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辦公設備使用與維護
- 童建中 童華主編
- 13字
- 2018-12-29 02:18:20
任務1 ★傳真機的使用與維護
1.1 傳真機概述
1.1.1 傳真機的概念與分類
傳真通信是利用光電掃描和變換技術,從發送端將文字、圖表、照片等靜態圖像通過有線或無線信道傳送到接收端,并在接收端以記錄的形式重顯原靜止圖像的通信方式。傳輸信道可以利用公用電話網、租用專線、傳真通信網(F網)、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傳真機是現代辦公中不可缺少的傳真通信工具,是應用掃描技術,把各種文件、圖表、照片等靜止圖像轉換成電信號,通過有線或無線信道送到遠處的接收端,以記錄形式進行原稿復制的通信終端設備。傳真機如圖1-1所示。它能直觀、準確地再現真跡,或傳送不易用文字表達的圖片和照片,在現代辦公、軍事通信中廣泛應用。

圖1-1 傳真機
如今,人們只要在計算機的PCI插槽內插入一塊“fax”(傳真)卡,也能起到傳真的作用。世界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相信不用很久,報紙、書刊、雜志將會通過傳真送到你的手中。
傳真機是集電話、掃描、復印、打印、計算機等功能的組合體,已經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辦公必需品。
傳真機的種類比較多,分類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傳真機都具有收、發傳真和復印三個基本功能。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
(1)按照傳真機的功能不同,可分為簡易型傳真機、標準型傳真機、多功能型傳真機。簡易型傳真機具有簡單的收發傳真、復印功能;標準型傳真機除收發傳真和復印功能外,一般還具有中/英文液晶顯示、自動切紙、自動進紙、無紙接收、呼叫轉移、來電顯示、計算機接口(外置)等功能;多功能型傳真機是集傳真機、打印機、復印機三機一體,在功能上除了具備標準型傳真機的功能外,還增加了錄音電話、呼叫轉移等功能。
(2)按照傳真機打印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熱轉?。醾鲗В﹤髡鏅C、噴墨式傳真機、激光傳真機。熱轉印傳真機使用類似復寫方式的加熱轉印原理,是利用色帶打印,可以使用普通紙進行打印。噴墨式傳真機打印方式同一般噴墨打印機,也是利用墨水打印,可使用一般紙張記錄與接收資料。激光傳真機打印方式同一般激光打印機,利用墨粉打印。
(3)按照傳真機記錄介質的不同,可分為熱敏紙傳真機和普通紙傳真機。熱敏紙傳真機是使用熱感頭,在特殊紙張上以加熱打印的方式接收文件及資料。普通紙記錄方式又可分為:熱傳導(熱轉?。┓绞健⒓す忪o電復印方式、噴墨記錄方式、LED記錄方式。
因所使用的熱敏紙僅有單面涂布化學材料,故熱敏紙傳真機又可分為內感式傳真機和外感式傳真機。熱敏紙傳真機的優點是成本較低,缺點是文件保存時間不長,一段時間后文件上的文字或圖形會越來越淡。而普通紙傳真機可使用一般普通紙、回收紙,其缺點是成本稍高,但文件可長期保存。現在發展的趨勢是普通紙傳真機正逐漸代替熱敏紙傳真機。
(4)按照傳真機的打印記錄顏色不同,可分為黑白傳真機、雙色彩色傳真機、多色彩色傳真機。
(5)按照傳真機采用的掃描方式不同,可分為電荷耦合掃描(CCD掃描)傳真機、接觸式圖像掃描(CIS掃描)傳真機。
(6)按照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可分為一類傳真機(G1)、二類傳真機(G2)、三類傳真機(G3)和四類傳真機(G4)。
目前,在市場上還存在數碼傳真機、網絡傳真機等多種分類。表1-1為傳真機分類表。
表1-1 傳真機分類表

1.1.2 傳真機的發展與現狀
傳真技術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經誕生,比電話發明還要早三十年。它是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貝恩的英國發明家于1843年發明的。但是,傳真通信是在電信領域里發展比較緩慢的技術,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逐漸成熟起來,20世紀6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發展。近十幾年來,它已經成為使用最為廣泛的現代辦公通信工具之一。
