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GNOME和KDE桌面管理器

目前,Linux/UNIX操作系統上較為流行的圖形操作環境有GNOME和KDE。兩者從出現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功能強大、性能穩定的桌面管理器。Red Hat和Ximian全程支持GNOME項目,SuSE也在KDE上做了大量工作。

對于大多數的普通用戶而言,都習慣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這是因為Windows操作系統提供了讓用戶操作方便的圖形界面,而為了方便用戶操作,Linux也開發了圖形化的GNOME和KDE桌面管理器。

在介紹GNOME和KDE之前,有必要先來介紹UNIX/Linux的圖形界面基礎X Window。X Window從邏輯上分為3層。

● X Server(X服務器)

位于最低層,其主要處理輸入/輸出信息并維護相關資源,X Server接受來自鍵盤、鼠標的操作并將操作交給X Client(X客戶端)作出反饋,由X Client作出的反饋信息也由X Server來負責輸出。

● X Client(X客戶端)

位于最外層,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GUI界面,負責與用戶的直接交互(KDE、Gnome都是一個X Client)。

● X Protocol(X通信協議)

用于X Server與X Client之間的銜接,充當這兩者的溝通管道,如圖1-40所示。

圖1-40 X Window架構

下面將分別介紹GNOME和KDE桌面環境。

1.7.1 GNOME桌面環境

雖然Linux的桌面環境與Windows的桌面環境有所不同,但圖形化界面的操作都比較類似,如圖1-41所示的就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啟動后的默認桌面,為典型的GNOME桌面環境。

圖1-41 GNOME桌面環境

1. 使用GNOME桌面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默認配置下的GNOME桌面主要包括3個部分:桌面快捷方式、面板圖標及應用程序。

(1)桌面快捷方式

進入桌面,在桌面上有3個圖標,分別是計算機(相當于Windows操作系統下的“我的電腦”)、root的主文件夾(相當于Windows操作系統下的“我的文檔”,以root用戶身份登錄將出現此圖標,而以其他用戶登錄則是“用戶名的文件夾”圖標)及回收站,如圖1-42所示。

圖1-42 GNOME桌面快捷方式

(2)面板

在桌面上,有兩個面板分別位于桌面的上下方。上面板包括了程序菜單、程序啟動器(默認只有一個Web瀏覽器)及用于通知警告信息的通知區域(包括有時間顯示、音量調節和鍵盤切換等),如圖1-43所示。

圖1-43 桌面的上面板

下面板包括了一個顯示桌面圖標、4個桌面切換器及回收站圖標,其中任務欄位于顯示桌面圖標與4個桌面切換器之間,所有正在執行的程序都會在這里顯示,如圖1-44所示。

圖1-44 桌面的下面板

(3)程序菜單

與Windows操作系統的“開始”菜單類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操作系統中的很多應用程序也都可以通過程序菜單來啟動。

● “應用程序”菜單

默認安裝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操作系統,其“應用程序”菜單中包括了Internet、圖像、影音、系統工具等幾部分,如圖1-45所示。

圖1-45 “應用程序”菜單

● “位置”菜單

位于上面板中的“位置”菜單,為用戶提供快速訪問主文件夾、桌面、計算機、其他網絡服務器,以及最近的文檔的方法,如圖1-46所示。

圖1-46 “位置”菜單

● “系統”菜單

位于上面板中的“系統”菜單,包含了首選項(類似于Windows操作系統下的“控制面板”)、管理(設備和硬件管理)、文檔(幫助信息)、注銷及掛起等菜單項,如圖1-47所示。

圖1-47 “系統”菜單

2. Nautilus文件管理器簡介

Nautilus圖形化工具作為GNOME的文件管理器。與Windows中的資源管理器類似,Nautilus文件管理器可以幫助用戶高效地查看文件夾,管理用戶文件(包括復制、剪切、刪除、發送到等操作),根據文件類型使用正確的應用程序打開文件,同時,還可以顯示網頁、訪問網絡資源(如FTP,samba,NFS)。

Nautilus文件管理器具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為Spatial模式,另一種為瀏覽模式。其中Spatial模式因其操作方便而被作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操作系統中Nautilus的默認工作模式。

