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會計概述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對會計的要求越高,越能促進會計行業的發展,越能完善會計學科的體系。本節要求能夠準確理解會計的含義,了解會計的兩大職能——核算和監督,對會計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1.1.1 會計的產生和含義
1.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在中國的突出標志
(1)原始社會:結繩記事、刻木記日;
(2)周朝:“會計”一詞開始使用,在財計組織上設“司會”主管會計,為計官之長;
(3)西漢與東漢:賬簿產生;
(4)唐宋時期:官府中的官吏報銷錢糧或辦理移交,要編造“四柱清冊法”,即通過“舊管(即期初結存)+新收(即本期收入)-開除(即本期支出)=實在(即期末結存)”進行核算;
(5)明末清初在“四柱清冊法”的基礎上出現了更加完備的“龍門賬”,即通過“進-繳=存-該”進行結算,進、繳、存、該分別相當于現代會計的收入、支出、資產和負債,期末編制“進繳表”(資產負債表)和“存該表”(利潤表)。
2.會計的產生和發展在歐洲的突出標志
(1)公元前630年,鑄幣在希臘出現并應用于賬簿記錄中,是“貨幣計量”思想的萌芽;
(2)集中于莊園之中的古老的委托——代理關系管家向莊園主呈交的匯報績效并解除其承擔責任的“述職報告”;
(3)1494年產生在意大利的復式簿記,標志著近代會計產生,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
(4)1854年在英國的蘇格蘭成立的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告,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3.現代會計的標志
(1)由簿記到會計的轉變;
(2)以1939年第一份代表美國的“公認會計原則”的“會計研究公報”的出現為起點;
(3)“泰勒制”等管理學科在工廠和會計領域的應用,“管理會計”的產生;
(4)電子計算機在會計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5)管理會計的產生和電子數據系統會計的出現,是會計發展史上第三個里程碑。
4.結論
會計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股份公司出現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企業所有者(投資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而是委托專門的經理人來經營管理企業,所有者通過會計信息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對經營者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判斷,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因此,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綜上所述,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同時,它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
1.1.2 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作為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在管理和控制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會計有兩大職能——核算和監督。
會計的首要職能——核算,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反映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向各有關關聯方提供信息。比如企業購進原材料花了多少錢?安裝機器設備耗費多少個人工?銷售商品的收入是多少?這些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記錄下來,即會計核算功能的具體應用。
會計核算職能有以下特點。
(1)計量單位:貨幣為主。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是多種多樣的,需要統一的貨幣記錄和反映生產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才能從數量上綜合核算各單位的經濟活動狀況。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收支業務以外國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國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單位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2)會計核算的4個環節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如圖1.1所示。

圖1.1 會計核算的4個環節
會計核算必須按照這4個環節進行,不能有遺漏和中斷。首先按照一定的標準來確定所發生的經濟活動是否屬于會計核算的范圍;其次,對屬于會計核算范圍的經濟業務以貨幣計量其金額;再次,按照會計的核算方法登記該項經濟業務;最后通過財務報告形式匯總信息,向有關人員提供會計信息。
(3)核算的目的: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企業所有者、管理者、債務債權人、政府部門和投資者等。
會計的第二大職能——監督。會計監督主要是以國家的財經法規、政策等為依據,對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監督。會計對經濟活動核算的過程,也是實行監督的過程。
企業會計監督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和監督;二是對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的監督;三是對財產物質的監督;四是對財務收支的監督。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相輔相成、辯證統一。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會計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如果只有會計核算沒有會計監督,就難以保證會計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