傳真技術的起源說來很奇怪,它不是有意探索新的通信手段的結果,而是從研究電鐘派生出來的。1842年,蘇格蘭人亞歷山大·貝恩研究制作一項用電控制的鐘擺結構,目的是要構成若干個鐘互連起來的同步時鐘系統,就像現在的母子鐘那樣的主從系統。他在研制的過程中,敏銳地注意到一種現象,就是這個時鐘系統里的每一個鐘的鐘擺,在任何瞬間都在同一個相對的位置上。
這個現象使發明家想到,如果能利用主擺使它在行程中通過由電接觸點組成的圖形或字符,那么這個圖形或字符就會同時在遠距主擺的一個或幾個地點復制出來。根據這個設想,他在鐘擺上加上一個掃描針,起著電刷的作用;另外加一個時鐘推動的一塊“信息板”,板上有要傳送的圖形或字符,它們是電接觸點組成的;在接收端“信息板”上鋪著一張電敏紙,當指針在紙上掃描時,如果指針中有電流脈沖,紙面上就出現一個黑點。發送端的鐘擺擺動時,指針觸及信息板上的接點,就發出一個脈沖。信息板在時鐘的驅動下,緩慢地向上移動,使指針一行一行地在信息板上掃描,把信息板上的圖形變成電脈沖傳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的信息板也在時鐘的驅動下緩慢移動,這樣就在電敏紙上形成了與發送端一樣的圖形。這就是一種原始的電化學紀錄方式的傳真機。
1850年,又有一位英國的發明家,名叫弗·貝克卡爾,他把傳真機的結構做了很大的改進,他采用“滾筒和絲桿”裝置代替了時鐘和鐘擺的結構。這種改進的結構,工作狀況有點像車床,滾筒作快速旋轉,傳真發送的圖稿卷在滾筒上隨之轉動。而掃描針則沿著嚦桿緩慢地順著滾筒的軸向前進,對滾筒表面上的圖形進行螺旋式的掃描。這種滾筒式的傳真機一直被延用了一百多年。
1865年,一位名叫阿巴卡捷的伊朗人根據貝恩和貝克卡爾提出的傳真機原理和結構,自己研制出了可以實際應用的傳真機,并且帶著傳真機到法國巴黎、里昂和馬賽等城市進行了傳真通信的實驗。
人們對新聞照片和攝影圖片的傳送要求是很廣泛的。許多科學家都曾致力于相片傳真機的研究。1907年11月8日,法國的一位發明家愛德華·貝蘭,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傳真。愛德華·貝蘭(1876—1963年)是法國攝影協會大樓里工作的一名人員,他所在的法國攝影協會大樓下正好是法國電信線路從巴黎—里昂—波爾多—巴黎的起始點和終點。這為貝蘭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貝蘭的潛心研究,獲得了電信部門的允許,同意他在夜間利用這條通信線路做實驗。貝蘭在大樓的地下室里廢寢忘食地研究和試驗了三年的時間,終于研制成功了相片傳真機。
愛德華·貝蘭并不滿足于自己所取得的初步成功,繼續進行傳真機方面的研究。1913年,他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部用于新聞采訪的手提式傳真機。1914年,法國的一家報紙首先刊登了通過傳真機傳送的新聞照片。
相片傳真把指針接觸式的掃描改變成光電掃描,不僅使傳真的質量大大提高,而且光電掃描和照相感光制版配合,使相片傳真得以實現。
1925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貝爾研究所研制出了高質量的相片傳真機。1926年正式開放了橫貫美國大陸的有線相片傳真業務,同年還與英國開放了橫跨大西洋的無線相片傳真業務。此后,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都開放了相片傳真業務,從此相片傳真被廣泛用于新聞通訊社傳送新聞照片,隨后擴展到軍事、公安、醫療等部門,用來傳送軍事照片、地圖、罪犯照片、指紋、X光照片等。
最早彩色傳真記錄的圖片刊登在《貝爾系統技術報導》1925年4月的卷首插圖上。這幅圖片實際上是用濾色鏡按紅、綠、藍順序將三種顏色分三次獨立傳送的,然后再重疊合成。后來有人用同樣的技術,采取了一些自動化的操作,研制成能復制彩色圖片的傳真設備。1945年8月,在波茨坦會議上,杜魯門、斯大林和艾德禮的彩色照片成功地從歐洲通過無線電傳到華盛頓,但是仍未能用于開放彩色傳真業務。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彩色傳真機才逐漸發展到可以實用化的程度。
1968年,美國率先在公用電話網上開放傳真業務,世界各國也隨之相繼利用電話網開放傳真通信業務。使原本局限于在專用電路上應用的傳真機的數量猛增,應用的范圍迅速擴大。尤其是用于傳送手寫、打印或印刷的書信、文件、表格、圖形等文件傳真機,使用最為普通,發展也最快。原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對電話網上使用的文件傳真機進行了分類,它們是:
一類機(G1)在話路上傳送一頁A4幅面(210mm×296mm)文件約6min時間;
二類機(G2)在話路上傳送一頁A4幅面文件,約需3min;
