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發展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最早著手建設專用計算機廣域網的是鐵道部。鐵道部在1980年即開始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1989年11月我國第一個公用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運行。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公安、銀行、軍隊,以及其他一些部門也相繼建立了各自的專用計算機廣域網。這對迅速傳遞重要的數據信息起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內的許多單位相繼安裝了大量的局域網。局域網的價格便宜,其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本單位,因此便于開發、管理和維護。局域網的發展很快,對各行各業的管理現代化和辦公自動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里應當特別提到的是,1994年4月20日我國用64kb/s專線正式連入因特網。從此,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接入因特網的國家。同年5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我國的第一個萬維網服務器。同年9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正式啟動。到目前為止,我國陸續建造了基于因特網技術的并可以和因特網互連的9個全國范圍的公用計算機網絡。這就是:
① 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CHINANET
②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CERNET
③ 中國科學技術網 CSTNET
④ 中國聯通互聯網 UNINET
⑤ 中國網通公用互聯網 CNCNET
⑥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互聯網 CIETNET
⑦ 中國移動互聯網 CMNET
⑧ 中國長城互聯網 CGWNET(建設中)
⑨ 中國衛星集團互聯網 CSNET(建設中)
此外,還有一個中國高速互連研究試驗網NSFnet,是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在北京中關村地區建造的用來研究因特網新技術的高速網絡。
上述這些基于因特網技術的計算機網絡發展得非常快,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發展,請讀者經常在有關網站上查找這些計算機網絡的有關數據(如用戶數、網站數、主干網帶寬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2月,我國的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CNGI的主干網CERNET2試驗網正式開通,并提供服務。試驗網目前以2.5~10Gb/s的速率連接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CERNET核心結點,并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相連接。這標志著中國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已達到逐漸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每年兩次公布的我國因特網的發展情況。讀者可在其網站www.cnnic.com上查到最新的和過去的歷史文檔。CNNIC把過去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的中國居民稱為網民。根據CNNIC發表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到2010年底為止,我國共有網民4.57億,其中寬帶網民規模為4.5億,寬帶普及率達到98.3%。但寬帶的平均連接速度僅為100.9KB/s,遠低于全球寬帶平均連接速度(230.4KB/s)。在上網手段方面,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約占總網民中的2/3。目前.cn域名有435萬個。當前網民最主要的網絡應用就是在因特網上使用搜索引擎來查找所需的信息。此外,更多的經濟活動已步入了互聯網時代。網上購物用戶規模的年增幅達48.6%。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使用率也迅速提升。現在我國的國際出口帶寬已超過1Tb/s(1Tb/s=103Gb/s),而在10年前,我國的國際出口帶寬還不到2.8Gb/s。這里中國電信的CHINANET占有出口總帶寬的約2/3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