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art1 DBA之路

人生就是如此

——馮春培感悟之路

biti_rainy(馮春培)

新年將至,我家馮一心快3個月了,老婆和我都因女兒的到來而有了很大的改變。最近在twitter上有人說我有了孩子以來似乎不那么淡定了。其實跟孩子無關,本來一直以來我盡量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和事,但有人提醒不應這么快進入悟道的階段,而應該再多些歷練,畢竟人生路還長,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中,又處于產業變革的時期,我也嘗試一些改變,所謂淡定或者不淡定,皆在一念之間。

此刻2011年1月31日9∶30,同事們大多回家過年了,我也安靜下來想些事情。回首過往,愈是多想,愈發覺得人生就是一種體驗,本無所謂終極的意義或者目標,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享受這個過程,或精彩,或幸福,或失落,或痛苦。唯一能讓我們不會后悔的,恐怕就是我們曾經努力過、追求過。

隨著時間流逝,我不斷地在激情和平靜之間來回游走。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甚至是不可復制的。雖然偶爾我也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但卻總是不愿去整理自己的人生路徑,因常反思這意義何在?我自己的體驗自己知道就罷了。不過,想著自己人生路徑中的一些事,記錄下來,權作為一段回憶吧。

童年

時常跟幾個朋友聊起童年,似乎大家的童年生活都很窘迫,但其實當時是沒這些感悟的。童年的樂趣與家庭經濟環境沒有必然聯系,唯一困擾我的就是經常挨打,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趕緊長大,離開家,不挨打。

小時候其實從來不懂什么叫努力學習,也不懂如何努力,只記得幾次因沒做作業被懲罰的瑣事。小學一年級,人生第一次參加正規期末考試,語文100,數學99,因班里有一個同學是雙百分,回家我被罰跪。我無法知道當時母親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這么做,也無法理解,直到我大學畢業問起母親這件事情,依然沒有答案。但我想說的是,這件事情其實對我并沒有什么人生重大影響和意義,小時候依然是憑點小聰明上學,在背著一大背篼紅薯藤走在路上的時候手里也捧著金庸、梁羽生的小說。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介紹過《雪山飛狐》,從此我就迷上了武俠小說。甚至為了能比村子里排隊等候的另一個人早點看一本武俠書,給別人打了兩小時麥子。那時候凡是文字的東西,都讓我充滿了無窮的樂趣,每每躺在床上,武俠小說情節和人物就開始在頭腦中如電影一樣不斷地回顧,幾年下來近百本小說我都如數家珍,想想現在看完一本書兩星期過后連主角名字都忘記了,不禁慨嘆。

因為有點小聰明,學習成績一直都還在班里能保持頭名,但看小說、打牌賭錢這類習性卻也是伴隨著小學生活就開始的。但因為成績當先,除了母親之外,也就沒太多人來計較。當然,小孩子背地里的那些動作,無論怎么檢討,都是徒勞的。家里沒電視,全村也就幾部,晚上大家都是8點左右正式去幾戶有電視的人家里報到,小孩子們通常都是周六晚上才能被批準去看電視。于是我就常常等母親出門后再去另外一家,還要偷偷避開主人的視線,因為主人不愿意擔縱容別人家小孩子在非周六的日子來看電視這個罪名。在電視劇結束那一刻,立即摸黑飛奔回家躺到床上。

童年的快樂,相當一部分還來自家鄉的那條河,魚蝦螃蟹們是我們快樂的源泉。直到有一天,當我知道自己考上了縣城里的重點中學初中部,我才意識到,這條河的樂趣,興許就從此離我遠去了,不免有些傷感。

