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對等網絡組建任務
1.1.1 應用環境
這是數字科技園區內剛成立的一家公司,使用的計算機只有兩臺。為了工作上的方便,公司打算組網讓兩臺計算機共享資源和接入Internet。
網絡中每臺計算機的地位平等
網絡中每臺計算機無主從之分,都有同等的地位。
允許使用其他計算機內部資源
任一臺計算機都可以設定共享資源供網絡中其他計算機使用,又可以共享其他計算機中的資源和接入Internet。
1.1.2 需求分析
把分散的兩臺計算機連接起來,可以使用交叉線(即交叉雙絞線)連接,形成雙機互聯網絡。
配置雙機互聯網絡,共享網絡軟、硬件資源。包括共享打印機、共享文件夾和共享上網。
在兩臺計算機的環境下,可以讓其中一臺計算機采用雙網卡連接,通過ICS或者CCProxy等共享軟件實現Internet共享。計算機較多的小型網絡也可以采用交換機結合路由器接入Internet。
1.1.3 方案設計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最龐大的計算機網絡就是Internet。它由非常多的計算機網絡通過許多路由器互聯而成。而最簡單的計算機網絡則是只有兩臺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了。
為了滿足公司計算機共享軟、硬件資源,以及共享上網的需求,可以組建在一間辦公室內的對等網絡。組建對等網絡的過程中,要確定網絡的拓撲結構,選擇合適的傳輸介質,進行硬件連接,設置資源共享。
方案中的雙機互聯網絡如圖1-2所示。雙機互聯網絡同樣具有所有完整網絡必須具有的組成部分:網絡通信介質和網絡設備。

圖1-2 兩臺計算機互聯和接入Internet
需要使用雙絞線把公司的兩臺計算機連接起來。
其中的一臺計算機配置和啟用ICS服務。這臺計算機需要安裝兩塊網卡,一塊用于內部網絡的連接,另一塊用于同Internet接入設備的連接。
ICS是Windows系統針對小型網絡或家庭網絡提供的一種Internet連接共享服務。ICS允許網絡中有一臺計算機通過接入設備接入Internet,通過啟用這臺計算機上的ICS服務,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就可以共享這個連接來訪問Internet的資源。
內部網絡中通過ICS訪問Internet的計算機不能使用靜態的IP地址,必須由ICS計算機的DHCP分配器進行配置,每一臺客戶機在啟動時,IP地址被指定在192.168.0.2~192.168.0.254的范圍內,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1.1.4 相關知識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組成和分類
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即網絡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絡操作系統等實現網絡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它的功能最主要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的共享;二是在用戶之間交換信息。計算機網絡的作用不僅使分散在網絡各處的計算機能共享網上的所有資源,并且為用戶提供強有力的通信手段和盡可能完善的服務。
計算機網絡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絡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絡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絡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絡與一般計算機互聯系統的根本區別。從這個意義上說,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的產物。
按計算機網絡覆蓋的地理范圍的大小,一般分為廣域網和局域網,也有的再劃分為城域網。顧名思義,所謂廣域網就是地理上距離較遠的網絡連接形式,例如著名的Internet就是典型的廣域網。而一個局域網的范圍通常不超過10千米,并且經常限于一個單一的建筑物或一組相距很近的建筑物。企業的辦公網絡和園區網絡都屬于局域網范疇。
組成局域網的基本設備及其連接方式
構成任何一個簡單局域網,必須有基本的網絡設備,組成構件一般有:服務器、客戶機、交換機、路由器、網卡、RJ-45接口、網線等網絡設備和材料。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主要有:總線型拓撲、星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和網型拓撲等。
星型拓撲是把所有的計算機都連接到一個交換機上。如果將星型拓撲進一步發展和補充,就發展為樹型拓撲。樹型拓撲實際上是一種分層結構,在樹型拓撲中,除根節點外的每個節點都有且只有一個父節點,整棵樹有且只有一個根節點,如圖1-3所示。