三類機(G3)在話路上傳送一頁A4幅面文件,約需1min;
四類機(G4)高速文件傳真機,傳送一頁A4幅面文件,只需3s。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是使用一類機,20世紀70年代曾經使用二類機,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使用三類機,它的性能、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漸成為傳真通信中的主要機種。四類機的使用尚不普遍。最近十多年來,傳真通信的發展更為迅速,目前已成為發展最快的業務之一。
概括起來傳真從產生到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基礎階段(1843—1972年)。這一階段的傳真機基本上采用機械式掃描方式,并大部分使用滾筒式掃描。傳真機的電路部分采用模擬技術,分立元件。在傳輸方面則是采用調幅、調頻等低效率的調制技術,且基本上利用專用的有線電路進行低速傳輸。這時傳真的應用范圍也很窄,主要用于新聞、氣象廣播等。
(2)發展普及階段(1972—1980年)。自1969年,特別是1972年以后,由于世界各國相繼允許在公用電話交換網上開放傳真業務,ITT關于傳真標準化工作的進展,以及傳真技術本身的發展,使傳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傳真技術從模擬發展到了數字,機械式掃描由固體化電子掃描取代,低速傳輸向高速傳輸發展。以文件傳真三類機為代表,它的出現和推廣應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真機的傳統看法,加快了傳真通信的發展。此外,傳真的應用范圍也得到了擴大,除用于傳送文件、新聞照片、氣象圖以外,在醫療、印刷、圖書管理、情報咨詢、金融數據、電子郵政等方面也開始得到應用。
(3)多功能化階段(1980年以后)。這一階段的傳真機不僅作為通信設備獲得了廣泛應用,還在辦公室自動化系統和電子郵政等方面擔任了重要角色,它將向著綜合處理的終端過渡。現在,已開始和微型計算機相結合,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增加傳真在信息收集、存儲、處理、交換等方面的功能,逐步納入到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中去。
從傳真機的工作原理和科學技術來看,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代——光學傳真機。1906年,德國物理學家阿瑟·克恩研制出第一臺光學傳真機。他在接收端用靈敏的電流表控制光電開關,以此改變照在感光紙上的光通量。那時已有可以精確控制的同步電機,克恩用它控制傳真機的過紙速度,效果很好。
20世紀30年代,傳真機經多次改進后終于獲得實際應用,當時它的主要用戶是各大報社。
第二代——電子傳真機。1974年,隨著人們對信息需求的提高及電子技術的發展,美國人研制出世界第一臺電子傳真機。其特點是將調制解調的概念用于線路傳輸,從而使速度、清晰度有質的飛躍。
然而促使傳真機廣泛使用的卻是日本。日文中的假名和漢字難以用電報快速傳遞,為此日本人投入了很大力量,研制開發能高速傳遞信息的傳真機。日本人首先研制出了適于傳真機用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又采用了美國的一項發明——熱敏印字技術,使傳真紙遇熱會變成黑色。印字機有一排微小的電熱元件,加熱和冷卻的速度達每秒300次以上。
到了20世紀90年代,傳真機的傳送速度和清晰度不斷提高,打印介質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色帶傳真機、噴墨傳真機、激光傳真機等,終于走進了辦公室甚至家庭。
第三代——數碼傳真機。進入21世紀,隨著通信和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的大規模普及,傳統紙質傳真機越來越顯露出與使用環境的不協調。傳真機要生存和發展,其根本出路就是跟上時代發展大潮,走數碼化道路——與計算機辦公結合,與局域網相適應,與互聯網共發展。經過三年多艱苦攻關,我國在2003年向市場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第一臺數碼傳真機——3G-FAX(AOFAX)。
與優盤、數碼相機、PDA、MP3等數碼產品一樣,3G-FAX的最大特征是結合計算機辦公,采用大容量的數碼芯片代替傳統傳真機的紙質媒介,從而實現了傳真用戶夢寐以求的不用紙張、不用耗材、操作簡便、免維護等優點。