中學

1991年8月30日,去縣城報名上學前的一天,我在一戶人家里玩拱豬,母親來找幾張報紙替我包東西,發現了我,狠狠給了我幾個耳光,我默默地隨母親回了家。第二天,母親挑著東西,我背著個背篼,上面放著家里最新的一件家具—— 一個大箱子,由于去縣城方向的學生太多,我們只能望著每一趟塞滿人的車而興嘆。沿著公路走了快10里地,沒辦法,我們上了一輛返空的車,才折回來去了縣城,為此多花了5塊錢。到了縣城我沒有了母親的約束,但已沒有什么興趣再去找武俠小說看,也沒有找人打牌賭博去。大家的中學生活都類似,簡單而單純,老師說什么我們就信什么。初三那年父親減刑釋放,到學校來找我,我沒有太多特別的感覺,很陌生,匆匆別過。1994年上了本校高中,村子里的人說,我是一只腳踏進了大學。但高中階段,對我來說《體壇周報》遠比教科書重要,1996年為了看凌晨的亞洲杯足球(中國對沙特)比賽,我們幾個人湊了20塊錢去外面找了個賓館呆了一晚,那份對足球和體育的狂熱勁占據了我的高中生活。高中我永遠是班上前4名,從未得過第一,第一的寶座都是別人輪流坐。老師們其實對我很好,但我卻肆意揮灑、消耗自己的青春。家里人對我在外上學,應該說直接關注得極少,臨近高考前一個月,不管家境如何,同學們的父母幾乎都來學??赐约旱暮⒆?,唯有我依然是一個人。至于填報志愿、未來如何選擇,只有靠自己了,雖然我也不懂,但家里人更不懂。我們整個村子里的人都搞不清本科和??剖巧兑馑?,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村子里只出過一個大學生,畢業做了老師,后來意外離世。村里人對讀書唯一的目標就是改變自己“泥腿子”的命運。

高考前一個月我給家里寫了封信,告訴家里我的飯菜票只能支持到7月初,希望他們再想想辦法。1997年7月7日那天早上,村子里一個人來學校給我送來了50塊錢,我懷揣著這些錢走進了考場。7月10日,看著同學們的家人來寢室幫忙收拾東西,我一個人感覺很凄涼。在學校要求離校的最后一天——7月14日,我把自己的東西搬了一部分到教學樓里的頂樓藏著,一部分委托司機替我帶回街上一個熟人家,然后自己在縣城晃悠了兩天才回去。回家后我很傷心,母親說本來要來學校的,但父親不允許?;叵氲竭@些我眼角已經濕潤,母親對我是很嚴厲的,但其實還是非常愛我的,上中學的時候我就明白這一點,那時就很怨我父親。高考成績下來,比較糟糕,最后去了二本——北京信息工程學院。不過北京的新生活等待著我,我還是很期待。

成年

從小到大,我只離開過鄰水縣兩次,一次是高一時候隨鄰班同學春游,去了大竹縣竹海。另一次是高二時參加物理競賽與物理老師一起去了成都的川大。所以,高考志愿我一所四川境內的學校都沒填報,一方面跟小時候想遠離家有關系(在家老挨打);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感覺到四川是一個講究吃喝玩樂的地方,日子過得很舒服安逸,如果現在不出去,將來恐怕再也沒有機會走出去了。

在縣城與5個同去北京的同學匯合后由一個北航的老校友帶領,懷揣著期待和夢想,到了北京。北信很小,甚至比我的中學還小,一度很失落。以前在中學我都是在跟別人討論問題中學習,基本都是別人來問我,我自己的自我驅動能力很差,而在這里的學習和中學完全不一樣,大家都自己管自己,幾乎不交流學習問題,上自習也是單獨行動。于是我就跟玩游戲的一幫人混在了一起,Quake2伴隨我度過了很多日日夜夜??梢哉f大學四年我的學業方面幾乎沒什么進展,倒是在生活中經歷了一些事,讓自己的生活態度(原則)趨于明確:

