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創業的意義

1.創業的社會意義

(1)創業可以增加社會財富及促進經濟繁榮

創業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增加社會財富的過程。首先,創業者和企業必須通過滿足顧客不斷增長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來獲得回報,意味著必須不斷地創造價值,增加社會財富的總量。其次,每一家創業企業的出現和發展,都會為其上游和下游的相關企業提供增加生產和服務的機會,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產服務水平,帶動經濟的繁榮。再次,創業企業在向消費者提供價值和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的同時,還向國家貢獻稅收,增加國家的財力,能促進國家對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的投入,在更大的范圍和更長的周期促進經濟繁榮。

近十幾年美國經濟為什么能夠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過去30年間,他們進行了一場“創業革命”。美國國民創業的熱情、創業者的數量、創業企業的質量都居于全球領先的水平。浙江GDP從1978年的124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1243億元,從原來的全國第十二位躍居到第四位,靠的就是浙江人創業的狂潮。尤其是溫州人創業的激情和實踐,令世人驚嘆。進入21世紀后,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綜合力量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綜合力量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創業水平的高低,哪個國家、地區重視創業經濟的發展,哪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總量上升就比較快。

(2)創業能夠提升整個社會的開創精神和創新能力

缺乏創造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中華民族有過輝煌的歷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居于世界的領先地位,這與整個民族的開創精神和創新能力緊密相關,以四大發明為首的中國發明創造甚至影響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但后來我們滿足于過去輝煌的成就,固步自封,閉關鎖國,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逐漸喪失了開創精神和創新能力,淪落到落后挨打的地步。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解放思想,打破了眾多的條條框框,創造了一個寬松的企業創新和個人自主創業的大環境,束縛多年的開創精神得到釋放。一大批弄潮兒紛紛下海創業,各顯神通,民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快速發展,不但成就了一批先富起來的人,也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繁榮。一部分人創業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激情,敢于“闖”、敢于“創”的意識得到了社會的認同,更多的個人和企業投入創業活動中,創業群體的擴大和創業氛圍的形成,改變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生活方式。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調查,2006年中國的創業人口比例從2005年的13.7%升至16.2%。這份調查分析了42個國家的創業水平,發現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創業人口比例不斷上升,而這一數字在發達國家卻在顯著下降。例如,美國參與創業的人口比例從上年的12.4%降至10%;德國的比例從5.4%降至4.2%;法國從5.4%下降至4.4%。中國人的創業精神和創業實踐水平從來沒有達到這種高度,這也從一個重要的角度揭示了我國近30年來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的奧秘。

創業人口的增加,新創企業的蓬勃發展,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構成,促進了市場經濟規則和理念深入人心,市場觀念、競爭意識、工商意識、創業精神及創新理念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共識。這不但促進自主創業大潮的出現,還強烈震撼了傳統社會主體,如政府管理機構、國有企事業等,迫使或促進他們的改變,政府管理思維和行為的轉變、國有企事業單位的改革、企業內部創業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拜洶涌澎湃的創業大潮所賜。國家在近年提出了建設創新性社會的國策,標志著我國將創新和創業納入了社會發展的系統規劃。因此,我們更增強了21世紀的中國和平崛起的信心。

(3)創業可以提供就業崗位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創業,但每個人都需要就業,就業是當前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傳統觀念中,大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但現有的研究表明,1980年以來,在美國和世界的其他地區,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70%以上新的就業機會。據統計,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每年大約產生93000個新企業;而到20世紀80年代,新企業產生的速度上升到每周大約12000個。從1977年到1980年間,位列《財富》雜志500強的企業削減了300萬個職位,但從1970年到1980年,新企業在美國提供了大約20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我國的就業問題更嚴峻,我國就業人口總數約8.80億人,其中城鎮2.39億,占33%。從業人員產業分布:第一產業3.65億人占50%,第二產業1.63億人占22.3%,第三產業2.02億人占27.7%。每年需要安排2200萬人就業,但每年平均新增崗位僅為950萬,年度供大于求,缺口1250萬,而且還面臨一個農業人口轉化就業的問題。因此,解決就業問題是我國的一項長期任務。原有的企業解決就業人口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須依賴更多的新企業,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

