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班車之殤
- 職場精英生存全攻略
- 張文
- 1842字
- 2015-12-29 13:50:19
早上5點,杜風騎著自行車在馬路上狂奔。冬天的早上天很黑,杜風還沒來得及吃早點,饑腸轆轆,再加上冰冷似刀的冷風、寒徹入骨的露水,滋味真是難受。還有10分鐘,班車就要到達站點了。因為家門口臨時施工,公司考慮到領導們的居家路段,沒有在他家門口設立站點,他需要比平時多繞幾個路口,這無疑增加了他準時到達班車點的難度。而在此時,城市里大大小小的馬路、街道上,無論采取何種交通方式,都有眾多的上班族正在為趕班車狂奔……
坐班車上班是件痛苦的事情,估計很多人都有同感。每天早上四五點,在你的胃還沒有醒來的時候你就必須起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家門。天未亮,馬路上人煙稀少之時,三三兩兩的人狂奔至站點,翹首以盼,望眼欲穿。因為此時的露水寒氣逼人,尤其是冬天,還有凜冽刺骨的寒風令人焦躁。每每上了班車,也是無事可做,看東西會眼花,聽東西要開得很大聲,以掩蓋汽車顛簸的嘈雜,但又有傷害耳朵之嫌;吃東西簡直就是考驗胃的彈性程度;睡覺最好,但醒來之后,身上有散架之感,渾身疼痛,汽車內有空調的,風從各個方向吹來,稍能解寒冷之苦,沒有空調的,寒氣透過窗戶浸滲身體,非常不好受。
但在外人看來,坐班車的人雖受路途遙遠之累,但至少可以享受正規待遇。因為企業遠,交通班車的成本都花了,保險、公積金甚至雙休的待遇也基本齊全,何況班車的目的地多半是當地政府首推的大型園區,優秀企業比比皆是,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福利。為此,很多人咬牙堅持,在堅持中習慣顛簸之苦,為的就是較為穩定的工作。
其實,上述這些規則只是表面,由此衍生的是班車族都要具備較為強悍的承受能力和較高的工作效率。因為為了避開市區或中心城區的交通高峰,企業多半會比市里早1~2個小時下班,這就意味著,班車族們上班時要把8~9個小時的工作壓縮掉1~2個小時完成,可想日常工作將如何忙碌。此外,每天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班車上的時間不能計算為工時或加班,因為你雖坐的是公司的車,但卻沒在這段時間為公司做事,由此可感受班車族無私的奉獻精神。
此外,上了班車,依然要有很好的人際頭腦。假如車上都是平級且“人滿為患”,那還好些,無非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直眉瞪眼地坐上某個座位,然后選擇“沉默是金”地度過,因為車上每個人還都處在昏昏欲睡的狀態,打擾了不好。但若座位相對有余,問題就來了。
首先,班車上大都有數排,每排就兩個座位,先上班車的人選擇一個座位,大都意味著這一排都是他的,畢竟這樣寬敞舒適些,也算較為隱蔽的個人空間。后來的人就被動了,假如要和他人同排坐,就要挑那些熟絡的、脾氣好的,坐上去還要打上10多分鐘的“哈哈”,以表示與人擁擠的歉意,就這樣,也未必能消除與坐者的心理別扭。
其次,要有領導意識。除了班車路線要盡量以領導們的家為站點之外,若看到車上領導已然就“兩座”,就盡量不要往上湊了,給領導些空間,以防領導心生埋怨,也顯得自己“懂事”。此外,班車上領導們的座位大都是預設好的,或靠前視野寬闊,或靠后環境靜謐。假若其間領導自己換了座位,此后的幾天座位周圍也是極其寬敞的,即使領導不來,位置也會是空的。
而若將班車座位分為好、中、差三等,當一個班車承載著總部和分部多名員工的時候,相對處于分支體系或后勤部門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去坐差的位置,如最后一排,無論此時前排是否有空座。大概是因為覺得是在“蹭”總部的車而不好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每每下班前十分鐘,你會發現辦公室或工廠操作間整理文件、器具、鎖柜子的聲音不絕于耳。隨著班車到達等候點,人們排山倒海地狂奔而來,黑壓壓的一堆人在幾分鐘的喧鬧之后老老實實地在車門口緩慢上車,選擇可以選擇的座位。
而沒有趕上班車的人,除了自費交通的無奈,也會暗下決心,今后就是把工作帶回家,也要更提前地行動,跑得快一些。
這種想法誕生后,很多人慢慢習慣了把工作帶回家,貢獻著自家的煤、水、電、氣和自己的時間,并自覺地不去上報加班。因為,這是他們心甘情愿選擇的班車之路。
生存規則:
超級強悍的“早出晚歸”之下,你是不是也是一名被逼無奈的“班車族”呢?如果認可你的工作,就要學會適應班車生活。其實,班車上,即使不選擇聽MP3和睡覺,你還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靜思”就是一個很好的招數。想一想你今天的工作,想一些讓你輕松快樂的事情,看一看窗外的風景是否每天都有新變化,偶爾對鄰座的領導或同事的話題插上一嘴,互通一下小道消息也是件有趣的事情。“既來之,則安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于班車的厭煩感不要日積月累,以免影響到你的工作,要學會轉移注意力來淡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