3G-FAX(AOFAX)能與普通傳真機之間可靠收發傳真:計算機文件無須打印直接發送,接收到的傳真保存在數碼芯片中,計算機開機后自動上傳供瀏覽和歸檔。3G-FAX同時還實現了收發文檔自動保存管理、傳真群發、延時自動發送、計算機關機收發、自動撥IP、計算機簽章、發送彩圖/Word/Excel等電子文件、高速傳真、異地提取、語音留言、局域網共享、與掃描儀結合一鍵發送紙面傳真等功能。
目前推出的版本有單機版、局域網版、公務版,便攜版、一體機版、互聯網版,針對海外用戶的英文界面軟件和針對港臺用戶的繁體中文界面軟件均已相應推出。
3G-FAX(AOFAX)榮獲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版權、優秀軟件、國家質量檢驗合格產品、中國民營企業知名品牌等,3G-FAX商標已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保護。自推出以來,深受廣大用戶歡迎。用戶說:用了3G-FAX,與現有的計算機辦公系統無縫結合,綠色、環保、提高了效率,使我們真正體驗到了數碼化的好處。
目前,傳真機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傳輸高速化;傳真通信網絡化;傳真功能多樣化、綜合化;大屏幕液晶顯示;技術性能智能化;傳真設備小型化。
1.1.3 傳真機的技術與質量指標
(1)適用性:G1、G2、G3、G4表示不同的組別,數字越高性能越好,高組別的可兼容低組別的傳真機,現在主流一般為G3。
① G3傳真機的基本標準。
掃描軌跡:指對像素的處理順序的規定;
標準掃描線:規定為215mm;
基本參數:可分為水平方向的掃描分辨率和垂直方向的掃描線密度;
全編碼掃描線的傳輸時間;
編碼方案:霍夫曼碼(MHC)、二維編碼;
調制與解調;
規程控制;
發送機和接收機的輸出電平。
② G3傳真機的特點。
將傳真的接收與發送合為一體,具有復印功能;
可以使用公用電話交換網或專用電話線進行信息傳遞;
可直接傳送多種幅面的文件;
實現高速傳輸;
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與中央處理器,實現數字化與高度自動化;
采用固體化器件,使傳真設備小型化,易于規格化,并提高了可靠性;
能夠與兩類傳真機兼容通信。
③ G3傳真機的主要功能。
撥號功能:直接撥號、“一觸鍵”撥號、縮位撥號等;
各種發送/接收功能;
存儲器代替功能;
文件的特殊處理功能:復印、自動縮小、保密通信等;
自動糾錯與自檢功能;
液晶顯示和接收/發送端識別功能;
報告與清單的打??;
電話留言、遠端操作、遠程診控等。
(2)掃描方式:主要有光電耦合傳感器CCD及接觸式圖像傳感器CIS。
(3)分辨率:DPI即每平方英寸的點數,如360×360DPI,720×720DPI?;蛴盟郊按怪狈直媛时硎?。
(4)ECM:一種糾錯方式協議,可保證所傳文件準確無誤。
(5)圖像處理:如UHQ為一種中間色過渡方式,可保證圖片傳輸效果更好。
(6)掃描速度:分為主、副兩種掃描速度,單位時間內對圖像掃描的次數或距離。通常表現為記錄紙走紙的速度。
(7)有效掃描/記錄寬度:即傳真用紙的幅面,分為A4、B4、A3等幾種。
(8)發送時間:發送1頁國際標準樣張所需要的時間,越短越好,通常在6~45s之間,9s以下的即屬于高檔傳真機。
(9)輸出/輸入電平:在適當范圍中,傳真機才能正確工作,保證傳輸質量。
- Learning AngularJS Animations
- 龍芯應用開發標準教程
- Intel FPGA/CPLD設計(高級篇)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siness:How you can profit from AI
- Apple Motion 5 Cookbook
- Hands-On Machine Learning with C#
- Mastering Adobe Photoshop Elements
- 微服務分布式架構基礎與實戰:基于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
- OpenGL Game Development By Example
- STM32自學筆記
- 筆記本電腦維修技能實訓
-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慕課版)
- The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orkshop
- 分布式存儲系統:核心技術、系統實現與Go項目實戰
- Service Mesh微服務架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