圖1-3 樹型拓撲
樹型拓撲是常見的局域網連接形式,它適用于分支管理和控制的網絡系統。易于擴展、易于隔離故障是樹型拓撲的優點。樹型拓撲的缺點與星型拓撲類似:若根節點出現故障,會引起全網不能正常工作;若父節點發生故障,則其下屬的所有子節點之間的聯系將全部中斷。
服務器和客戶機
計算機是網絡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設備,網絡的核心就是計算機。網絡中的計算機一般可分為服務器和客戶機兩類。
網絡服務器實際上就是一臺高性能計算機,大多數時候服務器是網絡的核心,當然簡單的對等網絡沒有服務器。
作為網絡的核心節點,服務器承擔了網絡80%的信息存儲和處理。根據在網絡中所承擔的功能和服務的不同,網絡服務器又可分為文件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域名服務器、打印機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實時通信服務器等不同類型。
網絡服務器的硬件設備與普通計算機相似,也由微處理器、硬盤、內存、總線等組成。一些簡單的網絡就使用普通的PC來承擔服務器工作,但更多復雜的網絡中需要使用專用的服務器,一般是針對具體的網絡應用定制的,因而它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隨著人們對網絡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要求越來越高,對網絡中服務器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用網絡服務器與普通PC主要區別在于:專用服務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加注重系統的數據吞吐能力,采用了雙電源、熱插拔、SCSI RAID硬盤等技術,當然價格也比較昂貴,如圖1-4所示。

圖1-4 網絡專用服務器
網絡中服務器之外的計算機也稱為客戶機,一般使用普通的PC承擔??蛻魴C既可以從網絡服務器上獲得提供的服務,也可以共享網絡服務器上的文件、打印機和其他資源。
網卡與MAC地址
網卡又稱網絡適配器或網絡接口卡(NIC),集成在計算機主板或插在計算機主板插槽中。網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處理的數據轉換為能夠通過介質傳輸的信號。
網卡由驅動程序和硬件兩部分組成。驅動程序使網卡和網絡操作系統兼容,實現PC與網絡的通信,支持硬件通過數據總線實現PC和網卡之間的通信。在網絡中,如果一臺計算機沒有網卡,或者沒有安裝驅動程序,那么這臺計算機將不能和其他計算機通信。
每塊網卡都由唯一的MAC地址進行標識。MAC地址也叫做物理地址,用于區別不同的計算機。MAC地址由48位二進制數組成,通常分為6段,一般用十六進制數表示,如00-16-36-FC-52-3C。
對于Windows XP操作系統,在“開始”菜單中執行“運行”命令,在打開的“運行”窗口中輸入“cmd”命令,轉到命令行操作環境,輸入顯示計算機TCP/IP設置值的命令:ipconfig /all,可以查到該計算機網卡的MAC地址,如圖1-5所示。

圖1-5 TCP/IP設置值中包含網卡的MAC地址
雙絞線
在網絡中,傳輸介質用于連接網絡設備,一般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常用的有線介質有雙絞線和光纜。
雙絞線是局域網中最常用的傳輸介質,與其他傳輸介質相比,雙絞線在傳輸距離、信道寬度和數據傳輸速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離為100m。但是因為其安裝簡單、價格低廉,所以還是受到用戶的歡迎,如圖1-6所示。

圖1-6 六類非屏蔽雙絞線
雙絞線每根線外部包有絕緣層,并使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記,互相絕緣的金屬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這樣使電磁輻射和外部電磁干擾減到最小,因為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的電磁波,會被另一根導線上發出的電磁波抵消,扭線越密其抗干擾能力就越強。“雙絞線”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典型的雙絞線有4對。
雙絞線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我們平時接觸比較多的是非屏蔽雙絞線。常見的雙絞線有五類線和超五類線、六類線以及最新的七類線。
五類線傳輸頻率為100MHz,用于語音傳輸和傳輸速率為100Mbps的數據傳輸,是較為常用的以太網線纜。超五類線具有衰減小、串擾少、信噪比高、時延誤差小等特點,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五類線主要用于千兆以太網(1000Mbps)。
六類線的傳輸頻率為1MHz~250MHz,它支持2倍于超五類線的帶寬。六類線的傳輸性能遠遠高于超五類線,適用于傳輸速率高于1Gbps的網絡。
七類線是一種8芯屏蔽線,每對都有一個屏蔽層,8根芯外還有一個公共大屏蔽層,適用于傳輸速率高達10Gbps的網絡。七類線和五類、六類線還有明顯的差別,即前者的接口與現在的RJ-45不兼容,另外七類系統只基于屏蔽電纜,而五類、六類布線系統既可以使用UTP也可以使用STP。
EIA/TIA的布線標準中規定了兩種雙絞線的線序568A與568B,如圖1-7所示。

