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地理學家應該知道的地理故事
- 紙上魔方編著
- 1110字
- 2018-12-28 15:22:12
我們的世界是怎么來的?
關于宇宙的猜想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沿著自己的軌道不停旋轉的行星之一。早在150億年前,浩瀚的宇宙就已經形成了。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不計其數。沒有人能夠肯定地回答地球到底是怎么來的,但對于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已經有了越來越統一的看法。
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有許多云團在茫茫宇宙中漂流。46億年前,在今天的太陽系附近,一顆恒星爆炸后釋放出巨大的沖擊波,導致云團在沖擊波的作用下堆積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圓盤。氣體和塵埃在圓盤中不停旋轉著,紛紛落入圓盤中心,使得中心變得比邊緣更熱,密度更大,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這個又燙又堅硬的太陽。同時,在圓盤中,氣體和塵埃也在別的地方不停聚集著,變成小小的巖石塊,然后像滾雪球似的越變越大,形成了微星。這些微星在圓盤里四處旋轉飛奔,就像在游樂場里玩碰碰車那樣,它們不停撞擊,最終形成了以巖石為主要成分的金星、水星、火星和地球,還有由高密度的氣體組成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年輕的地球
那時候的地球還很“年幼”。由于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在太陽系中四處飛舞的隕(yǔn)石常常撞擊到地球表面,撞出巨大的火山口,在地球表層之下,那熾熱通紅的巖漿從數不清的火山口中溢出來,使得這顆星球變成了一個圓球形的,滾燙的熔巖海洋。終于,隕石的“轟炸”停止了,冷卻的巖漿形成了新的固體表面。但是巖漿中的氣體也被裹在了冷卻的巖層里,隨著巖石越來越堅硬,體積越來越小,巖層中的水蒸氣、氮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終于穿過地球表層,噴薄而出。上千次的火山爆發像一場交響樂,在地球上此起彼伏。最終各種氣體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氣層,環繞在地球周圍。水蒸氣在大氣層里凝結,形成了厚厚的云層,不久,隨著整個太陽系的溫度漸漸降低,地球的云層開始落下雨水,那一定是地球歷史上最漫長的一次雨季。傾盆而下的雨水持續了數千年,將低洼的地面填滿,形成了河流與海洋。
生命出現了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是怎樣開始的,不過科學家們推測,在大約38億年前,那處在海洋邊緣的、溫暖的池塘可能是第一個生命的搖籃。化合物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單元,而最初的化學反應很可能是由閃電或隕石撞擊地球產生的某種沖擊波所引發的。而這偉大的第一個生命竟然是細菌!因為細菌是所有生命形式中最簡單的。又過了25億年,細菌才演變成水中的各種海藻。而今天我們能找到的最古老的動物,大約誕生在五億多年前。這些化石在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山腳下,它們是海洋軟體動物,這其中包括你熟悉的水母和小螃蟹。小朋友,你能想象嗎?今天那高高的埃迪卡拉山在五億多年前,曾經被深深埋藏在海底!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就是在漫長的時光中,經歷著滄海變桑田的過程而慢慢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