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美]戴爾·卡耐基
把握人際交往的命脈 獲取成功大門的鑰匙
贏得偉大友誼的方法 掌握說服他人的技巧
正確對待自己的工作 營造快樂生活的氛圍
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建設幸福家庭的根基
關于本書
《人性的弱點》匯集了“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美國現(xiàn)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豐富的經(jīng)驗。
暢銷書《心靈雞湯》的作者馬克·維克多·漢森曾指出:“成功其實如此簡單,只要你遵循卡耐基先生在《人性的弱點》中教給你的簡單適用的人際標準,你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自1937年問世以來被譯成各種文字,成為西方最持久的暢銷書之一。此書之所以成為永恒讀物,就在于卡耐基對人性的深刻認識,以及他為根除人性弱點所提出的方法正擊中人們的心靈。正如卡耐基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于他的專業(yè)知識,還有85%歸結于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只要你不斷反復研讀這本書,它必將助你獲取成功所必備的那85%的能力。
《人性的弱點》唯一的目的就是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務活動以及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如何擊敗人類的生存之敵——憂慮,以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當你通過本書解決好這一問題之后,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人性的弱點》是一本充滿幽默、智慧的書。如果你仔細研讀本書,那么它一定會帶給你許多生活的啟迪,使你能夠勇敢地克服自己的弱點,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并大膽地開拓你的新生活之路。
《人性的弱點》對你的幫助,一如對其他千千萬萬成功人士一樣。
把握人際交往的命脈
“互惠互利”是人際交往的根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沒有做到“互惠互利”,就不可能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如果你從別人那里得到了恩惠,反過來自己也應該給予別人報答,這就是互惠互利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條件。
“互惠互利”這個詞,一般會給人一種事務性的印象和令人感覺帶有功利性的色彩。可是,互惠互利并不只是功和利的象征,并不是只有在談到“功”和“利”時才能使用這個詞。例如在工作上得到他人的幫助或下班后別人請自己吃飯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關照時,就要以某種方式表達感激的心情——這也是互惠互利的根本精神所在。
這里所說的關照是指傳遞愛心,表達自己感激心情的一種方式,它不僅僅局限于贈送一些禮品。在看到給予自己關照的前輩很忙時,問一聲:“我能幫些什么?”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自己感激心情的方式,也是互惠互利的根本精神所在。
總之,關照對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互惠互利精神。如果能具有“為對方做些什么呢?”這種關照對方的精神,那你一定會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你的事業(yè)也一定會蒸蒸日上。
相反,認為“一定有誰會幫助我吧!”“別人會主動與我交談吧!”“周圍的人也想和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吧!”如果采取這種被動的姿態(tài),那你永遠也不能主動與別人交談,永遠也不會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如果能珍惜每一次與別人接觸的機會,積極主動地關照別人,那你一定會有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并且你的生活和你的一生也會因此而受益。
記住他人的名字
也許你曾經(jīng)抱怨:“我的記性太差了,剛見過一個人,眨眼就忘了他的名字。其實,并不是你忘了他人的名字,而是第一次見面時,你根本沒有認真聽清對方叫什么。
記憶名字與辨認面孔是認識人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會出現(xiàn)人名與本人對不上號的現(xiàn)象。
