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世紀的中國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培養已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身心全面發展轉變,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強調知識積累向注重創新能力培養轉變。與這一總體目標相一致,目前高等學校的許多專業實行按大類招生、寬口徑培養。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科教育資源優勢,打通相鄰專業的基礎課,增大課程覆蓋面,加強學生的綜合基礎,拓寬專業口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為拓寬學生視野,使其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對電氣工程學科有一個宏觀認識和整體了解,一些院校開設了“電氣工程概論”等課程。這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寬口徑專業必修的專業技術前導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選擇專業方向,學好后續的專業課程。
為了滿足教學需求,經過教改探索及借鑒國內一些大學同類課程的建設經驗,作者編寫了本書。教材內容覆蓋電氣工程主要研究領域,注重傳統專業課中的相關內容的融合,追求內容新穎,在突出基本問題的基礎上,盡量增加新技術,把握專業發展脈搏。
全書共分5章。第1章闡述電氣工程學科的內涵和戰略地位,介紹了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色、歷史沿革、發展趨勢及就業方向。第2章為電機與電器技術,介紹了變壓器、發電機、電動機和各類高低壓電器的基本原理及應用領域。第3章為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概要介紹了以下內容:火電廠、水電廠、核電站生產過程,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及其他新能源發電原理;輸、配電系統組成及運行;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與信息化、電力系統規劃與可靠性、電力市場、智能電網。第4章為電力電子技術,闡述了電力電子器件的原理,介紹了電力變換電路及應用,論述了電力電子技術在電源領域、電力傳動、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第5章為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概括論述了氣體放電的物理過程、液體和固體介質的電氣特性、高電壓試驗技術、電力系統過電壓防護與絕緣配合及高電壓新技術應用。
本書第1章至第4章由李志民編寫,第5章由白雪峰編寫,全書由李志民統稿。在編寫過程中,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的許多同仁提出了不少改進意見,在此表示感謝。對責任編輯陳曉莉女士的熱忱鼓勵與耐心周到,編者深表謝意。此外,在編寫中曾引用若干參考文獻及互聯網上一些素材,編者在此謹向文獻的作者與網絡素材提供者致謝。
電氣工程學科體系恢弘,知識面寬廣。限于作者的能力水平,本書的結構體系和內容取舍不見得完全合理,同時,書中也難免有錯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