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發百中:槍械
- 鐵騎工作室編著
- 4959字
- 2018-12-26 21:24:36
1.4 槍械的組成和原理
現代槍械一般由槍管、槍架(或握把、槍托)、供彈具、瞄準裝置、發射機構、自動機構和保險裝置等部分組成,有些槍械還有刺刀、槍口裝置等輔助部件。從功能上看,槍械應具備供彈、擊發、發射和后坐復進等功能。
1.4.1 槍管
槍管為槍械的主要組成部件之一,通常是以耐熱、不易變形的金屬管打造而成。槍管的一端開口向外,一端連接槍械的膛室。

膛線

槍管
槍管的作用是使彈頭在其中加速,從而獲得動能。現代槍械的槍管都有膛線,用于在加速的同時使彈頭旋轉,使彈頭飛行穩定。
槍管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高溫和強烈的摩擦,因此制造槍管的材料一般選用含有鎢、錳等元素的硬質合金鋼,在槍管內壁鍍鉻。一些槍管內還裝有硬質合金的襯套,例如,M60機槍就在槍管前端裝有鎢鉻合金的襯套。
槍管上往往還裝有一些其他零件,如準星座、刺刀座、導氣箍等,形成槍管組件。

槍管組件
小知識:
在膛線術語中,纏角是指膛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與槍管軸線形成的夾角;膛線旋轉一周前進的距離稱為導程;導程相對于口徑的倍數稱為纏度。
有些槍械的槍管膛口上安裝了膛口裝置,是利用彈頭出膛時的火藥氣體向外噴射,對其產生作用而達到一定效果的裝置,如制退器、消焰器、消音器等裝置。
1.制退器
制退器一方面可減少火藥氣體經中心彈孔向前的流量,從而減少對武器的后坐力,提高武器的射擊穩定性;另一方面,自側孔道流出的氣體改變氣流方向和大小,向側后方噴射,從而又給武器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

制退器
2.消焰器
發射時減少膛口火光的裝置。膛口安裝消焰器后,一部分沒燃盡的火藥微粒再流入消焰器內得到燃燒,因此減少了一次焰;同時氧化不完全的氣體在消焰器中形成二次焰,不致暴露于外界,達到隱蔽自己的目的。

消焰器
3.消音器
減弱射擊噪音的裝置。一般消音器只能達到減弱聲音的效果,盡可能達到微聲的程度。

消音器
1.4.2 供彈具
供彈具(或稱供彈裝置)是槍械供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槍械的常見故障很多是在供彈過程中發生的,因此,供彈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武器系統的可靠性。
現代槍械除少量采用人工裝彈外,絕大多數都使用供彈具,主要包括彈倉、彈匣、彈鏈、彈盤和彈鼓。早期的一些供彈方式,如供彈漏斗和彈板現已淘汰。

人工裝彈
1.彈倉
彈倉是比較悠久的一種供彈裝置,其主要優點是體積小、結構簡單,并且便于槍械設計時的總體布局;缺點是容彈量小、重新裝填速度慢,有的還需要專用裝彈工具等。

彈倉

彈匣
2.彈匣
對于手持的單兵武器來說,其便攜性與能否迅速更換供彈具要比持久射擊性能更為重要。特別是在近戰中,步兵最好不必放下武器就能補充彈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使用彈匣。
3.彈鏈

彈鏈
彈鏈是把大量子彈以串聯方式連接,主要提供給全自動發射機槍或機炮,以達到持續火力效果的槍械部件。
由于近代機槍的射速較高,而彈匣供彈過快,令機匣導氣量不足,因此使用標準彈匣無法做到持續火力的效果。
彈鏈可分為不散彈鏈、可散彈鏈和組合彈鏈三種。具體使用哪種彈鏈形式,要根據武器的戰術技術要求、槍彈外形、進彈方式及輸彈與進彈的協調性確定。
4.彈盤
彈盤一般安裝在槍械機匣頂部,彈盤內的槍彈頭部向內、徑向排列,供彈時槍彈沿圓周或者螺旋線移動。由于彈盤橫向尺寸大,重量也大,因此現在基本被淘汰。

