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數碼視頻編輯基礎

影視藝術以視覺形象為基本因素,既傳播連續、活動的圖像,也傳播聲音和文字信息,把形、聲、色、文綜合在一起,全面、真實地反映生活。與傳統意義上的電影不同,數碼影片采用數字技術來保存影像信息,通過后期處理將DV或其他視頻捕捉設備記錄下來的情景藝術性地表現出來,創造出特殊時空的結構。本節先介紹數碼視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非線性編輯的基礎知識。

1.數碼視頻的特點

數碼視頻是指使用DV等視頻捕捉設備,將外界影像的顏色和亮度信息轉變為電信號,記錄到儲存介質上,再將這些信息采集到電腦中進行加工和處理,最后以文件的格式存儲下來的視頻形式。在播放時,數字化的視頻信號將被重新轉換為幀信息,并以大約每秒25幀的速度在顯示設備上回放,使人的眼睛認為它是在連續不間斷地運動著的。數碼影像在制作技術上、文化上、功能上、內容上、傳播方式上都具有一系列新的特點,主要如下。

● 清晰度高:傳統的模擬攝像機所記錄的是模擬信號,其影像清晰度不高。比如,傳統的VHS攝像機的水平清晰度為240線、Hi8機型為400線,而DV所記錄的數字信號的水平清晰度已超過1000線。

● 色彩純正:色度和亮度帶寬是決定影像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目前,DV的色度和亮度信號帶寬大約是模擬攝像機的6倍,因此DV影像原始素材的色彩就比模擬影像更純正、絢麗。

● 后期制作方便快捷:在進行數碼視頻后期處理時,創作人員可以將多種文件格式的圖像、文字、聲音、特技、動畫和視頻素材等完全融入自由化的創作環境中,用全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制作,并且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資源共享。

● 可編輯性強:數碼視頻文件的編輯處理采用非線性編輯方式,能實現對原素材任意部分的隨機存取,可以在電腦中隨時、隨地、多次反復地編輯和處理而不會造成畫質降低,也能進行任意的剪輯、修改、復制和調換順序。

● 創作門檻低:目前,無論是DV攝像機還是非線性編輯系統,其價格越來越低。家庭用戶只需一臺普通的PC,再加上必要的視頻采集設備和Premiere Pro CS6等視頻編輯軟件,就能打造出具有專業品質的影音作品。

● 分享方式靈活:數碼視頻作品既可以刻錄為DVD光盤在電視機上播放,也可以以視頻文件的方式保存在電腦存儲器中,還可以通過Internet上傳到個人空間中。

2.數碼視頻的基本要素

一般說來,數碼影片由畫面語言和聲音元素兩個相輔相成的部分構成。

1)畫面語言

畫面語言是指通過DV拍攝的動態畫面來傳達信息。畫面語言作為數碼影片的第一元素,是表現影片主題的手段,是敘事論理、表情達意的關鍵。

視頻畫面的結構一般分為主體、前景、后景和環境等幾個要素。其中,主體是視頻畫面中所要表現的主要對象;前景是在視頻畫面中位于主體之前,或靠近鏡頭位置的人物、景物;后景是指那些位于主體之后的人物或景物;環境是指主體對象周圍的人物、景物和空間。

2)聲音元素

聲音元素由人聲、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和音樂等組成,在影片中引入聲音,既可展示環境、推動情節,又能創造獨有的意境。聲音是指一切通過振動而發生的聲波。數碼影片中的聲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 人聲:即畫面中出現的人物所發出的聲音,主要分為對白、獨白和心聲等幾種形式。人聲的音色、音高、節奏、力度等都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的聲音形象。

● 解說:解說一般采用解說人不出現在畫面中的旁白形式。旁白可以強化畫面信息、補充說明畫面,也能串聯畫面內容和轉場,還能表達某種情緒。解說與畫面的配合關系分為聲畫同步、解說先于畫面、解說后于畫面3種形式。

