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基礎知識(初級)
- 何禹霆主編
- 973字
- 2018-12-28 13:37:12
四、本章測試題
(一)單選題
1.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是()。
A.個別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個別勞動生產率
D.平均勞動生產率
2.個別企業生產商品勞動時間的縮短意味著()。
A.商品價值量減少
B.商品價值量增多
C.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
D.該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3.每個企業生產商品勞動時間的縮短意味著()。
A.商品價值總量減少
B.商品價值總量增多
C.商品價值量減少
D.商品價值量增多
4.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是在價值形式發展的哪個階段()。
A.簡單的價值形式
B.擴大的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
D.貨幣價值形式
5.1只綿羊=2把斧頭,在這個等式中()。
A.1只綿羊是等價形式
B.2把斧頭是等價形式
C.2把斧頭是相對價值形式
D.以上均不對
6.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一般物品的使用價值的區別在于()。
A.前者是勞動生產出來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產的,后者是為自己生產的
C.前者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后者不是社會財富
D.商品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7.貨幣的本質是()。
A.商品
B.一般等價物
C.金銀
D.財富
8.商品換成貨幣()。
A.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仍未解決
B.具體勞動、抽象勞動都消失了
C.商品生產者的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
D.商品生產者讓渡了價值
9.金銀充當貨幣時,貨幣作為貯藏手段()。
A.必須是足值的金屬鑄幣
B.金銀制品不可以貯藏
C.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貯藏貨幣減少
D.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貯藏貨幣增加
10.貨幣的基本職能是()。
A.價值手段與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與世界貨幣
C.貯藏手段與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與貯藏手段
(二)多選題
1.紡紗廠使用的棉花是()。
A.生產資料
B.勞動資料
C.勞動對象
D.勞動工具
E.生產工具
2.抽象勞動是()。
A.撇開勞動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B.形成價值的勞動
C.商品經濟特有的歷史范疇
D.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差別
E.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
3.下列關于貨幣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B.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是價值的代表
C.貨幣體現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
D.貨幣是商品交換過程中人們協商的產物
E.貨幣的本質體現在它的職能上
4.市場的各種機制主要包括()。
A.價格機制
B.價值機制
C.競爭機制
D.壟斷機制
E.供求機制
5.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二重性是指資本主義生產()。
A.一方面是勞動過程
B.一方面是價值形成過程
C.一方面是價值增值過程
D.一方面是生產資料價值轉移過程
E.一方面是勞動力價值轉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