彈盤及內部結構
小知識:
使用盒式彈倉的武器一般都可以將數發子彈裝在彈夾上,一次性向彈倉內裝填。彈夾分為兩種,一種是隨槍彈一起裝進彈倉,槍彈打光后彈出或者從彈倉底部孔中漏出,稱為漏夾;另一種在裝填時不隨槍彈一起裝進彈倉,壓彈進入彈倉后從裝填口抽出,稱為橋夾。由于橋夾使用方便、補充彈藥快捷,因此橋夾的使用范圍要比漏夾廣。
5.彈鼓
彈鼓在沖鋒槍、步槍或機槍上較常見。與彈盤相比,彈鼓內槍彈的密度更大,裝填同樣數量槍彈的彈鼓要比彈盤在外形上緊湊很多。

軟式彈鏈箱

螺旋彈鼓
1.4.3 機匣
機匣是槍械用來容納發射機構的部分,是槍械(除手槍外)的主體部分。槍管和供彈具也需要連接到機匣上。

步槍結構示意圖
槍機協同完成槍彈的發射過程,包括供彈、發射、擊發、退殼等功能。
供彈是將供彈具中的槍彈連續地、有序地送到機匣中的彈膛中。發射是控制擊發機構使槍支處于待發或擊發狀態的過程,通常由扳機簧、阻鐵、阻鐵簧等協同完成。擊發是為槍彈底火提供其發火所需的擊發沖量的過程,絕大多數的擊發沖量都來自于彈簧的能量。退殼是將射擊后的彈殼從彈膛中抽出并拋出武器之外的動作。
1.4.4 槍械的自動裝置
現代槍械都能自動完成槍彈的裝填、拋殼等動作,全自動槍械還能自動完成擊發動作。
槍械的自動裝置都是以火藥燃氣作為動力來源的,主要有槍機后坐式、槍管后坐式和導氣式三種類型。
小知識:
在槍械的三種自動原理中,槍管后坐式(又稱為管退式)是使用最早的。1883年,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挺真正意義上的機槍——馬克沁機槍采用的就是管退式原理。
1.槍機后坐式
槍機后坐式原理中,槍機能量來源于火藥氣體作用在彈殼底部的壓力。此類武器一般具有結構簡單、易加工、射速高等特點,缺點是相對笨重、精度差。按具體結構不同,又可分為自由槍機式、前沖擊發式和半自由槍機式。
自由槍機式的槍機是“自由”的,發射瞬間僅靠槍機本身質量和復進簧的簧力來閉鎖彈膛,故只適合發射低威力槍彈。該原理在沖鋒槍和手槍上使用很廣泛,如英國“司登”沖鋒槍、俄羅斯“波波沙”沖鋒槍、以色列“烏茲”沖鋒槍以及比利時M1900/M1910等手槍均是如此。

以色列“烏茲”沖鋒槍
小知識:
槍管和槍機在發射后共同后坐的距離等于或大于該槍所使用的槍彈長,稱為槍管長后坐;槍管和槍機共同后坐一段距離,然后開鎖,槍機靠慣性繼續后坐完成退殼、供彈、閉鎖、擊發等動作,稱為槍管短后坐。
前沖擊發式實際上是自由槍機式的一種改型,其特點是槍機未完全閉鎖到位時就已擊發底火,采用該原理的武器可以在槍機質量不太重的前提下,發射威力更大的槍彈。其典型代表便是英國L2A3沖鋒槍。