不以惡意揣測別人,不因別人的行為懲罰自己。

這個思考,最早要追溯到初中發生的一件事。某天,我在外婆家(與舅舅家相鄰)打算下午返回,計劃路過姨媽家留宿一晚。舅舅非要留我住一晚(那時舅舅和姨媽家有些別扭)。而我不想留下來,磨到天色漸暗,舅舅很生氣,就說,那好吧,既然你實在要走,那就給你個火把照著走路好回家(舅舅家在山上,姨媽家在山腳,我家在壩下,來往都是幾十里地步行)。我當時心里有些不大痛快:明明我可以去姨媽家,為何非說要帶火把,還不是因你們兩家的矛盾把我夾在中間嘛。下了山,到了姨媽家,我就把這事給說了。當時表姐(姨媽的女兒)就隨口說了一句:“也許舅舅只是希望你留下來,并沒有別的意思吧?!迸d許這只是她很隨意的一句話,但在我聽來卻有很大的震動。這樣想,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正好是從姨媽家的人口中說出來,對我很有觸動。從此我就暗下決心不再以惡意去揣度別人。都快二十年過去了,表姐恐怕早忘記當初這句話了,但我卻記憶猶新,這句話帶來的感悟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益頗多,不但因此和人少了很多誤會,更是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寬容別人,也讓自己對很多事看得開了。同樣,不因別人的行為懲罰自己,也是善待自己的一個好辦法。經常,我們可能因朋友或不相干的人的一些錯誤做法或言論而懊惱,讓自己很不開心,甚至耿耿于懷。但對方卻渾然不覺,甚至即使覺察到了也不以為然,這還沒算那些刻意而為的人。如此情景下讓自己不開心,除了傷害自己外,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呢,看開些,不要苛求別人都和自己保持一致,更不要奢望別人能懂得欣賞自己。一個人,多些自立,不是因了別人的看法而活著,這樣才活得精彩。

學習與工作

一如石康一部小說名一樣,晃晃悠悠的,我就到了畢業關口。這時候,為了生計的緣故,搞了些Power Builder Oracle數據庫的開發,做做兼職,也為自己找工作儲備點技能。后來工作落到了郵電數據網絡中心,很快該中心更名為中國電信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國企性質的企業。我被分配到軟件開發部門,這里北郵和工大的人占了主流。因為開發中使用到了Pro*c和Oracle,我也由此和Oracle結下了緣分。在一位同事的推薦下我上了ITPUB論壇,正是這個論壇,幫助我走進了DBA這個圈子。那時候大家都不太懂數據庫,于是我就多學習了一些SQL優化的技能來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更多地投入精力到研究數據庫優化中。那時每天除了早上從住處到公司路上這20 分鐘可見天日之外,幾乎都是在工作或者泡在論壇上。因為論壇讓我找回了中學階段那種討論學習的氛圍,我也很愿意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我不再孤獨。

2001年,互聯網蓬勃發展,我們也在論壇里的學習交流中成長。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我越來越感覺到現有工作環境能提供的空間非常有限,想到了離職。一生出這個念頭,我愈發覺得在公司待著渾身不自在,于是就提出了離職。部門負責人希望我留下來,我問了一句話:你覺得我在這里未來兩年內有多少機會可以向上走?他想了一小會兒,告訴我,沒有。因為機會基本都被北郵和工大的人拿去了。于是他也沒再繼續挽留,很快我也就離開了。這時我想物色一個專門的DBA的工作,因為越來越覺得Oracle數據庫博大精深,需要我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只有一年多的工作經驗,且無專職經驗,很難深入鉆研。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Lecco,一家香港公司。主要是技術負責人在網上看見了我對他們產品的評論,然后有過幾次E-mail溝通,在北京面談之后約了2002年底去珠海,Lecco將在那里成立一個小研發中心。

談好后8月份我就回家待了一個月,9月份到深圳一個同學處住著,每天都上論壇,學習、指導別人解決問題。其實我沒有什么測試和練習環境,就是通過指導別人來輔助完成自己的技術判斷和操作演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技術板塊我發帖、回帖總數達到15000。也就是這個原因,那時瀏覽過所有技術相關的帖子,對大家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有印象。11月份到了珠海,工作幾乎都是與DB優化相關的內容,感謝Lecco給了我很多自由的時間去探索技術問題。那時對于技術的癡迷到了什么程度呢,每天只要一有空我腦子里想的幾乎都是技術問題。記得有次在網上看到一個人的疑問,到了家躺在床上我還在想,快零點了我終于想通了,這時有一種需要與人分享的沖動,于是我跑到外面的網吧暢快淋漓地將思路寫了下來并發在論壇上,然后心滿意足地回去睡覺了。當然,這段時間也因為生活的單調,使得我必須找自己感興趣且使自己能成長的事情去做。學習技術同時滿足了這兩個需求。