圖1-7 EIA/TIA-568A和EIA/TIA-568B
標準568A:橙白-1,橙-2,綠白-3,藍-4,藍白-5,綠-6,棕白-7,棕-8。
標準568B:綠白-1,綠-2,橙白-3,藍-4,藍白-5,橙-6,棕白-7,棕-8。
根據雙絞線兩端水晶頭的做法是否相同,制作后的雙絞線有直連線和交叉線之分,如圖1-8所示。

圖1-8 直連線和交叉線
光纖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通常光纖與光纜兩個名詞會被混淆,多數光纖在使用前必須由幾層保護結構包覆,包覆后的纜線即被稱為光纜,如圖1-9所示。

圖1-9 室外光纜
光纖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層:包層和由橡膠或塑料制成的護套,微細的光纖封裝在塑料護套中,使得它能夠彎曲而不至于斷裂,如圖1-10所示。

圖1-10 光纖的組成結構
光纖通信是以光波作為信息載體,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通信方式。通常,光纖一端的發射裝置使用發光二極管或一束激光作為光源,將光源在電脈沖作用下產生的光脈沖傳送至光纖,光纖另一端的接收裝置使用光敏元件檢測脈沖,當其檢測到光脈沖時便可還原出電脈沖。
光纖最大的優點是具有很大的帶寬。光束在光纖內傳輸,不受電磁干擾、傳輸穩定、質量高,適于高速網絡和骨干網。目前光纖被廣泛應用于通信中,在計算機網絡的傳輸介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錕教授(Prof.CharlesK.Kao)被世界譽為“光纖之父”,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1990年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高錕教授發明的“纖維光學”在全球獲得廣泛應用,并在香港知識產權署與香港發明家協會聯辦的“二十世紀十大最受港人歡迎發明品”選舉中入榜。他也憑著這項發明榮獲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頒發的“1999年查理·斯塔克·德雷珀獎”。這是美國工程學界杰出成就的最高榮譽,他的光纖通信的發明,掀起了一場電信界的革命。由于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于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發送電子郵件或是寫信,用QQ、MSN和朋友交談,或是打IP電話……也許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這都是光纖所創造的奇跡,都要歸功于高錕的發明。
一條頭發絲一樣細的光纖容量相當于過去成千上萬的電話通線。第一條橫渡大西洋的海底電話電纜,同時只可以承載91個對話,但是今天的海底光纜,可以同時傳送16億個語音通信,如果沒有光纖這么大的容量,互聯網就不可能存在。
今天,在人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光纖通信,1966年,當高錕首次提出時,很多人覺得是天方夜譚,當時甚至是玻璃專家都表示,不可能制造如此高純度的光纖。因為在他們的概念中,玻璃是用來制造日用器皿的,沒有人想過用它們來傳輸光線,而高錕卻堅持自己的信念,在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附屬的實驗室進行大量的實驗,以證明光纖通信的可能性。
1966年,高錕發表論文《光頻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為光纖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他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條光纖相當于200個電視頻道和20萬條電話線路!然而在大多數人眼里,高錕的設想無異于癡人說夢,當時,就連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也認為光纖通信的前景渺茫。不過,高錕的論文引起了電信界以外的興趣。
1970年,專門從事玻璃生產的美國康寧公司,根據高錕的論文,做出了第一條達到通信標準的光纖。
1981年,第一個光纖系統正式面世,高錕發表論文15年后終于夢想成真成為光纖之父。英國科學界最有地位的皇家學會也邀請高錕成為會員,并且和300多年前發現萬有引力的科學家——牛頓,用中文在同一本會員名冊上簽名。
無線傳輸介質
無線傳輸是指在兩個通信設備之間不使用任何物理連接,而是通過空間傳輸的一種通信技術。無線傳輸介質主要有無線電波、紅外線等。
無線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局域網絡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無線的方式進行計算機通信,與傳統有線局域網相比,WLAN具有速度快、可移動、易擴展、成本低的特點。近年來,WLAN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寬帶接入的主要技術之一。
IP地址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意思是“網際互聯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絡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IP協議是著名的TCP/I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協議的一部分。
