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存款準備金率——央行為什么總要調高它
- 我的第一本經濟學書
- 葉青
- 1610字
- 2015-12-31 14:30:47
央行年內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據新華社訊,中國人民銀行5月12日晚間宣布,從2011年5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是去年以來央行連續11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今年以來,央行更保持了一月一提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此次上調后,我國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將達到21%的高位。
“持續高位的物價上漲壓力,是央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重要原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最新的CPI數據顯示,除了食品價格有所回落,其他消費品價格同比、環比都出現了上漲,通脹有繼續蔓延之勢。”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5.3%,且業內普遍預計今后兩三個月這一數據都將維持在5%以上的高位運行。
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龐大、外匯占款數量超預期,也迫使央行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估算,5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約5000億元,流動性回籠壓力巨大,而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直接凍結3700億至3800億元的資金。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熱錢持續流入的壓力,給中國流動性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4月份外匯占款數量并未公布,這個數字可能超出預期,這促使央行果斷持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把熱錢裝進“池子”。
12日,央行在暫停了5個月之后,重新發行了400億元3年期央票。當周公開市場操作也實現了120億元的凈回籠,扭轉了連續三周的凈投放局面。
“盡管3年期央票重啟發行,公開市場回籠力度有所加大,但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依然較大和外匯占款增加較多等情況下,僅憑公開市場操作已經難以完全回收過多的流動性,這是此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4月份,我國新增信貸接近7400億元。連平認為,當前信貸增長已經不再是影響流動性增長的最主要的因素了,而當前兩個不好控制的變量在于到期央票和外匯占款。(《中國保險報》2011/5/16)
最近我們一直不斷地聽到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一次次的上調讓大家的精神都有些緊張了。究竟什么是存款準備金率呢?究竟我們該不該為它的不斷上調而緊張呢?這就是本節所要介紹的內容。
所謂“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了保證客戶能及時提取存款和資金的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而“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存款準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
我國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是1984年建立的,反映了從該制度建立起至今歷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
我國從2007年以后,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頻率非常高,那么這樣頻繁地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表明了政府的一個意愿,即不愿讓我國的經濟朝著過熱的方向發展,而是想要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又快又好”,意在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央行的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能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防止資本市場過熱。另外,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相當于回收很大一部分的流動資金,使銀行能發放的貸款數減少,房企所能獲得的貸款就更少,這樣對過熱的房市也起到了冷卻的作用。而且,這樣還能引導消費者更加理智地理財。
現在央行既然已經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那么這樣的政策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對于銀行來說,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意味著流動資金減少了,那么發放貸款所能獲得的利潤也就會減少,從而對銀行的業績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會促使銀行發展其他業務以保證利潤的穩定。對于企業來說,貸款變成了大問題。銀行會更加傾向于貸款給信譽度高、風險小的大企業,這對中小型企業則會十分不利。而對于股票市場,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影響是很小的,因為股市在消息出臺之前就能敏感地發現緊縮性政策的預兆,及時消化,只會在消息出臺的時候反應稍大,但是長期的影響并不大。而對于基金、存款之類的金融項目而言,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都是不大的。
從目前來看,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還是利大于弊的,它能對市場進行適當的調節,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地協調、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