有朋友問我一個人在珠海是否感覺孤苦伶仃,實際倒沒這么糟糕。因為從中學在外念書開始,我都是獨立解決自己的事情。母親不是一個能很好地表達關愛的人,也不善于溝通,所以我的思想變化基本都來自自己身處的朋友圈子以及自己的思考。雖然父親1993年就回家了,但在家庭經濟方面并未承擔其應有的責任,所以我上大學幾年是有負債的。后來有段時間,周末去廣州做一些Oracle方面的技術培訓,那段時間每周五下班坐車去廣州,上課完畢坐車趕回珠海時一般都是周日晚上10點,很疲憊。在終于將家里債務解決掉的那個月,我心里的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后來因為公司產品的市場方向與香港同事的理念之間不一致,他們不懂大陸的環境,我們想一起開發大陸市場得不到支持,漸漸地彼此都覺得合作下去沒盼頭,于是我在2003年底離開珠?;亓吮本?。

在北京的幾個月,是我技術成長的黃金時期,那時我跟蓋國強(Eygle)和葉梁(Coolyl)合租在一起,共同的技術愛好讓我們彼此加速成長。我平日里也靠著做一些技術培訓和替別人現場解決問題謀生,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當時曾經想招人一起成立公司做技術服務,可惜其他人工作環境太優越不愿意出來,也就作罷。其實看看Eygle的恩墨科技的2010年,做得有模有樣;當時我若能堅持下來或許是另一番光景。記得是在2004年3月,突然接到魯國良的電話,讓我去杭州阿里巴巴看看。我與他也是網上認識,在杭州見過一面,技術上是惺惺相惜。盛情難卻,就到了杭州。因為以前在國企呆過,這一行的經歷讓我印象深刻——阿里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于是我決定離開北京到杭州。不久之后的3月16號,我就到阿里巴巴報到了。

從來沒有專職做過DBA,卻以圈內知名DBA的身份進入了這家公司,我的運氣很好。這幾年借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設備從PC Server到高端小型機、存儲,再回歸PC Server,數據庫從Oracle到MySQL,公司技術架構也不斷演進,我本人對數據庫、操作系統、主機、存儲都有涉獵。有段時間我跟陳吉平(piner)合租在一起,我們倆探討技術問題非常狂熱。那個時期,包括和魯國良、汪海等人,我們碰到一起必然是持續的技術爭論。還記得有次在上海和諸超、陳智生等人吃飯,談技術足足談了5個小時,直到老板關門,有些在座的其他朋友估計都郁悶壞了。這幾年里我的知識和技能飛速增長,同時也贏得了公司的認可。隨著阿里巴巴集團的DBA數量從2004年的幾個人到2009年底的70多人,我的角色從開發DBA到數據架構師,從產品DBA到系統架構師一路演變。

2010年我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變化,就是切入到數據倉庫領域,對分布式存儲和計算有了研究。同時還帶了安全產品相關的團隊。接手到兩支團隊,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因為過去帶數據庫團隊的時候是我自己一手從頭做起的,人和事都按計劃走得穩健,團隊里成長了一批優秀的技術骨干(像張瑞、簡朝陽、童家旺、陳棟、羅春等),根本不用我操太多心,每年只要想想幾件要做的重要事情就可以了。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大家的風格差異比較大,團隊也不那么穩定(核心骨干手里有幾家薪資翻倍的Offer),技術和業務目標都有待梳理。但好在大家對我也有期望,希望能一起真正做成些事情。這一年走下來,團隊規模翻番,這帶來了管理的壓力,于是火線提拔一些骨干,經過磨合,到了年底,整體狀態不錯。雖然面對2011年我們想要做的事情,團隊能力還有欠缺,但是我已經可以比較放心地按照計劃一步步達成目標了。

一路走來,越來越感覺到心態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我們是否有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其他人以及他們的意見,我們是否能包容其他人,是決定我們個人能走到什么高度的重要因素。

除了我們自身外,我們還需要去把握技術大趨勢、公司發展的大趨勢,適時地做好準備,迎接變化。因為我們自身的提高最終是需要在公司體現出具體價值的,這樣公司才能給予我們相應的回報。有些技術人員很偏執,事情越做越偏離公司的需要,這是很危險的。也許當初自己做的事情是公司的核心優勢,后來卻成了公司的核心障礙。所以如何順應變遷,如何將小我融于外界的大我,是一個自我認識和蛻變的過程。伴隨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影響到更多的人,集結眾人的力量,才能解決更大的問題,體現更大的價值,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

