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什么90%的創業者都會失敗?為什么90%的創業者都會失敗
人們總是懷著一種對未來美好的渴望,投入到創業中來。創業并不難,難的是創業成功。因為人們在創業初期,對待個人創業問題多的是感性,少的是理性,往往是夢想高于現實,熱情淹沒了冷靜,這也就造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創業者前赴后繼地進行個人創業;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僅僅10%都不到的創業成功率。
據權威部門統計,90%的新生創業企業都會在五年內夭折。在那幸存下來的10%的企業中,又有90%會在第二個五年內結束生命。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新創企業活不過十年。
正如《商學院》雜志上所說,即使在世界上最富創業精神的美國,所有新創企業中也有40%存活不到一年,2/3以上在其第五個生日之前死亡,僅有25%的新企業生存了8年。
由此看出,創業成功不容易,只有那些影響初創企業發展的各種要素——人、戰略、市場、競爭環境等都達到一定條件時,才有可能創業成功。而失敗卻很簡單,在眾多的創業影響因素中,有一項沒有做好就有可能導致失敗,這些影響因素大到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小到一份不夠完整的創業計劃書。
創業的成功不是某個環節的成功,而是整個系統的成功。不在于擁有資源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合理組合盤活這些資源上。在現代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憑借電視《贏在中國》和《24小時成為MBA》之類的書本營造的激情投入到了創業的大潮中。創業在他們心中似乎比求職來得更加輕松有效,結果真正開始創業以后,才出現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2008年,四川一所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組收集了本校近十年來的156個創業實例,其中成功的有8例,處在初始運營階段暫不能分出成敗的有17例,所余131例為完全失敗。在失敗的131個實例中,在創業開辦階段由于各種原因就放棄創業的有91例,占整個失敗實例的69.47%,其中規劃好了創業設想而沒有付諸行動的有72例,沒有獲得種子資本而無法開辦運作的有19例。進入開辦運作階段,由于缺乏運營經驗而無法經營下去導致創業失敗的有17例,其中由于運營不當而導致開辦失敗的有6例。企業發展階段失敗的創業實例占到了創業總數的12.98%。
另外,盡管白領們對開店抱有極大的興趣,但是,不管是一邊工作一邊開店,還是直接辭職然后自己開公司,白領們的創業成功率也是驚人的低。根據有關人士持續進行五年的資料收集,在大城市白領所進行的創業項目中,成功的連10%都不到,是各類創業群體中失敗率最高的!
很多創業者都有這樣的感覺:創業前認為最艱難的時期是籌備創業的階段,而公司正式運作步入正軌后,便可停下來放松一下。然而令他們大傷腦筋的是,公司真正開始運轉后,各式各樣的問題就接踵而至,常常令他們不知所措。事實上,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和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
創業企業存活率低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目前為創業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發展機會,但由于創業企業發展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創業者需要面對產品創新、過程創新、市場創新等諸多問題。因此,對創業者而言,在激情創業和創業成功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能夠幸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用一句很流行的話叫:“活著就很美麗?!蹦敲?,創業企業該如何“美麗地活著”?
在創業過程中,對于企業經營的各個部分,諸如產品、技術、資金、人才、市場,創業者都需要有清晰而準確的認識,只有掂清了自己的分量,才能進行準確定位,才能不盲目行動,從而提高其在市場上的“存活率”。
創業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能否創業成功,除了與創業資金的多少、創業機會有關外,還與創業理念、創業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先考慮到各種要素,做好萬全的準備,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創業條件。當然,有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創業者由于缺乏經驗,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不能果斷而科學地決策,進而導致創業失敗。因此,有必要對初次創業的誤區進行歸納、分析并加以診治,讓創業者把握成功要素,盡快踏上財富之路,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