英國L2A3沖鋒槍
半自由槍機式的原理是通過特定裝置,使槍機后坐力得以延遲,待到膛壓較低時再行開鎖。使用此原理的槍械可以獲得較高的單發精度,而且可以發射大威力槍彈。缺點是對延遲部件的材料和工藝要求較高,增加了成本。理論上該自動方式可在各種槍械上使用,但總的來說以步、機槍居多,典型應用有德國G3步槍的滾柱延遲、美國M1928沖鋒槍的摩擦斜面延遲、奧地利“斯瓦茲洛”重機槍的曲肘結構延遲等。

德國G3步槍
2.槍管后坐式
槍管后坐式又稱為管退式。其槍管相對于機匣是“浮動”的,底火擊發瞬間槍管和槍機扣合在一起;彈頭飛出槍口后,兩者受火藥氣體向后沖力的作用,一同向機匣后方運動。
槍管后坐式是世界上最早實用化的自動方式。其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優點,缺點是“浮動”式槍管對精度有影響,使用磨損后更加明顯,故一般用在對精度要求不高的機槍上。大多數發射大威力手槍彈的手槍也采用這種原理,如美國M1911自動手槍和德國P08自動手槍等。

美國M1911自動手槍示意圖
3.導氣式
導氣式槍械依靠從槍管上開設的小孔中導出的部分火藥燃氣來完成自動循環。其優點是能量充足并可以調節,系統質量小、可靠性高,固定式槍管精度好;缺點是結構復雜、零件多、燒蝕大,逸出的廢氣對射手有一定影響,擦拭和保養困難。

導氣式槍械的導氣結構圖
導氣式又分為導氣管式和活塞式兩種方式。導氣管式,又稱為“氣吹式”,就是利用一根導氣管把膛內氣體導向槍機,使槍機回旋開鎖,并完成自動動作,例如M16、M4等。導氣活塞式利用氣體推動和槍管平行的管內活塞完成動作,例如AK系列步槍。導氣管式沒有活塞,其結構簡單,省去了活塞及配合面等的加工,對提高精度和減小槍口跳動也有好處;缺點是燒蝕和積碳嚴重,在未及時擦拭時會出現槍機復進不到位的情況,故其后繼改進型專門增加了一個槍機助推裝置。
小知識:
在三大槍械自動原理中,以導氣式的應用最為廣泛、槍械種類最多,但這并不代表該原理就是最完美的。

使用活塞導氣式的AK 47示意圖

使用導氣管式的M16突擊步槍
1.4.5 槍械的瞄準裝置
瞄準是射擊中重要的一環。要想瞄得準,首先槍械上必須有設計合理的瞄準裝置。由于槍械性能、用途各不相同,其瞄準具也千差萬別,但不外乎機械瞄準裝置與光學瞄準裝置兩大類。
1.機械瞄準裝置
機械瞄準裝置是最早誕生的瞄準設備,它結構簡單、堅固耐用,在槍械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機械瞄準具一般由準星和照門組成,準星位于照門前面,有刀形、三角形和珠狀等樣式。照門一般有缺口式和覘孔式兩大類,這兩種照門各有所長,槍械究竟采用哪種一般依設計習慣而定。如俄羅斯的AK系列步槍一般都采用缺口式照門,而西方同類武器則多采用覘孔式。

缺口式照門

準星

覘孔照門
使用機械瞄準裝置時,要保持照門、準星和目標三個點成一直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點成一線”。槍彈在飛行過程中,由于受到重力和各種阻力的影響,飛行彈道是一個拋物線。

瞄準線與實際彈道
機械瞄準具一般分為固定式瞄準具和可調式瞄準具。固定式瞄準具由不能調整的固定式照門和準星組成,一般只用于有效射程較近的手槍上。對于射程較長的槍械,一般使用可調式瞄準具,通過調節照門或準星來提高射擊精度。
機械瞄準具一般只能在可視度良好的環境中使用,為了解決在夜間或光照不佳條件下使用的問題,有些槍械在準星和照門上安裝發光裝置。