● 音響:音響是指與畫面相配合的除人聲、解說和音樂以外的聲音。使用音響將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加畫面的真實感,擴大畫面的表現力。音響只能給人以聽覺上的感受,只能反映事物的一部分特點,因此它所反映的事物往往是不清晰、不準確的。在音響的運用方面,可采用將前一鏡頭的效果延伸到后一個鏡頭的延伸法,也可以采用畫面上未見發聲體而先聞其聲的預示法,還可采用強化、夸張某種音響的渲染法,以及不同音響效果的交替混合法。

● 音樂:音樂具有豐富的表現功能,是數碼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一種既適應畫面內容需要,又保留了自身某些特征與規律的特殊音樂。音樂在影片中主要用于背景音樂、段落劃分和烘托氣氛。音樂應與解說、音響在情緒上相配合。

3.非線性編輯

非線性編輯(簡稱“非編”)是相對于傳統的線性編輯而言的,下面先簡要介紹非線性編輯的一些基本常識。

1)非線性編輯的特點

非線性編輯采用計算機圖像技術和數字壓縮技術將視頻、音頻素材數字化,存儲在電腦的存儲介質中,然后對原始素材進行編輯處理,并將最終作品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到硬盤、光盤或錄像帶等記錄設備上。由于原始素材是被數字化后保存在電腦存儲介質上的,其信息存儲位置是并列平行的,與原始素材輸入到電腦時的先后順序無關。這樣,就能對存儲在硬盤上的數字化音視頻素材進行隨意的排列組合,并可方便地進行修改。非線性編輯的突出特點如下。

● 編輯效率高:由于傳統的線性編輯需要對素材進行反復的審閱比較,才能選擇所需的鏡頭進行編輯組接和特技處理,而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大量的素材都存儲在硬盤上,搜索相當方便靈活,而且編輯精度可以精確到零幀。

● 集成度高:非線性編輯系統集編輯、特技、字幕、背景、配音和網上傳輸功能于一體,全面取代了線性編輯中錄像機、切換臺、數字特技機、編輯機、多軌錄音機、調音臺、MIDI創作、時基校正器等設備。

● 便于把握影片的整體結構:具有非線性編輯的特性,如編輯點瞬間即可找到,可以根據需要任意加長或刪除畫面等,使用十分靈活。

● 信號質量高:使用傳統的錄像帶進行編輯時,素材磁帶磨損大,每次“翻版”都會造成一定的信號損失。而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由于系統采用高速硬盤作為存儲器,內部全都使用數字信號,因此在系統中進行編輯處理和多代復制時,信號基本不損失。

● 運行費用低: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編輯效率高,磁鼓的磨損小,極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而且由于后期制作設備很少,其投資量也少,要增加功能只需要通過軟件的升級就能實現。

● 易于網絡化:非線性編輯系統可充分利用網絡方便地傳輸數碼視頻,實現資源共享,還可利用網絡上的電腦協同創作。

● 使用同一操作環境:非線性編輯系統是在同一環境中完成圖像、聲音、特技、字幕等工作的,因此易于學習和掌握。

2)非線性編輯的主要內容

非線性編輯主要包括素材采集與輸入、編輯、特技處理、字幕制作和輸出等基本內容。

● 素材采集與輸入:素材采集是指利用Premiere Pro CS6等非線性編輯軟件,將模擬視頻、音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存儲到電腦中,或者將外部的數碼視頻存儲到電腦中,成為可以處理的素材。而素材輸入則主要是把其他軟件處理過的視頻、圖像、聲音等導入到Premiere Pro CS6等非線性編輯軟件中。

● 素材編輯:素材編輯是指設置素材的入點與出點,以便選擇素材中所需的部分,再按時間順序組接成新的素材。

● 特技處理:視頻素材的特技處理主要包括轉場、特效和合成疊加,音頻素材的特技處理包括轉場和特效。影視作品中的各種畫面效果便是通過特技處理來實現的。

● 字幕制作:字幕是視頻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圖像、聲音的補充和延伸,可以獨立地表情達意。字幕包括文字和圖形兩個方面。常見的形式有片頭字幕、片中字幕、片尾字幕等。