(4)創業促進先進技術的轉化,促進生產力提高

新創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具有競爭優勢。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采用科學的技術手段是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辦法。一些新創企業的建立,本身就是以一些新的技術成果為基礎的,比如很多高新技術開發區中新建的企業,以及很多從創業孵化園中成長起來的企業。新創企業采用新技術手段的積極性和可能性也遠高于老的企業。老的企業規模大,經營穩定,不容易做出改變。很多老企業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對應用新技術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更替持消極態度,甚至阻礙新技術的應用,很多自己開發的技術成果被束之高閣。而新企業發展壯大、獲得競爭優勢的愿望強烈,加上企業規模不大、機制靈活,更愿意和更能夠開發并應用新技術。新創企業應用新技術的效率也高于老的企業,新企業的人員開創新意識強,容易接受和理解新技術。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統計,新公司創造的新產品數比大企業多250%。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公司每一元研究與開發費用所獲得的創新成果大約是大公司的4倍。而且,新公司將創新成果進入市場的速度也快于大公司,新公司平均大約需要2.2年,而大企業則需要3.1年。

2.創業對創業者的意義

(1)創業是個人實現有價值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首先,創業使個人獲得主宰自己的自由。這是一種完全控制自己命運的感覺,一種如何工作和何時工作的自由,一種從頭創建生命一部分的自由。它將使人覺得十分舒服,充滿成就感,倍感興奮。作為一名創業者,可以在自認為最高效的時候工作(比如在凌晨3點做計劃);可以創立自己的計劃表(基于客戶需求)給自己創造機會;還可以創造一種反映你的而不是別人的價值取向的工作氛圍;特別是在這個大多數公司不能提供終生工作保障的時代,通過創造自己的工作來獲得安全感。

其次,創業也是一種創造行為,一種藝術,是創造朋友和鄰居想買的產品或服務的行為,同其他任何藝術一樣,需要不斷地被演習和享受。不僅僅是賺錢,這也是一種娛樂,而很多有錢人并不一定快樂。想想新發現、新事物帶來的驚喜和快樂,與對手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對周遭甚至整個世界的影響力,這樣的人生不是很有趣嗎?

(2)創業是一種高明的就業方式

就業和創業實際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層面,都是為了解決生存所需要的職業問題。就業是靠他人解決,創業則是自己來解決。靠他人難免被動,靠自己才會主動。不是說就業難嗎?何必非要去和成千上萬的人擠就業的獨木橋。自己創一番事業,自己做老板,既不用擔心被炒魷魚,又沒有退休的無奈。

(3)創業是個人獲得高額財富回報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過合法勞動發財致富的人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財富也成為個人成功的標準之一。“金錢決定一切”的論調固然過于極端,但擁有更多的財富的確可以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增強掌控生活的能力,具備更多的服務社會資源,擁有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發財致富有很多途徑,但在現代社會,創業無疑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方式。縱觀各個富豪榜,通過繼承等方式列入榜單的人越來越少,而白手起家、通過創業獲得財富的比例已經超過80%。這些新時代的創業英雄們給人們樹立了很好的實現“財富夢”的榜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宝山区| 丹棱县| 北流市| 永仁县| SHOW| 开化县| 牡丹江市| 嘉鱼县| 安龙县| 墨脱县| 中山市| 通州市| 磴口县| 武穴市| 塔城市| 胶州市| 万荣县| 舞阳县| 建昌县| 汽车| 汕头市| 剑川县| 土默特左旗| 施秉县| 黄龙县| 巴塘县| 麻江县| 怀来县| 安吉县| 油尖旺区| 朝阳市| 台江县| 南靖县| 阜平县| 成武县| 古蔺县| 华安县| 黎川县| 伊吾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