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制造業信息化進程

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近30年來,信息革命已經滲透至各個經濟部門,迅速改變著傳統產業和整個經濟的面貌。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制造業的廣度和深度,產生了一批新的制造哲理和制造技術,使制造業正發生著質的飛躍。縱觀制造業信息化進程,可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功能自動化階段

20世紀70年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生產領域實現自動控制提供了可能,更使得以計算機為輔助工具的制造自動化技術成為可能,由此出現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CAPP)、物料管理計劃(MRP)等自動化系統。但它們基本上屬于單項功能的自動化,著重于個人的活動提供需求計算機輔助手段。

2.信息集成階段

20世紀80年代針對設計、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自動化孤島問題,世界各國致力于解決各個制造業分系統之間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形成了一系列以接口方式和數據庫系統為主要方式的信息集成系統,如CAD/CAPP/CAM集成系統、CAD或CAPP與MRP的接口開發,以及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我國大力研究的CIMS技術。

3.過程優化階段

20世紀90年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處于中心地位。企業意識到除了信息集成外,還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優化,協同多個相關的應用以實現更高層次的系統功能目標,如果用并行工程(CE)方法,在產品設計時考慮下游工作中的可制造性、可裝配性等,重組設計過程,提高產品開發能力;或采用企業經營過程重構(BPR)的思想,調整企業過程,通過簡化與集成達到過程的整體優化。于是相應地出現了產品數據管理(PDM)、工作流管理等團隊在整體業務流程中的技術支持。

4.敏捷化階段

1995年以后,以Internet為代表的國際互聯網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Internet在改變信息傳遞方式的同時,也改變著企業組織管理方式,使以滿足全球化市場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快速響應制造活動成為可能,企業不能再局限于內部的集成,而必須考慮與外部環境的集成,更強調知識的獲取與共享。因此,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新的制造模式應運而生。相應地,供應鏈技術、多智能主體(multi-agent)結構與基于CORBA的網絡化制造技術等成為研究熱點。

從制造業信息化進程可以看出,未來的制造業在某種意義上將成為一種信息產業,用信息技術促進制造業的改造已成為時代潮流。進入21世紀,世界制造業發展總的趨勢是:信息技術在促進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仍然是第一位的;獨占性技術決定了產品的價值和價格;聯合和競爭兩位一體,并超出國界,敏捷性成為制造業追求的主要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大洼县| 克什克腾旗| 余江县| 外汇| 松阳县| 沛县| 临猗县| 平原县| 天等县| 汨罗市| 长兴县| 大余县| 汝城县| 含山县| 东丽区| 綦江县| 怀柔区| 新泰市| 寿宁县| 安塞县| 珲春市| 连江县| 阿坝县| 东宁县| 朔州市| 德令哈市| 永州市| 洪洞县| 鱼台县| 宁津县| 黄大仙区| 天峻县| 潼关县| 南开区| 宁德市| 延庆县| 来安县| 明星| 清水河县|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