(1)Spatial模式

在一般操作系統中,當用戶雙擊文件夾時,會在原本打開的窗口中展示該文件夾中的內容。而在Linux操作系統中,使用GNOME桌面的Nautilus文件管理器的Spatial模式來管理文件夾,則是在用戶每次雙擊時都會彈出另一新窗口,該文件夾的內容將會在此窗口中顯示。不過很多初用者不習慣Spatial模式,其實這種模式在原理上是較為合理的,如圖1-48所示。

圖1-48 Spatial工作模式

提示 如果要在Spatial模式中使用瀏覽模式打開文件,只需右擊某個文件夾,選擇“瀏覽文件夾”菜單命令即可以瀏覽模式打開。

(2)瀏覽模式

瀏覽模式是Nautilus所支持的另一種模式。在瀏覽模式下,窗口分為兩部分,左邊部分將顯示文件夾樹信息,右邊部分將顯示所選擇的文件夾內容,如圖1-49所示。雙擊文件夾時,資料夾中的內容會在原本的窗口顯示。如果要使新窗口以瀏覽模式工作,只需右擊資料夾,并選擇“瀏覽文件夾”(Browse Folder)選項即可。

圖1-49 Nautilus的文件瀏覽器模式

知識點Nautilus的瀏覽模式和Spatial模式(為Nautilus默認模式)都沒有地址欄,如果需要顯現地址欄,則按下“Ctrl+L”組合鍵或單擊地址位置按鈕前的切換按鈕即可。

(3)改變默認的瀏覽模式的方法。

改變默認的瀏覽模式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方法1在安裝有“配置編輯器”的情況下,單擊“應用程序”→“系統工具”→“配置編輯器”菜單命令,設置“/apps/nautilus/preferences/always_use_browser”項為“True”即可,如圖1-50所示。

方法2適用于計算機中沒有安裝“配置編輯器”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只需要在命令行窗口輸入以下指令進行設置。

[root@localhost ~]#gconftool-2-t bool -s /apps/nautilus/preferences/always_use_browser true

同樣可以達到改變默認配置的目的。

(4)如何創建文件或文件夾

在Windows中新建文件或文件夾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同樣在Nautilus文件管理器中創建新文件也十分簡單。如果需要在用戶的主文件夾中創建一個新文件,可以執行如下操作。

圖1-50 改變Nautilus的默認工作模式

第1步,打開root窗口。

打開root窗口的方法有兩種。

方法1單擊“位置”→“主文件夾”菜單命令,打開Nautilus文件管理器,如圖1-51所示。

圖1-51 單擊“主文件夾”菜單

方法2在桌面上右擊“root的主文件夾”圖標并選擇“打開”菜單命令,如圖1-52所示。

圖1-52 右擊“root的主文件夾”圖標

第2步,單擊“文件”→“創建文檔”→“空文件”菜單命令,即可在用戶home目錄中創建一個空文件,如圖1-53所示。

圖1-53 Nautilus下創建文件

至此,已經完成了在home目錄中創建新文件的操作,創建目錄的操作與此類似,按照上述方法創建即可,只是創建的不是文件而是文件夾。

(5)如何打開文件

在Nautilus文件管理器中,可以通過雙擊指定文件圖標以相應的程序來打開文件,也可以選中該文件并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使用其他程序打開”菜單命令,如圖1-54所示。

圖1-54 使用相應的程序打開文件

3. 配置GNOME首選項

GNOME提供了強大的定制功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制一個符合自己操作習慣的GNOME桌面環境。

(1)桌面首選項

GNOME中的“桌面首選項”與Windows下的“控制面板”類似。可以單擊“系統”→“桌面首選項”菜單命令,訪問當中所指定的某個配置項目,如圖1-55所示。

圖1-55 GNOME中的“桌面首選項”

提示 可以通過在終端窗口輸入“gnome-control-center”命令來打開“桌面首選項”。

(2)配置面板

GNOME有上、下兩部分面板,其中上面板中有各種應用程序和其他小工具的快捷方式,用戶為了方便自己的操作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添加、刪除。