按照TCP/IP協議規定,每個連接在Internet上的主機需要分配一個32位的地址。IP地址用二進制數來表示,每個IP地址長32位,位換算成字節,就是4個字節。為了方便人們使用,IP地址經常被寫成十進制數的形式,中間使用符號“.”分開不同的字節。于是,上面的IP地址可以表示為“10.0.0.1”。IP地址的這種表示法叫做“點分十進制表示法”,這顯然比一長串的“1”和“0”容易記憶得多。
我們可以指定一臺計算機具有多個IP地址。另外,通過特定的技術也可以使多臺服務器共用一個IP地址,這些服務器在用戶看起來就像一臺主機似的。
1.IP地址類型
最初設計互聯網絡時,為了便于尋址以及層次化構造網絡,每個IP地址包括兩個標識碼(ID),即網絡ID和主機ID。同一個物理網絡上的所有主機都使用同一個網絡ID,網絡上的一個主機(包括網絡上的計算機、服務器和路由器等)有一個主機ID與其對應。
IP地址根據網絡ID的不同分為5種類型,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和E類地址。
(1)A類IP地址
一個A類IP地址由1字節的網絡地址和3字節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地址范圍為:1.0.0.1~126.255.255.254(二進制數表示為: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11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0)??捎玫腁類網絡有126個,每個網絡能容納1677 214個主機。
(2)B類IP地址
一個B類IP地址由2個字節的網絡地址和2個字節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地址范圍為:128.1.0.1~191.255.255.254(二進制數表示為:1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可用的B類網絡有16384個,每個網絡能容納65534主機。
(3)C類IP地址
一個C類IP地址由3字節的網絡地址和1字節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范圍為:192.0.1.1~223.255.255.254(二進制數表示為: 11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1~11011111111111111111111011111110)。C類網絡有2097 152個,每個網絡能容納254個主機。
(4)D類IP地址
D類IP地址第一個字節以“1110”開始,它是一個專門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網絡,目前這一類地址被用在多點廣播(Multicast)中。多點廣播地址用來一次尋址一組計算機,它標識共享同一協議的一組計算機。其地址范圍為:224.0.0.1~239.255.255.254。
(5)E類IP地址
E類IP地址第一個字節以“1111”開始,為將來使用保留。E類地址保留,僅做實驗和開發用。
2.網絡地址掩碼
網絡地址掩碼是一個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區別網絡標識和主機標識。地址規劃組織委員會規定,用“1”代表網絡部分,用“0”代表主機部分。A、B、C三類網絡的默認掩碼見表1-1。
表1-1 A、B、C三類網絡的默認掩碼

3.特殊含義的地址
廣播地址
TCP/IP協議規定,主機部分各位全為1的IP地址用于廣播。所謂廣播地址指同時向網上所有的主機發送報文的地址。如192.168.1.255就是C類地址中的一個廣播地址,將信息送到此地址,就是將信息送給網絡地址為192.168.1.0的所有主機。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
網絡地址
TCP/IP協議規定,主機位全為“0”的網絡地址被解釋成“本”網絡,如192.168.1.0地址。全零0.0.0.0地址是指任意網絡。
回送地址
A類網絡地址的第一段十進制數為127,是一個保留地址,用于網絡測試和本地機進程間的通信,稱為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一旦使用回送地址發送數據,協議軟件立即返回信息,不進行任何網絡傳輸。網絡地址為127的分組不能出現在任何網絡上,只用于本地機進程間測試通信。
公有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因特網信息中心)負責。這些IP地址分配給注冊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請的組織機構。通過它直接訪問因特網。
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屬于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以下列出的是留用的內部私有地址:
A類10.0.0.0~10.255.255.255
B類172.16.0.0~172.31.255.255
C類192.168.0.0~192.168.255.255
1.1.5 實施過程
組建辦公區對等網
1.雙絞線制作
材料準備:RJ-45插頭(俗稱水晶頭)若干,5類雙絞線若干,壓線鉗1把,測線儀1個。
步驟1:準備好5類線、RJ-45插頭和一把專用的壓線鉗,如圖1-11所示。