● 作品輸出:視頻編輯完成后,可以將其回錄到錄像帶上播放,也可以生成各種在電腦上播放的視頻文件,還可以發布到網上或者刻錄成VCD/DVD光盤等。

4.視頻編輯的常用術語

數碼視頻采用數字技術來保存影像信息,要創作具有欣賞和保存價值的作品,必須先了解一些必要的數碼視頻處理的基礎知識。非線性視頻編輯處理涉及一系列專用的概念,下面簡單介紹其中最常用的一些術語。

1)電視制式

電視的制式決定視頻的傳輸和存儲方式。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采用NTSC制式,中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則采用PAL電視制式,而法國等國家使用SECAM制式。雖然這些制式不同,但它們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區分不同視頻制式的主要依據有分辨率、場頻、載頻、信號帶寬和彩色信息等。

2)幀

幀(Frame)是傳統影視和數碼視頻中的基本信息單元。任何視頻在本質上都是由若干靜態畫面構成的,每一幅靜態的畫面即為一個單獨的幀。如果按時間順序放映這些連續的靜態畫面,圖像就會動起來。人類的視覺存在一個暫留現象,當按24~30幀/秒的速度播放靜態畫面時,就能產生平滑和連續的視頻效果。

3)幀速率

幀速率即每秒鐘掃描的幀數。對于PAL制式的電視系統,其幀速率為25幀;而NTSC制式的電視系統,其幀速率為30幀。

4)像素比

像素的長寬比是像素的長度和寬度的比例,如標準的PAL制視頻,一幀圖像由720×576個像素組成,采用的是矩形像素,像素的長寬比是1:1.067。而用戶接觸的大部分圖像素材采用的是方形像素,像素的長寬比為1:1,如果一幀像素是方形的圖像且用以矩形像素為標準的系統來處理顯示,就會出現變形,反之也會出現相同的結果。Premiere Pro CS6是一種專業的視頻編輯與制作軟件,其像素的長寬比都是可以調整的。

5)顏色模式

影像是視覺的藝術,在以電腦為基本工具的非線性編輯中,了解色彩模式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因為色彩模式決定顯示和輸出的電子圖像的色彩模型。用Premiere Pro CS6進行字幕特效編輯時也經常會運用到不同的顏色模式。常見的色彩模式包括位圖模式、灰度模式、雙色調模式、HSB(表示色相、飽和度、亮度)模式、RGB(表示紅、綠、藍)模式、CMYK(表示青、洋紅、黃、黑)模式、Lab模式、索引色模式、多通道模式以及8位/16位模式,每種模式的圖像描述、重現色彩的原理及所能顯示的顏色數量是不同的。對于視頻編輯來說,通常需要掌握以下幾種常見的色彩模式。

6)采集

視頻采集是指將模擬原始素材(影像或聲音)數字化并將其導入電腦的過程。不同類型的視頻,其采集方法有所不同。比如,磁帶式DV的視頻信息可以通過IEEE 1394卡采集到電腦中。

7)場景/鏡頭

一個場景也可以稱為一個鏡頭,它是視頻作品的基本元素。大多數情況下它是指攝像機一次拍攝的一小段內容。在編輯過程中,常常需要對拍攝的冗長場景進行剪切。

8)字幕

字幕和標題的英文均為Title,它泛指在影像中人工加入的所有標識性元素,如文字、圖形、照片、標記等。

9)轉場/切換

轉場(Transition)也稱為切換或過渡,它是指在兩個場景之間添加的過渡效果。例如,最簡單的轉場是淡入淡出效果。

10)特效/濾鏡

在視頻處理中的特效和濾鏡兩個術語的含義相似。其中,濾鏡突出在亮度、色彩、對比度等方面的調整,而特效則側重于對影像進行的各種變形和動作效果。

11)剪輯

剪輯是指影片的原始素材。它可以是一段電影、一幅靜止圖像或者一個聲音文件。

12)時:分:秒:幀

Hours:Minutes:Seconds:Frames(時:分:秒:幀)是SMPTE(電影與電視工程師協會)規定的,用來描述剪輯持續時間的時間代碼標準。比如,時基設定為每秒30幀,則持續時間為0:00:12:18:15的剪輯表示它將播放12分18.5秒。