● 添加應用程序和其他快捷方式

想要在面板中顯示更多的應用程序和其他快捷方式,則只需在空白處單擊鼠標右鍵,選擇“添加到面板”菜單命令,顯示項目添加窗口,然后根據自己對應用程序和其他快捷方式的需要添加即可,如圖1-56所示。

圖1-56 添加快捷方式到面板

● 調整面板上的各種快捷方式

如果對上面板所顯示的各種程序菜單的菜單子項不滿意,可以調整面板上各種快捷方式的屬性。在相應的圖標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編輯菜單”項就可以對其進行設置,如圖1-57所示。

圖1-57 調整面板上的各種快捷方式

除此之外,還可以調整面板上各種快捷方式的屬性。在相應的圖標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菜單項,彈出“啟動器屬性”對話框,如圖1-58所示。

圖1-58 “啟動器屬性”對話框

● 刪除面板上的各種快捷方式

除了可以對面板上的各種快捷方式進行添加操作外,還可以對其進行刪除操作。要刪除面板上多余的快捷方式,只需在相應圖標上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刪除”項即可。

(3)調整參數

Linux下的GConf-Editor是GNOME 2.0桌面系統的一個應用程序參數配置系統。該系統與Windows中的注冊表類似,可以通過該系統集中存儲和管理各種應用程序的配置參數,方便管理員對系統的管理,如圖1-59所示。

圖1-59 GConf-Editor工具

提示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默認沒有安裝GConf-Editor組件,只提供了一個命令行工具gconftool2。如果要使用圖形界面的GConf-Editor,則需借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裝光盤進行手動安裝,執行如下命令完成安裝。

        [root@localhost Server]# rpm -ivh gconf-editor-2.16.0-3.el5.i386.rpm
        warning: gconf-editor-2.16.0-3.el5.i386.rpm: Header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37017186
        Preparing...              ###########################################[100%]
          1:gconf-editor                ########################################### [100%]
        [root@localhost Server]#

4. 退出GNOME

在Linux的GNOME中可直接執行“系統”→“注銷”命令來注銷當前用戶。如果要徹底退出GNOME環境,則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完成。

(1)通過改變運行級別來實現

Linux內置了0~6 幾個運行級別(Runlevel),每個級別代表不同的功能效果,可以在/etc/inittab文件中對默認的運行級別進行設置,其功能級別如表1-4所示。

表1-4 各個運行級別及其功能

(2)通過退出X Window來實現

在GNOME環境中同時按下Ctrl+Alt+Backspace組合鍵,就可以退出GNOME了。但如果系統默認是以圖形界面方式啟動的,則該操作只達到重新啟動X Window的效果。

1.7.2 KDE桌面環境

除GNOME外,KDE桌面環境是另外一個目前較為流行的Linux桌面環境。目前主流的Linux中,Ubuntu、Debian等都以KDE作為默認的桌面管理器。這些桌面管理器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操作方式,還提供了豐富的應用程序。

1. KDE桌面的安裝及使用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默認采用的是GNOME桌面管理器,沒有安裝KDE。如果要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使用KDE桌面環境,則需要對其進行安裝,下面將具體講解KDE桌面管理器的安裝。

(1)安裝KDE桌面

這里推薦在安裝系統時就安裝KDE,不推薦使用命令行安裝,用命令行安裝將會比較麻煩。因為KDE所包含的大量組件與其他庫文件之間存在依賴關系,比較容易發生錯誤。

如果在安裝系統安裝過程中,忘記安裝KDE桌面管理器,只需要對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進行如下的設置就可以完成KDE的安裝。

第1步,在桌面選擇“應用程序”→“添加/刪除軟件”菜單命令,顯示如圖1-60所示的“軟件包管理者”窗口。

圖1-60 “軟件包管理者”窗口

第2步,添加光盤安裝源。在執行該操作前,需保證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裝光盤已經放到了光驅中,并且已將這個光驅加載到了/mnt/cdrom。如果加載到了其他位置,請在“位置”框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

第3步,加載好光驅后,在“軟件包管理者”窗口中單擊“編輯”→“軟件存儲庫”命令,顯示如圖1-61所示的“存儲庫管理工具”對話框。

圖1-61 “存儲庫管理工具”對話框

第4步,在“存儲庫管理工具”對話框中單擊“添加”按鈕,顯示“添加新的存儲庫”對話框,并按照以下方法進行配置,然后單擊“確定”按鈕,如圖1-62所示。

圖1-62 “添加新的存儲庫”對話框

        名稱: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名稱任意)
        描述:安裝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位置:file:///mnt/cdrom/Server