通過標尺調節照門
2.光學瞄準裝置
由于使用機械瞄準具要依靠使用者的經驗和技術,偶然誤差較大,為了簡化瞄準過程、提高遠距離的射擊精度,各種光學瞄準具應運而生。

光學瞄準裝置

調節照門影響彈道示意圖
光學瞄準具一般可以分為望遠式、反射式、準直式光學瞄準具以及夜視、激光瞄準具等。在槍械發展史中,曾出現過潛望式光學瞄準裝置,其原理與潛艇使用的潛望鏡類似,但由于體積大、造價高,實際效果不明顯,因此被淘汰了。
望遠式光學瞄準具有放大作用,能看清和識別遠處的目標,適用于遠距離精確射擊。由于常常用作狙擊用途,因此又常常被稱為狙擊鏡。

望遠式瞄準具
反射式光學瞄準具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比較新型的瞄準具,多用于近戰和實用性射擊比賽等。它通過精確的光學曲面反射透鏡,將瞄準器內部光源產生的光線發射出去,使其形成與槍械瞄準基線平行的光束,使用者瞄準比較方便。
準直式光學瞄準具也是一種比較新型的瞄準具,同樣也沒有放大倍率,射手可以雙眼同時瞄準目標。這種瞄準具在前部有一條導光棒,由側邊的自然光或其他光源照明,導光棒的后端面緊貼一個光欄孔,光欄孔限制通光范圍和形狀。當射手用一只眼通過瞄準具觀察時,會看到無窮遠處的光欄孔的成像——紅色亮點;另一只眼同時瞄準目標,因為人的雙眼會將各自看到的圖像合而為一,因此會產生紅色亮點與目標重合的感覺。準直式瞄準鏡性能雖然不及反射式光學瞄具,但在反應速度及準確度上明顯優于其他瞄具,而且價格低廉,因此主要作為近戰瞄具使用。
夜視瞄準具是為滿足夜間戰斗的需要而研制的。夜視瞄準裝置經過主動紅外瞄準具、被動紅外瞄準具、微光夜視瞄準具和紅外熱成像瞄準具等階段的發展,已是提高軍隊夜戰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裝備。夜視瞄準具的主要缺點是結構復雜精密、保養要求高、造價昂貴,體積、質量也比一般瞄準具要大得多,而且電池一旦用完,整個瞄準具就會失去作用。

夜視瞄準具成像
激光瞄準具是利用激光二極管發射的高亮激光束來指示彈著點,以此來進行瞄準的一類特殊光學瞄準具,具有體積小、瞄準簡單方便等特點。激光瞄準具可在手槍、沖鋒槍和步槍上使用,對于在近距離內增強射擊精度、簡化瞄準過程、提高反應速度有很大的幫助;缺點就是在白天光線較強時不能使用,因為會看不清光斑。
1.4.6 槍械的保險裝置
由于槍彈具有危險性,因此,為了避免槍械走火傷人,槍械需要有多重保險裝置,以防止偶然發射。
保險裝置的作用要確實可靠,保險位置不經人工撥動,不應變更;設定保險或解除保險要方便迅速;白天和黑夜都應易于辨識其位置。
槍械的保險裝置有很多種,有鎖定擊錘的,有鎖定扳機的,有鎖定撞針的,等等。保險關閉后,槍械無法射擊;但打開保險也是一個非常快、非常簡單的動作。
在槍械的扳機外圍,有一個環形物環繞著扳機,這就是扳機護圈(也稱扳機護環),其作用就是用來防止意外的射擊。
小知識:
槍械保險裝置還包括防止過早發射的裝置,是指在射擊時,使槍機未完全閉鎖槍膛則不能擊發的裝置。在槍械的機匣中,一般由防止過早發射的阻鐵來完成。

扳機護圈
在槍械的槍身上一般設置保險開關裝置,平時將槍械處于保險位置,只在射擊時才打開。由于槍械設計不同,保險開關的位置和操作步驟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