13)QuickTime

QuickTime是Apple公司開發的一種系統軟件擴展,可在Macintosh和Windows應用程序中綜合聲音、影像以及動畫。而QuickTime影片是指一種在個人電腦上播放的數字化電影。

14)壓縮

壓縮(Compression)是一種用于重組或刪除數據以減小剪輯文件容量大小的特殊方法。

15)廣播級質量

對于非線性編輯而言,廣播級質量是一個視頻質量標準,它是指符合國際標準且能正常播出的視頻圖像。但從主觀意義上講,廣播級質量是指給觀眾留下的圖像質量的主觀印象,如畫面是否清新、干凈,色彩是否逼真,鋸齒是否消除等。

5.素材剪輯的階段

所謂剪輯,是指對影片的圖像和聲音素材的分解與組合,也就是將事先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并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的過程。剪輯是拍攝的一次升華和再創造。

剪輯一般分為初剪、復剪、精剪和綜合剪等幾個階段。在整個剪輯過程中,既要保證鏡頭與鏡頭之間敘事的自然、流暢、連貫,又要突出鏡頭的內在表現,即達到敘事與表現雙重功能的統一。

1)初剪

根據分鏡頭劇本,把人物的動作、對話、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鏡頭組接起來。

2)復剪

在初剪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正。

3)精剪

經過對畫面反復推敲后,結合蒙太奇結構進行更為細致的剪輯。

4)綜合剪

在全片所有場景都拍攝完畢、各片段都經過精剪之后對整體結構和節奏進行調整。

6.“蒙太奇”剪輯基礎

“蒙太奇”的術語引申到影視創作中,最基本的含義是剪輯和組合的意思。凡是涉及影視的創作,就必須要了解“蒙太奇”。

1)蒙太奇的定義

“蒙太奇”是最著名的電影術語,它是法語“montage”的譯音,原是建筑學上的用語,是“裝配”、“構成”的意思,即把各種建筑材料、構件安裝裝配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解釋很多,一般認為,在影視創作中,先把全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分成許多不同的鏡頭(畫面),分別進行拍攝,然后再按照原先規定的創作構思,把這些鏡頭(畫面)有機地組接起來,產生平行、連貫、呼應、懸念、對比、暗示、聯想等作用,形成各個有組織的片斷和場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這種按導演的創作構思組接鏡頭的方法就是蒙太奇。

2)蒙太奇的功能

影視藝術中的蒙太奇的主要功能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舍,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每個鏡頭雖然只表現一定的內容,但組接一定順序的鏡頭,能夠規范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

(3)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每個鏡頭都是對現實時空的記錄,經過剪輯,實現對時空的再造,形成獨特的影視時空。

3)“蒙太奇”的分類

“蒙太奇”可以分為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兩種基本類型。前者的主要作用在于講述故事,展示事件,表現事物發展的過程和情況;后者除了具有一定的敘述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表達某種思想、情感或意境。

● 敘事蒙太奇:即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邏輯順序、因果關系來組接鏡頭、場面和段落,從而引導觀眾理解劇情。它著重于動作、形態及造型的連貫性,是影視剪輯中最常用的形式。一部影視作品中絕大部分都是連續構成。

● 表現蒙太奇:即按照畫面或者畫面與聲音之間的相互呼應、對比、比喻、暗示等關系來連接鏡頭,用以造成某種概念或寓意。表現蒙太奇不是為了敘事,而是為了某種藝術表現的需要;它不以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作為鏡頭連接的依據,而是根據事物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把不同的鏡頭對列起來,表現一個原來不曾有的新含義。

4)常見的蒙太奇形式

常見的蒙太奇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

● 平行蒙太奇:指在一個蒙太奇段落里,把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分頭敘述。這樣的剪輯形式稱為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打破了單一情節線索的約束,幾條線索并行表現,可以刪節過程,又使線索之間互相烘托、形成對比、易于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 同時蒙太奇: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線索情節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以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產生驚險的戲劇效果。同時,蒙太奇強調時間的因素,主要是指同一時間里平行發生的事情或現象。