第5步,完成配置后,重新打開“軟件包管理者”窗口,切換到“瀏覽”選項卡,就可以看到如圖1-63所示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光盤上的軟件包了。選擇“桌面環境”項,然后選中右側的“KDE(K桌面環境)”復選框,最后單擊“應用”按鈕。這樣KDE就會被安裝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了。

圖1-63 安裝KDE桌面環境

(2)KDE桌面的啟用

第1步,KDE桌面管理器安裝成功后,在原有桌面單擊“系統”→“注銷”菜單按鈕,將顯示詢問是否注銷的對話框,單擊“注銷”按鈕,如圖1-64所示。執行后返回到登錄窗口。

圖1-64 注銷原桌面環境

第2步,在登錄窗口中單擊“會話”項,顯示“會話”對話框,再選擇“KDE”單選按鈕,最后單擊“更改會話”按鈕,如圖1-65所示。再次登錄系統,將會出現KDE桌面。

圖1-65 選用KDE桌面管理器

(3)KDE桌面簡介

進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默認配置下的KDE桌面管理環境后,可以看到桌面上有面板圖標、開始菜單及桌面本身3部分,如圖1-66所示。

圖1-66 KDE桌面

● 面板

與GNOME桌面不同,KDE桌面只有一個面板。該面板包括了開始菜單、程序啟動器、任務欄、剪貼板工具、鍵盤切換器和通知區域(包括時間顯示、音量調節和鍵盤切換等),如圖1-67所示。

圖1-67 KDE面板

● 開始菜單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KDE桌面上單擊左下方的“K Menu”圖標即可顯示開始菜單,如圖1-68所示。

圖1-68 K Menu

由此圖可以看出,該桌面管理器的內置應用程序與GNOME相比增加了很多。可以觀察到,該菜單包括“Administration(系統管理)”、“Documentation(文檔)”、“Internet(互聯網)”、“Multimedia(多媒體)”、“Settings(設置)”、“System(系統工具)”、“Utilities(工具)”、“Control Center(控制中心)”和“Find File/Folders(搜索)”等多個部分。

● KDE中的桌面切換器

與GNOME類似,KDE也有桌面切換器,只是表現形式有所差異,功能相同,用戶可以在4個桌面之間相互切換,如圖1-69所示。

圖1-69 KDE中的桌面切換器

2. 配置KDE桌面

KDE為調整桌面和系統的各種參數提供了豐富的選項,下面將具體講解如何進入KDE控制中心以及進入后如何配置。

單擊“K菜單”→“控制中心”菜單命令即可顯示如圖1-70所示的KDE控制中心。

圖1-70 KDE控制中心

下面將介紹KDE控制中心的主要配置選項,詳細情況如表1-5所示。

表1-5 KDE控制中心的主要配置選項

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

Konqueror是KDE中默認的文件管理器和Internet瀏覽器,主要用于文件管理、多媒體播放、圖像瀏覽和網頁瀏覽等。

圖1-71 “Internet和網絡”項

圖1-72 “桌面”項

(1)打開Konqueror管理器

打開Konqueror管理器,然后選擇“K菜單”→“Internet”→“Konqueror”菜單命令,如圖1-73所示。

圖1-73 打開Konqueror

此時將會打開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幫助文檔(Konqueror的默認打開),如果需要打開Konqueror的文件管理模式,則可以單擊工具欄的Home按鈕,如圖1-74所示。Konqueror文件管理模式下的操作與Windows下“我的電腦”的操作類似。

圖1-74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

(2)Konqueror管理器的使用

在熟悉了Konqueror管理器的基本打開操作之后,將會學習到Konqueror管理器的使用。

● 使用Konqueror管理器打開文件

在Konqueror中可以通過直接單擊某個程序(如單擊某個音樂,可以直接收聽;單擊PDF文件,可以直接查看)來實現打開。

● 使用Konqueror管理器實現文件屬性的查看和管理

如果要查看某文件或者文件夾的屬性,直接選中該文件或者文件夾然后單擊鼠標右鍵,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菜單項,即可顯示相應文件的屬性窗口,如圖1-75所示。

