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通信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電信主管部門之間協調電信事務方面的一個國際組織,成立于1865年5月17日。當時有20個國家的代表在巴黎簽訂了一個“國際電信公約”。1906年有27個國家代表在柏林簽訂了一個“國際無線電報公約”。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電話咨詢委員會。1925年成立了國際電報咨詢委員會。1927年在華盛頓成立了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1932年7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馬德里開會,決定把上述兩個公約合并為一個“國際電信公約”,并將電報、電話、無線電咨詢委員會改為“國際電信聯盟”,此名一直沿用至現在。

ITU總部設在日內瓦,使用六種正式語言,即中、法、英、西、俄、阿拉伯文,出版正式文件,工作語言為英、法、西三種。ITU是聯合國的15個專門機構之一,但在法律上不是聯合國附屬機構,它的決議和活動不需要聯合國批準,但每年要向聯合國提出工作報告,聯合國辦理電信業務的部門可以顧問身份參加ITU的一切大會。

ITU的宗旨是維持和擴大國際合作,以改進和合理使用電信資源;促進技術設施的發展及其有效地運用,以提高電信業務的效率,擴大技術設施的用途,并盡量使公眾普遍利用;協調各國行動,以達到上述目的。

ITU的機構原組織有全權代表會、行政大會、行政理事會和四個常設機構:總秘書處,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國際無線電咨詢委員會(CCIR),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CCITT和CCIR在ITU常設機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新技術、新業務不斷涌現,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已不再有明顯的界限。1993年3月1日ITU進行了改革,對原有的三個機構CCITT、CCIR、IFRB進行了改組,取而代之的是電信標準部門(TSS,即ITU-T)、無線電通信部門(RS,即ITU-R)和電信發展部門(TDS,即ITU-D)。

目前無線電通信部(ITU-R)設有7個研究組:SG1,頻譜管理;SG3,無線電波傳播;SG4,固定衛星業務;SG6,廣播業務;SG7,科學業務;SG8,移動;無線電測定;業余和相關衛星業務;SG9,固定業務。

1.4.2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2002年12月18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在北京正式成立,其前身是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CWTS)。它的主要任務是為了更好地開展通信標準研究工作,把通信運營企業、制造企業、研究單位、大學等關心標準的企事業單位組織起來,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標準,進行標準的協調、把關,把高技術、高水平、高質量的標準推薦給政府,把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推向世界,支撐我國的通信產業,為世界通信做出貢獻。

CCSA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宣傳國家標準化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向主管部門反映會員單位對通信標準工作的意見和要求,促進主管部門與會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開展通信標準體系研究和技術調查,提出制定、修訂通信標準項目建議;組織會員參與標準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見、協調、審查、標準符合性試驗和互連互通試驗等標準研究活動;組織開展通信技術標準的宣講、咨詢、服務及培訓,推動通信標準的實施;組織國內外通信技術研討、合作與交流活動,收集、整理國內外通信標準和標準信息資料,支撐通信標準研究活動;承擔主管部門、會員單位或其他社會團體委托的與通信標準化有關的工作。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技術工作委員會由以下部門構成:TC1,IP與多媒體;TC2,移動互聯網應用協議;TC3,網絡與交換;TC4,通信電源;TC5,無線通信;TC6,傳送網與接入網;TC7,網絡管理;TC8,網絡與信息安全;TC9,電磁環境與安全防護。

1.4.3 歐洲電信標準協會

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dandardsInstitute)是歐洲地區性標準化組織,創建于1988年。

它為貫徹歐洲郵電管理委員會(CEPT)和歐共體委員會(CEC)確定的電信政策,滿足市場各方面及管制部門的標準化需求,實現開放、統一、競爭的歐洲電信市場而及時制定高質量的電信標準,以促進歐洲電信基礎設施的融合;確保歐洲各電信網間互通;確保未來電信業務的統一;實現終端設備的相互兼容;實現電信產品的競爭和自由流通;為開放和建立新的泛歐電信網絡和業務提供技術基礎;并為世界電信標準的制定做出貢獻。

