技術的中國企業方案,使得TDD的核心技術發展有了保證。但在該版本中,依然采用的是與TD-SCDMA相同的單流8天線技術,主要優勢是擴大覆蓋范圍、降低小區干擾,進而提高小區容量。”王可說,“我們在R9版本制定時,提出要對智能天線技術進行增強,采用雙流8天線波束賦形技術,既提高邊緣用戶的可靠性,又有效提升小區中心用戶的吞吐量。”
被業內稱為“8天線雙流波束賦形”的技術,是大唐電信集團2008年提出的,技術仿真證明了有較好效果。2008年年底,中國移動對該技術立項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研發,2010年,大唐電信集團向業界進行了技術演示。該技術成為201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6+1”城市TD-LTE規模試驗網的核心測試內容。
提交增強的智能天線技術在標準會議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些總希望能把控標準制定節奏的跨國公司對此顧慮重重,因為打亂了跨國公司的產品研發節奏,他們原計劃在R10時再做智能天線。同時,因為該技術對物理層的基本結構有一定影響,所以阻力很大。但因為有運營商的強烈支持,再加上對技術背景的準確全面分析與溝通,最終支持的聲音占了上風,立項申請在3GPP獲得通過。
在R9版本中加入該特性,再一次打破了跨國大公司對標準進展節奏的把持。“一些跨國公司在R9版本并沒有規劃大的新特性,主要是對R8的完善。因為跨國公司的商用產品與標準版本有很嚴格的綁定,所以對每個版本的特性都有很多考慮。”王可說,“特別是到了R9時,對比WiMAX,LTE的競爭優勢地位已穩固,LTE標準進展的節奏就慢下來了。”
在2007年ITU剛啟動4G技術需求和技術評估時,中國企業就依據已取得的增強性智能天線技術,代表國家向ITU提出我國的提案。通過正確策略和合理利用ITU規則,把智能天線的要求寫入到IMT-Advanced 4G技術需求和技術評估文件中。
“在中國移動等運營商的支持下,我們完成了智能天線的研發、標準化以及產業布局,對TDD后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陳山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