其實從2007年開始,我已經深感自己成長的瓶頸,一方面要尋求自己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在加緊培養接班人。在公司內部協助推行了幾件事情:水平分庫解決方案,Oracle redo log解析的同步方案,廉價存儲的搭建方案。其實這些成不成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我們去挑戰了自己的天花板,做了一些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情。也很高興看到一些團隊成員的變化:簡朝陽是2006年的本科畢業生,3年時間就贏得了信任,還出版了一本受讀者歡迎的數據庫好書;張瑞2005年年初來公司的時候底子很弱,到2009年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的技術博客也日益有看頭;陳棟也挑起了帶團隊的大梁。正因為這些骨干成員的成長,2009年7月我離開B2B到支付寶的時候,只是在周五晚上跟大家吃飯時宣布了這個決定,周一就到了支付寶,沒有任何工作的交接,團隊就平穩過渡了。與團隊骨干成員水乳交融的這種工作狀態,讓我日子過得很舒適,但我是一個害怕沉溺于舒適區的人,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就這么進入平穩期了?這也是我離開B2B的根本原因。換個新的環境或者領域,多一些嘗試,人生就是要多體驗。

到了支付寶的新環境,帶著陌生的隊伍,更需要調整好心態,不能拿過去的人來對比現在的人。因為,無論團隊有著什么樣的問題,現在都是我的問題。我必須去幫助骨干成員成長,而骨干成員能去影響團隊的其他成員。除了解決業務的問題,我還需要關注大家的技術目標——數據倉庫從Oracle RAC到greenplum,再到hadoop hive,以及自行研發細分領域的分布式存儲和計算以解決特定的問題。既要解決公司的問題,也要解決團隊成員的技能提高問題。

體驗與感悟

其實不論做什么,大家的心路歷程都有很相似的地方。但只看別人講,沒這個經歷,卻只能是似乎明白道理而無法執行,這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原因。我也試圖整理一些體驗或者感悟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鳴。

個人能力成長三階段

(1)學習,學以致用。

(2)勇氣與責任,突破自我。

(3)眼光和判斷,影響他人突破自我。

學習,學以致用,不斷反復,量變帶來的質變會讓自己感受到不斷的提高。雖然這個時期也有平臺期,但在這個時期堅持就是勝利。到了某一個階段,尤其在一個平臺期待久了之后,受現實及自我的慣性約束,自己可能給自己裝了一個天花板,很難突破這個頂了。這個時候再采用原來的方法,發現可能長達三年五年(這個時間因人而異)自己都沒有因量而發生質的變化,于是接受現實。這個時期如果有勇氣承擔責任,挑戰自我,會突破自己以為的天花板,給予自己信心。當你有所突破,贏得信心,相信自己之后,要繼續向上,發現你必須帶動其他人與你一起前進,否則一個人無法做那么多事。但其他人也有瓶頸和平臺,他們如果長久地停留在平臺期,你也就無法達到更高的目標。于是得在正確判斷當前團隊的能力基礎上,找準方向和目標,影響其他人勇于承擔責任,突破自我。由此進入不斷反復的良性循環,直到公司所處行業發展到成熟期,那就是整個公司需要突破了。

胸懷、包容,是自我成長過程中能影響和帶動他人的最根本因素,寬廣的胸懷既能接納他人,也能成就自己。學會包容本質上是一種小我到大我的過程。

寬容

寬容是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陌生人之間相處愉快的基礎。其實離我們越近的人,我們對其要求往往越低;但因為太近而放大了某些局部,讓我們反而更苛求。我對寬容有這樣幾個理解。

(1)不理解不寬容。

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出鏡率最高的婆媳矛盾就是最簡單的不理解不寬容產生的后果。

(2)理解而寬容。

夫妻之間要和諧相處,保持家庭愉快,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寬容。

(3)不理解也寬容。

于朋友之間,我們通常發現,只要是朋友,就算不認同,但也比較寬容。

(4)當寬容則寬容。

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當寬容的時候要寬容,不該寬容的時候則該嚴厲,獎懲分明,進退有度。寬容最重要的是能調整自己的心情,又要警惕這可能是對別人的放縱。若能在生活中的任何場合做到當寬容則寬容,那是一種境界。