圖1-75 “屬性”菜單項

彈出“Linux的屬性-Kongueror”對話框,默認顯示“常規(G)”選項卡,在該選項卡下可以查看包括文件類型、位置、大小、修改日期和最后訪問日期等基本屬性,并可以對其進行重命名,如圖1-76所示。

圖1-76 查看文件屬性

在權限(P)選項卡下,可以根據不同的用戶身份設置不同的權限(可讀、可讀寫或者可執行),并可以重設文件的擁有者及其群組,如圖1-77所示。

圖1-77 設置文件存取權限

(3)使用豐富的右鍵菜單管理文件

Konqueror配置了豐富的右鍵菜單。利用右鍵菜單可以選擇“在新窗口中打開”、“在新建標簽頁中打開”選項,并可以進行復制、剪切和刪除等操作,同樣也可以選擇適合的程序來打開相應文件,如圖1-78所示。

圖1-78 Konqueror的右鍵菜單

4. Konqueror的配置

Konqueror是一個良好的文件管理、文件瀏覽及網頁瀏覽工具,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定義Konqueror的工作環境。

(1)Konqueror工具欄的配置

如果需要把Konqueror默認的工具欄調整成適合自己的,則可以直接選擇“設置”→“配置工具欄”菜單命令,顯示如圖1-79所示的“配置工具欄-Kongueror”窗口,該窗口中的信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圖1-79 “配置工具欄-Kongueror”窗口

(2)視圖模式的切換

Konqueror既可以是文件管理器,也可以是網頁瀏覽器。它不僅支持標簽式瀏覽,甚至可以作為一個開發平臺,內置了相應的配置文件,只需單擊鼠標即可非常方便地切換工作模式了。

注意 選擇“設置”→“裝入視圖配置文件”菜單命令(如圖1-80所示),顯示KDE開發、Midnight Commander(類似于Total Commander的左右分欄文件管理器)、Web瀏覽、文件管理器、標簽式瀏覽和簡單瀏覽6種視圖配置文件選擇。

圖1-80 進入多種視圖

(3)其他配置

在Konqueror中,專門提供了一個配置工具,該配置工具為Konqueror提供了細節調整功能(包括行為、外觀、文件關聯、Java和JavaScript、廣告過濾器、字體、cookie等)。可以通過在Konqueror中選擇“設置”→“配置Konqueror”菜單命令,來打開如圖1-81所示的配置工具。

圖1-81 對Konqueror進行細調

1.7.3 定制自己的桌面

不同的用戶對桌面環境的要求可能會有所不同,系統桌面只有具有較強的可定制性才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具有人性化設計的桌面管理,用戶不僅可以實時提升系統的性能,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定制個性化的桌面環境,使系統平臺更加適合自己。

1. 配置X windows

用戶都喜歡簡單、直觀的圖形操作界面,因此Linux能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與X Window是密不可分的。

X Window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的圖形界面系統,包括兩個部分:服務器端和客戶端。這兩部分與桌面管理器(KDE、GNOME)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Linux下的圖形界面操作環境。

(1)X Window的成長歷史

X Window(又稱為X),最早由MIT(麻省理工學院)于1984年開發。通過不斷發展與完善,X11R6版本最終于1987年9月推出。

由X11R6發展起來的XFree86是專門給Intel x86架構機器使用的X Window系統,早期Linux使用的X Window核心幾乎都是基于XFree86計劃提供的,其遵循GPL許可發布。XFree86于2004年發布的4.4版本將遵循新的XFree86 1.1許可證,由此另外一個X系統架構計劃Xorg得到了發展。Xorg遵循GPL發布,所以,當今的Linux基本都將Xorg作為X系統的核心。

(2)X服務器的配置文件

X服務器的配置文件主要用于早期的Linux用戶配置圖形界面。

XFree86的配置文件是/etc/X11/XF86Config(區分大小寫),Xorg的配置文件是/etx/X11/xorg.conf(位于同目錄下),二者的語法結構、配置方法類似。