圖1-11 材料準備
步驟2:用壓線鉗的剝線刀口將5類線的外保護套管劃開(不要將里面的雙絞線的絕緣層劃破),刀口距5類線的端頭至少2厘米,如圖1-12所示。

圖1-12 將5類線的外保護套管劃開
步驟3:將劃開的外保護套管剝去(旋轉、向外抽),如圖1-13所示。

圖1-13 剝去外保護套管
步驟4:露出5類線的4對雙絞線,如圖1-14所示。

圖1-14 4對雙絞線
步驟5:按照EIA/TIA-568B標準和導線顏色將導線按規定的序號排好,如圖1-15所示。

圖1-15 排好導線
白橙 橙色 白綠 藍色 白藍 綠色 白棕 棕色
步驟6:將8根導線整齊地平行排列,導線間不留空隙,如圖1-16所示。

圖1-16 將8根導線整齊地平行排列
步驟7:準備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8根導線剪斷,如圖1-17所示。

圖1-17 剪斷導線
步驟8:一定要剪得很整齊。剝開的導線長度不可太短(10mm~12mm)??梢韵攘糸L一些。不要剝開每根導線的絕緣外層,如圖1-18所示。

圖1-18 剪斷的導線
步驟9:將剪斷的電纜線放入RJ-45插頭試試長短(要插到底),電纜線的外保護層最后應能夠在RJ-45插頭內的凹陷處被壓實。反復進行調整,如圖1-19所示。

圖1-19 安裝RJ-45插頭
步驟10:在確認一切都正確后(特別要注意不要將導線的順序排列反了),將RJ-45插頭放入壓線鉗的壓頭槽內,準備將其壓實,如圖1-20所示。

圖1-20 將RJ-45插頭放入壓線鉗的壓頭槽內
步驟11:雙手緊握壓線鉗的手柄,用力壓緊。請注意,在這一步操作完成后,插頭的8個針腳接觸點就穿過導線的絕緣外層,分別和8根導線緊緊地壓接在一起。

圖1-21 壓緊RJ-45插頭
重復以上的步驟,按照要求制作另一端,做好一根完整的雙絞線,如圖1-22所示。

圖1-22 制作完整的雙絞線
雙絞線測試
制作好的雙絞線,在使用前應該用測線儀檢查一下,因為斷路不僅會導致無法通信,而且還可能損壞網卡。
測線儀由兩部分組成:主控端和測線端。主控端有開關可以控制測試過程,具有和線序對應的l~8號指示燈,用來顯示被測試線纜的連通情況。測線端有一個RJ-45口,用來與主控端線纜連接,如圖1-23所示。

圖1-23 測線儀
測試制作好的雙絞線連通性時,把兩個RJ-45插頭分別插在測線儀的兩個插口中,確認線路連接好后,打開測線儀主控端的開關,如果看到左右各8個指示燈順序閃亮,則表明雙絞線連通正常,如果有某個指示燈不亮,則表明這條線有問題,整根雙絞線需要更換或重新制作。
2.組成對等網絡并共享Internet
設備和材料準備:雙絞線若干,集成網卡的計算機兩臺,網卡1塊。
網絡設備連接:將雙絞線兩端RJ-45插頭插入兩臺機器各自網卡的RJ-45接口中。
選擇其中一臺作為與Internet接入設備連接的計算機。在這臺計算機中另外加裝一塊網卡。這一塊用于同Internet接入設備的連接。將雙絞線一端RJ-45插頭插入加裝的網卡RJ-45接口中,另一端插入Internet接入設備。
這樣即可按照圖1-2的設計要求連接好網絡。
協議設置
完成接線以后,還需要對每臺計算機進行一些協議設置。打開“網絡連接”,使用鼠標右鍵單擊“本地連接”圖標,選擇快捷菜單中的“本地連接屬性”,再選擇“本地連接屬性”對話框中的“Internet協議(TCP/IP)”選項,單擊【屬性】按鈕,如圖1-24所示。確保每臺計算機的TCP/IP協議的屬性設置為“自動獲得IP地址”和“自動獲得DNS服務器地址”。

