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生長依賴于適合的環境
陽光照射
對于任何生命而言,光照都是必不可少的養分供給。綠色植物更是如此,沒有光照,就沒法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就失去了生命之源。因此充足的陽光,對于花卉生長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但專業講的光照與我們想象中的有所不同,從其對花卉的影響而言,主要有光照的強度、光照的長度和光質三方面的因素。這里,我們就說說光照強度和光照長度對花卉的影響。
1.光照強度
一般情況下,光照強度會因地區和季節而變化。緯度升高,光照強度減弱;海拔升高,光照強度增強;夏季的光照強度最大,冬季的光照強度最弱。
陽性花卉,所謂陽性花卉就是喜歡強光,需要足夠光照的花卉。這類花卉只有在強光照射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光照不足易造成枝葉柔軟細弱、葉片發黃、開花不好等。陽性花卉有月季、梅花、玉蘭、九里香、無花果、蘇鐵、一品紅、仙人球、蘆薈、荷花、半枝蓮等。

玉蘭
陰性花卉,所謂陰性花卉就是喜歡散光,對光照的要求較少,遮陰度在50%左右就足夠的花卉,這類花卉在強光照射下會出現黃葉枯葉、生長緩慢,甚至凋零。陰性花卉有文竹、茶花、綠蘿、萬年青、常春藤、龜背竹、秋海棠等。

文竹
表(一)光照強度與花卉

中性花卉,所謂中性花卉就是不喜歡強光,稍微能耐陰的花卉,這類花卉在夏季光照強度大時只須稍加庇蔭就可以。中性花卉主要有君子蘭、吊蘭、蟹爪蘭、馬蹄蓮、扶桑等。

蟹爪蘭
2.光照長度
光照長度就是指光照的時間長短,有的植物喜歡長時間日照,有的植物喜歡短日照。根據光照時間的長短,可將花卉分為長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日中性花卉。
長日照花卉,這類花卉每天需要12小時以上的光照時間,只有達到這樣的光照長度,花卉才能正常發芽和生長。這類花卉有茉莉、荷花、鳳仙花、風鈴草、紫羅蘭等。

荷花
短日照花卉,這類花卉在長日照情況下,只生長發育而不開花,只有當日光照長度小于12小時時,才會開花。也就是說,這類花卉在夏天時只生長,入秋后才會開花,譬如一串紅、一品紅、菊花、八仙花、蟹爪蘭等。

一串紅
表(二)光照長度與花卉

日中性花卉,這類花卉的生長跟光照的長短關系不大,只要溫度合適就會開花,譬如月季、蘇鐵、馬蹄蓮、天竺葵等。

月季
水分足夠
充足的水分是保證植物正常成長必不可少的條件,而植物的有氧呼吸,也需要水來參與。適量的水分能夠增加植物的呼吸,但如果水分過量,使花卉完全被水包圍,花卉會因為接觸不到空氣,無法進行正常的有氧呼吸而爛掉。當然,不同的植物對于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依照植物與水的關系,可以將花卉分為旱生、中生、濕生和水生四種。
1.旱生性花卉
旱生性花卉是指在干旱地區可以保持體內水分以維持生存的植物。這些植物一般在嚴重缺水和強光照射下也能存活,它們往往擁有十分發達的根系,但也正是因為幼枝或者幼莖代替了葉子的作用,葉子的體積比較小。
這類花卉一般產于熱帶干旱地區、沙漠地帶,或者雨季和旱季比較分明的地帶,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如果水分太多或者空氣濕度較大,就會導致該類植物根莖腐爛或者發生病害。這類花卉有仙人掌、仙人球、蘆薈、龍舌蘭、石蓮花、景天等。

蘆薈
2.中生性花卉
大多數花卉屬于中生性花卉。這類花卉在濕潤的土壤中發育良好,但在過濕或過干的土壤中就會生長不良,它們對水的要求是既要能滿足它們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又要保證根部有足夠的氧氣,以進行正常呼吸。因此在澆水上應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即當盆的表層土壤顏色變淺時就要澆水,而每次澆水以正好把全部盆土澆透為準。這類花卉有石榴、桂花、月季、茉莉、白玉蘭、扶桑、米蘭、鶴望蘭、君子蘭等。

桂花
3.濕生性花卉
濕生性花卉對生長環境的水分有很高的要求,適合在潮濕的土壤,或者空氣濕度較大的地方生長,一般產于山水溪邊或者是熱帶雨林地區。如果生長環境發生變化,如干燥、缺水,這類花卉就會變得矮小、花色暗淡,甚至死亡。因此澆花時應掌握“寧濕勿干”的原則,不過,也不能積水,否則會使枝葉枯萎致傷。這類花卉有萬年青、風車草、馬蹄蓮、虎耳草、龜背竹、水仙、觀賞蕨、鴨舌草等。

水仙
4.水生性花卉
水生性花卉是指根或莖等必須在水中才能生存的花卉。這類花卉根系不發達,對水分要求很高。一旦缺水,葉片就會立刻變得枯黃,時間一長就會枯萎甚至死亡。這類花卉有荷花、睡蓮等。

