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酷蟲成長記

與廣大蟲友相似,我對昆蟲的喜愛,是自小就開始的。喜愛昆蟲的人,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諸如并不外向的性格,對細節的敏感,強烈的好奇心。

在童年時代,小伙伴們也都曾親手飼養過蠶寶寶,認真地拿著蝗蟲逗弄,專注地看螞蟻搬家,可是長大之后,更多的人對昆蟲的感覺反而增加了恐懼和厭惡,那份對自然的好奇心更是煙消云散了。

人與人本是不同的,我們并不能苛求人們改變對昆蟲的看法。昆蟲離我們是如此之近,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蚊、蠅、蟑螂,都很難獲得人們的好感。若說愛護動物,倘若這動物是小貓、小狗、老虎、獅子,人們都樂于接受,但若是一只蟑螂,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打死它。

如此不討喜的昆蟲,為什么還有人喜歡呢?

追溯一下小時候關于昆蟲的記憶片段:一棵開花的樹上飛舞著的樟青鳳蝶和玉帶鳳蝶,一只彈跳姿勢詭異、黑白兩色的斑衣蠟蟬若蟲,一只蜻蜓與豆娘擁抱后將豆娘吃掉了,與蜜蜂十分相似的食蚜蠅,裝在透明小瓶子里的螢火蟲,吵死人的紡織娘,尖腦袋的劍角蝗和圓腦袋的稻蝗……這些物種的名稱,我也是在若干年后根據記憶與昆蟲分類學知識組合出來的。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些零星的記憶片段,讓我在若干年后,選擇研究方向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昆蟲學。

昆蟲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它讓我小時候的記憶變得完整,讓我對本就很喜歡的昆蟲,有了更系統和更專業的認識。更令人驚奇的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讓我發現在中國以至世界各地,竟有那么多昆蟲愛好者。當蟲友在論壇分享了一篇圖文并茂的昆蟲記錄或是一只從未見過的漂亮甲蟲時,大家都由衷地欣賞與贊嘆;遇到不認識的昆蟲發圖上論壇問,也有熱心的高人指點,這種共鳴與交流的氣氛,讓愛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在俄羅斯作家格拉寧所著的《奇特的一生》中,描述了一位傳奇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書中這樣寫道:

“昆蟲學使人保留童年時代的優秀品質:天真、淳樸和容易對事物感到詫異。一個上了年紀的、儀表端莊的人,突然無視身旁的行人,跨過水洼去追一只甲殼蟲,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嬰兒般的純潔和不顧一切的品質?!?/p>

這個描述乃是昆蟲愛好者的真實寫照,曾親眼見過一位癡迷蝴蝶的朋友,在天目山看到一只疑似新種的蝴蝶便如炮彈一樣沖出去,飛也似地穿過山間小路與水洼,跨上高高的圍墻將蝴蝶追捕到。

又是什么能驅使人們對一只昆蟲如此好奇,并能不顧一切地去追逐它呢?

昆蟲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動物,僅昆蟲一個綱,就超過了除昆蟲綱外所有門類的動物與植物總和。它們在志留紀就已出現,比恐龍的出現還早幾億年,卻繁盛至今,并且發展壯大。

數量種類繁多,讓昆蟲更富有魅力。昆蟲的種類是人類這輩子都探索不完的,至今每年都有大量新品種被發現。昆蟲的形態多變,總有你永遠想象不到的顏色與形狀出現,讓你大吃一驚居然有長成這樣的生物。昆蟲的生活史復雜,尤以變態著稱,從卵開始,每個階段的發育也許形態都不同,如果不持續飼養觀察,人類可能完全想象不到這些長相完全不同的竟然是同一個物種。昆蟲的行為多樣:舞虻求偶時會像人類一樣送禮給對方;大藍蝶幼蟲可以偽裝引誘紅蟻將其帶回蟻巢撫養,并在混入蟻巢后以蟻卵與幼蟲為食;石蛾的幼蟲會收集水中的沙粒和碎石粘在身體上偽裝;斑蝶能像候鳥一樣集群飛行千里越冬……這些獨門本領在漫長的進化中形成,讓無趣的人類黯然失色。

我們所要為您展示的,就是這樣一個真實而多彩的“蟲生”。昆蟲是怎么從一枚卵開始成長的?昆蟲有何獨特的生存絕招?昆蟲又是如何求偶和繁殖后代的?如何在野外尋找昆蟲?我們都將在書中為您一一解答,用圖文分享這些年來我們對昆蟲的認知和感悟。

對每種未知昆蟲的觀察和探索,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那份有新發現和得到新知識的喜悅,是一種金錢換不來的快樂。每每看到照片,還是能回憶起與此昆蟲邂逅的那一刻的驚喜、看到其生命變化時的驚嘆。“蟲生”豐富了“人生”,讓每個昆蟲愛好者心中都有了一方小天地,可以忘卻生活中的煩惱,自得其樂地探索。獨樂不如分享,因而我們將對昆蟲的喜愛與從中得到的樂趣糅合進了書里,以獨特的方式表達給讀者朋友們,望這些酷蟲的“蟲生”也能讓更多人結下一份“蟲緣”。

文/嚴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平南县| 吴江市| 淳安县| 五指山市| 虎林市| 临清市| 乐山市| 鄂尔多斯市| 南靖县| 常德市| 名山县| 天镇县| 启东市| 图片| 阿坝| 白河县| 贵溪市| 濮阳市| 寿光市| 汶上县| 洛阳市| 井陉县| 苏尼特右旗| 阜宁县| 泽普县| 南岸区| 龙泉市| 桦南县| 青铜峡市| 白朗县| 德清县| 筠连县| 抚远县| 清新县| 高淳县| 合川市| 哈尔滨市| 海南省| 汽车|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