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記本電腦電路分析與故障診斷
- 邱滿良編著
- 1042字
- 2018-12-26 21:53:41
1.3.1 硬盤驅動器
硬盤全稱為硬盤驅動器(Hard Disk Drive,HDD)。它作為電腦主機的核心存儲設備,肩負著為硬件操作系統、用戶資料等數據的存儲提供物理空間的重任。筆記本電腦和桌面電腦硬盤,從產品結構和工作原理上來看,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筆記本電腦硬盤通過相應的硬盤轉接口轉接后,亦可使用在桌面電腦平臺上。考慮到筆記本電腦便攜性和移動性的需要,其硬盤必須在體積、穩定性和功耗上達到很高的要求,而且防震性能要好,部分電腦硬件廠商還專為筆記本電腦硬盤設計了震動保護系統,在筆記本電腦遇到震動時硬盤能夠暫時停止運轉,不進行數據讀/寫,以保護硬盤不受損壞。
目前筆記本電腦硬盤標準產品的盤片直徑有2.5英寸和1.8英寸兩種,前者是目前筆記本電腦的主流產品,盤體厚度通常為9.5mm,遠低于3.5英寸的桌面電腦硬盤。從硬盤接口的傳輸界面上區分,通常又可以將硬盤分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和SATA(Serial ATA)傳輸界面兩種。2.5英寸IDE界面硬盤工作電壓為5V,采用16位并行數據的傳輸方式。SATA界面硬盤采用5V和3.3V工作電壓,以串行數據傳輸方式,具有抗干擾能力強、針腳數少和支持熱插拔等特點,已逐步取代IDE接口硬盤,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1.8英寸的硬盤主要應用在某些超輕、超薄的電腦機型上,其接口信號本身兼容2.5英寸的硬盤,接口界面亦分為IDE和SATA兩種型號,盤體工作電壓通常為3.3V。如圖1-7、圖1-8所示為典型硬盤型號外觀。

圖1-7 典型筆記本電腦2.5英寸硬盤視圖

圖1-8 典型筆記本電腦1.8英寸硬盤視圖
如圖1-8所示的1.8英寸硬盤的示例型號規格,見表1-1。
表1-1 典型1.8英寸硬盤規格

關于筆記本電腦硬盤主要性能參數,從以下幾個方面所列的參數,可見一斑。
硬盤轉數
目前筆記本電腦硬盤轉速有4200r/min、5400r/min和7200r/min等幾種,市場主流產品硬盤轉速為5400r/min。由于筆記本電腦主機空間狹小,采用高速電機必然會帶來更大的功率功耗和發熱量,所以其轉速較桌面電腦硬盤10000r/min的轉速還有一定的差距。
硬盤容量
硬盤產業界較早推出的容量規格有20~40GB的,近期有160~320GB,甚至更大容量空間。硬盤容量大小,是定位硬盤檔次高低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硬盤緩存
為了平衡硬盤內部與電腦主機之間數據傳輸的延遲,需要將讀取過的數據暫時保存在其緩沖區域中,如果主機再次需要時,可直接從緩沖區域區提取,以加快讀/寫速度。緩存(Cache)作為硬盤性能一項重要指標,其容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硬盤性能的發揮。目前最常見硬盤緩存容量有8MB等幾種。
傳輸速率
筆記本電腦目前的IDE(Ultra ATA-100)接口界面的并行硬盤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100MB/s。SATA-1(SATA 1.0標準)接口界面的串口硬盤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到150MB/s。SATA-2(SATA 2.0標準)傳輸速率為300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