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軍事家應該知道的軍事故事
- 紙上魔方編著
- 994字
- 2019-01-02 00:28:39
中國古代人是這樣打仗的
小朋友們是不是非常崇拜《三國演義》里的關羽、張飛、趙云這些大英雄呢?他們騎著高頭大馬,出陣和敵人單挑,不是將敵人斬于馬下,就是打得對方落荒而逃。只要打敗了敵方的將領,就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小朋友發(fā)現,雖然將領后面站了很多士兵,但是這些士兵好像是將領的拉拉隊一樣,他們經常做的事情是為將領加油而不是打仗!那么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
儀式化的戰(zhàn)爭
其實古代中國人打仗和我們在電視、小說中看到的很不一樣。在戰(zhàn)國時代之前,打仗也是講“禮”的。那時候帶兵的將領都是貴族,這些貴族講究貴族的風度——也就是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所以他們在打仗的時候有一套程序:首先是宣戰(zhàn),告訴別人我們國家要來打你了;其次是下戰(zhàn)書,雙方約定某日某時在某地開打。到了戰(zhàn)場上,兩邊人馬就開始列陣,列好陣后以敲戰(zhàn)鼓作為進攻的信號,開始廝殺。
這種列陣、敲鼓而戰(zhàn)的戰(zhàn)爭,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嚴格規(guī)定流程的儀式,所以又被稱為“儀式化戰(zhàn)爭”。小朋友們,古人打仗是不是很好玩?
泓水之戰(zhàn)
宋襄公和楚國人在泓水交界打仗。宋襄公早早就排好了戰(zhàn)陣,而楚國人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大將子魚就向宋襄公說:“趁敵人在渡河,我們打他個出其不意!”宋襄公卻說:“不行。”過了一會兒,楚軍渡過了泓水,但還沒有排好戰(zhàn)陣,子魚再次請求攻擊,宋襄公還是說不行,一定要等到對方擺好陣勢了才開打。
后來宋軍戰(zhàn)敗了,別人都責備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會去殺傷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會俘虜沒有戰(zhàn)斗力的老人。古代人打仗,不會半路去殺敵人。就算亡國,我也不會攻擊沒有排好陣勢的敵人!”
宋襄公是典型的貴族,他堅持著典型的儀式化戰(zhàn)爭,但是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后來,戰(zhàn)爭就開始變得不擇手段了。
什么是圍魏救趙?
到了戰(zhàn)國時期,人們都不再堅持什么儀式化戰(zhàn)爭了。勝利是打仗的唯一目的!為了勝利,人們再也不管什么君子風度、戰(zhàn)斗規(guī)矩了。于是在那個時候產生了很多計謀,名氣最大的就是“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
魏國攻打趙國,一直打到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趕緊向齊國求救。齊國就派了田忌、孫臏兩員大將去救援。這兩人沒有派兵直接跑去邯鄲和魏國作戰(zhàn),而是去攻打沒有多少人防守的魏國首都大梁。魏國當然不敢讓自己的首都被別人占領,于是也不和趙國打仗了,趕緊往回跑。就這樣,趙國的危險自然就解除了。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兩千多年來,很多人利用這種戰(zhàn)法誘敵就范。小朋友們,古人是不是很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