圖1-24 “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對話框
文件共享設置
對每臺計算機,都設置文件共享。打開“我的電腦”,使用鼠標右鍵單擊磁盤分區或文件夾后,會出現一個“共享和安全”菜單,單擊該功能后,會出現如圖1-25所示的“共享”選項卡。將“在網絡上共享這個文件夾”選項勾選之后,然后系統會讓用戶填寫共享名字,并設置權限。默認狀態下,共享名字是文件夾或磁盤分區的卷標,如無特殊需要,不要更改共享名字。

圖1-25 “共享”選項卡
文件夾被共享之后,會出現一個如圖1-26所示的手托著文件夾的圖標。在另外一臺計算機的“運行”對話框中輸入該機的IP地址或者計算機名字,就可以訪問到共享文件夾了。

圖1-26 music文件夾被共享
ICS服務的啟用
Windows提供的ICS服務為小型辦公網絡接入Internet提供了一個方便經濟的解決方案。ICS允許網絡中有一臺計算機通過接入設備接入Internet,要求這臺計算機是基于Windows的系統,通過啟用這臺計算機上的ICS服務,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就可以共享這個連接來訪問Internet的資源。
這里要把與Internet接入設備連接的計算機設置ICS服務,我們把它稱為ICS計算機,ICS計算機為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提供網絡地址轉換,同時它又成為一臺DHCP和DNS服務器來提供地址分配和名稱解析服務。
步驟1:在ICS計算機上,以管理員的身份登錄到Windows系統中。
步驟2:打開“網絡和撥號連接”文件夾,如果不存在已經建立好的連接,雙擊“新建連接”圖標,啟動Windows網絡連接向導,根據ISP提供的設置來完成與ISP的連接。如果存在建立好的同ISP的連接,并想使用這個連接作為共享連接,直接進行步驟3的操作即可。
步驟3:在共享連接的圖標上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屬性”命令,然后單擊“共享”選項卡,選中“啟用此連接的Internet連接共享”復選框,如果希望內部網絡中的另一臺計算機試著訪問外部資源時,能自動撥號連接,選中“啟用請求撥號”復選框,如圖1-27所示。

圖1-27 “撥號連接屬性”對話框
步驟4:單擊【確定】按鈕,出現一個對話框,提示“Internet連接共享被啟用時,網絡適配卡將被設置成使用IP地址:192.168.0.1”,并警告可能失去與網絡中其他計算機的連接(如果原來計算機采用靜態IP地址,可能會失去與其他計算機的連接)。
步驟5:確認后ICS計算機的設置就完成了。
注意:
如果網絡中已經存在DHCP或DNS服務,那么ICS將不會生效。
ICS啟用后,將會對ICS計算機的系統設置進行如下更改:
IP地址:使用保留的IP地址192.168.0.1,子網掩碼255.255.255.0;
IP路由:共享連接建立時創建;
DHCP分配器:范圍是192.168.0.0,子網掩碼255.255.255.0;
DNS代理:通過ICS啟用;
ICS服務:開始服務;
自動撥號:啟用。
內部網絡中通過ICS訪問Internet的計算機不能使用靜態的IP地址,必須由ICS計算機的DHCP分配器進行重新配置,每一臺客戶機在啟動時,IP地址被指定在192.168.0.2~192.168.0.254,子網掩碼為255.255.255.0。
確??蛻魴C的TCP/IP協議的屬性設置為“自動獲得IP地址”和“自動獲得DNS服務器地址”。
ICS計算機初始化設置完成并通過登錄Internet驗證連接正確后,重新啟動所有的客戶機。
ICS計算機上同Internet接入設備連接的網卡屬性需要詢問網絡管理員后再進行設置,以保證能夠正確連接Internet。
測試驗收
測試兩臺計算機的連通性。在每臺計算機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中,執行“開始”菜單中的“運行”命令,在“運行”文本框中輸入“cmd”命令,轉到命令行操作環境,輸入顯示計算機TCP/IP設置值的命令“ipconfig”,查看該計算機的IP地址,如圖1-28所示。