卡耐基告訴我們:姓名是最甜蜜的語言,如果你能在第一次見面時就記住他人名字,這會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吉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在46歲時得到4所大學贈予的榮譽學位,并成為主黨全國委員會的負責人,最后登上了美國郵政部長的寶座。因為他有個專長——一次面,就能牢記對方的姓名。
吉姆在身居要職之前,是一家石膏公司的推銷員,就是在這個職位上時,他發(fā)了贏得他人喜歡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他與別人初見,就將對方的姓名、家庭況、政治見解等牢記在心,下次再見面時,不論相隔半年或一載,都能問問對方家人的情況及庭院里的樹長得怎么樣之類的問題。難怪認識他的人都非常喜歡他。
吉姆早就發(fā)現(xiàn),一般人都對自己的姓名十分關心,如果有人記得自己的名字,會對他產(chǎn)生莫大的好感,這比無聊的奉承話更具說服的魔力。相反,忘記或?qū)戝e別的名字,很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麻煩。
對方若是顯要人士,就更應用心記住。自己空閑時,就在筆記本上寫下別人的字,集中精神記憶。拿破侖三世記名字的辦法是用心、手、眼、耳、嘴,雖然比較煩,卻很有效果。說出對方的姓名,這會成為他所聽到的最甜蜜、最重要的聲音。疑也會為你的人際關系增加一個重要的砝碼。
學會真誠地贊美別人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及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我們在付出了必要勞動和熱情之后,都期待著別人的贊美。那么,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先慷慨地奉獻給別人,這無疑是在給你的人際交往添加潤滑劑。
世界上的人大都愛聽好話,沒有人喜歡別人來指責他,就是相濡以沫的朋友,你批評幾句,對方往往也會有臉上掛不住的時候。
美國哈佛大學的專家斯金諾通過一項實驗研究證明,連動物的大腦,在受到鼓勵的刺激后,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也會開始起勁調(diào)動子系統(tǒng),從而影響它行為的改變。同樣的道理,人作為萬物的靈長,期望和享受欣賞是基本需求之一。
林肯有一次在寫信時,開門見山地說:“任何人都喜歡受人奉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人性深處最大的欲望,莫過于受到外界的認可與贊美。”
正是因為有這種渴望與價值的沖動,才會有人在一文不名、幫人打雜的情況下,仍不惜花掉僅有的微薄工資,去買法律書來看,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這個人并非虛構,他就是美國前總統(tǒng)林肯。
人類大部分成功都源于對這種需求的滿足。許多偉人之所以在事業(yè)上卓有成效,正是因為他們懂得這種取人之術——真誠地贊美他人。羅斯福的才能,就表現(xiàn)在對正直的人給予恰當?shù)姆Q贊上。毛澤東也不例外,更是贊美別人的專家,他贊美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贊美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贊美解放戰(zhàn)爭中的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毛澤東真可謂是用贊美的手段推動社會進步的第一人。
我們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給我們的家人、朋友生理所需的養(yǎng)分,但卻從未注意到他們的自尊一樣需要細心的灌溉、滋養(yǎng),適度的贊美和鼓勵將會像一首優(yōu)美的樂章一樣,在他們心中縈繞不去。
當然,如果贊美并非發(fā)自內(nèi)心,而是流于一種膚淺、做作的巴結或諂媚,將是毫無意義的。
那種虛假的并非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就像假鈔一樣,胡亂使用,早晚會惹來一身麻煩。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問題,否則,至少有95%的時間都花在想自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肯稍歇片刻,試著去想想別人的優(yōu)點,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真誠地贊美別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純?yōu)橥饨晦o令式的恭維諂媚了。
只要給予他人由衷的認可和毫不吝惜的贊美,人們自會感懷在心,牢記著你的一句話,甚至在你早就忘掉之后,他們?nèi)砸曂鋵毎惴磸偷卦谟洃浿腥〕觯仄肺丁⒕捉馈?
