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要求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會計的基本目標是為有關人員提供經濟決策等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關系著決策者們的決策質量高低。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需要包含以下8大特征: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例如,預計下個月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并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這種做法是不以實際發生的交易事項為依據的,違背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則。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預測,如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賬戶的開設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如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必須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系清楚;編制報表時,項目勾稽關系清楚。鑒于會計信息是一種專業性較強的信息產品,因此,在強調會計信息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時,還應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核算方面的知識。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主要包括如下兩層含義。
(1)縱向比較
縱向比較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要求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某企業決定采用先進先出法核算存貨的領用,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變更該處理方法。
(2)橫向比較
橫向比較是指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要求同類型的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的會計處理方法一致,應當按照相同的方法、口徑,相互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業盡可能采取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并不意味著企業所選擇的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變更,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企業可以變更會計核算方法,同時應在財務報表中披露該變更。
5.實質重于形式
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例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應作為融資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同本單位的其他固定資產一起定期提取折舊;售后回購,即使簽訂了商品銷售合同或者已將商品交付,也不應確認收入。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如果將企業會計信息中的某一項內容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做出經濟決策,則該項內容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判斷標準是項目性質和金額。例如,月報由于披露時間短,從成本效益原則上考慮,可以不披露詳細的附注信息。
7.謹慎性
謹慎性原則也稱穩健型原則,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壞賬準備、計提各種減值準備或者核算或有負債等。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及時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及時收集,企業發生各項經濟業務之后,及時收集各種原始憑證,包括自制憑證和外來憑證;二是及時處理,根據原值憑證,及時編制記賬憑證,及時登記賬簿,及時編制會計報表;三是及時傳遞,在規定期限內,及時將企業的會計報表傳遞給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及時披露相關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