Xorg的配置文件xorg.conf內容如下。

        # Xorg configuration created by pyxf86config
        Section "ServerLayout"
            Identifier     "Default Layout"
            Screen      0  "Screen0" 0 0
            InputDevice    "Keyboard0" "CoreKeyboard"
            InputDevice "XWorkAround"
        EndSection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Keyboard0"
            Driver      "kbd"
            Option      "XkbModel" "pc105"
            Option      "XkbLayout" "us"
            Option      "XkbVariant" "intl"
        EndSection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VMware SVGA"
            Driver     "vmware"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Screen0"
            Device     "VMware SVGA"
            Monitor     "vmware"
            # Don't specify DefaultColorDepth unless you know what you're
            # doing. It will override the driver's preferences which can
            # cause the X server not to run if the host doesn't support the
            # depth.
            Subsection "Display"
              # VGA mode: better left untouched
              Depth      4
              Modes      "640x48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8
              Modes      "800x60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5
              Modes      "800x60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Modes      "800x60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24
              Modes      "800x600"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vmware"
            VendorName     "VMware, Inc"
            HorizSync      1-10000
            VertRefresh    1-10000
        EndSection
        Section "InputDevice"
            Identifier  "XWorkAround"
            Driver      "void"
        EndSection

(3)確認用戶的Linux系統使用的是何種X系統架構

要確認自己的Linux系統使用的是XFree86還是Xorg,可以執行以下命令進行確認。

[root@localhost ~]#X –version

如果顯示的版本號是6.x或者7.x,則表明使用的X系統架構為Xorg;如果顯示的版本號是4.x,表明使用的X系統架構為XFree86。

        [root@localhost Server]# X -version
        X Window System Version 7.1.1
        Release Date: 12 May 2006
        X Protocol Version 11, Revision 0, Release 7.1.1
        Build Operating System: Linux 2.6.9-67.0.7.ELsmp i686 Red Hat, Inc.
        Current Operating System: Linux localhost.localdomain 2.6.18-92.el5xen #1 SMP Tue Apr 29 13:45:57 EDT 2008 i686
        Build Date: 02 April 2008
        Build ID: xorg-x11-server 1.1.1-48.41.el5
              Before reporting problems, check http://wiki.x.org
              to make sure that you have the latest version.
        Module Loader present
        [root@localhost Server]#

命令執行顯示的結果表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操作系統采用的X系統架構是Xorg 7.1.1。

(4)圖形界面配置X

system-config-display是現在的Linux包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所提供的圖形界面的X配置工具。該工具主要用來配置硬件設備和分辨率。其實現在用戶不用配置,圖形桌面也可以正常地工作。

打開該配置工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圖形界面,另一種是使用命令。

使用圖形界面的方法如下。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GNOME桌面環境,可以依次單擊“應用程序”→“系統設置”→“顯示”菜單命令,顯示圖形界面X配置工具;如果是KDE桌面,則可以依次單擊“K菜單”→“系統”→“顯示”菜單命令,顯示如圖1-82所示的圖形界面X配置工具。

圖1-82 圖形界面X配置工具

可以在GNOME或者KDE的終端窗口,執行指令。

[root@localhost ~]# system-config-display

2. 選擇桌面管理器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GNOME和KDE是用戶所熟知的桌面環境。不過其還內置了另外兩個桌面管理器:twm和mwm。其中前者內置于X11R7.1中,安裝之后可以直接使用;后者則必須手工安裝openmotif組件。可以執行如下命令打開twm。

        [root@localhost ~]#telinit 3
        [root@localhost ~]#xinit –e /usr/bin/twm

命令執行后,用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桌面管理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睢宁县| 营口市| 潍坊市| 绍兴县| 辽中县| 元江| 洛川县| 赤峰市| 乾安县| 航空| 仁寿县| 南康市| 安图县| 棋牌| 靖安县| 渝北区| 乐平市| 凤山市| 兴安县| 福清市| 贡觉县| 图们市| 六枝特区| 潞城市| 修文县| 白山市| 石泉县| 中阳县| 富裕县| 南城县| 浮梁县| 安溪县| 商水县| 永嘉县| 凤台县| 湖口县| 德惠市| 长沙县| 习水县| 淄博市|