做一名好聽眾
人們都喜歡聽自己的聲音,當他們希望別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經(jīng)驗時就需要聽眾。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心理:有人愿意聽就感到高興,有人樂聽就覺得感激。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做一名好聽眾也不失為一個絕妙的方法。
成為一名好的聽眾在企業(yè)界也有很大的功效。譬如,當推銷員向某位顧客推銷時對顧客提出的種種問題表示關切,顧客就會感到很開心。此時,顧客不僅樂意講,愿意聽你講,這是一種互惠的關系,而建立這種關系就是商談成功的第一步。無論哪一種顧客,對于肯聽自己講話的人都特別有好感。
一言以蔽之,能成為一名好的聽眾,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善于傾聽等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在生意上,因漏聽而導致失敗的例子相當之多,換言之,漏聽所造成的失敗概率相當大。因為,當上級有指示下來時,若沒有聽清楚或有所誤解,事情就無法處理盡善盡美。沒有做到盡善盡美,當然就不能算是成功。因此,你應當訓練自己“聽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不致因發(fā)生聽覺上的錯誤而導致失敗。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這能力,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還不算太遲。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在杞人憂天,但會聽的確是人們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之一,否則無法聽懂別人所說的話,也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缺乏聽話能力會使你在攀登成功階梯時倍感吃力。
“精神圖書館”書架上的書愈多,就愈表示一個人達到成功的能力愈大。而獲得新知最快的方法,就是聆聽別人說話。因而我們要用心傾聽對方的話。
我們沒有必要把技巧想象得那么難。那么,怎樣才能掌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所必需的交流技巧呢?在和不熟悉的人交談時,最重要的是要有與人交流的渴求,愿意與對方交談,并且在交談時態(tài)度真誠自然,不能表現(xiàn)得過分親熱。當對對方所說的內(nèi)容不了解時,要這樣說:“這好像是個挺有趣的話題,我不太了解,你講給我聽聽吧!”不能不懂裝懂地跟著瞎侃,那樣的話,談話就很難進行下去了。
與人交談時,作為聽者能感興趣地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能做到感興趣地聽,交談就會取得90%的成功。在自己作為談話者時,對方很感興趣地聽你講話,你當然會愿意繼續(xù)說下去。所以,使交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對對方所談的話題感興趣,并且用心聽對方的談話。
當然,也不能只是聽對方的談話,自己偶爾也要跟著說幾句,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對方說:“我對釣魚很感興趣。”這時如果能這樣說:“我沒釣過魚,但釣魚一定很有意思吧!”或“您有把釣到的魚親手做成菜嗎?”這樣,對話就可以順著自己的問話展開,談話也就得以順利地進行下去。可是,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
人們的交談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的,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什么時候說就什么時候說。交談時說者和聽者雙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談話進行下去。按照說者和聽者互換位置的規(guī)則,交談才能夠平穩(wěn)地進行下去。這種規(guī)則如交通規(guī)則一般,即使沒有警察指揮,大家也都會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否則便會造成交通堵塞。交談的規(guī)則雖然沒有交通規(guī)則那樣明顯,但也是被嚴格遵守著的。
交流是相互的、雙向的。在聽完對方的談話后,自己也要說一些自己的話題。比如可以這樣說:“我有一個親戚,他是個釣魚迷……”這樣就得以讓自己說一些話題,使自己變成說者,對方變成聽者。這樣不斷互換位置的談話就好像投接球的練習一樣,是交流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
卡耐基對微笑有著這樣的描述:它在家中產(chǎn)生,它不能買,不能求,不能借,不能偷,因為在人們得到它之前,它是對誰都無用的東西。它在給予人之后,會使你得到別人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失望者的陽光,悲哀者的力量,又是大自然免費賦予人們的一種解除苦難的良藥。
紐約一家極具規(guī)模的百貨公司里的一位人事部主任,在談到他雇人的標準時說他寧可雇用一個有著可愛笑容,但只有小學學歷的女孩子,也不愿意雇用一個冷若冰霜的哲學博士。
如果你希望別人用一副高興、歡愉的神情來對待你,那么你自己必須先要用這的神情去對待別人。
行為勝于言論,對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喜歡見你。
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斯坦哈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班,他給我的感覺是那種很嚴肅的人,在他臉上難得見到一絲笑容。他結婚已有18年了,這么多年來,從他起床到離開家這段時間他難得對自己的太太露出一絲微笑,也很少說上幾句話。家里的生活也很沉悶。有天,他得到一位成功學大師的指點,這使他下定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早晨他梳頭時候,從鏡子里,看到自己那張繃得緊緊的臉孔,他就對自己說:斯坦哈德,你今必須把你這張凝結得像石膏像的臉松開來,你要展出一副笑容來,就從現(xiàn)在開始。下吃早餐的時候,他臉上有了一副輕松的笑意,他向太太打招呼:親愛的,早!太的反應是驚人的,她完全愣住了。可以想象到,那是出于她意想不到的高興,斯坦德告訴她以后都會這樣。從那以后,他的家庭生活完全變樣了。
現(xiàn)在斯坦哈德去辦公室時,會對電梯員微笑著說:你早!去柜臺換錢時,面對面的伙計他臉上也帶著笑容;甚至在他去股票交易所時,對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他臉上也帶著縷笑容。
不久,他就發(fā)覺人人也都開始對自己微笑了。斯坦哈德覺得微笑每天都帶給自許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