圖1-28 用ipconfig命令查看計算機的IP地址
顯示兩臺計算機的IP地址分別是192.168.0.101和192.168.0.109。在IP地址是192.168.0.101的計算機上使用“ping 192.168.0.109”命令測試與IP地址是192.168.0.109的計算機的連通性,應該得到192.168.0.109的回應信息,如圖1-29所示。

圖1-29 測試兩臺計算機的連通性
測試兩臺計算機都能夠訪問對方的共享文件夾。在每臺計算機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中,執行“開始”菜單中的“運行”命令,在“運行”文本框中輸入“\\192.168.0.109”命令,如圖1-30所示。

圖1-30 在“運行”文本框中輸入“\\192.168.0.109”命令
應該能夠訪問到IP地址是192.168.0.109計算機的共享文件夾,如圖1-31所示。

圖1-31 IP地址是192.168.0.109計算機的共享文件夾
測試兩臺計算機都能夠連接并共享Internet資源。打開IE瀏覽器,應該能夠訪問Internet上的網站,如圖1-32所示。

圖1-32 訪問Internet上的網站
1.1.6 任務小結
通過本任務的學習,我們需要了解組建小型網絡所需的基本知識,包括網絡的概念、組成和分類,組成局域網的基本設備,網絡的基本拓撲結構,網卡的功能,網卡MAC地址知識,網絡傳輸介質的知識和網絡IP地址知識。在完成任務中需要具備網絡設備的連接、IP地址配置、資源共享配置和ICS的設置等技術。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硬件和數據資源的共享和傳輸。把計算機直接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最簡單的對等網絡,對等網絡又稱工作組,網絡上各臺計算機有相同的功能,無主從之分,任一臺計算機都可作為服務器,設定共享資源供網絡中其他計算機所使用。通過ICS或者CCProxy等共享軟件還能夠實現網上所有計算機Internet共享。對等網絡是小型局域網常用的組網方式。
由于對等網絡不需要專門的服務器來做網絡支持,也不需要其他的組件來提高網絡的性能,因而組網成本較低,適用于人員少、網絡服務較少的中小型企業或家庭中。
1.1.7 練習與思考
1.在常用的傳輸介質中,帶寬最寬、信號傳輸衰減最小、抗干擾能力最強的是( )。
A.雙絞線
B.同軸電纜
C.光纖
D.微波
2.用雙絞線制作交叉線的時候,如果一端的標準是EIA/TIA-568A,那么另外一端的線序是(?。?/p>
A.白綠 綠 白橙 藍 白藍 橙 白棕 棕
B.白橙 橙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C.白棕 棕 白藍 綠 白綠 藍 白橙 橙
D.棕白 棕 綠 白藍 藍 白綠 橙 白橙
3.在IEEE 802.3物理層標準中,100BASE-T標準采用的傳輸介質為( )。
A.雙絞線
B.紅外線
C.光纖
D.光纜
4.局域網的典型特性是(?。?。
A.數據傳輸速率高、范圍大、誤碼率高
B.高數據傳輸速率、范圍小、誤碼率低
C.數據傳輸速率低、范圍小、誤碼率低
D.低數據傳輸速率、范圍小、誤碼率高
5.以太網的連接拓撲結構是( )。
A.環狀
B.網狀
C.總線
D.以太6.屏蔽雙絞線(STP)的最大傳輸距離是(?。?。
A.100m
B.185m
C.500m
D.2000m
7.10.0.0.0是(?。╊怚P地址。
A.A
B.B
C.C
D.D
8.IPv4把IP地址分為( )類。
A.2
B.3
C.4
D.5
9.一個IP的C類網絡最多可以包括(?。﹤€網絡設備。
A.253
B.254
C.255
D.256
10.測試網絡連通性的常用命令是(?。?/p>
A.cmd
B.tcp/ip
C.ping
D.ipconf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