荷花
表(三)水分與花卉

對于花卉而言,水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并不代表越多越好。在種植的時候,需要根據花卉的屬性,針對不同品種,進行適量澆灌和培育。
溫度適宜
花卉的成長、發育除受遺傳基因控制外,在栽培的環境中,溫度也是影響花卉生長和發育的重要因素,對其生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只有在適合自己的溫度范圍內,花卉才能正常健康地生長,如果溫度逐漸升高或者逐漸降低,花卉的生長也會隨之減慢,如果高出太多或者低太多,花卉就會停止生長或者面臨死亡。
由于花卉的種類和原產地不同,它們對于溫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產于熱帶地區的花卉需要較高的溫度,而產于寒帶的花卉則不需要太高的溫度就能生存。根據花卉對溫度的要求,通常將花卉分為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不耐寒花卉三類。
1.耐寒花卉
這類花卉原產于寒帶和溫帶地區,一般能耐0℃以下的溫度,部分種類的花卉甚至可以忍耐-10℃的低溫,它們能夠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耐寒性極強,在我國的東北地區比較常見。這類花卉有迎春、三色堇、金魚草、玉簪、金光菊、丁香、紫藤花等。

三色堇
2.半耐寒花卉
這類花卉原產于溫帶較暖地區,耐寒力介于耐寒性與不耐寒性花卉之間,在我國長江流域比較常見,雖然冬季溫度較低,但稍加保護也能扛住0℃左右的低溫,平穩過冬。這類花卉有金盞菊、牡丹、紫羅蘭、月季、桂竹香、郁金香、梅花等。

郁金香
3.不耐寒花卉
這類花卉原產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高溫、耐熱、忌寒冷,一般不能忍受0℃以下的溫度,有的甚至不能忍受5℃左右的溫度,主要在我國華南地區比較常見,當然也能在溫室中見到,其抗寒能力很弱,要在10℃的條件下,才能正常越冬。這類花卉有一串紅、秋海棠、雞冠花、茉莉、文竹、仙人掌等。

茉莉
表(四)溫度與花卉

除此之外,花卉的生長發育還受到晝夜溫差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比較有利于花卉的營養積累、花期發育和延長開花時間。對于大多數花卉而言,晝夜溫差以8~10℃最為合適。如果溫差超過這一限度,往往會影響花卉的生長和繁殖。
針對不同類型的花卉,要選擇適合它們的溫度,如對于耐寒性花卉而言,要給它們提供涼爽的環境,注意通風,不要讓它們長時間暴露于強光之下,以保證它們正常生長。
土壤支持
土壤是培育花卉的重要基質,是花卉生長發育所需的水、肥、氣、熱的主要源泉。它由礦物質、有機質、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氣組成。其中,礦物質提供花卉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有機質供應花卉生長發育的養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土壤團粒結構;土壤水分提供花卉所需水分;土壤空氣提供花卉根系所需氧氣,為土壤礦物質進一步風化及有機物轉化提供條件。
土壤分為酸性、堿性兩種類型,而種花的土最好是疏松、肥沃、排水透氣性能良好的偏酸性土壤。生土、黏土、硬土、基建土等雜土都不適合養花。
1.花卉土壤選擇
相對于露天花卉土壤,家用盆栽土壤要求較為嚴格,需要在有限的盆土里提供充足的營養、疏松的土壤、較強的持水性、適合的酸堿度等。所以,對于家庭花卉養殖來說,要盡量選擇有良好的團粒結構、疏松而又肥沃、保水排水性能良好,同時含有豐富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任何一種天然的土壤都不可能完全具備上述所有條件,因此,家庭養殖花卉,一定要人工配置培養土,才能滿足不同花卉的培育需求。
2.土壤消毒
一般而言,盆栽的培養土只要經過日光暴曬就能達到消毒的目的,不過,用于扦插和插種的培養土就需要專門消毒,防止病菌從插穗傷口侵入花卉體內,造成腐爛,影響種植效果。土壤的消毒方法是:把已配制好的培養土放入適當容器中,蒸煮30分鐘;如果使用藥劑消毒,可以用福爾馬林,每升培養土中灑入濃度為40%的福爾馬林溶液4毫升,然后密封,放置2天即可。
3.培養土的酸堿度測試
培養土的酸堿度直接影響著花卉的生長發育,大多數花卉在中性或偏酸性的培養土中發育得比較好。土壤酸堿度通常用pH值來表示,中性為7,小于7為酸性,大于7為堿性。因此,栽花前一定要測定培養土的酸堿度。
培養土的酸堿度測試方法很簡單:取少量培養土放入玻璃杯中,加入2倍的涼開水,充分攪拌,然后用pH試紙蘸取液體,根據試紙顏色的變化來判斷酸堿度。如酸性過高,可在盆土中加少量石灰粉、草木灰;如果堿性過高,可在盆土中加少量硫酸鋁、硫磺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