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經濟地理
- 李明龍主編
- 2900字
- 2018-12-27 17:37:40
第二節 亞洲
一、亞洲概況
亞洲的絕大部分在東半球的東北部,其東北部位于西半球,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赤道從亞洲東南部的馬來群島穿過。亞洲東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西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高加索山為界與歐洲陸地接壤,西南與大西洋的邊緣海——地中海相鄰。
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占世界陸地面積近1/3,是世界最大的洲。
亞洲大陸東側,有一系列向東凸出的弧形群島,號稱“花彩列島”,從北向南主要為: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和東南、南部的馬來群島中的其他群島組成。南部有三大半島,自西向東依次是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世界第一大半島。與三大半島相鄰的海和海灣,從西向東分別是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和孟加拉灣,亞洲的政區圖見圖1-2。

圖1-2 亞洲政區圖
二、亞洲地形
亞洲地形最突出的三大特征如下所述。
1.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中部有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北部有蒙古高原,西部有伊朗高原,南部有德干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號稱“世界屋脊”。亞洲眾多的山脈中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它們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的周圍。
2.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主要是高原和山脈,而周圍則有大小不等的平原和盆地。北部有西西伯利亞平原,東部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西部則有里海低地。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也就形成了放射狀的河流分布狀況:北部有流入北冰洋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東部有流入太平洋的黑龍江、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南部有流入印度洋的印度河、恒河,向西有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等。
3.地形復雜多樣。亞洲由于面積廣大,因而各種地形在亞洲都十分的齊全。高原、平原、盆地、山脈和丘陵樣樣皆有,而且都非常龐大。
三、亞洲氣候
由于亞洲面積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靠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且地形又十分復雜,因此其氣候條件具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二是季風氣候顯著。
就氣候類型復雜多樣而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大洲有亞洲的氣候那么復雜多樣,可以說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在亞洲都可以找到。東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東部是季風氣候,西部是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北部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氣候,中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氣候。
就季風氣候而言,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最顯著的季風氣候區。它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分布著大面積的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自南向北又分別表現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三種類型。其中,中國東部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表現最明顯的地區。
四、亞洲分區
由于亞洲地域廣闊,因此我們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將亞洲分為東亞、南亞、東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幾個地區。但北亞主要是俄羅斯的土地,而俄羅斯被劃為歐洲國家,因此亞洲通常不涉及北亞。
1.東亞
位于亞洲東部,包括5個國家。即中國、蒙古、朝鮮、韓國和日本。其中,中國和日本是亞洲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響的國家。
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13.7億人口(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為世界第一,2011年7.3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3.64萬億美元的外貿總額,居世界第二。且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在世界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將會越來越大。
日本雖然只有37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但擁有1.28億人口,是一個人口密度十分大的島國。更重要的是其5.87萬億美元(2011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富國,其經濟在世界的影響比中國更大。不過,日本目前還只是一個經濟強國,而中國不僅是經濟強國,還是一個政治大國。
東亞的韓國,則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化國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與中、日、韓三國相比,東亞的蒙古和朝鮮則相差較大,各方面都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發展階段。
2.東南亞
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包括越南、老撾、泰國、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和東帝汶共11個國家。
東南亞地理位置十發重要,它地處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之間、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地帶。
東南亞物產豐富。一方面,地處熱帶,因此具有豐富的熱帶經濟作物,如橡膠、椰子、油棕、胡椒、蕉麻等,同時東南亞也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產區,泰國和越南是世界兩大稻米出口國。另一方面,東南亞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以石油和錫最為重要。印度尼西亞、緬甸和文萊是主要的產油國。錫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主要產錫國為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東南亞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東南亞聯盟,簡稱東盟,成立于1967年,除東帝汶之外的所有東南亞國家都是其成員國。
3.南亞
南亞是指亞洲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以南的廣大亞洲南部地區。南亞的范圍包括北部山區,中部以恒河——印度河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和南部以德干高原為主的高原區。
南亞共有7個國家,其中包括2個內陸國(尼泊爾和不丹)、3個沿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和2個島國(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整體上,南亞國家經濟比較落后,而且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三個沿海國都是人口過億的人口大國。印度更是超過12億人口,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4.中亞
中亞位于亞洲西部,亞歐大陸中部,深居大陸中心,距離海洋遙遠,因此氣候上較為干旱。但是在古代,中亞是亞歐大陸東西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即從中亞南部穿過。“絲綢之路”東起中國西安和渭水流域,向西經河西走廊、新疆、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中上游,直到地中海東岸。
中亞有5個國家,它們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國家。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其中,哈薩克斯坦面積272萬平方千米,地跨亞、歐兩洲,是世界最大的內陸國。
5.西亞
西亞位于亞洲西南部,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小亞細亞半島,是一個氣候干旱、沙漠廣布的地區。由于這個地區的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所以又稱為阿拉伯地區,另外還有中東地區、波斯灣地區等叫法。
西亞地區主要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也門、阿富汗、科威特、敘利亞等國家。
在西亞經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西亞地區擁有世界最重要的石油資源,石油探明儲量占世界的2/3,產量占世界的1/3,石油輸出量占世界石油輸出總量的60%,所以西亞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儲藏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區,還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區。西亞的石油輸出以經波斯灣的海運為主。波斯灣地區的各油田開采的石油通過短距離的輸油管線輸到波斯灣沿岸港口,再由大型油輪運往日本、美國、歐洲和中國等地。另一部分原油經長距離輸油管線送到地中海沿岸各港口,再由油輪運往西歐各國。
五、亞洲主要國家及首都
亞洲主要國家及首都見表1-1。
表1-1 亞洲主要國家及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