● 復現式蒙太奇:把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

● 積累式蒙太奇:將若干性質相同的鏡頭并列地組接在一起,以達到渲染氣氛、強調情節、突出某種含義的目的。積累式蒙太奇結構的特點是不強調鏡頭之間在時間、空間上的聯系,而注重于鏡頭的同一類型性——畫面內容具有共同的性質、特點,鏡頭造型在景別和運動狀態上基本一致。

● 對比式蒙太奇:將兩種性質、內容或造型形式相反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利用它們之間的沖突因素造成強烈的對比,表達某種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

● 隱喻蒙太奇: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這種蒙太奇是靠觀眾的想象來發揮作用的,是用暗示的手法來組接兩個鏡頭,以達到用一個鏡頭的內容比喻、影射、引申另一個鏡頭的含義的目的。

● 抒情蒙太奇:在保證敘事和描寫的連貫性的同時,表現超越劇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表現方法。

●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描寫的重要手段,它通過鏡頭畫面組接或聲畫有機結合,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常用于表現人物的夢境、回憶、閃念、幻覺、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動。這種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采用交叉穿插手法,特點是畫面和聲音形象的片斷性、敘述的不連貫性和節奏的跳躍性,聲畫形象帶有劇中人強烈的主觀性。

7.視頻剪輯的基本形式

剪輯的基本形式包括敘述式剪輯(即敘述蒙太奇)和表現式剪輯(即表現蒙太奇)兩大類。

1)敘述式剪輯

這是影視最常用、最基本的鏡頭組接方式,它是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組合鏡頭的,用以展示事件、敘述劇情。敘述式剪輯著重于動作、形態及造型的連貫性。

2)表現式剪輯

不以事件發展為依據,而是根據事物之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如暗示、對比、比喻、象征等)來連接鏡頭,它的作用不在于敘事,而是為了某種藝術表現的需要,把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以表現蘊含在鏡頭之間的、更富有哲理的、更加深刻的意義。表現式剪輯并不強調鏡頭之間的視覺連貫。相反,有時為了表現沖突、對比、對應關系或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反而需要有意識地造成視覺跳動。

8.剪輯的基本原則

視頻編輯的關鍵在于精細而恰到好處地進行素材的剪接和組合,使整部影片結構嚴謹,情節展開流暢,節奏變化自然,從而有助于突出人物,深化主題,提高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對鏡頭的剪輯彌補、豐富甚至糾正所攝鏡頭素材中的某些不足與缺陷,從而使影片更加完整。要從大量零散的鏡頭中剪輯出流暢的畫面語言,讓人能夠看懂、能夠理解,必須遵守視覺感受、心理感受的一般規律。下面介紹一些鏡頭組接的基本規則。

● 合乎邏輯:符合生活的邏輯、符合思維的邏輯是鏡頭組接首先必須遵循的原則。

● 不要產生視覺跳動:鏡頭剪輯除非為了某種藝術表現上的需要,如某些表現蒙太奇需要造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之外,不要產生視覺的跳動。

● 合理選擇運動剪接點:運動剪接包括主體運動的鏡頭剪接、運動鏡頭的剪接以及主體運動的鏡頭與主體靜止的鏡頭的剪接。

● 注意控制節奏:影片或者抒情、平緩,或者緊張、跳躍、強烈,這就是所謂的節奏。任何文藝作品都有節奏的問題,節奏使作品具有特殊的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兰溪市| 什邡市| 阿合奇县| 林州市| 特克斯县| 张家口市| 古丈县| 镇坪县| 香河县| 隆德县| 芷江| 沂南县| 怀宁县| 武安市| 广西| 什邡市| 澄江县| 昌宁县| 昆山市| 新河县| 满城县| 长顺县| 巨野县| 甘南县| 界首市| 德昌县| 宜阳县| 格尔木市| 潼南县| 牡丹江市| 中卫市| 奉新县| 和田县| 平定县| 黎川县| 监利县| 馆陶县| 惠安县| 盱眙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