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AutoCAD 2008之園林設計
- 陳敏等編著
- 2020字
- 2018-12-28 13:58:50
1.1 園林藝術概論
園林的形態不同于我們通常所見的場景或者景觀,園林場所亦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某一環境空間。園林場所不具有延伸性和過渡性邊緣空間,實際上,園林從一開始就強調了其表現藝術化的特征,雖然現代園林從形式上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私有制和圈圍的形態,但園林本身的藝術特性和審美內涵無法脫離傳統園林的審美標準。例如,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園林藝術,同中國的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出現了山水園林、寫意園林等諸多形式。東晉簡文帝入華林苑,對隨行的人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澗想”。這句詩可以說是品出園林中的意境了。
1.1.1 園林的藝術構成
“園林”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年間,詩人張翰曾有《雜詩》曰:“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從詩句的意思看,那時的“園林”應指山林的意思。北魏楊玄之在《洛陽伽藍記》中曾用“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 評述司農張倫的住宅,園林與山池并提,說明園林乃裝點于山水間的構筑物了,如道路、建筑等。可見,“園林”是指具備自然山林之勝景,同時又超脫自然山水,是充滿藝術氣息的場所。
通常,園林場所都是由地形、水體、植物和建筑這四者綜合而成,那么,筑山、理水、植物、建筑就成為表現園林藝術的根本了。
1.筑山
在我國傳統造園中,山林要接近自然的形態氣質,筑山有“三遠”的說法,即高遠,從山腳往上看,山勢要高峻挺拔;深遠,從山前眺望,山林需得展示深邃曲折;平遠,從山頂遙望,山林要有向遠處延伸,山勢綿延的特點,這樣才具有了山林審美的特征。現代園林設計中,對于地形的創建也要求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
在疊石時,我國的造園家強調選石的藝術美,石要“瘦、透、皺、漏、丑”。在具體的園林配置中還有很多講究,需要考慮疊石的走向、重心、朝向、方位等,以及山石與周圍環境的關聯,只有這樣完成的作品才能符合藝術的要求。
2.理水
在中國傳統的自然山水園中,水的作用甚至比山石地形更加重要,它以各種不同的形態,配合山石、花木和園林建筑來組景,是中國造園的傳統手法,也是園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要強調天光云影和周圍景物的倒影美;水中的碧波游魚、荷花睡蓮也是水景的審美內容;水面需可劃船、游泳、建跨橋等;水岸需能憑欄、踏步、遠眺等。總之,水無定形,它在園林中的形態是由山石、駁岸等來限定,因而會形成泉瀑、淵潭、溪澗、塘池等各種形態。
水在園林中也同樣被賦予審美的精神,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更有水與環境的藝術描述:“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這些詩句的描述把園林中精心構建的水形態的藝術氛圍生動地渲染了出來。
3.植物
在園林中,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植物本身具有藝術思想,從我國古代對植物的描寫中,除了梅、蘭、竹、菊“四君子”外,還賦予其他許多植物以精神意義的象征。這些精神意義一方面演變成園林藝術的特征,另一方面,給環境的建設帶來裝飾的作用。
4.建筑
最初出現在園林中的建筑是以祭祀為主,而后由于園林的私人化而轉變為居住、觀景、休憩等功能。為表現理想和高雅的人居環境,古代的居住建筑都會被賦予一定含義的名稱,如“杜甫草堂”“廬山草堂”“汾江草廬”等。現代園林中的建筑和小品只是提供駐足、休憩和觀景,居住的那部分功能已經消失,但居住作為傳統的建筑藝術內涵仍然流傳了下來,因而園林建筑在題字、匾額上仍然很下工夫,建筑的形態也以簡潔雅致為主。
1.1.2 園林藝術審美形式
在我國古代,從事造園活動的除了專業匠師以外,還包括很多畫家、文人等參與造園活動,因而園林注定是一門集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藝術。經過文人的描述與畫家的描繪,這門形式綜合的藝術在不同的時代和空間傳遞過程中逐漸形成其審美的基準和建設要求。
首先,園林要強調畫理,要體現畫的意境。畫家從自然山水中尋找靈感,以擘劃園林。北宋晁無咎,在濟州建東皋園,園成后畫為大圖,并題詞說明。又有南宋俞徵,推崇山林俊秀景貌,于是堆造俞氏園。今天留下的園林,有許多就是從畫理中尋求而建設的,如“平湖秋月”“白塔晴云”等景點的構建。
其次,園林主體要表現出意境,要有詩意。園林從主題思想到景點的分布與命名,都體現了詩的意境與人文的內涵。以網師園為例(見圖1-1),以“漁隱”為主題,故而名為“網師”。在中心園區,有“月到風來亭”“竹外一枝軒”“小山叢桂軒”“濯纓水閣”等景點,無不以隱居的恬淡寧靜為主題展開。

圖1-1 網師園效果圖
再次,因為古代進行造園建設的是以木工、疊山為主,早期的園林建筑就具有很高的木雕和鐫刻成就。現代雕塑更成為園林場景中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
另外,現代園林中更融會了音樂、雕塑等藝術形式。
從園林的總體來看,應以詩意、畫意等藝術美素養來品評其中的內涵,因此,園林建設中對相地、布局、借景、造景、意境等的表現都需要圍繞藝術表現的要求進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