團隊的成長是管理者最大的成功

團隊只有不斷地在專業領域的深度和廣度拓展,才能在規模不斷擴展的情況下讓大家擁有激情、充滿希望。團隊的脊梁,必須承擔著團隊發展的責任,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同時教會別人,否則就無形中抑制了后來者的空間,人才梯隊發展受阻。團隊成長空間,實質上是公司發展空間的反映,或超前或滯后,但長期來看是協調的。團隊能與公司共發展,個人能與團隊共進步實在是幸事。保持思考,嘗試新東西,能帶來團隊技術氛圍的活躍。要通過努力,拿到階段性的結果,給自己及團隊增強信心。主管應保持鼓勵員工承擔風險、嘗試創新并提供相應的支持。

持續地保持不斷嘗試和進取的心態,團隊的專業序列才能健康成長,否則高層級專業人才無法往上走,無形中阻礙了后來者前進的道路,久而久之團隊會失去活力。

周期性地審視自己及團隊,是否一直在重復過去的工作并且效率無明顯改進,是否沒有新的內容納入。若沒有變化可擁抱,要創造變化去擁抱。

管理者的成長是團隊最大的幸運

前面我們主要講管理者如何帶動團隊成長,但是隨著團隊能力的提高,管理者可能成為瓶頸,這個時候就麻煩了。要么大家都很憋屈、逐漸失去動力,要么就是有瓶頸的人得離開了。其實像上海某游戲公司就有這樣的問題。管理者自身的問題,使得團隊成長沒有體系、難以形成合力,做事情不容易。試圖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拿錢去砸,但是砸進來又留不住人,因為做事情難啊。所以他們往往用翻番的薪水才能挖走我們這邊不太得志的同學,而這些同學去了也難以做成事情。因為我們這邊最強的是團隊整體能力,而不是某個人。要培養某個角色的人也不是困難的事情,所以人走了對我們也不是致命的傷害。這種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團隊負責人能保持進取的心態并不斷往前走,是團隊的幸運。

做事方法

現在我也有一些自己做事的方法和標準,盡量理清個人、團隊、公司的利益關系,使得我們做的事情在這三個方向上都是正向貢獻的,這樣才可持續。判斷事情的標準則很簡單,問三個問題:客戶是誰?問題是什么?價值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的人做很多事情,很辛苦很累,做完卻沒有人認可,關鍵就是我們沒找準客戶。也有很多技術人員天生只為解決問題存在,卻忽略了解決問題給公司帶來的價值是什么。

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必須關注過程、關注人,沒有良好的過程和人的成長,結果是不可持續的。有的人只強調結果,也許可以在短期呈現出一個漂亮的結果,然后晉升甚至調走,接手的人就痛苦了,這也是我們常見的現象。但若大家想要在一個方向干成大事,就不能這樣做。要干成大事,必須長短目標結合。短期目標給公司帶來直觀的業績,也給團隊帶來成就感,可以持續地做下去。但短期目標要符合長期方向,這樣我們積累幾年才有成果。同時在短期目標中,也需要有所抉擇,對于客戶最痛的事情,我們集中兵力快速解決,這樣在價值感上才能有所增加。當然若我們常年在解決客戶最痛的問題,只能說明我們缺乏規劃,與魏文王問扁鵲三兄弟誰醫術高明的情況一樣。但是把握這種平衡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做事情最難的就是平衡,如果目標方向單一,再難,做起來也會比較順利。

工作了這些年,我其實也沒想好自己40歲時的歸屬在哪里,到底做什么。但我也會盡量總結自己的一些方法,因為要帶人做事,必須有一個簡單可傳遞的方法。這可能是做事方式,可能是思維方式。讓我們厘清價值,有效協作,能思辨地執行,這才是能自我完善的有戰斗力的團隊。所謂文化、價值觀,不就是融合在這些事情之中嗎?

(馮春培是Oracle的第100位ACE,圖為2007年Oracle OpenWorld大會上,其接受頒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同心县| 安平县| 衡南县| 临沭县| 兴文县| 寿阳县| 缙云县| 安岳县| 沐川县| 萨迦县| 南郑县| 许昌市| 萍乡市| 德保县| 宜川县| 额敏县| 大兴区| 东城区| 千阳县| 鹤壁市| 庆云县| 鲁山县| 抚顺市| 尼勒克县| 怀安县| 开江县| 滨州市| 佳木斯市| 万荣县| 华阴市| 万年县| 甘谷县| 新昌县| 太保市| 义马市| 太白县| 时尚| 渝北区| 盐山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