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的技術大會每年不定期召開,決定成立技術委員會、確定技術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研究分類計劃、進度,通過新標準、停止使用老標準、確定過渡期,建立特殊委員會,通過成果等。技術大會下設若干個技術委員會,各委員會下設課題組,主要工作是對技術標準、技術報告開展研究。秘書處協助技術大會做標準協調工作,包括進行歐洲以外國家和標準化組織的協調,編輯、出版、發行技術文件,與其他組織交換資料等。還有一些特殊委員會,如戰略咨詢委員會,負責組織召開用戶會議、確定網間接口等;知識產權委員會,負責知識產權的鑒定、裁決等;顧問委員會,決定項目研究的先后次序等。

ETSI與ITU相比具有許多特點。首先,具有很大的公眾性和開放性,主管部門、用戶、運營者、研究單位都可以平等地發表意見。另外,根據市場敏感度、市場和用戶的需求制定標準,用標準來定義產品,指導生產。針對性和時效性強,也是ETSI與ITU的不同之處。ITU為了協調各國,在制定標準時,常常留有許多任選項,以便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選擇,但給設備的統一和互通造成麻煩。而ETSI針對歐洲市場和世界市場的情況,將一些指標深入細化。

ETSI的標準制定工作是開放式的。標準的立題是由ETSI的成員通過技術委員會提出的,經技術大會批準后列入ETSI的工作計劃,由各技術委員會承擔標準的研究工作。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標準草案,經秘書處匯總發往成員國的標準化組織征詢意見,返回意見后,再修改匯總,在成員國單位進行投票。贊成票超過70%以上的可以成為正式ETSI標準,否則可成為臨時標準或其他技術文件。

由于ETSI對一些重要課題采取聘請專家集中進行研究的方式,使得標準的制定程序加快。例如,GSM就是采用專家組的方式進行研究的,因此比ITU超前,并對ITU標準的制定工作產生促進作用。

1.4.4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是積極倡導UMTS為主的第三代標準化組織。歐洲ETSI、美國T1、日本TTC、ARIB和韓國TTA以及我國CCSA都作為組織伙伴(OP)積極參與了3GPP的各項活動,其具體組織結構、工作方法和技術規劃版本劃分見第2章相關內容。

1.4.5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2組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2組(3GPP2,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成立于1999年1月,由美國TIA、日本的ARIB、日本的TTC、韓國的TTA四個標準化組織發起,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CWTS)(即現在的CCSA)于1999年6月在韓國正式簽字加入3GPP2,成為這個當前主要負責第三代移動通信cdma2000技術的標準組織的伙伴。此外,CDMA發展組織(CDG)、IPv6論壇作為3GPP2的市場合作伙伴,給3GPP2提供一些市場化的建議,并對3GPP2中的一些新項目提出市場需求,如業務和功能需求等。

3GPP2的主要工作是制定以ANSI-41核心網為基礎,cdma2000為無線接口的移動通信技術規范。3GPP2下設4個技術規范工作組,接入網接口(Access Network Interfaces)工作組(TSG-A)、cdma2000工作組(TSG-C)、業務和系統方面(Services and Systems Aspects)工作組(TSG-S)、核心網(Core Network)工作組(TSG-X)。這些工作組向項目指導委員會(SC)報告本工作組的工作進展情況。SC負責管理項目的進展情況,并進行一些協調管理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甘南县| 吉木萨尔县| 五大连池市| 衡南县| 清远市| 靖西县| 奉贤区| 遂溪县| 寿光市| 阿荣旗| 玉屏| 兰州市| 巴南区| 通许县| 高碑店市| 巴彦淖尔市| 仙居县| 关岭| 六安市| 汽车| 祁东县| 崇州市| 洞口县| 庄浪县| 金华市| 若尔盖县| 长治县| 陆河县| 恭城| 鲁山县| 连州市| 云南省| 扎赉特旗| 莲花县| 兴安县| 谢通门县| 丽江市| 探索| 通辽市|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